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元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合作举办的《走向盛唐》文物精品展在纽约展出,展品中一件造型独特的鲜卑文物珍品“力士搏狮纹金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件北朝时期的鲜卑“人物双狮纹金饰牌”,长10厘米,宽5.8厘米,重130.8克,于1990年在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苏木北哈拉吐出土。现收藏于通辽市博物馆(见下图)。金牌用高纯度的黄金模铸而成,其正面凸起,浮雕一位高鼻深目的、头上有尖的武士;在武士的两侧各依着一头雄狮;雄狮在武士的控制下显得很驯服。在美术考古界,这种一神人与两猛兽相搏的题材被称为…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匈奴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5月,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布尔台格乡东南约5公里处的明安木独村一社干渠畔发现1座古墓,随葬器物暴露地表。旗文管所闻讯后,会同伊盟文物站前往调查。墓葬受自然破坏较严重,人骨架及随葬的马骨架全部散乱,葬式不明。随葬铜器80件、陶器2件。现将这批文物介绍如下。铜器,共80件。斧 1件。双面弧刃,方銎,近中部有一柲钉孔。长13、銎部宽4.2、厚3.2、刃宽4.5厘米(图一:1)。  相似文献   

3.
《文物》1980年第12期载《湖南发现的几件越族风格的文物》一文,谈到长沙楚墓出土的一件铜匕首,"柄长8.6厘米,为一奴隶形象:大眼,高鼻,头上有圆饼形发髻,后垂长辫至肩部,耳上有粗大的耳坠"。作者认为这是属于越族风格的文物。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人"文身断发"。《淮南子·齐俗训》也云:"中国冠笄,越人劗(剪)发。"江西贵溪越人崖墓出土物中有一束长约5厘米的头发,两端剪断齐整,正是越人"断发"习俗的例证(《文物》1980·11)。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开展文物普查的过程中,神农架林区文物普查组征集到一件磨制石斧。这件石斧长21厘米,上宽7厘米,下宽9厘米,厚2厘米,表面光滑,上部有一直径15厘米的圆孔。经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  相似文献   

5.
《文物》1957,(11)
上海市从废品中检出两件太平天国文物上海市文物整理仓库三月份从废品中检出两件太平天国文物。一件是在中国纺织机械厂废铁中发现的一尊大铁炮,长130.3厘米,重六百四十五市  相似文献   

6.
乌桓遗存的新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在河北滦县塔坨村发现一处墓地,破坏比较严重,简报认为是东汉末年的鲜卑墓地①,这是在河北境内首次公开报导的被认为是属于鲜卑的墓地。东北地区是东部鲜卑和早期拓跋鲜卑的主要活动地区,近年来对鲜卑遗存的认识逐渐趋于统一。50年代在内蒙古呼盟发现扎赉...  相似文献   

7.
1990年,通山县博物馆继续开展文物补查工作,在山区之腹地——高湖乡发现一件磨制石斧。石斧属(石遂)石质地,椭圆形长身,通长18厘米,下宽6厘米,重0.7公斤。双面弧刃,刃部精磨,且有使用后的缺痕。斧身中段及至顶部有大量经打击形成的麻点和粗磨痕迹,可能系人为加工而成。这件石斧系1985年,高湖乡林场工人在  相似文献   

8.
任济 《郑和研究》2005,(3):57-57
最近,广东南澳县博物馆在深澳古镇征集到一件重要文物——“三保老爷”石香炉。该炉系花岗岩雕制,外观似斗,高17厘米,上下平行,上面长25.5厘米,宽16厘米,下面长23厘米,宽14厘米。正面雕刻有浅浮花纹图案,图案之上自右至左横排阴刻“三保老爷”四字,字径4至5厘米。  相似文献   

9.
1956年4月間,苏北治淮文物工作組在揚州东北六公里的鳳凰河工地发現了四件宋代的铁农具。其中一件是铁犁鏵,长29.8、寬22.7、厚0.8厘米,土銹很重,刃边均鋼質,有光澤,背面有安犁柄的痕迹。一件是四齿铁粑,长17.8、两端齿距18.1厘米,装柄处还限完整。另两件是铁鋤,大小各一,大的一件长18.3、刃寬19.1厘米,小的一件长15、刃寬13厘米左右,均比較完整。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内蒙古通辽市在国道304线改扩建工程配套专线施工时,在南宝力皋吐村发现一处鲜卑墓地。200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同时期鲜卑墓葬34座。出土少量陶器。根据发掘情况分析,认为该墓地经过迁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南省文物商店在征集、拣选流散文物过程中,发现几件完整的铜质钱范。现简介如下。一、"五殊"钱范 2件。形状、大小钱腔设计一致。其中一件一端似柄状,中间有漏斗形浇口杯与直浇道相通。长4、宽3.5厘米。范身略呈矩形,四角圆弧。范内并列两行钱腔,每行七枚。钱径2.5厘米,正方形穿,边长1厘米。阴刻篆书反文"五  相似文献   

