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新疆伊犁的赛里木湖,当地人叫三台海子,一大片平展如镜的湖水仿佛悬挂在伊犁大门前的一面镜子,吸引着无数游人。本文以新疆著名考古工作者穆舜英1961年的考古足迹为主线,对赛里木湖迷人的风光、伊犁河沿岸的风土人情、伊犁马的俊美身姿、乌孙人的墓地、兀立的石人等作了尽情的描绘,还对夏台古城、乌孙首府赤古城的位置等遗落在伊犁草原上的古代之谜作了探解。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10,(7):19-19
新疆昭苏草原是我国最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它位于中哈边境附近,距离新疆伊宁市约200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这里属温带山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号称“新疆最美的草原”。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是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里是许多游牧民族的发祥地。我国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都是从这片苍茫的大草原走来的。这里,可能是至今还仍保留蒙古人传统游牧生活方式的最后的地方。初秋晴朗的日子里,我和几个同道穿越呼伦贝尔大草原,试图寻找游牧的蒙古族牧户。在呼伦贝尔腹地的新巴尔虎右旗(县)所属阿敦础鲁苏木(乡),寻访到巴尔虎蒙古牧人巴雅日图距中蒙国界十几公里的伊和日游牧点。我们在他的蒙古包旁,扎下露营的帐篷,纪实拍摄了巴雅日图和他的家人、羊倌近乎游牧状态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新疆人家     
新疆是一片混血的土地。在这片亚洲腹地的历史上,各民族、各色人种盛起衰落,演绎着不朽的英雄传说。定居在绿洲的农民在火焰山下种植着葡萄,在广阔的大草原骑着骏马飞奔的牧民塑造着几个文明的辉煌。早在汉代出现的36个“城郭之城”均为绿洲王国,而在绿洲外的草原和群山之中出没的则是游牧的“蛮族”,他们随着水草而居,驰骋掠夺,然后迷一般地消失在最飞扬的黄土之中。  相似文献   

5.
韩连赟  韩钢 《旅游》2007,(1):36-47
新疆是一片混血的土地。在这片亚洲腹地的历史上,各民族、各色人种盛起衰落,演绎着不朽的芙雄传说。定居在绿洲的农民在火焰山下种植着葡萄,在广阔的大草原骑着骏马飞奔的牧民塑造着几个文明的辉煌。早在汉代出现的36个“城郭之城”均为绿洲王国,而在绿洲外的草原和群山之中出没的则是游牧的“蛮族”,他们随着水草而居,驰骋掠夺,然后迷一般地消失在最飞扬的黄土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关于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11月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上说,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关于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该课本却没有谈,只是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出使西域。”实际上,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是为了联络乌孙攻打匈奴,以斩断匈奴的“右臂”。那么,汉武帝为了攻打匈奴,为什么想到要联络月氏和乌孙呢?这当中有一段月氏、孙乌与匈奴相互关系的历史,有必要做一简要介绍。原来匈奴、月氏和乌孙都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月氏和乌孙在匈奴的西边,他们都游牧于敦煌、祁连山之间,即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战国秦汉之际,月氏很强盛,有“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史记·大宛列传》),因此也不把匈奴放在眼  相似文献   

7.
绿豆  芝麻 《风景名胜》2016,(4):60-69
抬头望去,一条土黄车辙,匍匐在绿色的山坡上,蜿蜒起伏,绵延向高处,盘绕至远方,最后消失在天际. 回望坡下的河谷里,几尊石人静默,遥望远方,据说,他们是远古塞人的雕像,是被乌孙铁蹄踏碎在特克斯河谷之间的念想. 河谷远方,突兀地隆起座座巨大的小山包,据说,那是乌孙大墓,是历史上,那个有名的乌孙古国王族们的最后归属.  相似文献   

8.
匈奴,英文名为Hungary,是中国古代北方一个最早建立游牧帝国的民族。它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活跃于北方大草原,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匈奴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其首领被称为“单于”,即“天子”的意思;单于之下有24级长官,各统帅一万骑兵。自战国秦...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位于欧亚大草原东端,自古以来便存在着一条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草原游牧文化带.在这条文化带上,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类型的共性,历史上曾先后崛起过众多强悍的游牧民族,他们在中国北方乃至整个北亚地区的政治、军事、历史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匈奴、鲜卑就是其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山的历代民族大多都过着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几千年来保持古老传统,崇尚自然,这也是当地得以保持原始的自然环境和面貌的原因。天山自古以来就是历代游牧民族的栖息之地,先后有塞人、月氏、乌孙、羌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哈萨克、维吾尔、乌兹别克、塔塔尔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越是在这般有如神迹的自然景观中,人类愈是能产生敬畏之心,也愈加懂得如何以更纯粹、更和谐的方式与自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新疆辽阔的原野上,无处不见马的踪影。如同人们择善而居一样,生长在草原上的马是幸运的,尤其是生长在新疆草原上的马,点缀了草原的美丽,而草原也滋养了马的肥美和灵性。马年说马,我首先想到了新疆的马,想到在新疆游历期间见到的各种各样的马,眼前总有一种跃动的形象出现,感叹大草原造就了这样一批健壮的生灵。西域自古出名马。早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把乌孙(今伊犁)马称为"天马"。后凉创建人吕光赞誉龟兹(今库车县)马为"天骥龙麟"。《北史·高昌传》说,高昌国(今吐鲁番)也出名马,焉耆马是龙的后裔,有"龙驹"之称。由此可见,新疆各地都有品种优良的马,它们都具有较好的挽力、速力,而且耐粗放,适应性强。这些不同品种的良马,都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疆辽阔的原野上,无处不见马的踪影。如同人们择善而居一样,生长在草原上的马是幸运的,尤其是生长在新疆草原上的马,点缀了草原的美丽,而草原也滋养了马的肥美和灵性。马年说马,我首先想到了新疆的马,想到在新疆游历期间见到的各种各样的马,眼前总有一种跃动的形象出现,感叹大草原造就了这样一批健壮的生灵。西域自古出名马。早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把乌孙(今伊犁)马称为"天马"。后凉创建人吕光赞誉龟兹(今库车县)马为"天骥龙麟"。《北史·高昌传》说,高昌国(今吐鲁番)也出名马,焉耆马是龙的后裔,有"龙驹"之称。由此可见,新疆各地都有品种优良的马,它们都具有较好的挽力、速力,而且耐粗放,适应性强。这些不同品种的良马,都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3.
游牧人归来     
《山茶》2009,(4):84-105
蒙古高原上最好的草原在东乌珠穆泌旗,而东乌珠穆沁旗最好的草原在满都宝力格。但是,这片中国最后的游牧天堂也面临着威胁,越来越多的牧民被迫放弃游牧转而定居。不过,也有一些人固守着对这片游牧天堂的热爱,艰难地尝试着。一般回归游牧的力量正在悄然形成……  相似文献   

