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龙山唐代舍利塔(无边宝塔、普通宝塔)座落在江西省万安县五丰镇双坑村天龙山天龙寺旁.两座舍利塔呈前后位置.均由花岗岩石料砌成。前塔底边周长5.6米,通高3.8米,圆形五级层层内收.塔上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尤其是三层上的“飞天”浮雕和塔的  相似文献   

2.
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正式起义,随后不久建立“太平天国”。建国后,他命人熔铸了一方金玺,名为“太平天国金玺”,这方金玺,是太平天国最高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太平天国天王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信物,它在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用于天王诏书等重要国家文书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太平天国金玺”为正方形纯金质,重110两,从现存《天王圣旨》原件记载看,这方金玺上边饰双凤朝阳图案,左右饰行龙图案,下边饰海水江牙图案,镌铸精美,玺文全文为:“太平天国金玺大道君王金奉天诛妖斩邪留正”共19…  相似文献   

3.
秦王卑命钟     
1973年枝江问安出土。钟通高38、甬高10.5、两铣间距20.7、壁厚0.9厘米。钟体大部分饰有花纹,以蟠螭纹为主,间有雷纹、谷纹、绚纹、贝纹等。钲上钟乳计36枚,上饰涡纹。钟内甬底处有一近圆形凹槽。舞内及内壁两侧均有长方形调音槽。钟外一面刻铭文十二字,钲部四字“秦王卑命钟”,鼓左八字“竟堋(墉)王三定救秦麴”。该钟铭文不全,应为一套钟的一件。据铭文和形制特点分析,此钟当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遗物。现藏宜昌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戎生编钟论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戎生编钟是一组完整的甬钟,共有8件(图一),钟高依次为: 一号钟:51.6厘米二号钟:48.7厘米三号钟:46.5厘米四号钟:40.2厘米五号钟:32厘米六号钟:29厘米七号钟:22.8厘米八号钟:21.5厘米钟为长体,甬部光素,舞上饰云纹,高枚,篆部饰窃曲纹,隧部饰相背的象鼻吐舌顾龙(彩版伍:1、2)。第三、四、五、六号钟,正面右  相似文献   

5.
清丰亭     
河南省清丰县城西北隅 ,十字路口有一直径为 60米的圆形大花坛。坛内矗立着一座引人注目的清丰亭和一尊受人仰慕的张清丰塑像。亭子系六角重檐攒尖顶 ,通高 1 0米 ,木石结构 ,上覆黄色琉璃瓦 ,下层六条垂脊分别饰以仙人、凤、鱼和神兽 ,上层则是天狗、坐狮、飞马和神龙 ,尖端置葫芦宝顶。南面重檐之间悬挂一块金匾 ,上写“清丰亭”三个大字。外观既金碧辉煌 ,又古朴典雅。亭内梁、枋、额、板上彩绘图案有“岳母刺字”、“蔡顺拾椹”、“文帝尝药”、“姜诗鲤鱼”和“木兰从军”等历史典故 ,还有“六塔晓月”、“龙潭夜雨”和“江渎灵泉”等…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大唐故庾府君墓志铭”一盒,系近年配合基建考古发掘出土,地点在长安县李村。墓志青石质,方形,边长45- 45.5厘米。志盖盝顶,顶面正中阴文楷书“大唐故庾府君墓志铭”,边饰阴线团花纹和十字纹; 四刹饰阴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志石厚8-8.5厘米,侧边饰阴线十二生肖图案。  相似文献   

7.
1966年在河南省密县法海寺旧址北宋塔基中出土了宋代三彩舍利塔、三彩舍利匣。 三彩舍利塔,高98.5厘米。系高岭土作胎烧制而成。由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合而成。基座与一、二层塔身为下节,上五层及塔刹为上节,塑有角柱和间柱,贴塑宝塔、伏鹿、宝莲图案。第一层塔身较高,四壁开门,门内有四尊佛像倚背禅坐,外壁贴塑麒麟、天王、力土、宝莲联珠等纹饰。从第二层起逐层降低和收分,并贴塑坐佛、莲花和云朵等装饰图案。各层塔身的中部,分别饰有凹弧形、圆形和尖拱形镂孔纹,象征假窗。翼角挑起,塔檐上有仿木构建筑的筒瓦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两种器形较特殊的生活用具——“双连杯”(或称“双连壶”)和“三耳杯”(或称“三耳罐”)。均为泥质陶。从外表看,“双连杯”像是一对陶壶粘合在一起,其腹部里面往往是相通的,制作非常精致,有的器物表面还饰以彩绘图案,或刻划各种动物形象;有的  相似文献   

