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之路》2009,(15):74-75
为进一步宣传兰州地域文化,提高兰州知名度,丰富游客和市民的文化生活,由兰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市文化局承办的兰州风情文艺演出于2009年6月10日在国家4A级景区兰州水车博览园正式拉开大幕。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12,(7):77-78
由兰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将于2012年7月29日在兰州水车博览园盛大启幕,8月31日闭幕。旅游节期间将要举办的五项活动必将“搅热”兰州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3.
水车悠悠     
富饶 《丝绸之路》2006,(4):24-25
兰州40里风情线,使得穿城而过的黄河两岸风情万种,诸多景观慧心独具,气象万千,赏心悦目,可圈可点。而在风情线中段新近建起的“兰州水车博览园”,更使得这段波涛不惊、水流平缓的黄河浪花激越,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4.
感受兰州人     
富饶 《丝绸之路》2007,(10):29-31
在兰州街头和水车博览园里,有几组真人般大小的塑像,有的在炉前叫卖热冬果、灰豆子等特色小吃,有的赶着毛驴在黄河边驮水、担水,有的在砂田起砂、作务籽瓜……一派古朴的黄土高原生活、生产景象。从人物穿戴和沉稳、憨厚的表情看,这  相似文献   

5.
唐僧取经组雕用水泥塑铸,外表镀铜。景点位于南滨河路雷坛河桥头东侧,白马浪岸边。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时,在如来佛祖相助下,骑白马(小白龙)从“白马浪”处踏浪渡河西去。平沙落雁用不锈钢嵌制的城雕群,由二只大雁、一只雏雁和四个大理石雁卵组成。坐落于雁滩南河滩西头。原来,早年的雁滩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滩涂,每年都有雁群来此栖息繁衍。马踏飞燕用乳白色的水泥塑铸而成,屹立于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现置于南滨河路小西湖公园内。原型是1969年出土于武威雷台的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腾空踏燕飞奔的天马,形象地展现了兰州人民奋勇腾飞的决心和斗志。兰州水车兰州水车是兰州古代的灌溉农具,始用于明代中叶。到1952年,兰州黄河两岸,已有巨型水车252轮,因而兰州有“水车之都”之称。后因电力提灌普及,水车渐废。在南滨河路建“水车园”景点,重现水车古韵,供游人观赏。“丝绸之路”雕塑它是一个驼队标志,用银灰色花岗岩雕凿而成,立于兰州黄河大桥南广场上。据传说,该处河宽水浅,水流缓慢,古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多从此处渡过黄河。 ~~兰州滨河胜景@缪维予 @黄大燊  相似文献   

6.
杨建新(甘肃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要创建有品牌的兰州文化,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其突破口和切入点就是:打造一个品牌的兰州文化,“咬定青山不放松”。比如丝绸之路,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重镇,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其优势显而易见。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但人们提起它时总有“周秦汉唐”的印象;新疆也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但它总被多民族风情所包容。因此,只有兰州这座城市才能真正高举丝绸之路的大旗。以甘肃为大背景和依托,紧紧咬住丝路文化作为大前提,还要紧紧咬住两山一河文化,更好地实现兰州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从古城长安通往西域,这金戈铁马风沙连绵的寥寂古道,历来是中西交通要道,给人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印象。而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最咽喉的一段,从兰州出发,一路西去,漫漫征程,厚重的历史文化,如同一卷卷古老的经书,泛着淡淡的馨香,展现在眼前。有黄河畔上的古老水车,有雄伟的嘉峪关,有绚烂的丹霞地貌,有奇异的鸣沙山与月牙泉,有千载文明的莫高窟,还有那摇曳千年的古老驼铃……  相似文献   

