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西走廊在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地理概念了,它已经成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总称。越来越多的史学家和探秘者来到这里,寻找历史存留的记忆,千方百计挖掘曾经淹没在茫茫史海中的点点滴滴。人们渡过滔滔黄河,越过高高的乌鞘岭来到河西走廊,发现着这里新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戈壁城市的彩虹乃夫最初我还以为那是海市蜃楼。当车过了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能够看到戈壁的时候,我们也就开始听到了海市蜃楼的话题。最先谈起它的是导游。爽朗、活跃、记忆力惊人的甘肃华夏旅行社副经理王蕴,说电影《海市蜃楼》就是在河西走廊的大戈壁里拍的,而且...  相似文献   

3.
雾涌乌鞘岭     
乌鞘岭以荒凉、艰险的姿态横亘在我最初的印象中。火车在冬夜艰难地爬上乌鞘岭,窗玻璃结着一层冰,渗进车厢的冷风更是令人悚然。窗外惨白的月亮映照着棱角峥峥的沟壑,大雪使乌鞘岭变成了一方的冰天雪地。这时我很自然地想起霍去病猎猎的西征战旗从乌鞘岭漫过,士兵们半夜行军,大军踏过“风头如刀面如割”的乌鞘岭,向着西域进发。如今英雄的疆场已听不清那遥远的马蹄声和兵器撞击的声音,月夜的乌鞘岭倒使人马上记起持节出使西域的苏武,他经过乌鞘岭时,又该是怎样一番凄怆悲壮的人生况味!云烟氤氲,还有离奇的传说笼罩着乌鞘岭,让我无法正面仰视这座被誉为“河西走廊的门户”的山脉。但是去年九月,仅仅是坐火车经过乌鞘岭时留下的匆匆一瞥,使乌鞘岭在我心中蓦地鲜亮动人起来,也使我的内心贴近了乌鞘岭的脉搏。九月的陇东大地及河西走廊已秋收完毕,大地在秋雨中保养着墒情。乌鞘岭山脚的田野却刚收割完麦子,麦垛整齐地码在地里像浩大的阅兵仪式。火车开始爬山时正是清晨,东边的天宇闪映着曙色。起初山势十分平缓,隆起的山峦线条柔和,有如少女丰腴优美的身体曲线。火车穿梭在山峦深处,青草越加茂盛,远处雪山也渐渐逼近了视线。经过一处峡谷时,我们忽然听到了潺潺的水声,空灵而婉转。很...  相似文献   

4.
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述略张泽咸现今甘肃省黄河以西,特别是乌鞘岭以西,有一条位于龙首山、合黎山、北山和阿尔金山、南山(祁连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世称河西走廊。它是汉唐间西域与内地进行往来的交通孔道,本文要讨论的是在汉唐间,它由游牧经济经历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车从兰州出发,向西奔驰,便进入了著名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北有北山、合黎山和龙首山,南有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南北宽100~200公里,东西长1200公里。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长的走廊了,也是丝绸之路上当年碧水长流、绿树成荫、人欢马叫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一路上有些地段是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和杨柳,有些地段却是一片苍茫。祁连山有时露出晶莹闪亮的雪峰银岭,如玉龙盘旋起伏,有时却又不见了,只见天空与大地连在一起,四野一望无边,显得无比雄浑、辽远和广阔,使人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相似文献   

6.
跨过黄河,从乌鞘岭往西,是东西长约1000公里、宽十余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的狭长地带,位于南、北两山之间,形如走廊,因在黄河以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相似文献   

7.
马哲非 《华夏地理》2004,(8):104-122
从兰州西行至永登县,跨过黄河,自乌鞘岭往西,是一条狭长地带,它位于南(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两山之间,形如走廊,因在 黄河以西,被称为河西走廊.甘肃人开玩笑,说一个人的口气之大:你求我的算是个多大的事,不就是南山北山,贴个瓷砖.  相似文献   

8.
张炯 《丝绸之路》2012,(17):61-61
河西走廊 列车奔驰在河西走廊 闪过祁连的雪,黄河的浪 越过汉唐故垒,明清营盘 朔漠传来驼铃的歌唱  相似文献   

9.
正河西走廊主要位于中国甘肃省,南起乌鞘岭,北至玉门关,东西介于腾格里沙漠、西山(祁连山、阿尔金山)和东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间,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也是古代中原通向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初探道路,三次"河西之战"打通了河西走廊。自此以后,其辉煌延续千年之久。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月13日,《丝绸之路》杂志社赴张掖采风团一行数人,从兰州出发,途经秦王川,横穿乌鞘岭隧道群,奔驰在河西走廊绵延空旷的高速公路上。车窗外虽是凛冽的寒风,但是,缘于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浓厚的吸引力,我的心里却感到丝丝暖意。那些久远的历史场景,那些辉煌的文化片段,已经开始在我脑海里翻腾奔涌。  相似文献   

