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喀什噶尔     
喀什噶尔今称喀什。古称疏勒,是汉代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于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大月氏返回经过时,这里就是一座较大的“有市列”的商业化城市了。公元前60年,疏勒归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其都城就在今天的喀什市。此后不久,由于东汉政权决策失误,疏勒成了北匈奴的属国。公元73年。汉明帝派奉车都尉窦固率军西征,“投笔从戎”的班超随军来到了西域。  相似文献   

2.
四镇都督府所指为龟兹都督府、毗沙都督府、疏勒都督府、焉耆都督府,乃唐朝安西大都护府治下重要羁縻建置。其置废过程反映了唐朝国势的升降推移与边政建设的重大变化,而史书所记相当混乱,须予考订明白。  相似文献   

3.
熊津都督府陷落始末——兼论唐罗战争的爆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与新罗联手灭亡高句丽后,两国因百济故地控制权等问题矛盾激化,新罗利用唐军主力被吐蕃牵制在西部战场的良机,于咸亨元年至咸亨三年(670—672)不断进攻唐熊津都督府。出于国内政治及经济需要,唐朝于咸亨三年五月前后主动将熊津都督府驻军及当地百姓撤往内地,因之有关新罗于咸亨二年(671)夺占熊津都督府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唐朝在唐罗熊津之战中犯下了一连串的战略、战术失误,而没有制定完善可行的整体战略则是熊津都督府撤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屯田西域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局。从汉代至清代西域屯田的发展历程,国家对屯田西域的预期收益有一个嬗变过程:从最初经略西域的军事供给,到其后边疆安全与地区经济发展并重,以至于通过移民屯田与边疆经济开发保障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最重要的目标。国家作为实现屯田预期目标的主体,其综合实力和对西域的战略定位决定着屯田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从国家战略、屯田形式和屯田区域等方面分析屯田西域预期嬗变的动因,对今天的国家西部发展战略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世民即唐太宗。公元599年1月23日诞生于一个李姓贵族家庭里。他十六岁就应募从军,十八岁随父起事,后来带领唐军东征西讨,统一全国。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继帝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元年。李世民在位(公元626—649年)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从政治、  相似文献   

6.
新疆大学历史系教授、我国史地学界著名学者苏北海先生的《西域历史地理》一书,于1988年 8月由新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西域史地研究领域,素称浩翰博大,其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中外学术界所关注。《西域历史地理》一书,长达33万字以上,全书共分24个专题分别进行考证,这些专题包括:《汉代乌孙居地考》、《两汉在西域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及帕米尔高原的统治疆域》、《和田名称新考》、《(口厌)哒国疆域及其在中亚的统治》、《龟兹王都及汉唐都护府在龟兹位置考》、《唐代安西都护府的设立及其所属都督府州考》、《唐代在西域草原设立的都护府、都督府州考》、《唐朝  相似文献   

7.
藏文文献中的若干古于阗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七世纪初,在青藏高原上兴起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吐蕃为了扩张势力,从公元六七○年前后至八世纪后叶与唐朝进行了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争夺西域四镇(龟兹、于阆,焉耆、疏勒)的战争,其结果导致了吐蕃对包括于阗在内的西域很多地区的达半个世纪(八世纪后叶至九世纪中叶)的占领。在吐蕃统治于阗的几十年中,吐蕃与于阗在各方面关系十分密切。藏族的政治、文化、语言、经济等对于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于阗的佛教和佛教僧人对吐蕃本土的佛教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藏文文献记载颇多,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相似文献   

8.
前凉与西域关系述考余太山(一)继西晋之后,与西域诸国发生关系的是前凉即河西张氏政权。一般认为,该政权自张轨(公元301一314年)始,经张。是(公元314一320年)、张茂(公元320一324年),至张骏(公元324一346年)和张重华(公元346一...  相似文献   

