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地理志》在冯翊云阳县下班固有注云:“有休屠、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越巫卯古襄阝祠三所。”今按此处将“休屠金人”断开标点,不妥,兹特作辩正如下:《史记·匈奴列传》载“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  相似文献   

2.
匈奴进入欧洲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匈奴人也自称是炎黄子孙。战国时期,匈奴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常南下攻扰中原,我们所熟知的“修长城”、“公主和亲”、“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等历史重大事件,都记录着汉与匈奴的纷争与和解。  相似文献   

3.
这件铜带饰长10.7、宽4.7~6.8厘米,1985年出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王团乡汉匈奴墓,现藏同心县文物管理所。在带饰的刀把形边框内塑造了一组复杂的图象:一侧为驾牲双轮车,车上立一犬;另一侧为执剑的骑马武士抓获战俘的形象。武士手抓战俘头发,另  相似文献   

4.
《文史博览》2014,(8):34-35
根据《世说新语·容止》的记载,曹操统一北方后,政治地位提高。北匈奴派使送来了大批礼物并要求面见曹操。曹操认为自己的长相有损国家形象,就叫外貌很合国家口味的部下崔琰穿上他的衣服,扮成“山寨”版的曹操履行外交程序,而曹操自己则拿着刀扮成护卫。之后,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者打听他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如何?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看起来很有威严,确实不错,但是站在座榻旁边的那个捉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捉刀”一词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5.
《汉书·匈奴传》“斗入汉地”考王宗元,王传胜西汉占领河西后,置四郡,修长城,大量移民屯田,驻兵戍守。匈奴退出河西后,势力日益衰落,与汉之间的斗争日趋缓和,尤其是汉元帝时,以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阏氏,匈奴与汉的关系更加和好。但是匈奴在河西仍有一块领土“斗...  相似文献   

6.
汉与匈奴第一个和亲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与匈奴第一个和亲约考述葛亮关于汉与匈奴第一个和亲约,至少有三组问题需要重新讨论。第一,这个和亲约,在汉与匈奴关系中占有何种地位?《通典》、《册府元龟》、《资治通鉴》叙说汉与匈奴关系史时,对于此约只字不提,这表明,三书认为此约在汉与匈奴关系史中,不占...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天汉三年,司马迁惨遭“李陵之祸”。一般都认为司马迁遭祸是由于为李陵投降匈奴辩护。最近,倪昭敏同志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司马迁并没有为李陵投降匈奴辩护。李陵是在天汉二年十月或十一月兵败被俘的。被俘后并没有马上投降匈奴,其投降匈奴是在天汉四年全家被杀以后;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是在天汉二年十月或十一月李陵兵败被俘不久,其受刑则是在天汉三年,而这时李陵显然还没有投降,司马迁怎能是为李陵投降匈奴辩护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山丹县的南边祁连山脚下,有一片丰饶的草原。这就是大马营草滩。马营滩南靠祁连,北边也有一架山。叫焉支山。公元前121年,汉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余大军。于焉支山下、马营滩上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将盘居于此地的匈奴逐出,匈奴哀而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相似文献   

9.
熊文彬 《考古学报》2021,(2):221-232,中插1-中插6
目 次 一 西藏明代壁画中的汉式善财童子和汉式童子 二 内地明代藏传佛教寺院艺术中的汉式善财童子 三 内地汉式善财童子的造型 四 汉式善财童子在藏区的传播与演变 明代是汉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随着明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和其他藏区施政,以藏传佛教及其艺术为代表的藏族文化大规模传入以南京和北京为首的内地;另一方面,以汉传佛教及其艺术为代表的汉族文化也陆续传入西藏和其他藏区,正是这种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在内地传入西藏和其他藏区的汉传佛教艺术中,就人物造型而言,四大天王和十六罗汉是藏传佛教艺术中汉式风格人物造型的经典代表,一直被藏族艺术家所钟爱.经过多年的田野考察发现,在西藏和内地现存明代以来的壁画中有不少表现汉式善财童子和汉式童子的形象,并且逐步融合演变成为藏传佛教艺术母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造型的出现不仅是明代西藏和其他藏区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频繁紧密交流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对汉族文化认同的又一例证,同时丰富了汉藏艺术文化交流的内容.为此,笔者在此对这一造型的渊源、特点及其在明代各大藏传佛教寺院的表现和演变进行概要性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公元前90年,匈奴入侵,汉武帝一声令下,贰师将军李广利,御史大夫商丘成,重合侯莽通分带三路大军踏上征程。“车辚辚,马萧萧”,十三万大军旌旗蔽日。  相似文献   

