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父亲杨虎城将军1931年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6年12月12日.他同张学良将军联合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其“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促成了国内和平与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我父亲能够跟随时代潮流不断前进.从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新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张之英不是起义将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文 《羊城今古》2005,(4):20-21,11
陈予欢编的《民国广东将领志》(广州出版社1994年版)第116页《张之英》条中说,“张之英……钦县(今属广西)人,……1932年起任第一集团军代理舰队司令,广东江防第一舰队司令,广东海军司令。1936年任广东绥靖公署少将参议。1947年任第二十二军参谋长。1948年5月在陕西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省参事室参事。1960年在西安病逝。”把张之英说成“起义将领”。  相似文献   

3.
我曾于1934年7月22日,在西安陕西绥靖公署拜会了杨虎城将军,此事系由十七路军总部参谋胡振家所引见并促成。 胡振家先生,陕西人,与我乃南京陆军步兵学校第一期同学(1932——1933)。毕业后胡回原属部队十七路军总部任少校参谋,我即回原属部队十九路军总部任少校营长。 1934年1月,十九路军在闽变中失败后,我被挑选考进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  相似文献   

4.
《文史月刊》2005年第6期曾经有述,田际康先生曾在《傅公祠的今昔》一文中写道:“傅公祠作为太原名胜之一,在创建的初期,尚供人游览,其后便成禁区,较长时间为杨爱源的军事机关占据。前后在这里住过的有九世班禅、张学良、冯玉祥等名人。”本人经过较长时间的查考,除九世班禅、冯玉祥(资料已分别在《文史月刊》2005年第6期、第3期刊载)外,傅公祠在成为山西绥靖公署高级招待所后,在组碧楼住过的人还有很多,其中名人不少。现对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阎锡山频繁交往的有关资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解放后,社会上对国民党中央军校特训班情况真象莫明,大多数人将其视为特务训练班,以致历次政治运动中,因此获罪者不乏其人。笔者曾在中央军校特训班任职,对有关情况知之颇详,有责任如实记述该班真象,以还历史本来面目。1933年7月,原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赣暑期研究班成立于江西南昌。康泽任主任,韩文焕任副主任。召训学员绝大部分是黄埔军校第一期至第八期毕业的失业军官。还招收了少数大中学校的失学青年,总数为924人。分编为三个大队;第一大队长马维骥,第二大队长萧树经,第三大队长公秉藩。1933年8月,研究班开赴庐山,编入庐山暑期军官…  相似文献   

6.
《广西地方志》2007,(5):64-64,F0003
民国21年(1932年)3月10日白崇禧、黄绍竑离邕到粤,协商两广联合抗日“剿共”。20日柳州抗日救国会查禁日货万余元。26日广西省修志局成立,马君武任总纂。29日行政院决议,派李宗仁为南宁绥靖公署主任兼第九路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副总指挥。4月,绥靖公署在南宁成立,李、白分任正、副主任。是月李宗仁、白崇禧在邕秘密成立“三民主义同志会”,分任正、副会长。该会所定政治纲领,是后来制定《广西建设纲领》的蓝本。△义宁、临桂县瘟疫流行,死亡四五百人。△省政府设广西垦殖水利试办区于柳州沙塘。民国23年(1934年)7月改名为广西农村建设试办区,…  相似文献   

7.
杨瀚 《纵横》2010,(12):32-36
1936年12月12日凌晨,时任西北“剿总”副司令的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率领东北军、十七路军,用武力扣留了正在西安视察、部署,要对红军进行大规模围剿的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同时提出救国八项主张,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实行民主,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兵谏”事件,史称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8.
最近江苏省盐城市钱币学会收集到一张50年前发行的“阜东县第四区流通券”“伍角”纸币(见插一)。该券为棉皮纸竖版印制,高10.4,宽6.2厘米,蓝色图文。正面四角葫芦形花纹中均斜印有“伍角”2字,上部正中为椭圆形孙中山半身像,左右西旁竖印“完粮纳税”、“一律  相似文献   

9.
王伟 《湖南文史》2014,(1):40-40
在1984年香港演艺学院创立前,无线电视台为了培养本土演艺人才,每年都会举办一期艺员训练班,向社会公开招收学员。1981年,正在念中五的刘德华在同学的极力“怂恿”下,考进了第10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在《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军事上归张节制,张授杨担任宜川方面"进剿"任务。蒋介石的密嘱内容如下:力子主席兄勋鉴: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之消息:蒋鼎  相似文献   

