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夏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早期夏文化研究,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后,对早期夏文化遗存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着重讨论其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工程指认早期夏文化即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或称王湾三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存,并将夏文化的始年推定在公元前21世纪.  相似文献   

2.
关于夏文化的上限问题——与李伯谦先生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伯谦先生对于二里头文化1~4期是夏文化的观点是赞同的,对于夏文化的上限则提出过比较新颖的见解,认为“二里头类型是‘后羿代夏’以后的夏文化,夏代初期文化应包括在王湾三期之内”。具体地说,“以临汝煤山二期为代表的由王湾三期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的过渡类型遗存,可能就是夏代初期的文化。”1李先生的根据主要是:羿为少白皋氏族的人,其居地或在少白皋故地今山东曲阜左近,羿的固有文化亦应即以山东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夷人文化。“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以后,随着夷人入主华夏,夷人的传统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必然大量涌入中原,并与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二里头类型早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及其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里头类型一期属于夏文化范畴,这是目前学术界探讨夏文化较一致的看法,但关于二里头类型早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和来源问题,则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三种:一种意见认为二里头类型来源于龙山文化的煤山类型,其一、二期文化与煤山类型是再发展的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二里头类型早期系由龙山文化王湾类型直接发展来的,它们是同一文化先后承袭关系,第三种意见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并未直接过渡为二里头类型早期,它虽然有河  相似文献   

4.
二里头文化与夏纪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用考古文化的~(14)C 年代数据与文献记载的夏代纪年相对照,从年代学的角度探讨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目前关于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主要有四种意见:豫西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代文化;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代文化;豫西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代文化,三四期是早  相似文献   

5.
王震中 《华夏考古》2011,(4):79-88,115
夏商文化分界在二里头文化第三期与第四期之交,其年代为公元前1553年或公元前1572年,由此上推471年,则夏代开始的年代应为公元前2024年或公元前2043年。按照这样的年代,早期夏文化应为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存,中期夏文化应为“新砦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第一期的遗存,晚期夏文化应为二里头文化第二期、第三期的遗存。长期...  相似文献   

6.
1982年5月24日至29日,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次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考古文物等七十余单位的一百零五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年会收到论文一百○六篇。讨论的中心是夏文化及中国古史分期诸问题。参加讨论的同志一致认为:河南二里头文化和山西二里头文化的东下冯类型与夏文化有直接关系。但部分同志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三、四期是早商文化。部分同志却坚持二里头文化是独立存在的,它的四期都应属于夏文化。另外,也有人提出二里  相似文献   

7.
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碳十四测年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燕明 《中原文物》2005,33(2):18-32
碳十四测年数据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考古学文化的考古年代与历史朝代的日历年代相互间的关系也不能简单地对应了事.对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碳十四测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二里头类型的主体只能是夏文化中的一部分遗存,到早于二里头类型且与其关系密切的王湾类型或称王湾三期文化中去寻找和补足早期夏文化遗存是可行的.学术界将王湾类型或称王湾三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作为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刻有"祭祀图"的牙璋,被称为玉璋,实际上是由牙璋改制的。原件牙璋是在中原地区制作的,制作的时间大致在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间。这件牙璋从中原地区传播到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之后被改制为玉璋,改制的时间大致在二里岗文化时期之后、殷墟二期后段之前,大约在公元前1300~公元前1200年之间。改制的目的是要在玉璋上施刻"祭祀图"。这件牙璋由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流传至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的途径,可能是取道陇西,并通过陇南至川西北的文化通道到达成都平原。二里头文化牙璋流传到成都平原的过程,不仅仅是牙璋器物本身的传播,而应是反映了一批文化遗存所代表的二里头文化的一支系人群的迁徙。由此推测三星堆文化中可能还保存着二里头文化所属的夏文化或夏王朝的某些文化特点与礼俗。  相似文献   

9.
由中原龙山文化王湾类型发展而成的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类型是夏文化 ,而分布在豫东皖西北的王油坊类型和属于淮夷的涂山氏文化遗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考古资料证明 ,二里头文化的遗址已经分布到了豫东 ,并对江淮地区的土著文化产生过强烈的影响 ,这一事实正好为“禹娶涂山”提供了一个考古学的背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夏王朝年代做了依三代以后王朝积年世数的另类推测,得出由启建立的夏王朝应始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并结合考古资料对相关夏代都城及夏文化问题做了探讨,认为:登封王城岗古城为禹都阳城,禹州瓦店遗址可能是禹、启所居,新砦古城为夏启至少康时的早期夏都,二里头遗址为帝槐以后的夏代中晚期都城;夏文化应是一个将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的概念,指夏代在其王朝统辖地域内夏族或以夏族为主体的人群创造的文化,"新砦期"遗存是形成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是成熟期夏文化。  相似文献   

