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梅峰书院,地处永春县五里街镇华岩社区梅峰之麓,是清代永春直隶州设立的官方书院,也是永春第一中学的前身。它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迄今已有250年历史了,是永春县文化教育发展史的重要见证。书院的由来  相似文献   

2.
《福建史志》2010,(1):56-57
永春遐龄林氏系唐九牧六房邵州刺史蕴公之后裔.历代英俊辈出,包括清代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林俊。其祖祠为“本生堂”,位于埔头大宗山麓,已有600多年历史,有“桃谷衣冠甲第新”之誉。  相似文献   

3.
元末福建行省泉州路的卢琦,主要在永春、宁德为官,由于其能体恤民情,关心民众疾苦.维护地方安定.使民众安居乐业,深受当地民众之爱戴,被誉为“卢永春”,名满闽粤。其事迹在《元史》、《八闽通志》、《闽书》、《泉州府志》、《永春县志》、《永春州志》、《惠安县志》、《宁德县志》等许多史志中都有记载。但目前学界有关卢琦的研究成果甚少.仅零星出现在一些地方性普及读物之中.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述。本文试对卢琦在永春、宁德等地为官时的爱民思想与政绩作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一 林达川,1912年8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独联乡,原名林北滔,父林家英。林达川是家中独子。幼年的学习,是从私塾的“四书”、“五经”开始的。稍长,他进入当地华侨捐款筹建的小学,中学时曾一度随父亲在香港求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平(北京)辅仁大学。辅仁大学前身称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属教会性质的学校,1927年更名辅仁大学。年轻的学子林达川在辅仁学习了一年即辍学考入国立美术艺术专科学校,正式走上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夷,从历史上来说建制较晚,汉文化的传入从唐代开始。据唐史记载:思州、播州建立之后,边郡立学,私塾启蒙教育进入思州(岑巩)、新兴川日州)地区。至宋代建安夷(镇远)、邓水(三穗)等地.私塾已有较大的发展。到明代私塾教育在黔东南各府、州、卫、县、厅,尤其是广大的农村,有了较普遍的发展。思州是黔东南建制最早的一个州。唐贞观四年(630年)始登思州宁夷郡,元代设思州宣慰司,就建立了思州宣慰司学。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贵州市政使司,贵州列为行省,思州宣慰司学就改为思州府学,这就是黔东…  相似文献   

6.
明朝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李廷机(1541—1616年),字尔张,号九我,福建泉州新门外(今属鲤城区浮桥镇)人,为政以“清、慎、勤”著称于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在泉州民间关于李九我的传说非常多。值得一提的是。李九我与永春有着很深的因缘。他是永春锦斗林家的女婿.曾在永春生活四年多.留下不少诗文。  相似文献   

7.
《攀登》2006,25(1):I0002-I0002
黄南州民族中学是青海省黄南州直属的唯一一所寄宿制完全民族中学,始建于1990年,学校座落在隆务河畔百年古镇——隆务镇西北角,校园绿树成荫,花草掩映,成为集“校园、花园、乐园”为一体的“庭园化”学校。  相似文献   

8.
上了年纪的,也许还能知道"私塾"这个概念,中青年人可能就对"私塾"不甚了了了。"私塾"是新中国成立前,旧社会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私塾"一般只有一名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方法,没有一定教材和学习年限。新中国成立前,即使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如江苏、浙江等省的乡村地区,小学也是凤毛麟角,只有大的集镇才有一所公立小学,因此大多数农民子弟求学读书都是在“私塾”。我就读过两年多“私塾”,下面就“私塾”的具体情况作一回忆。  相似文献   

9.
1999年 ,天津北方工业大学三位同志来筑 ,了解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 ,贵州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谌志笃先生 ,在天津读书期间 ,和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等声援北京“五四”运动 ,创办进步团体———觉悟社的史料。我陪同他们采访了谌先生的侄儿谌伯印和其他知情人士。随后 ,我又和远在广州的谌先生的女儿谌曼玲联系 ,承她大力支持 ,寄来了有关资料和照片 ,现整理出来 ,以飨读者。谌志笃 ,号石僧 ,贵州织金县人 ,于1896年出生于一个殷实之家 ,幼读私塾。1907年随父来贵阳 ,1908年进贵阳南明中学 ,1915年考入天…  相似文献   

10.
一、清代福州科举事业的兴盛 从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中《清代福建进士分区统计表》可见:福州府中进士735名,兴化府共61名,泉州府238名,漳州府113名.延平府28名,建宁府39名,邵武府25名,汀州府87名.福宁府24名,台湾府33名,永春州20名,龙岩州22名,镇海卫3名。  相似文献   

