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丝绸之路与麦积山石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六大石窟中修建较早的具中国化特色的一座石窟。本文将这一石窟放在中国佛教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上 ,探讨了它的建窟时间、艺术特色及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麦积山第127窟为乙弗皇后功德窟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麦积山北朝石窟,其中有一件历史事件是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那就是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在麦积山的活动,及其在麦积山北朝石窟艺术中的表现与影响。对于这一问题此前学者较多谈到的有乙弗后在麦积山的墓窟第43窟的问题,其它则较少论及,因此本文意欲就这一问题略作讨论,以求同好。  相似文献   

3.
石窟维修史上的新篇章──麦积山石窟维修加固工程的回顾张锦秀关山摄麦积山石窟维修加固工程,是国家文物局投资进行的一项规模宏大的文物抢险加固工程。它将“喷锚粘托”技术应用于石窟维修加固,在国内外均无先例。从1977年开工,至1984年完工,历时八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简介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胡承祖在秦岭山脉西端茫茫林海的边缘,耸立着一座中外闻名、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麦积山以其奇特的山形。秀丽的风光、迷的烟雨、多姿的雕塑、古老的壁画、神奇的传说,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骚人墨客...  相似文献   

5.
发源于印度的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故有的文化艺术碰撞、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并产生了众多的佛教石窟寺,麦积山石窟是其中著名的石窟之一,它在丝绸之路佛教文化艺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丝绸之路开通、印度佛教经像的传入及中国造像艺术、麦积山石窟佛教传入与历代营建、丝绸之路与麦积山石窟营造相关的几个重要人物等进行了论述,侧重丝绸之路佛教文化艺术传播弘扬与麦积山石窟开创和历代营建。  相似文献   

6.
甘肃有个被誉为"陇上江南"的城市叫天水,天水有个景区叫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上有许多微笑的佛像。它们的微笑,被称为东方微笑。从魏晋到明清,一笑就是1600多年。在当今,它们的微笑,更多地被游客解读成一种东方风情,被当做人民生活殷实、精神充实的一种象征。然而,就在我们这期专题即将出炉之际,却传来了汶川大地震的噩耗,紧临四川的天水市有明显的震感,麦积山景区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事实上,在唐开元22年(公元734年)时,麦积山所在的秦陇一带也曾发生过强烈的地震,使得麦积山崖面中部石窟崩塌,窟群自此被分裂为东西两崖。值得庆幸的是,经历过1600年风雨的麦积山,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恙,栈道等安防设施丝毫未损,祝福你——麦积山。  相似文献   

7.
麦积山石窟是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齐名的我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它坐落在天水市东南45公里的深山密林中,突兀苍翠,秀媚天成,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朵蘑菇云冉冉升起,又像是农家码起的麦垛,因而古人形象地称它为麦积山,同样美称的山崖在麦积山附近还有豆积山、香积山等。  相似文献   

8.
麦积山石窟申遗进程中编制了《麦积山石窟保护规划》和《麦积山石窟管理规划》,两个规划在麦积山石窟的环境整治、基础建设、学术研究、安全监测、宣传展示等工作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同时受麦积山景区管理体制的限制和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两部规划在执行过程中也存着不断调整、完善和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9.
响堂山石窟造像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中期的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得到广泛的传播。随着佛教的广泛流传,从南北朝到隋唐相继开凿了数以万计的石窟,点缀在我国境内的各个名胜地区。在分布于全国的石窟寺网上,有一座河北省西南部的石窟——响堂山石窟。就石窟的规模而论,它不及莫高窟、云岗、龙门、麦积山,就雕刻内容的丰富精彩,响堂山石窟不亚于这些石窟;再就石窟创建和营造的时代而论,我国的石窟造像绝大部分开凿于北魏、隋唐、五代和宋,而北齐雕造的石窟,著名的仅以山西的天龙山和河北的响堂山两处石窟最为集中。天龙山石窟的全部作品,由于帝国主义分子和我国的  相似文献   