11.
马庄遗址龙山文化遗存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900年之间,属于后岗二期文化的范畴。与其他地区的后岗二期文化相比,马庄龙山文化遗存具有一些独特之处,如"吕"字形建筑、双人合葬墓等。马庄龙山文化遗存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周边文化的影响,墓葬中随葬猪下颌骨、手握獠牙的现象,以及鬶、鸟首形足鼎、蛋壳陶、子母口器等器物的发现,都是山东龙山文化对其影响的结果,而夹蚌陶器的发现,则明显受到了王油坊文化的影响。在受到周边文化影响的同时,马庄龙山文化遗存也将自身的一些文化因素传播到了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2.
二里头遗址存在着浓厚的东方文化因素。二里头文化一期中的东方因素,主要属于海岱龙山文化,它们在二里头遗址的大量出现与后羿、寒浞代夏的史实相关。二里头文化二期以后的东方因素,均来自岳石文化。这些因素的存在,表明有夏一代,中原与东方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3.
《华夏考古》2021,(4):80-94
为配合许昌市和协医院项目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对宋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主要发现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殷墟文化遗存,其中以仰韶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宋庄遗址的发掘为该区域中原文明化进程和早期夏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新砦期的确认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对新砦遗址的重新发掘,发现王湾三期文化、新砦期遗存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存的三叠层,确认了新砦期的存在,再次证明二里头文化是在当地龙山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新砦期即使不是最早的夏文化,也是探索早期夏文化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15.
论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都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考古学方面系统地探讨夏文化,应从1959年夏季徐旭生同志在豫西调查“夏墟”时算起,至今业已二十八年。在此期间我国学术界确定了早于郑州二里岗期商文化和晚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属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煤山类型;发现和发掘了河南偃师二里头、洛阳矬李、临汝煤山、登封王城岗、禹县瓦店、商丘坞墙、永城王油坊、淮阳平粮台、汤阴白营和山西东下冯等遗址,获得一大批重要考古资料;并召开两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不少同志撰文著说,阐述自己对探索夏文化的意见和看法,发表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见解。总之,近二十多年以来,经过有关  相似文献   

16.
龙图腾与夏族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少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中心分布地的河南是夏族及其文化的发祥地,夏文化是从河南发展到山西晋南地区的。我在中国考古学会1983年第四次年会上提交的《试论东下冯类型文化的渊源》一文中,根据晋南地区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陶器形制及其发展变化具有连续性等现象,提出了晋南是夏族及其文化的发源地,而河南  相似文献   

17.
陶寺文化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陶寺遗址为代表的一类遗存应直接称之为“陶寺文化”,不应再沿称“中原龙山文化陶寺类型”;陶寺文化与夏文化毫无关系;陶寺文化受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发展成为以大柴遗址为代表的一类遗存(暂称为“大柴文化”)等是我们过去对陶寺文化的基本认识。今天,有关资料又有新的发现,促使我们再著此文,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花边装饰是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关于它的来源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主要运用考古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法,对龙山时代及二里头时期早期遗存进行排比分析,认为花边装饰起源于客省庄文化,最终经由分布于陕西东部的东龙山文化传播至二里头文化,并成为二里头文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早夏文化在考古学上表现为新砦期遗存及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在考察两者文化面貌的基础上,本文对早夏文化的来源区分为主要来源和其他来源。从各遗址内发现的建筑遗存的形制及建造方法、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组合、灰坑、窑址等遗迹,以及遗物中石器、骨器、蚌器尤其是陶器的一脉相承性等方面分析,可知早夏文化主要来源于王湾三期文化。早夏文化陶器中的侧扁三角形足鼎、大平底壶来源于造律台类型,黑陶或黑皮陶器、贯耳壶、盆形豆、鬶及玉器中的玉钺等因素来源于山东龙山文化,花边罐、侈口罐、单耳罐、大口瓮等器物的造型来源于齐家文化。  相似文献   

20.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早期夏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夏代年代学的研究课题中列出四个专题有:早期夏文化研究、二里头文化分期与夏商文化分界、《尚书》仲康日食再研究、《夏小正》星象和年代。这些专题中有两个是考古学的,另两个是天文学的。笔者承担的是考古学中的早期夏文化研究。 关于夏代年代学的研究,立项时通过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以下简称《论证报告》)认为:目前学术界探讨夏文化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在诸如早期夏文化、夏文化的分期、夏商文化的分界以及夏文化与东方夷人文化、先商文化的年代关系等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