9.
1986年1月,彭县致和乡明台村八组农民在烧砖取土中,发现一座汉墓。该墓位于县城东南约10公里,墓深1.5米。木棺底残长2.4、宽 0.54米、厚0.12米,尸体已腐,随葬器物放置在棺底四周,出土有13件青铜器和“半两”钱币32枚。(见图、照片) 出土器物 剑 一件。为柳叶形巴蜀剑,长32、宽3.3厘米。剑身饰水波纹,正中饰八方曲形图案,中心处一面为“十”字形,一面为飞鸟形,把上有一圆孔。  相似文献   

10.
曾侯乙墓出土。为曾侯乙编钟之组成部分,悬于编钟横排下层正中,体扁而近于椭圆,铣边无棱,上略窄下稍宽,钟口齐平。钟钮为两对蟠龙对峙,其下一对回首卷尾,其上一对引颈对衔。钟顶以“十”字形素带界格,满饰浅浮雕蟠龙纹。钟身上部以凸起的圆梗界隔出钲中及其两侧,两侧在浅浮雕龙纹的衬地上各缀五个凸起的圆泡形饰以为枚,呈梅花状,每面两组共四组二十枚,均为浮雕龙身构成。钟下部亦饰以浮雕龙纹,躯体较大,均作侧身状。两面钲中均呈梯形,一面光洁无纹,一面铸有铭文三行三十一字:“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今章乍曾侯乙宗彝,宀之于西奠阳,…  相似文献   

11.
剑川石钟山石窟石钟寺区第8号窟,座落在石钟寺后一垛巨大的石崖右端,背靠东南,面向西北,开凿面积约9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由大小不等之9个小龛组成,分别雕有佛、菩萨、天王造像。在上层4龛正中显目处,增长天王、持国天王两龛造像之间,有一稍大之拱门形龛洞,龛洞高0.9米,宽0.6米,深0.65米。龛洞内壁两侧平底上,阴线刻两铺佛、菩萨、侍从造像。龛洞迎面正中须弥座之莲台上,雕一高0.42米之锥状物,中间刻一凹槽.酷似女性生殖器之外阴.  相似文献   

12.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春秋时有陵,汉以前有祠。”历代帝王多来这里祭祀,但诏书和祝文却很少保存下来,惟明太祖朱元璋御制祝文致祭碑保留至今。此碑圆首方座,通高1.25米,宽0.85米,厚0.22米,置于太昊陵太始门上,除上方的“御制祝文”4字外,共241个字。碑文为阴刻,“御制祝文”4字为篆书,其余为楷书。碑上方环绕“御制祝文”阴刻龙图案,两侧阴刻云纹。(见图)碑文是:  相似文献   

13.
富县宝室寺铜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安地区富县宝室寺铜钟,铸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铜钟重三千斤(现为180公斤)。(图一)该寺1956年8月6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名胜古迹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钟原为宝室寺梵钟,后移悬宝大楼作报警用。钟通高1.55、钮高15.6、腰围4.20、口径1.5米。大钟的肩部镂饰象征佛教清净界的展瓣莲花。由几何纹和葵纹组成的宽带条纹把钟体分为三部分。由上至下,上部每面铸一飞天形象,计三个飞天,飞天有手托钵,飘然腾空。迎风飞舞的飘带,刻划细腻的衣褶,使人们的思绪瞬时走进那飘渺虚幻的佛国天堂,而飞天那丰  相似文献   

