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沙深处的历史──罗布泊与古楼兰古跃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是一块吸引着中外旅行家和学者的充满神秘感的谜一般的土地。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变幻莫测的大内陆湖——罗布泊,我国先秦时期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泽”。塔里木盆地诸水不舍...  相似文献   

2.
<正>罗布泊盐湖位于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腹地。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1800万年,《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盐泽,曾是一片水草丰美之地,也诞生了至今仍然神秘莫测的楼兰王国。  相似文献   

3.
西周金文中的郑地和郑国东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周金文中有郑地,而传世文献中有郑 国,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但怎样把它们联系 起来,则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郑国的早期历 史及其东迁过程,是西周晚期历史上的一个 谜。本文拟结合金文和文献资料,对这一问题 进行初步探讨,错误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关于郑国的建立,《史记·郑世家》有如下 记载:“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 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 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根据文献 记载,周宣王弟友(或多父)于宣王二十二年 (前806年)受封于郑地,因此建立了郑国。此…  相似文献   

4.
祭楼兰美女     
刘学杰 《丝绸之路》2003,(10):14-16
楼兰在哪里? 楼兰在新疆,在新疆罗布泊的东北处。楼兰曾是一个国家,早在西汉时期便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但不知是天灾还是人祸,这个文明古国于公元4世纪突然消失了,为后人留下了“世纪之谜”。世纪末,高僧法显路经罗布泊时,此地已成为“死亡之海”,他的亲见亲历令人毛骨悚然:“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所拟,惟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繁荣的古楼兰完全沦为了一片荒漠。大约500年之后的唐代名僧玄奘,从印度取经返归,他极想去凭吊楼兰故地,亲历往昔岁月的神秘,但望不到尽头的…  相似文献   

5.
清代以来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人的生活及其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布人是生活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地区的土著民族,以渔猎为生。300年来,不仅他们的语言、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罗布泊一带的人口数量也有非常大的变化。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分析了罗布人的生活习俗和生活地域环境及其变化,认为罗布地区河流湖泊的变化是罗布人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罗布泊珍闻     
丝绸古道的甘肃和新疆交界处的玉门关向西30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的大地 ,是一片被沙漠、盐壳、沼泽和红柳、苇丛所覆盖的洼地 ,洼地的中心就是内陆湖罗布泊。罗布泊有许多奇珍异闻。能发声的沙粒唐代高僧玄奘西游19年 ,曾路经罗布泊洼地。东归长安他这样描述所看到的流沙河 :“沙流则漫 ,聚散随风人无行迹 ,遂多迷路 ,四远茫茫 ,莫知所指 ,是以往来者遗骸以纪之……时闻歌箫 ,或闻号哭 ,视听之间 ,恍然不知所至。屡有丧亡 ,盖鬼魅之所致也。”大沙漠的道路坎坷和行程艰苦 ,由此可见。玄奘描述的“时闻歌箫 ,或闻号哭”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7.
《华夏地理》2007,(8):12-12
我们不可免俗地在杂志里用了“神秘”、“谜”这类的字眼来形容罗布泊,尽管有陈腔滥调之嫌。罗布泊自然神秘,它包含太多未解之谜:曾经渺无涯际的大湖不仅飘忽不定,竞还消失无踪;大湖周围的居民也随之足迹杳然。从楼兰王国到小河墓地,古文化曾在三四千年前绽放光芒又一闪即逝,却留下保存完好的墓葬.他们的起源、习俗、以及如何消失.直到今天还令学者费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罗布泊的位置与楼兰文明的来龙去脉,是名副其实的“世纪之谜”。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40年间曾3次来罗布泊探险考察。第二次———1900年至1901年———是最重要的一次,不但证实了罗布荒原上确实存在南北两个湖盆,还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楼兰古城。而1905年出版的学术巨著《罗布泊探秘》(《1899———1902年中亚科学考察报告》的第二卷)是此行的全景报告。对于研究罗布泊与楼兰文明,本书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们不可免俗地在杂志里用了"神秘"、"谜"这类的字眼来形容罗布泊,尽管有陈腔滥调之嫌。罗布泊自然神秘,它包含太多未解之谜:曾经渺无涯际的大湖不仅飘忽不定,竟还消失无踪;大湖周围的居民也随之足迹杳然。从楼兰王国到小河基地,古文化曾在三四千年前绽放光芒又一闪即逝,却留下保存完好的墓葬,他们的起源、习俗,以及如何消失,直到今天还令学者费解。尤其让国人遗憾的是,这些重要发现几乎全出于外国探险家与学者之手。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读史时,大抵都会遇到一些使人感到困惑而又无法回避的“谜”。这些“谜”的产生,有种种不同的原因:或者是由于史籍对某些关键问题语焉不详,令人难以索解;或者是由于某些记载失实,又复以讹传讹,转使真相渐泯;或者是由于数说并存,各执一  相似文献   

