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謦 《福建史志》2014,(6):29-32
漳州月港兴盛于十五世纪末期至十七世纪中期,是世界大航海时代国际海上贸易的新型商港,是闽南大规模华裔华侨闯荡世界的出发港。当时,月港万商云集,驰名中外,至今还遗留下很多与古月港有关的地名。一、漳州海上丝绸之路起航港——海澄镇海澄镇古称“月港”,“在八九都,外通海潮,内楼山涧,其形如月,故名”。宋、元、明初属漳州府龙溪县始安乡惠恩里八九都,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海澄县,属海澄县的一、二、三坊和第一里。建县之前,官司隔远,威令不到,月港多乱,建县时寓“海疆澄靖”,赐名“海澄”。  相似文献   

2.
匾额趣谈     
张自中 《文史天地》2003,(11):57-58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东汉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匾额:“扁,署也……署门户之文也。”也就是在门户上题字,以作居室的标记。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称匾额。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也有石质雕刻的。不论木质或石质的,匾额一般为长方形,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多为黑漆金字,醒目端庄。有的还配以楹联或艺术雕刻。匾额一向注重书法艺术或题额者的地位,以提高悬挂匾额场所的声誉。古代的贵族、高宦、功臣、名士,往往以得到皇帝题赐的匾额来炫耀权势。匾额兴起于何时?据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  相似文献   

3.
严格说“农会会员证”不算一种“币”,但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以及和普通铜元的奇妙结合,在铜元界和徽章收藏界均受到重视。笔者同时发现的有多枚,均为20文型铜元改制,除编号不同之外,文字、图案完全一样。正面文字除了“会员证”三字之外,底下的六个字是“士敏县农会制”,多数笔画简略,难以辨认,加之“士敏县”目前已不存在,在历史上记载也很少,因此很多收藏者、研究者往往无法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4.
华侨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群众团体“华侨联合会”,1912年在南京成立,发起人之一是马来西亚华侨吴世荣。吴世荣祖籍福建省海澄县,1875年生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是第二代侨生,父亲吴有才开设瑞福号,是当地著名富商。吴小时  相似文献   

5.
巴彦牌坊考     
巴彦牌坊(俗名牌楼),它是为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署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增祺所建立的德政坊。牌坊位于巴彦县城偏北正大街(原太平街)东西十字路口两侧,两牌坊相距一里,各距东西城门(原名兴仁门、阜财门)二里,遥遥相对而成一天然对景。牌坊系木结构,无斗拱庑顶飞檐建筑,底部有八块莲花扁方石合抱四根方形木柱,石外各有两道铁箍固定,每根木柱还各有两根斜着支撑的小木柱用以加固。牌坊檐顶龙首相顾,飞檐斜翘,每个檐角各系一铁制风铃,微风吹拂,铿锵作响。两牌坊各有黑底赤字正匾二,配匾四。东牌坊(见图一)正匾语曰:“德培中兴”、“德塞千古”,配匾曰:“恩周赤  相似文献   

6.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今年3月8日在北京向中央人民政府敬献银匾,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代表国务院接受了银匾。十一世班禅为了表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祝贺,按照历代班禅献礼中央以示爱国传统的惯例,特意在西藏扎什伦布寺精心制作了一幅银匾,银匾在藏历铁龙新年后运抵北京的。匾额长1.35米,宽1.03米,上面为银片所包,中上方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在国微金光照耀下,是银匾正文:“热烈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落款是“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所有文字为藏汉对照,国徽上…  相似文献   

7.
在西汉时期交趾设郡之後,其下辖县名的沿用和变更,成为观察当地社会华夏化进程的重要线索。《汉书.地理志下》记载,交趾郡辖县十:羸阵、安定、苟扁、麓泠、曲易、北带、稽徐、西于、龙编、朱载。另九真郡辖县七:胥浦、居风、都庞、余发、咸骥、无切、无编。其中除“安定”县属“锡以嘉名”外。其他县名显然都是当地土语的音译。  相似文献   

8.
位于福建西北部的光泽县,一直秉承宋朝朱熹理学之风,文化积淀深厚,人杰地灵。清嘉庆年间,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龚氏三兄弟(龚文焕、龚文炳、龚文辉)同登进士,被誉为“三凤齐飞”.一时传为佳话.获清嘉庆皇帝钦题“同榜三魁”御匾,内文“辟五百年天荒、一彪独琚.观十八省人杰、三凤齐飞——三凤齐鸣。  相似文献   

9.
直隶总督署联匾赏析苏禄煊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本来,楹联是指悬挂或张贴在楹柱上的对联,后来人们渐渐用它来泛指所有的对联。匾,即匾额,也叫“匾式”,上面题着简练的文字,用作标记,如府第、祠堂、庙宇的门匾,或者表示赞扬,如祝寿、庆功、表彰、致...  相似文献   