14.
《万源县志》载:“黄龙寺古钟.寺在达县东门外,其地段旧系县(即万源县——笔者)属,内有铁钟为宋时太平兴国禅院所铸,上镌庆元五年伊雒马景修,”此钟现置于达县市人民公园,供游人观赏。古钟高二.四一米,横宽○.六三米,钟口(底)直径一.五八米,钟蒂(浦牢)高○.五一米,钟顶第一圈直径○.七七米,第二圈直径一.一二米,第三圈直径一.三五米,钟顶一至二圈内有六个圆孔平均分布其间,二至三圈内铸有花纹图案,并铸有“重臣千秋”、“皇帝万岁”八个大字。钟  相似文献   

15.
正觉山寺位于灵丘县城东南15公里的觉山山腰。寺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年)。寺内建筑分三条轴线,每条轴线从前至后都有三层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钟鼓楼、前殿、中殿和东殿。寺塔经辽代大安六年(1090年)重修后,虽经元、明两代多次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塔高13层,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实心砖砌。塔内四壁绘有辽代壁画80余平米。北方多闻天王。此画位于塔底层中心柱西北面。画面所绘北方多闻天王头戴缨冠,身着铁甲,怒目圆睁,鬚髯左飘,右手执长柄雨伞,左手降伏着魔怪。  相似文献   

16.
泉州市博物馆“泉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陈列一块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欧阳将军忠节祠记”碑.碑文记载一位不为人知的明代抗倭英雄欧阳深及其英雄事迹。该碑系石灰岩,通高2米.宽0.95米,厚0.1米。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钱币》2001,(1):75-75
为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的到来 ,中国人民银行于 2 0 0 0年 11月 2 8日发行了“迎接新世纪”纪念钞一套 (一张 )和普通纪念币一套 (一枚 ) (封底 )。“迎接新世纪”纪念钞主色调为金黄色 ,正面主景以北京九龙壁“升龙”为设计依据 ,“龙”的左侧为“火珠”吉祥图案 ,票面左侧透明视窗为“天坛”图案 ,右侧为动态全息标志。背面主景为迎接新世纪的代表性建筑———中华世纪坛 ,上方为中国传统“飞天”图案和“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 ,右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右下方为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相似文献   

18.
宜昌中堡岛遗址第四层文化性质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7年第一期《考古学报》发表了《宜昌中堡岛新石器时代遗址》,它是1979年的发掘报告。这次发掘面积有255平方米,文化层的堆积在中部一般厚2—3米,北部较厚,一般为4—5米,在地层的划分上把它分11层,除第一层为耕土层,第2层为近代扰乱层外,其它的9层,认为“包含三种文化遗  相似文献   

19.
笔者收藏有一只铜鸟笼,直径29厘米,通高34厘米,重2公斤,全部以黄铜制成(图一)。笼顶上部系以黄铜板制成的覆钵式顶盖,上面装饰有手工錾成的4层莲瓣图案,再上为宝瓶形顶饰,其上安装有铜丝提手,顶盖的内侧有一层厚厚的绿锈包浆。笼身由49根直径0.25厘米的黄铜丝围拢而成,笼底部为厚0.1厘米的圆形铜板,底面一侧冲压有“中国·长城”四个繁体字(图二)。笼内原配有一对黄铜鸟食罐和饮水罐,罐身周围錾刻有双蝠双寿图案,底部有“振生”长方形工匠名章,罐侧焊接有一扁长体固定柄,顶端压印有“福禄寿”三字(图三)。该鸟笼做工精美,保存完整,尤其是其…  相似文献   

20.
1996年8月 ,甘泉县博物馆同志在县城北的鳖盖峁采集到形制相同的4块“冢”字云纹瓦当。瓦当为泥质灰陶 ,直径15 6、厚2 4厘米。窄高边轮宽1厘米 ,在边轮内单线弦纹将当面括成一个圆 ,中部为一方格 ,格内篆书一“冢”字。方格四角伸出界隔线与四乳钉相连 ,四分当面 ,每格内各饰一形状相同的蘑菇形卷云纹(封面 ;图一)。当背旋切 ,切痕明显。残筒瓦纹饰相同 ,最长者18 3厘米 ,厚1 8厘米 ,表面饰粗绳纹 ,瓦里面饰麻点纹。鳖盖峁是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汉墓群 ,位于县城北的较高台地上 ,西临洛河 ,地表零星可见表面饰绳纹、里面饰布纹或麻点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