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洲记趣     
吐鲁番热冠华夏,千百年来举世闻名。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称这里有一座“炎火之山”,“投物辄燃。”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羁旅此地写道:“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明朝诗人陈诚衔令西使,在这里留下诗篇:“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元朝官吏更是将吐鲁番比作“火洲”。清人肖雄有诗句:“高昌炎热绝无俦,赢得元时号火洲。”诗中的高昌是座古代名城,就坐落在吐鲁番盆地的中部。 曾是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的吐鲁番,因其地势奇低,气候奇热,又有一条奇特的火焰山,极富魅力。加上历代…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0,(1):72-91
在新疆,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一直被称作“火洲的生命线”,是当地经济文化得以存在发展的主动脉,也是边疆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面对科技发展和环境改变,坎儿井的命运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3.
《华夏地理》2010,(1):72-91
在新疆,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一直被称作“火洲的生命线”,是当地经济文化得以存在发展的主动脉,也是边疆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面对科技发展和环境改变,坎儿井的命运将会如何?  相似文献   

4.
宋晓梅  李学亮 《旅游》2003,(9):36-40
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火的八月来到了全中国最热的地界——号称火洲的吐鲁番盆地。来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吐鲁番的经典全在两个宇上——“流火”流火是大自然对吐鲁番的厚爱是大自然献给吐鲁番的礼赞。因为流火,才留住了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的原貌因为流火,才保存了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墓葬及其墓葬中的那些古尸和文书;因为流火火焰山才壮美,因为流火,坎儿井才可爱,因为流火,才造就出长绒的棉和滴水的葡萄……因为流火吐鲁番的一切才精彩。  相似文献   

5.
“坎儿井”并不是井 ,而是在地表下开挖的一种奇特的引水渠道。在新疆的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哈密市都有坎儿井。全新疆共有坎儿井 1 60 0多条 ,以吐鲁番为最多。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最长的达 30公里 ,最短的也有 3~ 4公里。到 80年代末 90年代初有 1 0 4 4条 ,总长 30 0 0公里。修建坎儿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费时费力。那么 ,为什么要大量修建呢 ?让我们以吐鲁番为例 ,先从吐鲁番地区的地理环境说起吧 :吐鲁番盆地四周环山 ,山岭靠盆地的内缘是一圈戈壁砾石带 ,再向里便是绿洲带了。绿洲带中心是我国最低的湖泊艾丁湖 ,仅 60公里远…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中国西部最神秘和最富浪漫色彩的地方。多姿多彩的民族 ,妙曼艳丽的民族歌舞 ,奇异的自然地貌以及众多的西域文物古迹 ,对外界有着极大的诱惑。而在新疆 ,吐鲁番尤是一块别致的地方。吐鲁番是中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有著名的火焰山 ,有中国第一低地、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 ,有与万里长城、大运河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奇特的地下引积水工程“坎儿井” ,有含糖量世界第一的无核白葡萄 ,有作为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遗存的大量珍贵文物古迹……而至今不为世人所知却十分值得深入探究的是 ,吐鲁番还是个盛产寿星的地方 !吐鲁番仅有一市…  相似文献   

7.
坎儿井是沙漠地区一种特有的文化景观,是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杰出成就。在我国,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尤以吐鲁番盆地最为集中。它与吐鲁番的葡萄一样蜚声中外,被誉为是跟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共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关于坎儿井文化的研究,已有不少学术成果,但有关系统性的专著尚不多见。最近,钟兴做、储怀贞两同志编辑出版了《吐鲁番坎儿井》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坎儿井的学术性、资料性著作。它的问世,对进一步探讨和弘扬坎儿井文化、推动吐鲁番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兹从坎儿井研究的意义及该…  相似文献   

8.
《新疆人文地理》2013,(8):110-110
7月24日,本刊从第二十二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新闻发布暨招商会上获悉,以“风情火洲城,祥和吐鲁番”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将于8月20日在吐鲁番市开幕。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散记     
李成林 《丝绸之路》2010,(15):23-24
早春的一个清晨,我将自己投向这片被称作"火洲"、"风库"的神奇之地吐鲁番。清新的晨风触肤生凉,在这个四面环山的盆地里,我们没有找到"火洲"的炎热之感。一进入市区,导游指着街道旁的绿树说:"那就是传说中的榆柳了,上为柳,下为榆,是嫁接的。"想不到,榆柳还可以嫁接,吐鲁番人真是别出心裁。然而,别出心裁之举在吐鲁番何其多矣,这些无数的别出心裁共同汇成了神奇的吐鲁番。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书与吐鲁番文书对于“舍”的记载内容存在很大差异,仅就敦煌文书而言,其在不同时期对于“舍”的记载格式也有所不同。敦煌文书与吐鲁番文书记载内容的差异,反映了两地居民在各自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居住形态及田地经营方式的不同;而敦煌文书记载格式的变化,则反映出不同政权统治下敦煌地区均田制实施情况的差别。此外,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舍”具有不同的用途,明确这一区别,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古时期两地居民的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1.
韩连赟 《丝绸之路》2006,(10):44-45
吐鲁番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素有“火洲”之称,当地民间有“沙窝里蒸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的说法。这里也是我国主要的葡萄生产基地,总产量占全疆的52.84%,占全国的1/5。由于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里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吐鲁番的地下水贮量丰富,所以葡萄中的含糖量非常高。  相似文献   

