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可·波罗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家,他的《游记》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并曾游历过中国的许多地方,这已为绝大多数的西方学者所接受。但是,至今仍有个别学者对此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1979年,美国学者海格尔撰文,认为马可·波罗只到过中国的北方(主要是北京),而关于南方各地的情况则是他间接获得的。1982年,当意大利、中国和美国合拍的电视巨片《马可·波罗》在西方公映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的问题,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人是何时介绍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的呢?早在1929年5月《东方杂志》的第26卷第10期所刊向达《元代马可·波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一文中,就考证出中国最早介绍《马可·波罗游记》的文章为,同治十三年三月(1874年4月)映堂居士在《中西闻见录》第21号上发表的《元代西人入中国述》。直到80年代余雄士著的《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和《中世纪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中国旅游出版社1988年)两书,仍在沿用此说。…  相似文献   

3.
马可·波罗(1254—1323年)是中世纪世界驰名的大旅行家,旅居中国17年,周游了大半个中国,考察了中国的风土人情、经济文化。他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增进中西方人民的友谊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由马可·波罗口述,经传奇作家鲁思蒂谦诺笔录的《马可·波罗游记》,真实地记录了他此行的见闻,引起了世人的注意,争相传阅,不胫而走,以致手抄本达140多种。自从1477年第一个印刷本问世以后,至今世界上也有译本130多种,《马可·波罗游记》成了世界名著。  相似文献   

4.
七百年前,马可·波罗横跨欧亚大陆来到中国,他的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成为几百年来的传奇。作者沿着马可·波罗进入中国的路线探险旅行,沿途所见所闻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可·波罗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李长林马可·波罗这位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旅行家,1275年到达中国的大都,足迹遍及中国南北,历时17年之久。他回国后口述出版的《游记》,是欧洲第一部介绍东方世界的名著,在中世纪史、亚洲史、中西交通史、蒙古史、元史、地理学史...  相似文献   

6.
马可·波罗生于1254年,是11世纪定居到威尼斯的一家达尔马提亚商人的后裔。从12世纪起,威尼斯不仅成为首屈一指的航运中心,而且是东方货物运往中欧和东欧的集散地,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马可·波罗从小就受到这种浓重的商旅气息的熏陶。当他还在襁褓中时,他...  相似文献   

7.
鄂多立克(odorie 1286-1331年)是意大利圣方济各会会士,也是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之一,与马可&;#183;波罗、伊本&;#183;白图塔、尼哥罗&;#183;康梯齐名。他在中国旅行时曾到过福州和泉州。  相似文献   

8.
9.
13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是世界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的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让中国举世瞩目。马可·波罗笔下那个遍地是珍宝和黄金的文明占国,大大勾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向往和渴望。  相似文献   

10.
方国瑜先生是中国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开拓者。他和林超民教授合著的《〈马可波罗行纪〉云南史地丛考》独辟蹊径,以翔实的材料证明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云南与东南亚,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证据提供了有力的、必不可少的补充;在元初云南政区、元代云南交通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推进了元代云南史地的研究;表现出了清晰的学术传承轨迹和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勘称学林佳话。  相似文献   

11.
惊人之说得到支持:马可·波罗未到中国大英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弗朗西丝·伍德提出的马可·波罗从未到过中国的惊人之说,已得到几位德国研究中世纪蒙古问题的专家的主持。英国最具声望的《泰晤士报》于1995年10月20日报道说,虽然英国学者不愿意在阅读伍德的新著前...  相似文献   

12.
鉴于近年来英国学者伍德女士发表专著,否认马可·波罗曾来到过中国,引起国际舆论的极大关注。作为蒙元文化发祥地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学者们,有责任从历史和考古学方面提出明确论据,以证实《马可·波罗游记》这部巨著的真实性。最近,内蒙古文物考古学者王大方先生向笔者...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商品·强盗瓦桑里亚·费奥拉尼作李华译马可·波罗第一次中国之行,途经“库尔木兹”。他生动地描述了这里贫瘠的基尔曼平原,因有数万只美丽多彩的鸟而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还记述了这里著名的国际商业城市———“库尔木兹”及其港湾。“库尔木兹,通...  相似文献   