9.
佉卢文书所见鄯善国之货币─—兼论与回鹘货币之关系杨富学鄯善本名楼兰,立国于张骞奉使西域(公元前138年)之前,汉宣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始改名鄯善。东汉末年,鄯善吞并了西边的邻国且末、小宛、精绝,一跃成为与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并肩而立的西域大国...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三国屯田中曹魏田官设置问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屯田制度中,有许多问题,因为文献不足征,如今尚未得到正确的解决,我曾在“从魏晋史科探索三国屯田制度”一文里,对于三国屯田制度作了一次概括的探讨,但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本文僅涉及有关三国屯田的曹魏田官设置问题,因为这一个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解释。曹魏在中央设置大司農,建安十八年(公元二一三年)魏国初置大農,黄初元年(公元二二○年)改为大司農(三国职官表上),大農或大司農掌握全国屯田为其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魏屯田的民屯地区,依据地区的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1.
焉耆位于汉唐时期中西通道上,扼天山南麓丝路之咽喉,"四面据山,道险易守"(《大唐西域记》),位置十分重要。汉—唐时期有焉耆国,唐贞观时又于此地置焉耆都督府和焉耆镇。因此弄清楚焉耆国都、焉耆都督府治所和焉耆镇城的确切位置,对于研究汉—唐时期西域的历史,研究古代中西贸易的历史,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隋唐时期塔里木盆地四个主要城邦国家龟兹、焉耆、疏勒、于阗在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下物质生产都在继承各自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进步,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领域也有了重大的历史变化。其中疏勒还发生了碧瞳人入主其国的人种变异,社会习俗与宗教信仰的变动尤剧。龟兹、焉耆各自经历了一段突厥化的过程,入唐后又受到汉文明的强烈影响,出现了推发型逐渐取代剪发型以及大乘佛教自东返传并且转盛的新趋势。于阗大乘佛教一度中衰而后复兴,仍占主导地位,汉语文与汉历法都已溶入当地文化。龟兹乐、疏勒乐、于阗乐的分野显现了城邦诸国的文化差异。龟兹乐的源头是印度北宗音乐;疏勒乐的源头是被斯袄教音乐;于阗乐不用琵琶则反映了一种西域古乐种的历史延续。此外,城邦诸国的节日、娱乐活动的异同亦共同印证了作为丝路中枢的西域地区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就唐中期玄宗时代所置西域渠犁、阇甄、妫塞三个羁縻都督府的沿革及地望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就唐中期玄宗时代所置西域渠犁、阇甄、妫塞三个羁縻都督府的沿革及地望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库车古称龟兹,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唐贞观二十二年安西都护府自西州迁至龟兹。此后,由于龟兹长期是安西都护府所在地,故又称“安西”,唐显庆三年原安西都护府建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因此改升为大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的建立,使得汉军大批进驻西域各地,主要集中在龟兹、焉耆、疏勒和于阗四个战略要地,即安西四军镇。驻镇汉军先前是定期轮换,后来由于路途遥远、轮换不便,又允许携带家眷长期定居并繁衍后代,四镇总兵员达3万多人,这就为自铸钱币充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光荣的历史 草湖,原本不是一个固定的地名。哪里有湖,湖里有草,即视为“草湖”。这种“草湖”遍布华夏大地。在西域的喀什三角洲,即疏勒、疏附和阿克陶三县交界的中间地带,有一块东西长约24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的生长着红柳、芦苇、骆驼剌等多种野生植物的原始荒原。  相似文献   

17.
正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秋,地处西域诸国之中的西域都护府驻地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旌旗飘扬,人喊马嘶,一队队西域战士和汉朝驻西域的屯田士兵全副武装,雄赳赳地集结于点兵场上。将台中央,站着一位颇为文静却又英气勃勃的青年将领,他顶盔披甲,腰挎宝剑,正全神贯注地检阅着即将远征的军队。忽然,从都护府中奔出一个中年大汉,急匆匆地登上将台,拉住青年将领的手臂,结结巴巴地说:"子公,你意欲何为?这  相似文献   

18.
建议学点黑龙江历史(续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中华民国前期的军阀统治(一)中华民国建立后的黑龙江省公元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成立都督府,推黎元洪为都督.同年11月1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相似文献   

19.
扜弥国都考     
扜弥是汉晋时期塔里木盆地南道的重要绿洲国家之一。关于其国都地望,学术界曾有过多种说法,未能达成一致。通过对甘肃悬泉出土简牍的解读和对新疆圆沙、喀拉墩两处遗址出土考古材料的分析,本文认为:传世文献所载扜弥改名拘弥之事发生在西汉宣帝年间,其直接原因是国都从扜弥城迁至宁弥城;圆沙古城即原国都扜弥城,形制为西域土著圆城,并受到中亚城制的影响;喀拉墩古城即宁弥城,受汉文化影响,平面为正方形。圆沙古城所在绿洲规模远大于喀拉墩遗址,反映了扜弥迁都后实力大减的史实,并从原南道大国逐渐沦为于阗附庸、最终被兼并。至迟在公元3世纪,扜弥国已不复存在。灭国后,喀拉墩城在于阗的治下继续使用到公元5世纪,之后被彻底放弃。  相似文献   

20.
“西域”一词,始见于汉,其包括的地域,历代屡变,本文所述主要指西域诸大国如焉耆、龟兹、大月氏、安息、于阗、康居、疏勒等国。西域各国,自汉时与华夏通往来,于是中国文明传播西域,西域所接受的西方文明与宗教亦转播东土。中西文化交流,以汉唐为最盛,丽西域本身的文明亦奠基于斯日。故本文所述从公元前二世纪之初期至十世纪之末。伊斯兰教东侵,佛教在西域消亡为止。下分几点来谈大月氏之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