12.
火洲访古     
我喜欢踏访曾经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的尘封故城,喜欢在它们的历史长河中寻觅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火洲———吐鲁番的交河、高昌,便是我不知去过多少次的姊妹故城。这两座故城都是黄土建筑,都有2000多年历史,都为西域史上盛极一时的名城,也都有过声名显赫的黄金时代。从汉到唐,这里群雄搏击,万马奔腾,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一个跟着一个进入这两座城市,走上历史舞台,又一个跟着一个从这里消失,就像在火洲上空掠过的苍鹰一样,飞得无影无踪,只有残存下来的墙垣、殿基、佛台、塔柱,在昭示着故城当年庄严、宏伟和辉煌。交河故…  相似文献   

13.
正吐鲁番在维吾尔语中是"最低的地方"。此处深居欧亚大陆腹心,远离海洋,是世界内陆地带最低的盆地之一。因其地势过低,日照时间长,使得白天迅速增温,夜晚又因地形低洼造成热空气不易散失,多种因素形成了北纬42°线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火洲吐鲁番。吐鲁番也正是因为其干旱、炎热,盛产甜美的瓜果而成为新疆旅游必去之地。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只有200多公  相似文献   

14.
《三州辑略》中关于吐鲁番的史料,其价值通过与清朝时期的《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钦定大清一统志》《回疆通志》《西陲总统事略》《新疆图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吐鲁番厅乡土志》以及《吐鲁番地区志》《吐鲁番市志》等志书的比较,看出《三州辑略》吐鲁番史料的独特性和不足。其价值有:详今略古,有时代性;分门别类,且有创新;列有数字,记载详细;详列乾嘉年间吐鲁番的官员任职情况;纠错纠讹,考证严格。其不足之处有:叙诛详细.却不记回俗:不记户口、学校、古挤、坎儿井;内容失误.  相似文献   

15.
李云龙 《丝绸之路》2004,(11):59-60
说到热,人们马上会想到广州或海南岛,其实夏天中国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这个神秘的“火洲”,还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怪事”呢! 国内罕见的奇特房屋 夏天进入吐鲁番盆地,第一眼看到的,是东西绵延上百公里的火焰山。那赭色的砂岩,重峦叠嶂,在烈日映照下红光灼灼,烟云缭绕,远远望去,真像熊熊燃烧的大火。  相似文献   

16.
众人只知龟兹国,而无几人知道有龟兹都城,更不知道艾格买里央塔克协海尔是龟兹国的新都,看完数篇资料本人才知龟兹有新都……新都变迁龟兹都城是龟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关于它的记载始见于《汉书·西域传》“龟兹国,王治延城……”但该书却没说明延城的具体位置。而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所记载:“龟兹山水有二源,王治延城……其水南流经赤沙山,又出山东南流,枝水左派焉。又东南水流分三,右二水俱东南流往北河……”根据地理推断这就是当时渭干河的流向,所谓的“北河”就是塔里木河。接着又记载:“东川水出龟兹东北,历赤沙和黎南…  相似文献   

17.
火洲与火洲人武玉笑拥抱大自然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但也有不期而遇的险恶;险恶更显生命的珍贵,而“珍贵”却更加倾心迷醉于那大自然的神奇。1994年,一个鲜花开遍原野的五月的清晨,阳光明媚,满天朝霞。我随同新友四川作家加利、新疆画家炼德才、司机小王同乘一...  相似文献   

18.
明清文献中“徽商”一词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商”一词在史籍中最早始于何时,因传世文献浩繁,可能谁也无从断言。不过,以往有学者认为,早在成化年间,徽商一词就已在松江一带流行。其主要根据就是明人笔记《云间杂识》卷1中的一段记载:“成化末,有显宦满载归者,一老人踵门拜不已,宦骇问故,对曰‘松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  相似文献   

19.
什么样的绿洲,就会诞生什么样的文化。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新疆在古代西域就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吐鲁番盆地作为古代西域的一个重要通道,很自然地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早在公元前2世纪,吐鲁番就已成为一个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的绿洲。2000多年来,在吐鲁番这片面积并不很大的绿洲区域内,当地人民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绿洲文化。坎儿井、葡萄和吐鲁番木卡姆是其文化的杰出代表,并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秋阳 《文史天地》2001,(3):33-35
苗族,大多住在山坡上,而有“高山苗”之称。又说:“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石旮旯。”乃是以其居住的环境不同而名之的。可是,有的人却以“山居”、“水栖”为其居住民族的一种习性而津津乐道。这并非今日才有,早在历史典籍中就有过记载。如称“盘瓠”蛮“好山恶都”(《搜神记》):“好人山壑,不乐平旷”(《后汉书&;#183;南蛮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