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帅  魏景波 《丝绸之路》2012,(20):34-37
唐代国力强大,锐意经营西域,丝绸之路进一步繁荣,诗人游幕入边出塞现象比较频繁。众多诗人希望立功塞外,一展抱负,于是纷纷踏上西去之路,领略大漠风光,感受丝路文化,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篇。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息息相通,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唐诗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是丝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王金香 《丝绸之路》2009,(14):81-82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诗作豪放明快、雅俗共赏,富有音乐美,从多方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的实际,闪耀着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张翠真 《沧桑》2010,(2):229-230
宋词中有一些边塞爱国题材的词,尤其在南宋词中。边塞词可溯源于乐府诗和唐代边塞诗,盛唐边塞诗派对边塞爱国词有重大影响。在中唐出现的文人词中既有以边塞为题材的词,如戴叔伦《调笑令.边草》。这时,以边塞为题材的词,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在高旷、流畅的笔致下所描写的边塞生活显得明快、活泼、清新。在宋代边塞爱国词中有一些经常出现的乐器意象如胡笳、羌笛、琵琶、角等。这些乐器意象配合着边地节候风物不但形成了边塞爱国词的独特风情,也含蓄曲折地传递了边城将士的思乡报国的复杂情感和词人深沉的爱国忧国之思。  相似文献   

4.
黎洁 《神州》2012,(20):3-4
唐代边塞诗歌中"酒"这一意象屡见不鲜,可以说与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边塞诗中频繁出现的饮酒场面,与边塞诗人们对于酒的偏好有关,也充分展示出盛唐诗人的精神、气质和生活面貌。因而,研究唐代边塞诗中诗酒共生现象,无疑非常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唐代边塞诗内涵和唐代边塞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宋词中有一些边塞爱国题材的词,尤其在南宋词中。边塞词可溯源于乐府诗和唐代边塞诗,盛唐边塞诗派对边塞爱国词有重大影响。在中唐出现的文人词中既有以边塞为题材的词,如戴叔伦《调笑令.边草》。这时,以边塞为题材的词,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在高旷、流畅的笔致下所描写的边塞生活显得明快、活泼、清新。在宋代边塞爱国词中有一些经常出现的乐器意象如胡笳、羌笛、琵琶、角等。这些乐器意象配合着边地节候风物不但形成了边塞爱国词的独特风情,也含蓄曲折地传递了边城将士的思乡报国的复杂情感和词人深沉的爱国忧国之思。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陇头水》乐府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兼顾含有"陇头""流水"意象的边塞诗,通过对"陇头流水"意象符号的解析,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以陇头水为题材的边塞诗歌,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人们在边塞戍卫和边塞战争中的文化心理和情感温度,其文化内涵随历史时代演进而呈现多元化,主题日益丰富、深刻,以"悲"为基调的美学特征,更是打动人心,具有情感的震撼力,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大大提升了边塞诗的抒情张力。  相似文献   

7.
边塞诗作为唐诗中的一朵奇葩,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唐代边塞诗的划分与唐朝历史时期的划分一样,也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本文通过对盛唐边塞诗与中晚唐边塞诗的比较,有助于我们了解边塞诗的由盛转衰。也有利于我们全方位把握唐代边塞诗,而不是仅限于对盛唐边塞诗的熟悉。  相似文献   

8.
在百花争艳的中国诗歌史上,边塞诗以它慷慨激昂雄浑悲状的独特色彩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六朝时代就已经有这样的名篇在吟咏了:“箫皱流汉思,旌甲被胡霜”“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但是在当时还未形成一种诗风。边塞诗得以真正蓬勃发展的时期是以诗歌的黄金时代著称的唐朝。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作家,以一曲曲壮丽的乐章构成了唐代边塞诗的基调,它是和唐代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一背景有关联的。但实在说来,唐代的承平时间并不算长,因此有些边塞诗中不免带有某些忧伤情调,如“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属于边塞征战的哀怨诗;“莫言塞北无春到,纵有春来何处知?”“年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一个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的朝代,单从其边塞诗就可"窥一斑见全豹".唐代诗人有昂扬的精神、坚决的斗志、爱国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在边塞诗歌中,边城的慷慨悲歌、旖旎独特的异域风光、冲突又交流的民族的交往、厌战和思乡的情绪构成了边塞诗歌的雄奇瑰丽.边城的自然风光、边城景色、边城娱乐、民族关系、异域魅力更使边塞诗歌焕发傲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杨牧、周涛、章德益为代表的"新边塞诗"派经历一个从繁盛到衰落的过程。文坛寂寞之时80后的李文强以稳重的姿态和深刻的文风出现在诗坛,把新边塞诗又推进了一层。该文将以其为个案从其新边塞诗歌创作本体的外在形式与内在形式美作为着眼点,期冀为当下诗坛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西域少数民族在敦煌大量涌现,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繁荣,而丝绸之路的畅通与丝绸之路贸易的发达则反过来又推动了胡商的规模。敦煌地区唐墓中出土的胡俑。  相似文献   

