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砚在我国已有久远的历史,是文房四宝之一,砚的历史比笔、墨、纸都要长,因此传世的古砚也多。历代文人雅士都有爱砚、咏砚、藏砚的传统,留下了无数的佳话。从考古发现的资料来看,砚台最早是从研磨器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这种研磨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磨盘和磨棒中,磨盘带有槽臼,槽臼内还残存着研磨过颜料的痕迹,这应该算是古代中国人使用砚的开始。在安阳殷墟妇好墓和洛阳西周墓中,均出土有调色器。这些研磨器和调色器,可算是砚的鼻祖了。汉代刘熙《释名》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可见在秦汉时,研…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21,(8)
正砚,或曰研,是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之一,可用于调色、研墨、舔笔等。它的发展史与其所需研磨之物紧密联系。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实物是距今5000多年前的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块石砚,同时出土的还有石盖、石质磨棒、黑色颜料和水盂等。由此可以看出早期的砚和磨棒(或称研石)一起使用,这主要因为所磨的颜料形状不规则,多为零散的片状或颗粒状,需要研石协助研磨。  相似文献   

3.
正砚台是中国重要的书写用具之一,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砚台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研磨之器,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诸多遗址中就已经出土了用于研磨坚果及谷物的磨盘、磨棒。距今6000年前的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一套彩绘带盖石研、研棒,研面微凹,研旁留数块黑色颜料,作为研磨陶器颜料而存在,这应该是砚台的雏形。湖北云梦睡虎地战国至秦代墓出土的砚,已经是正式的书写文具了。汉刘熙《释名》载"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可见至少在汉代,砚台的用途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4.
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第九地点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地点出土的石器以锤击法打片、压剥法第二步加工和小型石片石器为主,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器组合和细石叶压剥技术等代表了北方细石器文化的特征。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颜料块和研磨石等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向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过渡和华北地区原始农业的起源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近年来 ,人们在研究古代珍贵文化遗产诸如书画、陶瓷、铜玉的同时 ,对古代砚台也给予了极大关注。砚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一个大可探求的知识领域。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等各种艺术特点于一体 ,是一种综合艺术品。砚是由原始社会研磨器演变而来 ,逐步形成专用的书写砚 ,主要用来磨墨。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的研磨器 ,为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六千年。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二期遗址出土的彩绘带盖石研、研棒 ,带有黑色颜料和陶水杯 ,是用来彩绘陶器等用的。在这种由粮食研磨器演变到颜料研磨器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砚的雏形…  相似文献   

6.
塔布敖包遗址为一处兴隆洼文化晚期聚落,对该遗址出土的14件石磨盘、磨棒、研磨器等石器进行淀粉粒提取发现了包括黍、粟、小麦族在内的禾本科、块根块茎等植物淀粉粒遗存,另有一些暂未知种属淀粉粒。通过量化分析,并结合其他考古证据,初步认为农业生产与采集渔猎并重的模式是塔布敖包聚落的生计方式。囿于资料的局限,目前尚无法进一步衡量聚落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晚期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中部一带,东到陇东山地,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南抵甘南草原及四川北部。学者们认为它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所以又称甘肃仰韶文化,上承仰韶文化的石岭下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据C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300~公元前2050年。马家窑文化重要遗址有二十多处。发现的谷物有粟和黍,生产工具有石铲和石镰,谷物加工工具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杵和石臼等,饲养猪、狗、羊等家畜,还有鸡。有些遗址还发现石镞、骨镟等狩猎工具。发现的房屋遗址有方形、…  相似文献   

8.
王蔚华 《文博》2005,(1):28-29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代刘熙《释名》载,许慎《说文》: “砚,石滑也。”“滑”训作“利”,亦与研磨同意,可见在秦汉时砚也产生,但从考古资料看,陕西省临潼县姜寨原始社会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一套原始人用的陶器彩绘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可见我国使用砚台的历史已超过了五千年。唐宋以前的砚台主要有石、陶、瓷、漆砚等,这些砚台发墨功能一般较欠佳,由于此时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的提出1972年,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的村民在村东洺河北岸的高台地上兴修水渠,意外发现了大量完整的石磨盘棒和陶器。1973年,河北的文物部门对遗址作了调查。1976年冬至次年春,磁山遗址第一次发掘。1977年资料刊布后,立即引起考古界的热烈关注。个中原因有二:文化面貌新颖,为黄河流域前所未见;测年数据距今7000多年,早于仰韶文化。至此,寻盼已久的早于仰韶文化的遗存终于被正式发现。  相似文献   

