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新春,壮族在欢度春节的同时,还沉醉于自己的传统节日——蛙节的欢乐中。蛙节的来历有个传说:古时候,壮家有个非常孝敬父母的东邻郎,他老母去世时,屋外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他担心母亲魂灵不得安宁,悲痛未了又添烦恼,就烧水淋蛙,青蛙死的死逃的逃,结果蛙声断绝,人间遭旱,大地干涸,粮食无收。后来他去拜问壮人长老布罗陀,才知道青蛙是天女,她来人间“呱呱”叫,是向天神报告大地的旱情,只要她一叫,大雨就哗哗下了。东邻郎伤害“天女”后,悔恨不己,就赔罪认错,给死了的“天女”们安葬,并于每年大年初一请活着的“天女”回村过年。从那  相似文献   

2.
任瑞琴 《文史月刊》2008,(12):72-75
童年的记忆 1964年秋天,我随父亲工作的调动来到了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元帅亲笔批示建院,并正在筹建中的中辐院社区。那时候的中辐院社区到处是荒草,到处是农民稻田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和蟋蟀、蝈蝈的叫声,时不时还有蛇、野兔、黄鼠狼一类动物出没,杂乱无章的建筑物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3.
《中华遗产》2013,(4):158-159
官话是最早的“普通话”么?汉语方言纷繁复杂,自古已然。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就说过:“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根据西汉扬雄所著《鞘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围方言》的记载,汉初的方言人致已有十来种。  相似文献   

4.
正夏天来了,热得知了睡不着觉,在树上一个劲地叫着:"夏天来了,热死了,热死了。"知了的叫声惊醒了荷花,荷花展开美丽的衣裙,有白色的、有粉色的、有紫色的,在夏风中翩翩起舞。知了的叫声惊醒了蜻蜓,蜻蜓扇动着美丽的翅膀,在低空中飞舞,告诉人们快要下雨的消息。知了的叫声惊醒了小昆虫,有蝈蝈,有蚂蚱,还有扯着嗓子呱呱唱歌的青蛙,它们的叫声就像大合唱。小动物们的合唱惊醒了夏日里纳凉的人们,人  相似文献   

5.
一天,一只老虎从山林中窜出来,看见一群羊在河边吃草,就猫着身于,轻手轻脚地朝羊群走去。老虎的举动被趴在河边石头上的青蛙看见了。青蛙放开嗓门“呱呱呱”地大声叫起来。老虎被吓了一大跳,转身逃回山林中去了。  相似文献   

6.
从前,在一个水沟边的彝家山寨里,住着老两口,他们天天盼着有个儿子。阿妈四十岁的时候,突然生了一只青蛙。老两口都很不高兴,把它丢在沟边草丛中。青蛙得不到阿达阿母的疼爱,自个儿在草丛里捉虫、吃草,在溪沟里游泳、唱歌,终于一天一天地长大了。那年火把节,山寨里要赛马。按照彝家的规矩,跑马最凶的人就是“热可”英雄。老两口都责怪自己的青蛙儿子又丑又笨,不能为山寨争荣光。谁知,青蛙听见了他们的责骂声,就“呱呱呱”地打起鼓唱起歌来,他唱道: 不要瞧不起火塘边的叉叉火钳, 叉叉火钳回过三次炉, 就能变成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刀; 不要瞧不起水沟边的小青蛙, 小青蛙脱过三次皮,  相似文献   

7.
青蛙和猴子     
青蛙有智谋,别人都尊重它。可是猴子总认为青蛙小,没啥本事,经常出一些古怪的问题要青蛙回答。有一天,猴子把青蛙请到自己家里来, 对青蛙说:“朋友,我不明白人家为什么这样尊重你?”“我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只是勤劳而已。”青蛙答道。“朋友,我俩打个赌。如果我输了,就帮你十个工。如果你输了你也帮我十个工。”青蛙回答说:“我正忙着干活,现在一点空都没有,以后农闲时再说吧。”说完就离开了猴子家。青蛙回到家后,天天都忙着干活。可是,猴子每天都请青蛙去打赌,搞得青蛙很不耐烦。这天,青蛙上山砍柴。走到半路上,青  相似文献   