11.
阿里的诱惑     
柴火 《旅游》2000,(8):18-20
西藏阿里出来快一年了,只字未写。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我未懂,我没有能够读懂西藏。1997年从罗布泊出来,我写了一本长篇报告文学,还编了一本大型画册,可谓收藏丰厚,那是因为我读懂了它。但西藏就不行了,尽管它带给我的震撼比罗布泊凶猛得多,但是我对它的感觉却只足以意会难以言传。我在《魂系罗布泊》一书的序言里表达过这样的感受:罗布泊、西藏,是我生命中无限渴望的两大情人。我像一个待嫁的少女,怀着无比的渴望、冲动、好奇、恐惧……不知道相拥的是怎样的一个男人。现在我能说出我的感觉了:罗布泊像一个外向型的男人…  相似文献   

12.
据《山海经》记载:2000年前塔河和孔雀河下游是“盖乱河自西南注也”的地方。 《汉书·西域传》载,这里“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 清朝中期,塔里木河水量还是很大的,《西域水道记》称它是“河水汪洋东逝,两岸旷邈,弥望菹泽”。 清末《新疆图志》说,“塔里木河西南上游,近水城邑田畴益……水势日渐分流,无复昔时浩大之势。” 1952年,台特玛湖替代罗布泊成为塔河尾闾湖。 1972年,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球资源相片上看到罗布泊已干涸,大西海子水库取代台特玛湖成为塔河尾闾湖,英苏以下266公里河道断流。70年代后,绿色走廊…  相似文献   

13.
罗布泊、罗布荒漠、楼兰……这些名词,现在的人们并不陌生,因为不少人曾勇敢地向气候和地理环境极为恶劣和凶险的这些地区挑战,到这里探险考察。但是自斯文·赫定等众多国外探险勇士们之后,相当长时间内,却没有中国人真正进入罗布泊核心地区,更没有女性涉足死亡了的罗布泊腹地和古楼兰国。上世纪3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虽进入了罗布荒漠,也曾试图渡过孔雀河去楼兰,终没有成功。自此之后到上世纪80年代,又50年过去了,仍没有一个中国人实现这一零的突破。但新中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感,让我们在新疆工作的一些学者们长期对此心绪不宁,罗…  相似文献   

14.
林梅村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44-54+131-132
古代东西方采用不同的货币体系,但彼此之间互有交流。西域古币龟兹五铢钱正是受中国货币体系的影响而出现的。该钱铸有汉文和婆罗谜文两种铭文,其上的两个婆罗谜文符号中,一个符号为婆罗谜文(mudrā"戳记")一词的缩写mu(=于阗塞语mura"铜钱");另一个符号则为婆罗谜文数字"50"。龟兹五铢钱大约产生于东汉末年,不晚于三国曹魏时期,至7世纪初仍在丝绸之路北道流行。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后周北宋之际的户数 ,有两个不同的记载。一是据后周显德五年前后数据统计的是 2 54万多 ,一是据北宋初年数据统计的 96万多。对此差异 ,研究者或者取其一 ,而未作说明 ;或者认为北周显德五年检定民租所得户籍尚未附籍 ,即已灭国 ;或者认为显德五年所清查者为纳税户等。我以为恐不尽然。《长编》卷一记载了建隆元年的县户数 ,称 :“有司据诸道所具版籍之数 ,升降天下县望 ,以四千户以上为望 ,三千户以上为紧 ,二千户以上为上 ,千户以上为中 ,不满千户为中下……凡望县五十 ,户二十八万一千六百七十 ;紧县六十七 ,户二十二万八千六百九十…  相似文献   

16.
崔欣 《丝绸之路》2011,(5):9-11
历史上著名的水乡泽国为何滴水全无,成为中国最干旱的一隅?罗布泊的气候环境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个号称"死亡之海"的盐漠里,是否还有生物群落存在?2010年10月17日,"重走彭加木之探险路"罗布泊科考活动首批科研人员抵达罗布泊腹地。此后的三周多时间里,来自中科院、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7.
<正>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虽然46年过去了,可当年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8.
在明代,基本上各府州县都编有地方志,而与州县民政系统并列为明代两大管理系统的卫所则较罕见志书编纂,因此其信息多保留于州县志书中。方志如何记载卫所信息不仅是修志体例问题,还折射出明代军政、民政系统间的关系变化,是民政系统官员的一种政治表达。纵观现存明代府志对卫所武官群体的记载及其体例设置,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地方志对于武官群体的记载、如何记载则因地而异,详略不一;嘉靖朝以降,逐渐有新的地方志补充卫所武官群体相关信息,更为完备。这一转变与明中后期的局势变化、地方志纂修者希望借此激励武官,以保障地方安全有关,是明代特定历史背景下,地方文武官员、卫所与州县间的关系和地位转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1930年4月16日深夜,11个农民不顾伸手不见五指,冒着倾盆大雨,抬着一具红军高级将领的尸体,掩埋在一块名叫"垛子口"的地里,来不及立碑、做记号,又匆忙离去……那位高级将领是谁?他因何而死?为何被如此仓促落葬……一连串的谜,直到35年后才被解开:  相似文献   

20.
90年前,一个俄罗斯的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上海,与另一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一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这个年轻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然而,会议进行到一半时被特务发现,代表们被迫转移,这个年轻人也匆匆离去。他就是尼克尔斯基,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成了一个谜──他的身世,他的情感,他的相貌,他的人生结局……1989年,俄罗斯远东研究所卡尔图诺娃博士撰文称之为被遗忘的中共一大参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