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基 《丝绸之路》2014,(20):5-6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发端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当时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其后演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7月,更名为围立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2月,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成立。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奉命西迁,与同时期西迁的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等院校组建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4月,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10月,西北联大第四十五次校常委会议决定,以“公诚勤朴”为联大校训。根据西北联大黎锦熙教授的解释,其中“公”是天下为公,“诚”为不诚无物,“勤”是勤奋敬业,“朴”即质朴务实。这是对传承文明、发扬民族精神办学目的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1,(4):206-206
印度是佛陀的故乡。虽然13世纪之后.佛教在印度本土几乎完全湮灭.但在每一个佛教朝圣者心中,那里始终是世界中心、精神家园和故里。自佛教诞生起,朝圣者们便不断地“回NEP度”,重走先师足迹,开启自我心智。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踏上天竺朝圣之路  相似文献   

3.
华夏视野     
《华夏人文地理》2004,(1):22-23
《国家地理》来了 以北京中华世纪坛为起点,“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摄影作品精选暨重访马可·波罗之路大型摄影展”将用两年(2003年11月至2005年12月)时间在中国巡展。这是《国家地理》创办115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大型摄影展,展览以”传播世界文化,传承人类文明,增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解读百年     
2002年10月15日,西北师范大学迎来百年华诞,有感于往事兴衰,虔诚以诵。一百年前当大清帝国被八国联军血洗得元气大伤时当天朝重臣故作镇定在附庸风雅时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洪亮的铎声里宣示了我国新式教育的开始我们说,悲剧的时代大多有时代悲剧20世纪初却是旧中国上演闹剧的舞台如果把那时的大学教育比作晶莹的钵体这所老校就是裂缝里汩汩渗流的清水辗转迁徙,颠沛流离先师们在流亡中解惑授业,传播道义得天独厚的西部文化积淀培植了这所百年老校淳朴的人文理念粗犷劲吹的西北风浇铸了这所百年老校坚韧的西部精神我们欣慰地告知前辈踏着你们的足迹,百年老校在不断腾飞而今全世界都关注着这里的变迁这时候,我们应掩卷静思这时候,我们应大气豪迈想一想这与时俱进的时代为了西部的教育,为了民族的振兴共同编织百年老校的美好未来解读百年@吕益民  相似文献   

5.
发现雷锋     
雷锋,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内此,一个有长足生命力的时代榜样在中国大地树立。雷锋和雷锋精神跨越不同时代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践行雷锋未竞之路!如今,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已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但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标志、一种中国精神,将永不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将向读者讲述时代楷模雷锋被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刘伟 《收藏家》2006,(5):21-28
在英语中“中国”与“瓷器”同为一词,china一词开头字母大写意为中国,小写则意为瓷器,这一点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是在阿拉伯语里“瓷器”—词发音为“悉尼”,也与中国一词同意,土耳其语称中国为“秦”,称瓷器也用这个词,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一、外销瓷的行销路线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我国陶瓷大规模对外输出是在唐代,它主要沿着“陶瓷之路”,源源不断地被运到欧洲、美洲以及中东、西亚、中非、东南亚一带。陶瓷之路所谓“陶瓷之路”,是指水陆与陆路两条陶瓷的外销路线,陆上通路是指古老的“丝绸之路”;水上之路包括两条:一条是中日航线,经明…  相似文献   

7.
读书     
《华夏地理》2013,(3):171-171
给人启迪的长城故事 “无巧不成书”。巧就巧在两个人都叫威廉,巧就巧在两个威廉都全程考察了中国长城。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书——《两个威廉与长城的故事》。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书中,两个时空相隔百年的威廉,以他们考察探险中国长城的经历,向读者讲述了他们眼中过去和现在的中国长城,以及两个长城考察探险者非凡的经历和故事,揭示了中国长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8.
晓瑞 《贵阳文史》2004,(2):24-25
2003年3月17日,苏步青老人走完了101岁高龄的人生之路。这位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第七届与第八届副主席,抗日战争时期随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在贵州湄潭县工作和生活了近七年之久。暮春时节,笔者赴湄潭采风,参观了湄潭的“浙大西迁  相似文献   

