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史稿》的纂修及其缺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有易代修史的传统,每当前一个朝代的统治结束,后继的政府为了吸取历史经验,要为前一代修史,如此继承绵延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典籍,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就是这样形成的。清朝覆亡以后,后继的民国政府很快启动纂修清史工作。经民国政府国务会议议决,1914年3月9日,大总统袁世凯下令设置清史馆,聘赵尔巽为馆长,“延聘通儒分任编纂,踵二十四史沿袭之旧例,成二百余年传信之专书,用以昭示来兹,导扬盛美,本大总统有厚望焉”①。(赵尔巽为汉军旗同治进士,曾任清山西、湖南等省巡抚,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死后,由柯绍 代馆长。…  相似文献   

2.
刘庄如 《湖北文史》2004,(2):99-106
1947年5月,国民党特务机构接到全国学联将于6月1日举行全国规模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游行示威,并在国统区内开辟第二条战线的重要情报后。通过中央联合会报秘书处研究,在蒋介石亲自主持的“官邸会报”中,重申了“以组织对组织,  相似文献   

3.
左和右在人类历史上本来如同上下、前后一样,只是表示方位概念的单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们又赋予左和右以褒贬的新含义。如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以后,在资产阶级国家中,代表守旧、保守势力的一派议员开会时常常坐在议席的右边位置上;代表进步、革命势力的一派议员开会时常常坐在议席的左边位置上。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于是人们就称前者为右派,即守旧、保守派;后者为左派,即进步、革命派。于是,左和右成了表示政治的概念之一。目前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左”、右错误倾向,反“左”反右两条战线斗争概念的由来众说不一。有的说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无产阶级政党史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概念,叫做‘两条战线斗争’”。也有说“我们党在长时期的斗争中,形成了一个科学概念,叫做‘两条战线斗争’”。还有  相似文献   

4.
冯玉祥不赞成袁世凯洪宪帝制,没有在拥戴其当皇帝的电报上签名.他在护国战争中,虽然秘密与护国军联系,却迟迟不公开反袁,采取观风投机的态度,并奉命攻打护国军而攻占叙府,只是在陈宦反袁独立后才明确参加护国战线的.他在自述<我的生活>中对此事极力掩饰,并不惜编造慌言.回忆录是重要史料,但不要因某个历史人物的地位、名声而忽视对其所述进行科学辨析.  相似文献   

5.
武胡景,1932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军事部部长),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要领导人,1936年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于苏联,时年37岁。武胡景原名武怀让,1899年11月24日,生于孟州市南街村。他五岁举神童,十岁能读诗书。因他第一个剪辩子,人称“武家小和尚”。1913年,他考入开封一中。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传来,他在班会上痛斥袁贼复辟罪行,在他发动下,反袁怒潮迅速风卷开封一中,校内墙上贴满了“打倒民贼袁世凯”、“坚决废除不平等二十一条”等标语,校方怕学潮闹大,惶然提前放了…  相似文献   

6.
抗战初期,延安反特战线上的敌我生死较量可谓惊心动魄:一个隐藏在古寺中贪淫狡猾的老特务,不过是间谍斗争当中被弃卒保帅的一枚棋子;一个潜入延安的“进步青年”,竟然是执行刺杀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老练杀手;一个“亲共”县长,又是暗中策划武装暴动的秘密特务联络人。阴谋被识破,暗杀未成功,然而却有一条漏网之鱼……  相似文献   

7.
赵尔巽是清末重要的疆臣之一,也是民初影响甚大的社会名流。学界关于赵尔巽的研究,其实早在赵氏在世期间就已经开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赵尔巽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都不是很深入,成果也并不算多。本文拟就赵尔巽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做初步梳理,以求学术史的厘清。  相似文献   

8.
艺兵 《炎黄春秋》2000,(2):75-75
1916年,袁世凯正式称帝,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他做皇帝之前,总统府给他特制了一件龙袍,龙袍上有龙九条,蜿蜒全身。袁世凯看了不悦,认为这九条龙是散龙,龙气不团结,于是又命重做一件九条龙团结在一起的龙袍。龙袍做成以后,袁世凯试穿了两次,进行登基演习。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在中国的每一次重大军事行动,都是在两条战线上进行,一条战线是公开的军事战线,另一条则是隐蔽的情报战线。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是个窃国大盗,这是世人皆知;可有几个人知道袁世凯也是一位书法家呢?但对其书法的评价却有高低不同,甚至有人从其书法中看出了他的“反相”,而把他的书法称之为“反书”。本文附录了袁世凯的一篇书法作品,不知读者也能否从中看出些“反相”来?  相似文献   