11.
晓农 《文史精华》2007,(4):14-24
庐山军官训练团始建于蒋介石第四次对红军“围剿”失败之际,是将红军视为强大对手而开办的,共办3期,培训嫡系杂牌军队各级军官1.4万余人。通过军事训练、“政治洗脑”等方式,蒋介石培养了一批效忠于他的将领,由此确保了他的统帅地位并使得第五次“围剿”红军得逞。详情请看《蒋介石的庐山军官训练团》一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对古代建筑的保护、管理、维修和研究工作,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在湖北当阳玉泉寺举办的全国第四期古代建筑侧绘训练班已于九月十日开学。学员来自全各  相似文献   

13.
一丁 《文史月刊》2006,(5):32-32
不久前,笔者在长治市发现了一份尚未用过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晋冀鲁豫军区司令政治部《复员证书》”。该证书高17.3厘米,宽10.4厘米。竖排,封面长方型框内印有“复员证书”四个字,下有横排“字第号”三字,框和字为红色。二、三页为证书内容。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  相似文献   

14.
“不要脸”张守义,何许人也?张中行为张守义近著《装帧的话与画》写的序言中描述说:“张守义先生是文学艺术界的名人,因装帧、插图有特殊成就而出名”,“但他所画的封面和插图上的人物不画脸,总是黑糊糊的一片”。个别外行还说:“搞封面的是不是不会画画,你看张守义的画,不敢画脸。”因此,有人跟他开玩笑,叫他“不要脸画家”,他有时也以此“雅号”自嘲。这个“典故”,我是1999年参加全国第四届书籍装帧评奖会评委会时才知道的。我与张守义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来四川人民出版社访问时认识的,以后就经常在一起开会,交往也就较频繁了。他的装…  相似文献   

15.
卢沟桥事变后张自忠留平事件考——兼与李惠兰先生商榷肖今卢沟桥事变后期,第二十九军作战失利后,宋哲元率部撤离北平,而张自忠则奉宋哲元之命,以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北平市市长之名留守北平,以后才撤走。“逼宫说”是指这样一种说法:宋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南京临时政府,虽然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但是孙中山先生在组织政府、选拔人才的过程之中所提出的思想、原则、策略和方法,至今仍有教益。如何用人,这无疑是每个国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早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人尽其才”的用人思想。并将此列为国家富强之本的四项原则之首。孙中山说:“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①他还进一步指出了清王朝在用人方面的弊病:“今使人于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长,则虽智者无以称其职,而巧者易以饰其非。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2007年第4期《钱币博览》刊出的《说说“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券”真相》一文中提到:根据孙中山1905年9月30日《复陈楚楠函》得知,每券千元,实收二百五十元,大事成功,还本利千元。即“借一还四”。但是这种出售债券的具体做法,并未在债券上标明.最早撰文介绍该债券的冯自由在文章中亦未提及,以至《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券》一文的标题注释中,出现筹足二百万元只须印制千元票面的债券二千张的估算错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以下简称“文讲所”) ,在五十年代初颇负盛名 ,被目为哺育文学人才的摇篮 ,可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相比。从建国初期开始 ,至“反右”斗争前夕 ,它只办了四期 ,前三期是作家班 ,第四期是编辑班 ,学习时间长达八个月 ,学员人数也较多 ,有一百余名。贵州的白剑辉同志是第三期的学员 ,何季平同志和我是第四期的学员。第五期原拟办的 ,贵州已确定文志强同志参加 ,因“反右”斗争开始 ,这计划便流产了 ,文讲所随之停办。八十年代初文讲所恢复 ,并改名“鲁迅文学院” ,贵州的叶辛、李宽定、李发模、潘俊龄等同志陆续进入…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日益高涨,为了应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力量严重匮乏的局面,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自1952年至1955 年联合举办了四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学员总数达369人,当时留在大陆的文物考古界知名学者几乎都参与了授课。对于新中国的文物考古事业,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救火”行动,同时也成为一场文化的盘宴,后来的学生再也无此殊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四期学员被誉为考古界的“黄埔四期”。  相似文献   

20.
试述“中华民国度支部兑换券”吴筹中我收集到两张罕见的“中华民国度支部兑换券”,其中十元的仅见一张,一元的亦甚少见。兹阐述此票的历史背景于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创立,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当时各地金融呈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