10.
西魏北周时期甘宁地区的石窟群主要有麦积山、须弥山、莫高窟。麦积山所属地秦州在西魏北周境内具有次文化中心地位,麦积山石窟内容反映了这一特点。东魏、北齐邺城响堂山石窟的佛装式样、帐形龛传播到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的帐形龛、题材布局、造像服式等对须弥山石窟和莫高窟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1.
麦积山在秦岭山脉西端,位于天水市北道区东南45公里处。麦积山因“麦积崖”而得名。麦积崖是座拔地而起的奇峰,高达140多米,崖体呈圆锥形,南面如刀削,直上直下,东西长240多米,底部略小,俨如一个巨大的麦垛。蜂窝般的石窟便开凿在山峰南面的悬崖峭壁上。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384~417),现有洞窟194个,佛像7000多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保存了从后秦、魏晋、隋唐直到元明清各代1600多年间的佛教艺术,尤以佛像众多且精美著称。由于麦积山山体是比较酥松的沙砾岩,不宜在岩石上精雕细刻,佛像大都采用泥塑。因而,麦积山石窟又有“东方塑像馆”之称。比之以绚烂壁画享誉的敦煌莫高窟,以精湛石雕闻名的云岗、龙门石窟,麦积山的泥塑丰润而精细,独有特色。麦积山石窟重峦叠嶂、然环境却是其他三大石窟所不及的,占景色风水之优。麦积山石窟与附近的同样景色绝佳,同是佛地的仙人崖、石门遥遥相对,更增添了壮阔的雄奇之势,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旅游胜地。多次到过麦积山,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7月那一次。对于佛教艺术的欣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因为这一次是参加国务院文化部和甘肃省政府召开的麦积山石窟加固工程验收会议,与会的有段文杰等诸多专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即:一、《法华经》在中国的弘传及其变相;二、麦积山《法华经》变相;三、麦积山《法华经》变相所弘思想,分别辨析《法华经》在中国,尤其在麦积山石窟的弘、传及其变相情况,剖析了麦积山《法华经》变相所示教的内容及思想,认为麦积山具有与其它石窟的禾同之处,为中国佛教、佛教艺术的弘传,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与长安佛教集团及汉民族文化艺术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2008,(6):48-49
仙人崖景区毗邻麦积山石窟仅15公里,十分钟车程便可抵达。仙人崖石窟作为麦积山石窟的一部分,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它和麦积山一样是一个丹霞地貌的景区。传说古代曾有高人在此隐居修行,故名仙人崖。  相似文献   

14.
麦枳山石窟收藏有大量经卷书、碑碣拓片、造像、壁画、陶瓷、青铜、书法、绘画、玉器、雕版等各类物2000余件,它们从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了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沿革、时代变迁、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为我们探寻和了解麦积山石窟的繁荣与兴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1984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甘泉县文化局文化馆联合对甘泉县境内洛河流域的石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中在雨岔乡李巴圪(土劳)村发现金代瘗窟一座。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雨岔沟是洛河一条南北走向的支岔,沟内的季节性水流汇入洛河。沟东为阳山,沟西为柴关山支脉。瘗窟位于沟东的阳山石崖之上,距李巴圪(土劳)村约0.5公里。窟口距地面  相似文献   

16.
窦贤 《旅游纵览》2008,(10):46-49
<正>如果说位于甘肃最西端的敦煌石窟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位于甘肃最东端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被国内外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值得我们探求?  相似文献   

17.
梁赟 《丝绸之路》2010,(9):21-23
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 经过八个小时的长途颠簸,我来到慕名已久的“陇上江南”——天水,游览了素有“东方艺术雕塑馆”美誉的麦积山石窟。虽只有短短两天半的旅程,但麦积山的神奇与魅力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美哉!麦积山,壮哉!麦积山。  相似文献   

18.
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凿,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不断添建1941年,天水学者冯国瑞考察石窟,并撰《麦积山石窟志》,石印发行,麦积山石窟初为世人所知1949年8月,天水解放,麦积山石窟由中华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1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组织麦积山石窟勘察组,对麦积山石窟进行勘察。常书鸿任组长,参加人员有段文杰、史苇湘、范文藻、孙儒僴、窦占彪等1953年7~9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组织麦积山石窟勘察团,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了全面勘察。吴作人任团长,参加人员有王朝闻、常任侠、冯国瑞、史苇湘、罗工柳、李瑞年等1953年9月1…  相似文献   

19.
麦积山石窟的创建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解放后勘察发现的一个大型石窟寺。它的发现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研究具有特殊价值。但是,这一重要的艺术宝库,究竟是什么时候创凿的?因缺乏确切的记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鉴于这是一个关系到麦积山石窟研究上的重要问题,本文谨提出个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关于麦积山石窟的创凿时代,从目前所能找到的资料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据《高僧传·玄高》:玄高"闻关右有浮驮跋陀禅师,在石羊寺弘法,高往师  相似文献   

20.
唐代麦积山石窟孙晓峰董广强在唐代近300年的历史中,麦积山基本处于衰落和停滞的境地。其原因何在?麦积山到底有无唐窟?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就开窟条件和自然因素而言,唐代麦积山石窟发展的余地已很小。十六国后秦时期,麦积山开始有佛事活动,并终于在北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