8.
志书中的“述体”文字,就其在志书中的结构位置说,有的置于卷首,有的陈列卷中。其形式,是篇与文段。其名称,有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小序之说,间有以“概况”名之。  相似文献   

9.
巴塘金丝面     
周围的朋友常问我你家乡除了优美的弦子舞还有什么好吃的? 我说,多呀,小冬红苹果、灯泡梨子、玫瑰香、藏梨子、杨姑娘待我还要数下去,朋友插嘴说:“唉呀不是说水果是小吃!”小吃? 心里想金丝面吧,大概可以说是小吃,就大声的说“金丝面”。在春暖花开的四月朋友去了巴塘。回来后逢人便说,到了巴塘,没吃土“金丝面”今生就会写“遗憾”这个词了。  相似文献   

10.
方言词语,指流行于个别地区而没有在民族共同语中普遍使用的词语,它是同一民族语言里的地域分支。当然,不是所有在方言中使用的词都是方言词。只有在语音、结构形式或同一事物的指称都与民族共同语词不同的,才是方言词。例如:普通话中的“怎么”,遵义人说成“朗呢”(墙壁朗呢弄脏了)。另外,方言地域的概念,是相对于民族共同语而说的,有的方言词可以在同一方言区的次方言区里流行,如贵州说“赶场”,四川也说“赶场”。有的方言词可以在彼此对立的不同方言区里同时出现,尽管其读音随各自的音系而有所不同。如贵州、四川说“拢来…  相似文献   

11.
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的墓主问题自墓葬发掘以来就备受关注。目前学界的观点可分为“氏名国名说”和“亲属称谓说”两大体系,争论的焦点在于“长”“微”二字的混淆以及不同材料话语体系之间的地域不匹配性。通过重新审视考古、古文字、古文献的相关原始材料,可以认为长子口之“长”应为氏名或国名,对应甲骨文中的?。而传世文献中“长子”之“长”有可能是“微/徵”的讹误,对应甲骨文中的?。  相似文献   

12.
热干面     
一个地方的小吃,其实是最能体现地方文化、地方风情、地方特色的。武汉的小吃之丰富多元,应该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吧?我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单是武汉的传统小吃, 便有二百多种,真是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这些个传统的小吃,其实应该算作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应该在我们的保护之列的。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关心经理弘扬武汉的小吃文化。其中的缘由, 大概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人,关心的都是天下之大事,比如“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还没得到解放,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于我,从小大概是饿怕了,所以对小吃非常的感兴趣。说起来好笑,我小时候最宏伟的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用一根竹签一次串三个面窝,让我一次吃个够。所以,当这个理想最后实现了,我就想写一本关于武汉小吃的书。架势拉开了,资料等身了,可是一写起来, 才觉得水好深。再加上自己也逐渐成了个文化人,逐渐地就被“水深火热”之类的天下事缠住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书即使写出来,谁跟你去出呢?现在的市场其实只需要一个宝贝:“方便面”。开水一泡,马上就一大碗,这样的“快速”食品, 是中国商家快速发财的宝贝啊。于是,写了十几篇后,就将《武汉小吃》的计划,封存起来了。今年初春,小琴来访,谈起这个封存的计划,小琴非常感兴趣。于是去寻找当年的旧稿,可惜很多已经遗失了。现将能够找到的,作为引玉之砖先抛出来,以期有同好慨然响应,纷纷投笔从吃,则武汉好吃佬之幸也,武汉文化之幸也。  相似文献   

