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险家李永生徒步四闯罗布泊记实周少华中国西部神秘莫测的罗布泊地区,1996年夏天中国探险界曾在这里留下一曲悲歌:上海籍探险家余纯顺孤身徒步穿越罗布泊探险时不幸遇难。1997年,另一位壮士徒步独闯罗布泊胜利而归。李永生,这位著名骑车、徒步综合考察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寒笑 《旅游》1997,(12)
大漠驼铃沟火寒星准备好明年相约罗布泊○寒笑一百多年前,有两个外国人在苍凉与寂寞的陪伴下,悄然进入中国的西域沙漠,在罗布泊地区,他们找到了消失千年的楼兰古国与埋藏在那里的灿烂文化,使一代学者为之震惊,这两个人就是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和奥立佛·斯坦因。一...  相似文献   

3.
魂断罗布泊——探险家余纯顺遇难始末●周少华1996年6月18日,新华社播发一则惊人的消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游局经过4天的紧张搜寻,于今天上午10时20分,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中国探险家余纯顺的遗体,从而证实了他已遇难的猜测。”久负盛名的上海籍...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的长河中 ,新疆罗布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近年来 ,他们的历史、习俗、民歌等 ,成为许多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许多旅游者对此也表现出浓厚兴趣。随着对“生命禁区”罗布泊考察、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 ,地质工作者先后在这一地区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钾盐和淡水 ,罗布泊再次让世人注目。与此同时 ,曾经生活在罗布泊 ,有着许多神秘色彩的罗布人 ,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罗布人的历史、习俗、民歌等 ,成为许多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罗布人 ,也叫罗布泊人。传说罗布人力大无比 ,可倒拔红柳树 ,声音可传到三天路程远的地方。历史上…  相似文献   

5.
楼兰遗址发现 ,至今已整整 10 0年了。 10 0年来 ,对楼兰遗址有关问题的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息过 ,它如同罗布泊一样让人扑朔迷离。值此楼兰考古 10 0周年之际 ,本文对百年来楼兰遗址的讨论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以兹纪念这一伟大发现。190 0年 3月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附近考察时 ,他的向导 ,一位名叫奥尔迪克的维吾尔族人 ,在回头寻找丢失的铁锹时偶然发现了一座被沙漠掩埋的古城 ,由于当时所带水源不足而未能仔细考察。次年春 ,斯文赫定二度进入罗布泊 ,对这座古城进行考察 ,在这里掘获了大量文物、木简、纸文书 ,并把这些掘获物带回欧…  相似文献   

6.
罗布泊、罗布荒漠、楼兰……这些名词,现在的人们并不陌生,因为不少人曾勇敢地向气候和地理环境极为恶劣和凶险的这些地区挑战,到这里探险考察。但是自斯文·赫定等众多国外探险勇士们之后,相当长时间内,却没有中国人真正进入罗布泊核心地区,更没有女性涉足死亡了的罗布泊腹地和古楼兰国。上世纪3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虽进入了罗布荒漠,也曾试图渡过孔雀河去楼兰,终没有成功。自此之后到上世纪80年代,又50年过去了,仍没有一个中国人实现这一零的突破。但新中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感,让我们在新疆工作的一些学者们长期对此心绪不宁,罗…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新疆考古研究所以及吉林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罗布泊楼兰地区综合考察在楼兰地区新发现一件铜器。这件铜器发现后备受瞩目,因其在楼兰地区是首次发现,对其性质和用途也是众说纷纭,发现者在《楼兰地区新发现斗检封及其周边地貌环境的指示意义》一文中,从环境意义和文化意义两方面对该器物作了透彻分析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一 历史的回顾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最东部,在历史时期曾较长时间是这个盆地的集水和积盐中心。在世界的干旱地区,罗布泊是十分著名的湖泊。历史上“黄河重源说”给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中西交通史上,它与楼兰王国的兴衰密切相关,这增加了它的知名度;近代考察史上,关于罗布泊的迁移问题,更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察时,他的一名随从、罗布人于得克因为迷途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城,这就是被流沙掩埋了一千五百年的楼兰遗址。翌年,斯文赫定又带人来到这里,挖掘了许多木简、残纸和其他珍贵文物。后来,英国人斯坦因(Aurel Stein)、日本人橘瑞超等也先后来到古城废址,发掘了  相似文献   

