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文化灿烂辉煌,而妇女服饰作为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大放异彩,光辉夺目。唐代妇女服饰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开放,这种开放性体现在众多服饰款式和多个社会阶层之中。而这种开放的着装风格与唐朝开明的政策,开放的风气,兼容并蓄的包容性等脱不开关系。本文试图总结唐代妇女服饰开放性的表现,并剖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日本妇女就业状况变化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提起日本妇女,国人往往把她们与“唯唯诺诺”、“家政妇”连系在一起。事实上,战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一段时间曾经流行“战后强化了的是女性和袜子”的说法户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子女教育、家庭理财和就业带来的地位变化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后者。一、妇女就业状况的变化与现状1.就业意识的变化日本的传统女性是贤妻良母型的,婚后不再工作和婚前、生儿育女后工作的想法比较普遍。虽不能把大家所熟知的影视歌三栖明星山口百惠称之为传统女性,但是可以肯定,她结婚后中止舞台生涯的行为不无这种…  相似文献   

3.
两种月纹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铸币,在唐代的开元通宝之前是绝少有月纹出现的。到了唐代,开元钱的背面却突然涌现出了许多月纹。这种现象曾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以“甲痕”说影响最大,有长孙皇后、窦皇后、杨贵妃数说。后来,彭信威教授又提出“是受了外来影响”。笔者曾在《开元钱的翻砂铸造工艺》一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尽言,故有进一步加深讨论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梦中相聚     
何琼 《文史月刊》2012,(9):64-64
唐代社会很开放,这种开放自然也渗入到妇女的行为和生活中,妇女们衣着暴露、行为奔放,唐高祖的女儿平阳公主甚至还披坚执锐,和丈夫柴绍一起驰骋疆场。  相似文献   

5.
论唐代公主政策的阶段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唐代公主政策的阶段性特点李志生唐代历史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女性形象非常突出,唐代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唐代公主更给后世留下了骄悍无礼的“显赫”声名。形成唐代妇女这种特点的原因是尽人皆知的:“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相似文献   

6.
由于唐代妇女地位的相对提高 ,妇女们在起名的权利上也有较大的自由。她们不但拥有小字 ,也拥有大名和字号。本文从几个方面入手 ,详细分析了妇女命名的特点 ,其中包括幼年女子的小字 ,成年女性的名讳与字 ,及奉佛妇女的名讳和字号。文章指出 ,唐代妇女名字双全是种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妇女的社会地位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唐人具有容山涵海的气魄,不仅对传统化继承发扬,而且对外来明兼收并蓄、汲取精华,从而形成了气象万千、璀璨夺目的大唐明。这种开明气象表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其盛装丽服亦是一个方面。唐代妇女之服饰一改汉晋深衣旧习,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开放态势,以华美的服装、靡丽的妆饰、精美的饰品等,将中国古代妇女的服饰形象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五代延续唐朝凤,在我国古代服饰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田艳霞 《文博》2007,(6):52-54
中国古代社会对妇女的定位一向是"女正位乎内",男主外、女主内是性别的自然分工,更是社会制度使然。妇女不与外事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汉代去古不远,还残留着远古时代的尊母遗风,妇女整体所受束缚较少,在社会家庭中相对自由,在社会中能广泛从事各种职业,经济地位较高,相应地,政治地位也较高。这不仅在历史文献上有所记载,近年来出土的汉代简牍也支持了这种说法。汉代妇女政治地位高首先表现为普通妇女可以充当一家之主,文献中有关"赐女子牛酒"的记载就与此有关。汉文帝初即位"赐民爵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史学的角度,唐代妇女都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题材。唐代文物中所表现的妇女形象主要有这样几类:绘画,包括各种壁画;石刻,包括雕塑和线刻画;各种陶俑类等。另外,在一些文献资料,特别是唐诗中也可经常看到一些对  相似文献   

10.
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复合型家庭,主要有“同居共活”和“同籍别居”两种模式。号称“同居”者未必就是一家;分家异居之后仍然可能“同籍”。唐代家庭的二元性复合型特征,表现出“家户”与“家庭”的差异及家庭形态与功能的悖离。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古转型时期家族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唐宋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体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高考作文命题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从1999年的“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到2000年的“文体不限”再到2001年以来的“文体自选”,高考作文对文体的限制完全放开了。因此,社会上流行了“淡化文体”的说法。这种说法,无论是对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考试作文都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似乎话题作文可以不受文体限制,爱  相似文献   

12.
隋兵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 《文博》2003,(6):37-43
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中,府兵制度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府兵制度开创于西魏大统年间(535-551),废于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前后历经四个朝代,二百余年。宋人陈傅良在其所著《历代兵制》中说:“其制虽始于周、齐,而其效则渐见于隋。”他认为“隋之兵威,视南北之国为尤强,是以征伐四克,而成一统之业,皆府兵之政也。”这种说法虽然有  相似文献   

13.
高放 《百年潮》2008,(3):52-57
“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女性共同的节日。它是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也是庆祝各国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的节日。而这一节日得以确立并广泛推行的背后,是各国妇女长达一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斗争。然而,关于这一节日的源头,国内现有的说法令人存疑。在2008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正本清源,现将我所掌握的一些真实史料原原本本提供出来,供大家参考、商榷。  相似文献   