11.
河西通西域     
王蓬 《丝绸之路》2014,(5):12-13
一 也许,对长长的河西走廊来说,最重要的地理事件是约在3亿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这条夹在与蒙古高原之间长达1200余公里的世界上罕见的地理走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则为公元前121年,西汉青年将领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击败匈奴,不仅使河西走廊首次归于中原王朝版图,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     
<正>河西走廊是夹峙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的一块狭长平坦地带,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全长1100公里,最窄处数十公里,因地处黄河以西,史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不但是一条地理上的走廊,更是一座纵贯历史的长廊,自西汉开通丝绸之路至今,河西走廊已走过了2000年的历史。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两关是嘉  相似文献   

13.
明代于各地设立卫所,并开展屯田,屯田的基层单位是百户领导的“屯”。在干旱的河西走廊地区存在近渠而居的传统,常以“渠”指代聚落。明中叶之后,由于边镇缺粮,加上以军户为中心的屯田制度发生崩坏,河西卫所不再以屯为基本单位进行屯田,开始吸纳军户以外的本地族群作为屯丁耕种屯田。本地族群所居住的渠系逐渐演变为河西走廊地区一种特殊的卫所屯田单位“渠坝”。  相似文献   

14.
我的故乡,是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古浪县。 古浪,周秦时为西北游牧民族牧地。汉武帝在河西设置郡县,定名“苍松”,属武威郡,顾名思义,那时候这片新开拓的疆土,到处都是郁都葱葱的松林,保持着极其丰茂的原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更始末,张掖属国都尉窦融基于黄河为河西地区屏障的地理认知,以河西四郡跨越乌鞘岭联合金城郡,形成了据境自保的“河西五郡”地域共同体,自任“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此举更改了金城郡的地缘关系,使其进入河西、陇右和中原的区域互动关系中。东汉建立后,刘秀联合窦融的河西集团,夹击并消灭割据陇右的隗嚣势力集团;后公孙述败,“河西五郡”完全失去战略联盟的价值,其解体成为必然。“河西五郡”地域共同体的形成,是窦融将隗嚣视为阻隔其与中原政权交通的独立集团,是多区域结构性关联的结果。两汉之际人们对河西自然区地理界线认识的模糊,是金城郡被纳入“河西五郡”体系的直接原因,而窦融集团的政治需要则是其重要推动力,但此举未能根本改变金城郡的地理区位,也未能结成稳定的地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固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西北边防重镇著称。它北通瀚海,南连秦川,西接河西、西域,东达泾州、长安,是关中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也是丝绸之路由长安到河西走廊最短路线的必经之地,有“关中咽喉”之称。加之,古代固原,覆盖深厚的黄土,温暖湿润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草场,宜耕宜牧的自然环境,为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极好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甘肃铜铁煤油追走廊,当年人道是(?) 伫看工厂林立日,戈壁阴成瓜(?) 玉门(一) 戈壁滩头建厂房,最新人物最(?) 业将同位诸元素,用到和平建(?) 玉门(二) 引得春风度玉关,并非杨柳是青年。英雄一代千秋业,敢说前贤愧后生。这组诗是1956年11月叶剑英考察甘肃河西走廊的纪游之作。原载《解放军文艺》1957年第一期。《甘肃日报》1978年7月19日重新发表,全国报刊均转载。甘肃境内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的一条狭长的走廊地带,因在黄河以西,称为河西走廊。拥地甘肃西北部的武威、张掖、  相似文献   

18.
河西长城     
胡杨  王金 《丝绸之路》2003,(9):29-33
长城是河西走廊无处不在的象征。河西长城有代表性的可以分为疏勒河流域的汉长城、嘉峪关以东的明长城。自汉以来,河西就是古代中原王朝西北边防的战略重地,因此有“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的说法。从那时起,伴随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凿通,河西广阔的土地上,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  相似文献   

19.
地名与河西的民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作为语言的活化石,是研究民族分布及其变迁的重要依据。历史上河西走廊为多民族、多部落分布之地域,民族变动极为频繁,不同民族都曾以自己的语言命名过地名。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有关地名的追索研究,初步探索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民族演替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0.
河西三关     
汪玉萍 《丝绸之路》2005,(12):41-42
河西走廊多雄关。 玉门关、阳关、嘉峪关通称河西三关,都是“一夫荷戈,千军束手”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