10.
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文房四宝之一。汉代刘熙《释名·释书契》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可见在秦汉时,作为研墨工具的砚就已经产生。从考古资料得知,砚台的鼻祖还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研磨器,看来砚的历史比笔、墨、纸都长。秦汉时期有陶砚、瓦砚、铜砚、漆砚等。到了唐宋,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除了陶质砚台以外,开始了以石为主要材料的砚台制作,并出现了“端、歙、  相似文献   

11.
<正>砚,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远在我国新石器时期,人们就使用不同的色彩在陶器上绘出多种多样的花纹,其颜料细腻,说明当时已有研磨颜料的工具。西安半坡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石研磨器,上面残留着研磨过颜色的痕迹,应是砚的雏形。据目前所知,最早的古砚是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方石砚,砚及研墨石都是就鹅卵石的原形略加工而制成的。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砚台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仅供研磨、掭笔的文具,而是形成了材质丰富多样,形式精彩纷呈,集绘画、雕  相似文献   

12.
江苏宝应出上的几方宋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文房四宝之一。汉代刘熙(《释名&#183;释书契》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可见在秦汉时,作为研墨工具的砚就已经产生。从考古资料得知,砚台的鼻祖还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研磨器,看来砚的历史比笔、墨、纸都长。秦汉时期有陶砚、瓦砚、铜砚、漆砚等。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武乡县石门乡牛鼻子湾出土了一组磁山文化的石磨盘、磨棒。我们对这两件石器进行了微痕和淀粉粒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磁山文化生业形态的地区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件工具可能用来加工多种植物,包括栎属橡子、小麦族的籽粒、黍族的籽粒、豆子及栝楼根。其中黍族的粟、黍可能为驯化类型,而栎属橡子和小麦族植物显然为野生。如果磨盘、磨棒上的淀粉粒残留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的食谱,那么采集多种野生植物仍是居住在太行山西侧的磁山文化先民食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对查海遗址出土的4件石磨盘和石磨棒表层残留物进行的淀粉粒提取和分析表明当时人类的植物性食物较丰富,包括禾本科(Poaceae)植物种子和块根块茎类等,还有一些尚未能确定种属的植物,在各类植物中以禾本科植物最多。结合动物考古及炭化植物分析结果,推测狩猎采集经济在查海先民的生业经济中应占主要地位。同时,数量较多的狗尾草属植物淀粉粒的发现暗示查海遗址可能已经出现对这类植物的集中利用甚至是初期栽培活动。石器表层各类淀粉粒的数量比说明禾本科植物是查海遗址石磨盘和磨棒最主要的加工对象。  相似文献   

15.
新乐文化是下辽河流域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新乐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玛瑙、煤精制品等遗物,其中石器出土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本文对新乐遗址出土的石网坠、石磨盘、磨棒、石镞等各类石器,从石材选用、制作工艺技术、用途及其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谷物加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古发现的石磨盘、石磨棒中的石磨棒的形制入手,讨论了石磨棒的使用方式,指出滚压是史前粟脱壳加工的有效方式,揭示了中国先民7000年前就已经熟练运用滚压技术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6,(2)
正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它最原始的作用就是将墨色及颜料研磨至细,以利书写。汉代至两晋有圆形三足砚,北朝盛行方形四足砚,隋唐则多龟式、屐式、箕式及山峰多足式等各种式样的砚。济南市博物馆收藏一件唐代龟形四足陶砚(图1),高8.3、长20厘米。其龟引颈回首,四足直立,情态生动。龟背巧作椭圆形砚池,池内残留墨迹。四足之上有阴刻的弦纹装饰,1976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砚和砚端的历史文化,必须先弄清古时文字的书写方法。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古代文字最初用刀刻,进而用漆书写,因是用刀和漆,故不必用砚。商殷时代,有人发现石墨,将石墨在石片、瓦片上研磨,这就是最原始的砚。秦汉时,砚已作为一种研墨工具被普遍使用。隋唐以后,尤其是自宋开始,砚形砚式增多,出现了端、歙、洮、红丝  相似文献   

19.
杨真真 《东方收藏》2022,(10):19-21
为了解邵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样品的形貌及其化学成分,我们使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对彩陶样品的黑色颜料、陶衣及陶胎进行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色颜料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和锰的氧化物;陶衣细腻且含铁量高,可能是古代陶工对黏土进行了加工处理。本文对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颜料、陶衣及陶胎的元素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探究史前时期不同文化彩陶颜料成分的科学分析及彩陶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潢川县张集公社李楼大队鲁寨生产队的社员群众,在进行冬季水利建设中发现古代石磨盘两件、残石磨棒一件;县文化馆闻讯后曾多次前往调查并采集到一些陶片,其中石磨盘一件和部分陶片现保存潢川县文化馆。鲁寨生产队位于潢川县东南约30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