14.
庞雅妮 《文博》2001,(1):26-31
唐代是中国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观念开放。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的发髻五彩缤纷,超越前人。许多学者就都注意到了这一文化现象,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很多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或只是关于整个唐代近300年间妇女发髻的总貌①;或者虽有分期②,但随着新材料的增加,也难免缺漏;同时,各种发髻的出现时间不一,流行时间也不同,也不能仅仅将它们简单分为几期就能充分说明唐代300年间妇女发髻发展与演进的具体情形。西安地区是唐朝的京畿所在,现已发掘的唐墓有2000余座,其中有纪年的墓有近70座。这些…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1999,(6)
在有关苏联剧变的问题上,目前学术界出现了一种说法,说苏联是因“灭史”而遭“灭国”的。笔者孤陋寡闻,不知道这一说法在多大范围的人们中间流行,但就笔者所了解的苏联东欧学术界,起码还很少听到此说。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颇能眩人耳目,不可不加以辨正。出现这种说法,确乎应了一位颇有名气的研究苏联史的中国学者的一句苦涩之育。他说,苏联史在中国,几乎可以说是少有的几个最难研究的学科之一,因为在我们这里,无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84年第5期《唐天山县南平乡令狐氏墓志考释》一文中,介绍了一件在吐鲁番县五星公社建设大队八小队出土的唐代灰砖墓志。这件永徽五年十月二十九日的令狐氏墓志与现已见到的其他唐代墓志有所不同。它转录了一篇唐代版授妇女乡君的官司牒文,从而成为唐代"牒"这种文书形式的一个重要实证。兹略加考证以表出之。唐代官司文书的类型很多,如诏、令、奏、议、判、教、启、牒……,其中"牒"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简短文书形式。但也正由于这一点,至今可以见到的"牒"十分稀少,《文苑英华》等类书中收集的少量"牒"也已不是官司文书原貌。现知比较完整地保留  相似文献   

17.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又称姑婆陵(“姑”在“姑婆”一词里,当地人习惯上读“瓜”音)。之所以如此,大抵有三种说法:一是姑婆在当地是对老年妇女的尊称。二是武则天安葬时,沿途百姓不知有什么‘周’,都说‘武家葬其姑婆’,所以以后民间代代相传叫它为‘姑婆陵’”。三是据传武则天曾屡次显灵,人便援之以“姑婆”神灵称号云云。以上三说显属牵强附会。诚然,乾陵一带对老年妇女呼之为“姑婆”,但仅限于子女称呼其父母辈的姑母,未闻有呼自己祖母或其他祖辈的妇女为“姑婆”者。第二种说法亦显然令人难以信服。时天上即有“二圣”的说法,足证武则天当时的声名显赫。公元683年高宗去世,中宗继位,但军国大  相似文献   

18.
均田制从北魏开始实施,但迄于唐代,中国古代妇女却已不再是政府均田的主体对象。据此,有些学者就断定:唐代妇女地位已进一步低落。其实,唐代妇女未予授田,是另有它因。本文就将以此为契点来探析唐代妇女地位问题。而主要通过探析唐代妇女在家庭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真实生活,可堪称是中国古代妇女中最"幸运的一群",并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地位已见上升。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不仅表现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力强盛,而且在婚姻礼俗方面,也显示出较为自由和开放的特色.关于这一点,唐代墓志对当时婚姻习俗及其特点都有反映.以下摭拾数例,以资参证.一、婚姻年龄中国古代早婚习俗极盛.《礼记·内则》郑注昏礼云:“女子十五许嫁,笄而礼之.”可见当时社会上女子15岁为婚龄的现象十份普遍.这种早婚风俗在唐代社会依旧盛行,大量唐墓志中多有反映.如《唐代墓志汇编》大历058《有唐卢夫人墓志》云:“年一十有二,归我扬子府君”.河南开封博  相似文献   

20.
一、敦煌少女发型 在民间妆扮中,少女束发梳髻,表现是最为突出的。县志说清代时的敦煌“女子未嫁垂发辫,嫁始束发梳髻”。这种风俗和现代大略相同。姑娘未出嫁前梳辫子,一结婚便剪了辫子烫头发。但在唐代却不同,唐代敦煌民间秉承的是汉代遗风。《礼记·内则》云:“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以簪结发梳髻表示到了成年,叫“笄”。因此束发梳髻是一切成年少女的象征。到了梳髻的“笄年”,民间少女便打扮得殷勤了,莫高窟壁画上已有反映。如在中唐的弥勒变中,有一个农妇就是梳了个高髻在那里劳动,卷着袖子挥手撒种,说明劳动前也要简单打扮一下。敦煌曲子词中也有反映:“忆昔笄年,未省离阁,生长深闺苑。闲凭着绣床,时拈金针,拟貌舞凤飞鸾,对妆台重整娇姿面。”(《倾杯乐》)伯二八三八《竹枝子》里还作了这样的描写:“颜容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