14.
马可·波罗历史介绍马可·波罗,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自幼便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向往。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是风景秀丽的著名水城,也是商贸繁荣之地,诞生过许多闻名于世的巨商。马可·波罗于1271年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直至1292年才返回威尼斯。他在中国时,受到了忽必烈的礼遇。他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  相似文献   

15.
金色的海滩、郁郁葱葱的平地、茂密的植物、随处可见的宗教遗迹。这就是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和"红茶王国"的斯里兰卡。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赞道: "斯里兰卡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岛国"。  相似文献   

16.
韩建武  胡薇  刘芃 《收藏家》2006,(4):17-20
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与意大利卡萨·马尔卡基金会合作,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协办,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在意大利特莱维索市卡萨德·卡拉雷兹宫举办的《丝路遗宝展》,成为2006年中意文化年的前奏。特莱维索是意大利北部古老的城镇,距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很近,卡拉雷兹宫是当地一座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现作为博物馆定期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展览。在此举办的《丝路遗宝展》成为当地新闻报道的焦点。这次展出文物共120件(组),来自中国的陕西、甘肃、河南、湖南和江苏省,时代上迄西周,下至隋唐。西周玉佩、秦公鼎、马王堆汉墓丝织品、漆器、…  相似文献   

17.
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把中国展示给了西方。中国的东方文明是否真如此迷人?由于交通的阻碍,这一疑问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困惑着西方人。三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新航道开辟,西方人纷纷来到中国,其中尤以耶稣会士为多(从1552年至1700年共有十几个国家64名传教士入华传教)。他们在传播宗教的同时,给中国带来了某些自然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他们以亲身所见所闻,把中国进一步描绘给西方,不仅证实了马可·波罗记述的真实性,也进一步较全面地传播了中国文化。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也就从这里正式开始。 去年,笔者有机会到英国访问,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阅读了16世纪到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写的关于中国的英文书,这是西方人记载中国史的珍贵材料,揭示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的积极影响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早期传教士来中国,肩负的主要使命是传播宗教。为了传播宗教,他们必须熟悉并认识中国的环境。于是他们来中国后,首先接触到的便是不同于西方、却丰富多采,又十分直观的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在他们的著述中,此类记载可谓相当详细。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本文只就耶稣会传教士笔下中国人衣食住行及某些习俗的西传,作一些介绍和探讨;这对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交流,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正>德化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著名的民间窑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制瓷业基础。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时,在他的游记中就已经有关于德化窑的记载。“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之后,马可·波罗回欧洲时也带走了一些德化瓷,后来被称为“马克·波罗瓷”,现部分珍藏在意大利博物馆。德化瓷的制作工艺和烧制配方也随着《马可·波罗游记》传到了欧洲,迅速受到欧洲贵族的热捧,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模仿德化白瓷的热潮,欧洲人从此开启了长达数百年仿制中国瓷器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亚洲情结     
《山茶》2009,(11):140-147
著名摄影师麦可·山下的一生事业几乎都和亚洲有关。在他的作品中,包括了《马可·波罗》、《郑和》、《湄公河》等广为人知的作品。他从1979年开始为美国《国家地理》提供照片,拍摄的地点遍及世界各大洲,但其作品关注的主题始终没有离开亚洲,尤其侧重于中国。麦可·山下曾历时三年,重走马可·波罗700多年前从威尼斯前往中国的旅程;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20.
随着13世纪蒙古军队越来越接近欧洲,欧洲人便开始注意中国的边疆地区了.在罗马教皇使节普兰·德·迦儿宾及其后继者带着关于这一地区及其民族的第一手资料返回之前,还没有任何人真正了解这一地区。在马可·波罗长期熟悉了解了这一辽阔的疆域返回欧洲以后,公众对这一地区的兴趣进一步高涨起来。但14世纪以后,欧洲对该地区的了解和兴趣又停滞不前了。只是在西伯利亚殖民化并紧接着恢复了与这些地区的接触后.欧洲才又重新燃起了对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