12.
王平  杨柳 《丝绸之路》2010,(20):41-42
耶律楚材是蒙元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其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新颖,诗歌多描述边地的征戍生活、讴歌西域的自然景观、反映边塞的民情风俗、展现边疆的狩猎场景等,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耶律楚材边塞诗风格的形成与其生长的文化环境及丰富的生活实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境内的唐代边塞诗为着眼点,从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几方面论述其在丝路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宝贵的文学遗产,边塞诗是甘肃历史文化的一个亮点,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文化品牌之一,具有巨大的文化产业开发空间和潜力,对展示西部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诗咏青海     
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代的咏青诗,在青海诗歌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些诗篇以多彩的诗笔,描写了高原雄浑壮阔的自然风光、由大好河山激发出的爱国热忱,当然也有将士们久戍不归而思乡怀亲的情怀。从这些诗篇中还可以看到各民族群众的相互关系,以及群众中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等。唐代的咏青诗是唐边塞诗的重要内容。著名诗人王之涣是盛唐时代的边塞诗人,他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诗被传诵千古。据唐人薛用  相似文献   

15.
马芳 《丝绸之路》2011,(20):81-83
据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所存诗歌进行统计,骆宾王现存诗133首,其中边塞诗10余首。这10余首边塞诗记载了骆宾王的两次从军之行,也反映了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和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盛唐边塞诗多出现智将、飞将等积极形象,而中唐多将笔触放在下层士兵将领身上,高级将领则作为消极形象成为诗人批判的对象。这一转变最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等促使两唐将士生存现状发生改变,诗人只是记录这一时代变迁的现实而已;二是两唐社会的反差使得文坛风向及文人创作心理有了转变,所以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此改变的印记。透视此时期边塞诗中将士形象的转变原因,有利于从一个角度明晰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名篇,历来诠释此诗者甚多,但仍有含糊和不够圆融之处。如“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二句中的“瀚海”,或作贝加尔湖解,或作沙漠解;“狼山”,或作“狼居胥山”解,或作河北狼山解。高适边塞诗深受南朝以来有关边塞的诗的影响,而从这些诗歌的用例看,当以贝加尔湖、狼居胥山解为宜。《燕歌行》是关于东北边塞的一首诗,但取道辽西碣石与东北奚、契丹的战争,何以会牵扯到数千里外的瀚海、狼山?联系唐开元年问北方和东北边防的形势,唐朝北方边境突厥部与东北奚、契丹部联合进攻唐朝的战略威胁一直存在,这为高适所深忧,因此高适主张把东北的战争与北方的事态通盘考虑。所以“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二句,可理解为东北的契丹、奚等向西边的突厥求助,突厥首领发兵。也正因为高适如此深谋远虑,使他能成为“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  相似文献   

18.
唐代青年时期的王维,是一个才华横溢、充满理想的热血男儿。他创作了不少以军旅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篇,风韵沉雄,豪气凌云,创作年代远在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高适、岑参之前,堪称盛唐边塞诗人的先驱,在盛唐边塞诗中占有重要地位。王维青少年时期正是由中宗、睿宗衰世转向开元盛世的历史大变动时代。开元之治使大唐国威复振,开始有能力改变长期受突厥、吐蕃侵扰的局面。蒸蒸日上的盛唐和风云激荡的时代,让具有开拓精神的青年王维胸怀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21岁时,他赋七言《燕支行》,用浑朴自然的诗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卫青、霍去病的无限仰…  相似文献   

19.
起床号唤醒了睡梦中的太阳集合哨召集女兵列队操场清一色的花季少女清一色的花般模样齐眉短发红黑脸庞绿色胶鞋迷彩束装她们纯朴得像戈壁滩中的骆驼刺不娇艳不张扬一身刺守边疆坚强得像大漠中的红柳耐盐碱耐沙荒顶烈日花撒香纯洁得像天山的雪莲花生雪域耐缺氧尘不染傲冰霜适应性像边塞的胡杨树耐寂寞砺沧桑给西陲带来了绿色和春光……这就是西部的女兵军营高奏的华章镇守边塞的巾帼英雄一首清新的边塞诗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前哨战场再展风采的豪强西部女兵(节选)@李宝祥  相似文献   

20.
金波 《新疆钱币》2002,(2):43-43
在朋友处见到新近收集到12枚丝绸之路钱币,拓了来,介绍给读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