9.
略论匈奴西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奴西迁,行踪万里,历时数百年,震烁天地,在上古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匈奴西迁的行程,中外史料,语焉不详。拙文拟就匈奴西迁的背景,行程作一阐述、考察,恳请专家、同行赐教。匈奴,先秦史籍或称为昆夷,混夷、獯鬻。荤粥、淳维,王莽改匈奴为恭奴。最初匈奴西栖息,繁衍于阴山山脉一带,“逐水草迁徒,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①战国后期,匈奴始露头角。公元前209年,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遂东破东胡,西逐月氏,南联诸羌,北服了零、坚昆,雄视西域。西汉初,匈奴不时劫掠边郡,杀掠吏民。汉因初创,百废待兴,实力不足,…  相似文献   

10.
长沙放不下平静的书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这是由罗庸作词、张清常谱曲的《西南联大校歌》的头两句,高度概括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在抗战期间,从平津逃亡来到长沙临时大学,又从长沙西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1.
《神州》2006,(Z1)
1933年“七七事变”的炮声摧毁了闻一多清静的学者生活。闻一多随清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政府决定三校继续西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与几位教授一起随学生步行团,长途跋涉三千里,步行至昆明。刚到昆明的闻一多一心研究《诗经  相似文献   

12.
狩猎,古代也称作“田猎”、“畋猎”、“校猎”、“游猎”、“射猎”、“驰猎”、“弋猎”等。最初是原始社会人类的一种生产活动,自夏以来,历代统治者多把狩猎活动看作是顺四时的大礼,天子的田猎一年四季定期进行,还各有名目,《左传·隐公》中即有“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之称,并言“皆於农隙以讲事(武事)也”。通过狩猎一方面为飨祭宗庙祖先取得祭品,另一方面则练习骑射军旅。在狩猎中不仅能显示人的勇敢精神也检验了将士们互相配合的实战能力。因而狩猎既是一项国之大典,也是体现尚武精神的一种军事体育活动。战国时期,赵王的一次兴师布阵的田猎活动竞使魏王误以为大兵压境。秦汉以后,狩猎也成为帝王贵族悠闲享乐的一种娱乐活动,汉武帝刘彻即“以驰逐野兽为乐”。  相似文献   

13.
边走边唱     
每年春节过后,以说书唱道情为生的盲艺人们就动身了。他们奔波于山大沟深的黄土地上.用手中的三弦、四音,凭三寸不烂之舌,一代又一代为百姓们演绎着传统的“忠信义”,吟唱着百姓的欢愉与苦涩。  相似文献   

14.
南迪可以被看作是今天的泰戈尔,一个更为复杂和细腻的泰戈尔 阿希斯·南迪以一种非表演的方式,从各个方向展示了他的独特。 当他在上海美术馆和复旦大学做完两场演讲,学生们说:“他很棒!”学者们叹服:“中国若有这样的思想者,大幸。”  相似文献   

15.
深刻认识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坚持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文/袁海岚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3月总结80年代农村改革的经验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两个飞跃”,一是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济。从长期的实践来看,第一...  相似文献   

16.
张维华先生常常对我们几个研究生说:“第一是人品,第二是学问。”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上所说的“道德文章”的一种通俗说法。张先生正是以这种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令世人景仰的成就,而且以他的高风亮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人。  相似文献   

17.
田颖 《神州》2013,(10):114
我国中学母语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因其不仅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工具,还关涉一代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人文底色。本文就语文教育的本质、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方式与实践中的偏差、语言文字训练的科学化三方面作深入剖析,以反思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百年历程,聚焦时代变革中的问题症结,探求语文教材的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俄两国于2006年和2007年成功举办国家“文化年”活动之后,又成功举办了中国“俄语年”和俄罗斯“汉语年”。在两国睦邻友好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的大好情势下,以研究中俄关系及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俄国传教团与清代中俄文化交流》一书适时问世,为两国“语言年”及“文化年”活动献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9.
正安金槐先生(1921~2001年)离开我们、离开他钟爱的并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考古事业已二十年了……时值安先生诞辰百年,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在此缅怀安金槐先生,意义非凡。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安先生对党、对国家无限忠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考古生涯中,先生的治学为人、道德文章,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后继者,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此,本刊特组稿,深切缅怀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安金槐先生,同时,激励后来人在新的"百年"团结奋进,使河南文物考古事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武汉市第三中学(简称“市三中”)百年华诞, 盛况空前。而原湖北省立汉阳高级中学(简称“省阳高”)则是市三中百年校史上极其重要而又辉煌的一页。当年“省阳高”校长樊树芬先生是湖北省著名的教育家。2005年也是樊树芬先生诞辰108周年。作为樊树芬先生的子女及“省阳高”的学生,我们特撰此文以作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