14.
新疆粉汤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阿布都黑孜,是回族人,他邀请我去他的家乡新疆昭苏大草原旅游。在他家里,我第一次吃到了新疆回族风味的粉汤。制作粉汤似乎是新疆回族人的拿手烹艺,尤其是回族妇女,烹制技术颇为娴熟。生活在新疆的回族姑娘待字闺中这段时间里,母亲都会向她们传授烹制粉汤的技艺,因此,回族姑娘个个称得上是烹制粉汤的能手。  相似文献   

15.
论匈奴人西迁的自然地理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匈奴人于公元前三世纪时,崛起于亚洲蒙古草原,曾在中国北方建立一个称霸大漠南北的匈奴强国。然而,公元91年,匈奴人抛弃了它的祖先留下的国土——蒙古草原,向西迁徙,最初“遁走于乌孙之地”,潜藏在塔尔巴加泰山脉和准噶尔的阿尔泰山脉之间。公元155年,匈奴人继续向西迁徙,于  相似文献   

16.
邂逅的草原     
李智红 《旅游》2000,(9):9-9
我是在六月的中旬走进这片美丽的草原的。 这片呈南北走向的,长条状的小小草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隐忍、宁静、质朴……我把它与先前所见到过的那些草原稍一作比较,便发现它与其它的草原有着许多的不同。它更多地趋向于一种平民化的状态,一种原初的朴素与平实。虽然,它缺少了真正意义上的草原所具有的那种一撒千里,旷达辽远的恢弘气势,但却拥有着许多无可替代的,本色的东西。这便使得我在领略了昭苏大草原,布鲁克大草原那惊世骇俗的磅礴和豪迈之后,依然为它那种平民化的小格局,村野气的小品像而怦然心动。 在距离已获“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7.
水草丰美的和布克河谷和峻峭富饶的赛尔山相依为名的和布克赛尔,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民族的游牧地。从公元前二三世纪起,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古代民族先后有匈奴、乌孙、鲜卑、柔然、高车、突厥、契丹等。宋嘉定十一年(1218),成吉思汗挥师西进,征服西辽,蒙古族进入和布克赛尔,为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封地之一部分,时称“霍博”。16世纪,蒙古土尔扈特部游牧于此。17世纪初,准噶尔部势力日益强盛。巴图尔浑台吉迅速统一了北疆蒙古各部,于明崇祯七年至十五年(1634~1642),以和布克赛尔为大本营,兴建起道尔本厄鲁森木城。群山环抱,绿草如茵,冬…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伊犁河流域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乌孙国的游牧地。乌孙属哈萨克族祖先的一支。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击败西北边塞的匈奴,张骞建议用厚赂招引乌孙,同时下嫁公主,与乌孙结为兄弟,这样就可“断匈奴右臂”,共同夹击匈奴。于是,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刘细君。西汉前期,北部边疆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  相似文献   

19.
以整个欧亚草原为视角,对比资料相对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东南部、萨彦-阿尔泰地区和黑海北岸三个地区畜牧向游牧转变期的材料,对早期游牧起源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研究表明,公元前8世纪以前这三个地区都存在自身特色明显、畜牧业发达的遗存,但其中只有萨彦-阿尔泰地区可能已经转变成游牧经济,而内蒙古东南部和黑海地区在同时期可能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游牧社会。欧亚草原地区各地早期游牧的起源不是同步的,也不是一条直线发展的,最早的游牧很有可能出现在远离发达农业文明且畜牧业发达的草原地带,而与发达农业文明毗邻且与之关系密切的地区游牧则产生的晚一些。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草原文化遗产分布广泛,美术品种类有岩画、动物风格的青铜器、建筑、壁画、石人等多种,是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文化风习、审美形态的历史记忆。草原文明从发生到绵延盛大的历史,因随逐水草的游牧方式,文化素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因地缘文化的关系,留存的美术品一方面表现出与中原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又与欧亚草原的文化形态相呼应。本文试以各时段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遗迹为纲目,参用具体的作品实例,诠释波澜壮阔的草原文明背景下的美术面貌,由一斑而略窥全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