11.
台湾与福建一衣带水,曾长期同属一个行政区划,地缘相近,血脉相连,两地人员往来十分密切。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翌年设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后改名嘉义)三县,雍正元年(1723年)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新竹)。在祖国统一的政治局面下,台湾文教事业全面发展。笔者查阅了乾隆《永春州志》(永春于雍正十二年由县升格为直隶州)、民国《永春县志》、同治黼建通茬窃、光绪《台湾通志》及众多永春族谱,查找到清代永春文人到台湾游历的大量记载,从一个方面证明了清代闽台两地频繁的文化交流。其情形主要可以分为游宦、游学和教书三种。  相似文献   

12.
福建永春.古称“桃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千百年来.清清桃溪水在留安塔下缓缓流淌,诉说着多少伟人的动人事迹,巍巍大鹏山可以作证。  相似文献   

13.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教育和文化传播,意义非凡。1840年以降,国运罹难,士人纷纷求诸解救良方,西学思潮蔚然成风。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批新式学堂,掀起了开办新学浪潮。因推进新学之需,由地方乡绅发起,后全国颁行,对乡村私塾进行改造、整合,以资补新学的开展和推行。其过程历时近半世纪之久。通过以乡村私塾改良为视角进行考察,将有助时人对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过程窥测一二。  相似文献   

14.
在闽南永春,经过旧城改建后,许多古大厝消失了,但如果你在新城区走一走,仍可发现一些有规则的长方形石块被随意放置在新居旁的空地上。而在永春乡村的古宅旧居内,也散落着不少这样的石块。这就是技勇石,永春人俗称它“义勇石”或“练武石”。技勇石大多没有什么雕饰,如今虽已无用武之地,但却默默地见证了永春历史上尚武风气之浓郁。  相似文献   

15.
李秉衡.字鉴堂,生于1830年(道光10年)、殉国于1900年(光绪26年)。祖籍早系顺天府(北京一带).后迁居山东福山县桃源乡。其曾祖李协于乾隆39年由山东渡海闯关东、定居奉天岫岩厅(后改为州)南部石嘴屯.耕读为业。其父李辉德.求学考举人.因“岫无学额寄著海城籍。”①后任江苏一带知县等职,为官清廉正直.对李秉衡影响至深。李秉衡做官随父报籍.故各史籍误记为“海城籍”。1906年(光绪32年)将岫岩州南部划为庄河厅.石嘴屯归其辖属,因此说李秉衡是庄河人(现为辽宁省庄河市)。②李秉衡出生于石嘴屯,自…  相似文献   

16.
张群是蒋介石的重要策士张群是四川人中在国民政府任职最高、时间最长的军政人物。他的一生,追随蒋介石。1975年4月5日晚11时50分,蒋介石患慢性摄护腺炎病故后,由蒋经国接位继续执掌台湾省的党、政、军大权。张群继续拥护、辅佐蒋经国执掌台湾国民党政权,尽忠至今。张群字岳军,四川华阳人,生于光绪十五年四月初十(1889年5月9日)。父张汉霞,字星亭,母姚氏,他幼年读私塾,后入华阳中学。清政府为加强军事力量,统一全国军事教育,在保定创办全国陆军速成学校,在四川招生,张群背着父  相似文献   

17.
李开周 《环球人物》2020,(2):110-112
李清照的外袓父名叫王珪,是宋神宗在位时的宰相。北宋官员李清臣给王珪撰写神道碑时说过:“女,长适郓州教授李格非。”王珪的女儿嫁给了时任郓州教授(宋朝的学官)的青年才俊李格非。李格非是李清照的爸爸,所以王珪是李清照的姥爷。今天要讲的故事,就跟李清照的姥爷王珪有关。  相似文献   

18.
徐庆寿 《江淮文史》2013,(5):115-117
赵雨琴(1884--1980年),又名赵鹤、赵鹤琴,桐城大关人。“吾赵氏固诗书世族也!自十五世祖常山公致仕归田。即卜居桐城之北峡关。”其父辈在大关街开设“赵春和堂”药铺.家境较为宽裕。受乡风濡染,赵雨琴自幼蓄志笃学,10岁入私塾.16岁考取县学。时逢停科举兴学堂.18岁辍学回家办私塾两年,20岁游历江西吉安等地,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关于福建南少林寺在哪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南少林寺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近日,一方清朝初年的僧人墓志铭在福建泉州永春县现身。令人震惊的是,这方墓志铭上两次出现“少林寺”字样!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和大量资料求证.认为永春历史上确实曾存在过一座“少林寺”。  相似文献   

20.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璧伍.1886年出生于黄安(今湖北红安)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5岁开始在县城广善庵私塾随父跟读,10岁又随父到麻城县张煜村私塾读书.他学习刻苦认真,除熟读四书五经外,还经常翻阅家中藏书,向同学和亲友借来《三国演义》等小说和历史著作阅读.1903年,18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