12.
2005年隆冬时节,带着浓浓的墨香,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与内蒙古文物局联合出版的《草原宝藏———内蒙古重大考古发现纪实》一书,摆到了读者的面前。这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考古著作,由内蒙古20多位从事文物考古、博物馆研究的学者写成。它汇集了草原考古专家们的心血,见证了历年来一次次草原考古发现的激动和惊喜,也是对许许多多发现文物,主动把文物上交给国家的基层群众的感谢。《内蒙古重大考古发现纪实》一书,共计38万字,收入照片、图版100余幅,主编为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刘兆和同志。他在“序言”中明确提出“让文物走近老百姓,让老百姓受到…  相似文献   

13.
辽契丹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集东西文化和草原文化于一体的英雄民族 ,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 ,曾缔造出强大的、统治长达二百余年的辽王朝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图一     图二辽的金属冶炼、铸造技艺在当时相当高超 ,其中铁的应用非常普遍 ,本文所介绍的是对内蒙古博物馆收藏的辽代龙首鱼身柄铁刀的养护处理 ,此件文物属内蒙古博物馆藏辽代冶铸金属文物中的上上佳品。一、文物状况短刀通体长 37厘米。鞘身为桦木切削而就 ,外表用打压而成的薄仅 0 .3毫米的银皮包裹而成 ,鞘身素丽典雅 ;刀首是用红铜铸成的衔珠龙首…  相似文献   

14.
李子春  杨俊潮 《文物春秋》2006,(4):72-72,74
近期,唐山市文物工作者在文物调查中,于河北玉田县彩亭桥镇洪陈府村发现一块木制横匾。匾长220厘米,宽75厘米,由两块厚5厘米的木板粘对而成,整体黑色。匾正中阴刻楷书“金石同贞”四个描金大字(图一),上、下款为朱红小楷,上款“旌表孺人张楹之妻杨氏节孝”,下款“光绪壬寅年梅月张庆昌、王绪……(共44人姓名,从略)公送”(图一)。  相似文献   

15.
阎瑜 《文博》2003,(1):77
最近,陕西省宝鸡县晁峪镇晁峪村出土了两件新石器时代文物,一件玉铲,一件石铲,同时出土的还有绳纹夹沙红陶片。 玉铲长14.5厘米,刃部宽7.8厘米,项部宽6厘米,质地为白玉,坚硬,作工细腻光滑,柄部有钻孔时留下的痕迹,铲刃薄。 石铲长12.4厘米,青石质,坚硬,表面打  相似文献   

16.
达茂旗出土的古代北方民族金饰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1年10月,内蒙古达茂联合旗西河子公社前河大队社员修整场面时,在距地表50厘米深处,挖出金饰五件:计龙饰一件、牛头鹿角饰二件、马头鹿角饰二件,总重量531克。出土时金龙围绕其余四件头饰,卷成一团。乌盟文物工作站派人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和征集工作。现将金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72年6月,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出土了一件青铜牦牛。与牦牛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铜马、一件铜骡,铜马、铜骡因锈蚀严重而未能保存下来。唯铜牦牛因质地厚实而几经磨难终于保存下来了。1980年铜牛被收藏于县博物馆。这件文物身长118厘米,前脊高61厘米,角长40厘米,重75公斤。  相似文献   

18.
盐亭馆藏文物较为丰富,兹择要介绍三件:一、“陆游砚”(图一)端砚,是我国传统名牌实用工艺品之一。在历史上,它同宣纸、徽墨、湖笔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苏易简的《文房四谱》写道:“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盐亭馆藏文物明代“陆游砚”具有与众不同的优美石质:“端溪下岩旧印石黑如漆,红润如玉叩之无声,磨墨亦无声(《古砚辨》)”。陆游砚为长方形,棕黑色,长38.9厘米,宽26.5厘米,厚8.4厘米。  相似文献   

19.
滦县塔坨鲜卑墓群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滦县塔坨鲜卑墓群清理简报唐山市文物管理处滦县文物管理所1990年,春夏之交,塔坨村群众在拉砂取土时,发现古墓群。同时出土大量陶器和金饰件等。由于群众的无知,掀起了一场挖金热。大部分墓葬被破坏。市、县有关部门得知情况后,马上派专人赶到现场,宣传文物法规...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三年十月,经上级批准,随州市博物馆在擂鼓墩砖瓦厂发掘了一批战国中晚期古墓葬,出土文物达数百件,其中有些文物是极其难得的珍品,有的已在香港举办的《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文物展览》中展出。现将其中尚未报导的两件文物简介如下:铜戈砖瓦厂M12出土。直援微仰,胡特长,六穿,内上扬,一穿。通长38.2、内长16.4、宽5.7厘米。这种六穿长胡戈,在东周时期的铜戈中罕见,堪称铜戈之王(图一)。铜剑砖瓦厂M6出土。剑身扁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