11.
赵新正 《丝绸之路》2009,(10):41-42
汉武帝时期,汉和匈奴之间发生了大量的战争,期间出现了许多匈奴俘虏。如何安置这些匈奴俘虏是摆在汉武帝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本文通过论述汉武帝对归汉匈奴的态度和安置方法,试图对正确评价汉武帝在汉匈战争中地位和作用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因为附汉后的匈奴南北部地理位置离汉王朝的距离不同而产生了经济文化严重失衡,南北部匈奴人的生活及各方面习惯差距拉大,蕴蓄矛盾,最终导致南北部亲汉与反汉两派斗争而引发第二次大内乱与分裂。由此可知,第二次大内乱与分裂是第一次大内乱与分裂的必然结果。第二次大内乱与分裂发生在公元46年至公元91年之间。45年间大体经历了呼韩邪孙日逐王比依附东汉自立、南匈奴归汉、北匈奴覆亡等相互紧密联系的三个阶段。本文就匈奴两次大内乱对匈奴史与汉匈关系史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匈奴对汉王朝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者言汉匈关系,多侧重汉王朝。汉初对匈奴采取何种政策?后来有何变化?采取这些政策的社会背景怎样?有何得失影响?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说明,至为详尽。至于匈奴对汉政策则少有涉及,更不用说深入剖析了。匈奴与汉是长城内外南北并立的两个大国,在历史上都起过重要作用。匈奴人并非通常所认定只知烧杀劫掠的野蛮人。匈奴对汉也有明确的政策。本文拟探讨匈奴在各时期中对汉有过哪些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政  相似文献   

14.
不朽的传奇:额济纳 额济纳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先秦时被称为“流沙”或“弱水流沙”;秦汉以后,匈奴设立牧场,易名为“居延”(幽隐之意)。在最初数百年的时光里,虽然相隔数千里之外的中原地区群雄并起,民不聊生,但额济纳却一直保持着原始的平静。 直到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并开创了丝绸之路后,匈奴、月氏、党项等少数民族借助这条经济、文化要道的地理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并对中原的汉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西汉政府成立不久,就与匈奴在山西晋阳一带打了一仗,刘邦本人也险些被匈奴俘虏。此后…  相似文献   

15.
西汉时期汉人流落匈奴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时期,随汉匈关系的变化,大批汉人因种种缘由、以不同途径流落匈奴。他们在匈奴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影响了匈奴社会的变化,推动了汉匈之间的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6.
<正>一"西域"一名,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就已出现:即占据河西的匈奴浑邪王等降汉后,汉武帝在褒奖霍去病时就有"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相犇……"(1),如果将此处的"匈奴西域",理解为"匈奴西边"的话,  相似文献   

17.
黄朴民 《文史天地》2022,(11):70-73
<正>一在战国七雄喋血沙场、逐鹿中原之际,中国的北方地区崛起了一个强悍的民族——匈奴。匈奴国的建立大约在公元前209年,它的极盛时期是在公元前209—前128年之间,大致相当于从秦朝末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这一阶段。在公元前4世纪,匈奴王庭位于漠南阴山以北的头曼城,距黄河河套已经不远。公元前4世纪末,赵武灵王将长城筑到阴山南麓,但匈奴势力不久就突破了长城,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地方。秦统一六国后,曾于公元前214年派遣大将蒙恬统军10万北击匈奴,全部收复了“河南”地区[(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卷八十八《蒙恬列传》,中华书局,2014年,  相似文献   

18.
秦征岭南考     
一、当代学者对"秦征岭南"的解读自汉以来,人们总习惯将秦朝"北征匈奴"和"南征岭南"二事并列。但是,对于北征匈奴一事,其用兵时间、所用兵力、统军将  相似文献   

19.
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荣新江东汉初,班固著《汉书》,始立《西域传》。他给“西域”下的地理定义是:“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表明所指为今新疆南疆地区。但《汉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20.
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是北疆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政权。本文认为汉政权的出现既是匈奴人长期和汉族保持密切关系的结果,同时也是匈奴人认同“中国”,并进而主动进入中华民族形成历程的标志。汉政权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促进亍北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和方式的发展,而且也是边疆民族主动进入中华民族形成历程的开始,由此也奠定了北疆和中原地区融为一体的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