10.
清末农会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末农会的兴起是在民族危机加深与农业生产衰微的社会背景下,由实业救国人士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倡导,以及“新政”的推动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对于各地农会的相继建立起到了前驱先行的作用。清末农会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组织系统,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农事活动,同时也呈现出了成员构成的复杂性、组织制度的近代民主性、团体活动的民间性、机构权限的官督性等特点,她是一种旨在农业改良、依附于政府的咨询性的近代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2011,(1):I0001-I0002
1923年1月1日 我国第一个县农会——广东海丰县农会成立。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相似文献   

12.
漳州工作队在宣传过程中遭到日本飞机空袭 ,团员们在炸弹爆炸声中奋不顾身救护受伤民众 ,还到医院慰问伤兵。港尾工作队通过进步人士的关系 ,在“抗日保家乡”的号召下 ,帮助当地组织了一支有十几条枪的民兵队伍 ,给民兵讲时事 ,教民兵识字、唱歌 ,同民兵一起放哨、巡逻。新工作队是重点工作队 ,洪学礼兼任队长 ,十分注意发动群众 ,准备日寇进犯闽南时在同安、海澄、长泰 3县交界地区打游击。在厦青团工作的影响下 ,漳州于 1 938年5月下旬成立“漳州青年战时服务团” ;在厦儿团工作的影响下 ,广州成立“广州儿童剧团” ,安南成立“旅越华…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年,我有幸到蒲圻赤壁,望江怀古,在凤雏庵见其悬匾题字“绝甘兮少”,甚为不解。是夕,与文管所同志闲谈,问及此事,答日:“据传,风雏庵落成之日,施主赐众工匠晚宴,山珍海味,甘醇无穷,众人赞之日‘绝甘啊少见’。故以‘绝甘兮少’为题悬匾於庵门。”我又问:“此匾是否为原物?是否修缮过?”答曰:“是历史遗产,建国初期,字迹不清,请工描添。”听罢,我益增疑心。查风雏庵为凤雏先生草堂旧址,修庵实  相似文献   

14.
柘荣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民国34年设县,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人口也只有10余万,但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剪纸、评话、灯谜、布袋戏等民间文化气息特别浓郁.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升格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5.
王凡 《文物天地》2021,(1):34-38
从北宋的科举考试开始,按照考试排名将进士分为一甲、二甲、三甲,此三等,明清时期沿袭前制。其中,每榜的二甲、三甲的进士人数不固定,但一甲只有三名且为每榜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似鼎有三足,故称之为“三鼎甲”。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藏有“三鼎甲”匾额各一件,分别为:清陈初哲“状元及第”匾、清钱福昌“榜眼及第”匾、清王文在“探花及第”匾。  相似文献   

16.
牌、匾、额、联是附属于宫殿建筑内外的装修或艺术装饰品。避暑山庄拥有的匾额数额繁多,制作考究,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蕴含的淡泊、敬老、自省等思想,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扬州地区古典园林中的日涉园,在泰州市内,始建于明万历间,后又数易其名曰“三峰园”、“蛰园”、“乔园”。1982年夏,文物工作者偶在园之东南的高家发现《三峰园》匾,询之主人,乃知其祖上在清雍正间曾为日涉园主,并将园更名为《三峰园》,此匾上之跋就记述了园之改名缘起,是研究日沙园的重要资料。匾为楠木造,长189.5,宽77.5、厚4厘米。“三峰园”三字楷体。字高约40、宽约30厘米。靠左约三分之一板面为跋,计12行,行19字,字约2.5厘米见方。落款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距今已逾一百六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常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那么应该说,联匾是名胜古迹的眼睛。名胜古迹的楹联和匾额,可以统称为“风光联匾”。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悬挂着灿若繁星的风光联匾。它们大多出自名家高手的笔下,是千锤百炼的文化瑰宝。观赏者通过它们,不仅可以领略书法佳作的风彩神韵,得到赏心悦目的艺术享  相似文献   

19.
“匾食”是一种皮包馅儿的食品,介于饺子、馄饨之间。就是说,像饺子又像馄饨,但不是饺子也不是馄饨。现今大概只天水人有吃匾食的习惯,除了天水,似乎没有见过还有什么地方有这种食品。都是皮包馅儿的面食,匾食与饺子的区别在于:饺子皮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面片,是用小擀面杖一个个擀出来的,匾食皮却是先擀出薄厚均匀的一大张面片,而后再横切竖切地切成一叠叠上窄下宽的梯形小片;由于皮儿形状不同,饺子和匾食各有各的包法,包出来各有各的模样。饺子像元宝,匾食却像大馄饨———中间的肚子腆得高些大些,边上的“耳朵”窄些小些…  相似文献   

20.
农业税是一种古老的税种,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者”制度,“无公私田之区别,一律征赋”。这个“赋”就是田赋,即农业税,农业税有着漫长的历史。在农民心目中“皇粮国税,不可抗拒”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民国时期的公粮是按照田土面积负担。民国25年(1936),县政府派员勘察,按田土类型、面积等级登记造册,由县田粮处计算出负担额通知纳粮户交纳,上等田土每亩负担谷物8升(合12公斤),中等7升(合10.5公斤),下等6升(合9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