10.
北魏至隋唐时期,罗布泊地区的城市数度兴废。在隋朝初期平定吐谷浑后,该地区的城市建设获得恢复发展,后因隋末战乱再遭废弃。唐贞观年间,来自中亚康国的粟特人康艳典率领部族在楼兰城故址和罗布泊地区重建新城,并形成经济建设与安全防卫等功能较为齐全的城镇群,这对延续和繁兴丝绸之路交通、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多元文化交往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罗布泊地区的城市重建,除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主要驱动因素以外,自然生态的修复改善也为此提供了客观可能。而城市人口结构、社会生产方式和自然气候等是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得以修复改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罗布泊的位置与楼兰文明的来龙去脉,是名副其实的“世纪之谜”。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40年间曾3次来罗布泊探险考察。第二次———1900年至1901年———是最重要的一次,不但证实了罗布荒原上确实存在南北两个湖盆,还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楼兰古城。而1905年出版的学术巨著《罗布泊探秘》(《1899———1902年中亚科学考察报告》的第二卷)是此行的全景报告。对于研究罗布泊与楼兰文明,本书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罗布泊归来——探险家李永生徒步四闯罗布泊纪实○周少华文并摄影中国西部神秘莫测的罗布泊地区,1996年夏天中国探险界曾在这里留下一曲悲歌:上海籍探险家余纯顺孤身徒步穿越罗布泊探险时不幸遇难。一年后的今天,另一位壮士徒步独闯罗布泊凯旋而归。李永生,这位著...  相似文献   

13.
张明亮 《丝绸之路》2006,(12):19-25
2006年8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镰教授携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疆电视台等工作人员来到尉犁,我们有幸随他们进入罗布泊,对古西域山国进行了考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935年,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历时10个月,克服重重困难,历尽艰难险阻,考察访问了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和内蒙的广大地区,并有大量的纪实文章在《大公报》连载,其后结集出版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 范长江艰苦卓绝的采访行动是惊世之举,所著文集也是惊世之作。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采访行动,是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陕北之前,确实为中国记者、作家乃至研究社会问题的学者们树起了一面旗帜。如今时间虽然已过去了66个年头,这面旗帜仍然没有褪色。 在这次长时间、大范围的考察采访行动…  相似文献   

15.
西域探险考察热点罗布泊周少华罗布泊地处我国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东接河西走廊西端,西连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起阿尔金山,北到库姆塔格和库鲁克塔格山,有10万平方公里之广。狭义的罗布洼地,指罗布泊湖盆及湖水曾漫及的地方,大致位置在北纬39°~41°、东经...  相似文献   

16.
罗布泊     
在卫星影像图中,罗布泊的形状酷似一只巨大的人耳。科学家们通过解读这个"大耳朵"发现,它实际上是罗布泊这个曾经的湖泊逐渐干涸过程的"记录者"。当干涸的罗布泊无法再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生存资源,他们不得不离开。部分罗布人迁移到了绿洲地带,不同的环境让他们选择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劳动方式生活。罗布泊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吸引了全世界的探险者,即使面临着难以预料的艰险,他们也要深入其中。中国学者陈宗器曾于19世纪30年代进入罗布泊考察,结果就遇到了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清代以来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人的生活及其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布人是生活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地区的土著民族,以渔猎为生。300年来,不仅他们的语言、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罗布泊一带的人口数量也有非常大的变化。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分析了罗布人的生活习俗和生活地域环境及其变化,认为罗布地区河流湖泊的变化是罗布人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流沙深处的历史──罗布泊与古楼兰古跃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是一块吸引着中外旅行家和学者的充满神秘感的谜一般的土地。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变幻莫测的大内陆湖——罗布泊,我国先秦时期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泽”。塔里木盆地诸水不舍...  相似文献   

19.
罗布泊:余纯顺魂灵可安○周少华远在罗布泊荒原的著名探险家余纯顺墓被盗。这是前不久有关人士前往那里举行壮士遇难一周年纪念活动时发现的。5月9日,巴音郭楞国际旅游总公司党支部书记彭戈侠、副总经理刘和平与新疆电视台刘勇等人前往罗布泊拍摄《走向罗布泊》专题片...  相似文献   

20.
死海罗布泊     
罗布泊在蒙古语中意即“汇入多水之湖”,古海面积有二万多平方公里,干涸前公认为3006平方公里。年降雨量只有20毫米,蒸发量超过了3000毫米,相对湿度远低于40%。冬天冷到零下26度以下,夏天气温高达四十多度,地表温度更高,生态环境极端恶化。周围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