13.
门巴族是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所谓“门”即指门隅地方;“巴”藏语指人。“门巴”便是门隅地方的人。在林芝地区门巴族主要聚居在墨脱县和林芝县排龙门巴族乡。人口近7000人,占全地区总人口中的5%。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无文字,方言复杂,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墨脱门巴中可分两种方言,即“仓罗”方言和“巴米罗”方言。门巴族多  相似文献   

14.
编写《方言》为地方志增色云南省彝良县志办公室刘宗伯修志工作中,有的同志提出地方志中不设(方言)篇,理由是《方言)的读者面小,对方言感兴趣的人不多,没有专业知识的人读不懂,打印校对困难等。笔者认为,方言是地方志的“臂膀”,要体现地方志的地域特色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5.
王恩收 《文史月刊》2008,(11):47-47
慈禧太后掌握大清政权近50年,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慈禧太后每次吃饭,必须上100盘菜。这么多的莱有的她都顾不上看一眼。有一次,她坐火车去沈阳,光炉灶就带了50个。每个炉灶配一个大厨,一个专管生火的小厨,一个杂厨,比如老太后要吃豆芽,杂厨就要一根一根地择豆芽,不能弄断豆芽杆,每个大厨每次就做两样菜,因为有时候一个菜需要做两三天,比如老太后喜欢吃鸭子,大厨炖一只鸭子就需要两天多。  相似文献   

16.
飞来的雪雀     
见过麻雀飞,听过喜鹊叫,你知道还有一种鸟叫雪雀的吗?去冬我在肇州一位朋友带领下到村外雪地里去看人捕雀.朋友说:“捕雀人把网布好后,已藏起来等雀的到来。”果然不多一会,听见了雀叫声。朋友又说:‘这叫声是捕雀人用口哨学雀叫的声,雀听见了就会直奔过来,被雀网粘住。”  相似文献   

17.
在生活中,一些小吃一听名字就能想起它的产地。比如说肉夹馍就会想到陕西,说到煎饼就会想到山东,说到拉面就会想到兰州,说到青稞酒、酥油茶就会想到西藏等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在西藏,人们一提到“朋必”,就绝对会想到日喀则,可以说,“朋必”几乎成了一种日喀则小吃的象征,它唯独在日喀则存在,并被喜爱着,其它藏区根本见不到它的踪影。  相似文献   

18.
志书中编排照片 ,既是新方志编纂中的一项新事物 ,又与方志传统相一致。古人云 :“无图不成书 ,有志必有图。”清代学者章学诚也说 :“图者 ,史之无文词者也。无图 ,则不足表形象 ,志书不得不冗。”(《章实斋论文集》)胡乔木同志曾说 :“因为有些问题 ,用文字不容易表达 ,附一张插图 ,就容易把事物说清楚。”(《上海修志导向》)照片在志书中的运用 ,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文字记述缺憾的补充 ,也是志书整体形式上对文字记述不足的补充。新方志运用照片强化志书“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 ,提高志书质量 ,反映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回到背崩的第一个晚上,我住在“莲花缘”客栈的小木屋里,和小妖睡在同一张床上。屋外是一片田地,蛙的叫声大得惊人,如果仔细听,会觉得那不像蛙叫,而是山中的一种仪式。这是青蛙求偶的欢歌,在这个炎热多雨的季节,生命的渴望总是如此浓烈。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初,张春桥在小范围内讲过:马天水是一匹好“马”。张春桥可是不轻易说人好话的,对马天水却作了如此高的评价,可见马天水在“四人帮”眼里是何等的得力了。马天水这匹“马”从1968年初“亮相”算起,在上海为“四人帮”卖力地跑了八九年,几乎为“四人帮”取得了天下,其功可谓大矣!我是1970年才认识马天水的,那几年,我作为江苏省计划委员会的一员,每年参加全国计划会议。马天水是上海市的带队人。那几年全国计划会议是马拉松会议,一开就是两三个月,有一次从穿单衣开到穿棉衣。上海同江苏两个代表团的房间,总是紧挨着安排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