8.
兰州古称金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是典型的带状城市,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特殊的地理构成造就了兰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津渡、桥梁和关隘构成了兰州黄河两岸水路交通文化中精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一组五辆的庞大水车群,临水而立,并驾齐驱,缓缓地把舀满水的斗旋转到高处,倾入引水木槽,刮水板倒挽着河水,轮周边缘激起了水花。伴随着水车旋转时发出的咿呀声,引水木槽径直地伸向黄河南岸,浇灌宁卧庄一带的果园、菜地和农田。这是老兰州人对教场河黄河南又道上五轮一组古老水车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2003,(8):27-27
~~兰州将举办第二届“文化兰州”论坛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2014,(22):F0004-F0004
为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丝路文化精神,打造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展示兰州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桥梁纽带作用,兰州市义联与《丝绸之路》杂志社联合举办“毅然杯”丝绸之路·兰州文化散文大奖赛,面向海内外人士征稿。本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兰州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周新宸 《丝绸之路》2011,(24):50-51
本文以甘肃兰州特有的说唱艺术——兰州鼓子所具有的基本文化属性为依据,从兰州鼓子的历史演变、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受众层面的需求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入手,对兰州鼓子的社会音乐文化功能作了分析,并提出在当今艺术市场不断繁荣的大环境下,如何使兰州鼓子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是地方文化部门和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路生  马军 《丝绸之路》2008,(1):5-11
在兰州,不用抬头就能看到山;在兰州,不用低头也能看到河。在这座山河为城的城市里,山就像一个铁桶,而河就像是铁桶上的一个透气孔。正因为这种原因。这座位于祖国几何中心的城市,千百年来执著地守望着西部文化。许多城市年俗悄然淡去、人们大呼过年无聊时,进而具备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因为这个。在兰州的年俗仍然保持着浓浓的传统文化味儿。  相似文献   

14.
人们也许想不到,被荒山秃岭所包围的兰州,在1000多年前却是水草丰美、生机盎然。千年间,兰州生态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巨变?清代道光时期,兰州人首次开始为荒山植树造林。在近200年的荒山造林史中,兰州沉淀了大量的绿色文化,可惜并不为人所知。兰州的绿色文化是一段被历史湮没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兰州大水车     
兰州大水车王守义滔滔黄河,从青海高原奔流直下,从积石山东麓进入黄土高原西部,流经甘肃境内的永靖、皋兰、靖远、景泰诸县和兰州这个牛胃形河谷盆地。黄河流经的地方,河床陡峻,水流湍急,水面低于两岸台地。因而要拿这条难以驯服的河流兴灌溉之利,首先面临的严峻问...  相似文献   

16.
高延滨 《丝绸之路》2013,(17):53-60
2012年4月,兰州市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文化旅游形象宣传标志语,我着实兴奋了一把。作为西北旅游的门户城市,兰州终于有了这样一条朗朗上口、形象贴切的宣传词了!兰州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别说外地人不知,就连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也不一定全部知晓。既然西北游出发在兰州,作为一个热爱旅行、热爱家乡的兰州人,我决定利用周末、假日,按照媒体宣传的"兰州十大美丽乡村"旅游路线,把荣登上榜名单的苦水玫瑰园、什川古梨园、  相似文献   

17.
曾磊 《西夏研究》2022,(2):110-116
地方“八景”是基于地域自然环境与文化的景观塑造和意象表达,不仅反映了区域环境的特质与变迁,也是地方精英表达乡土认同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明代以来,肃藩移兰带动了兰州城市建设的兴起。以肃王为代表的精英知识分子通过景观书写,塑造了兰州城市的地域形象,兰州“八景”开始成为兰州城市意象的文化表达。清代陕甘分治后,兰州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沿用至民国的“八景”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兰州城市建设的加快,古“八景”中的一些景观已不复存在,在地方文人的推动下,兰州“新八景”的评选凝练出新的城市形象表达。历代兰州“八景”的塑造,不仅是知识分子对地方景观的建构与认同,也反映了兰州地域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2014,(21):F0003-F0003
为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丝路文化精神,打造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展示兰州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桥梁纽带作用,兰州市文联与《丝绸之路》杂志社联合举办“毅然杯”丝绸之路·兰州文化散文大奖赛,面向海内外人士征稿。本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兰州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征稿自2014年1月1日开始,2014年8月31日截止。兰州市文联、《丝绸之路》杂志社组织专家,对参赛稿件进行了初选、初评、终评,最终评出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2014,(11):180-180
敦煌·天赐-秀文化博览园位于敦煌莫高窟与月牙泉之间,紧邻313线国道,距国家级景点呜沙山月牙泉不到1公里。是以博物馆展示为主体,集文化旅游产品展示、文化旅游产品生产销售、休闲娱乐、宾馆食宿、会议中心等于一体。工程总体规划用地面积62万平方米(940亩),总体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分三期建成。  相似文献   

20.
兰州自古以来就是丝路重镇,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本文从古代建置及政治治所、文化遗存、城堡遗址、寺庙建置入手,勾勒出兰州古代建置治所文化遗存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