11.
60年前,1947年的5月下旬起,一场有60多个大中城市的几十万青年学生参加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席卷整个国民党统治区,史称五二○运动。这是一场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第二条战线”的真正的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12.
吴彤 《史学集刊》2007,3(6):23-27,84
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期间,孙中山主张以北方地区为重点,与袁世凯进行坚决的军事斗争;他主张护国运动应以建立巩固的民主制度为最终目标,而不应仅仅满足于推翻袁世凯;他主张各派反袁势力团结一致,即使发生矛盾也应和平解决,不应诉诸武力。在护国运动期间,孙中山对各地革命党武装的反袁军事行动进行了指导,帮助各地革命党武装筹措经费,动员各界人士参加反袁斗争,为反袁斗争进行了舆论宣传。许多革命党人在孙中山的派遣和指导下参加反袁斗争并作出重大贡献;孙中山对一些护国运动领导人的反袁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当时的社会舆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琏,是陈布雷(被称为蒋介石的“文胆”,1948年11月3日服安眠药自杀,时年58岁)的女儿,西南联大地下党员,团中央少儿部部长。其夫袁永熙上世纪50年代为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57年被错划“右派”,陈琏被迫与之离婚。1967年11月19日,陈琏含冤自杀,时年48岁。本文作者为陈琏与袁永熙的长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913年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当上了正式大总统。当年12月11日,参政院两次上书劝进,“恭请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次日,袁世凯发布命令,承认帝位。31 日,袁世凯下令次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黑暗、混乱的时期。那时,军阀割据,群魔乱舞,弄得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提起北洋军阀,人们首先想到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崛起就肇始于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袁世凯实为曹操、董卓式的枭雄人物,富有政治头脑,在小站练兵时,他网罗了一批喽哕。后因缘时会,这些人大都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呼风唤雨的人物。当时,其麾下有三大将: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世称“北洋三杰”,后亦称“王龙”、“段虎”、“冯狗”。民国后,“段虎”、“冯狗”均先后贵为国家元首,而“王龙”比他们稍逊,仅官至国务总理。然而论及品第之高下,王士珍则不在二人之下,其在政治舞台上时隐时现,似龙见首不见尾,“龙”之称谓,绝非虚誉。  相似文献   

16.
明贤 《文史天地》2008,(7):51-53
偶读陈濑一《新语林》,见记载袁世凯言行者多条,颇出意表。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成果,破坏共和,恢复帝制,以“窃国大盗”的恶谥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是不能丝毫移动的铁案。然而看看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不仅得消遣之趣,而且有益智之功。  相似文献   

17.
刘欣怡 《上海地方志》2023,(2):77-84+96
“民主共和”是唐绍仪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唐绍仪幼年赴美留学期间是其“民主共和”思想萌芽的重要时期;第一次南北和谈期间,唐绍仪初步公开了他“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担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后,唐绍仪“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日益公开化,并具体化为对西方民主制度中内阁、国会、约法等要素的效仿和学习;此后,唐绍仪在辞任内阁总理及与袁世凯决裂等事件中,体现出对“民主共和”思想的维护和贯彻。袁世凯去世后,愈发紧张的“内忧外患”局势及此前“民主共和”实践中的受挫均使唐绍仪认识到,“和平”对国家和人民十分重要,动荡时期国会和约法不可持续,由此,在“民主共和”思想中加入了“和平”这一思想前提。这也体现出唐绍仪的“民主共和”思想与中国国情和时局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其“民主共和”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韩文宁 《文史天地》2009,(10):32-36
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公然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这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的每一项重大军事、政治行动,都是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展开的。一条战线是公开的军事、政治活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撕掉了一切伪善的外衣,以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和侵略理论来推行他们的大陆政策;另一条战线则是隐秘的间谍活动,日本军国主义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辅以金钱收买、色相拉拢、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最易驱策天下势利小人和无耻之徒的,莫过于名与利、权与钱。所以,历史上一切野心家、欲图“大事”者,多半是以名利为诱饵,大肆进行权钱交易,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窃国大盗袁世凯,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天下无难事,惟有金钱自能达到目的”袁世凯出身在河南项城一个名门世家。主要仰仗镇压捻军起义有“功”,而当上钦差大臣、清运总督等高官的二爷袁甲三的势力.自幼随其做官的嗣父(袁世凯的叔父,举人)袁保庆和堂叔(进士及第)袁保恒在山东、北京等地游逛。本来嗣父母希望他能读书上进,显亲名…  相似文献   

20.
《贵阳文史》2009,(1):10-10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次年回京后准备到清西陵去扫墓,袁世凯主持修筑了一条从京城到清西陵的铁路,称“西陵铁路”或“御用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