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践,以日本京都科学公司为例,详细介绍了日本的文物复制、仿造、修复、保护技术,以期对我国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有所禆益。 相似文献
2.
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是实现我国文物科技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随着我国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事务中越来越主动的地位。世界银行、美国盖蒂研究所、美国梅隆基金会、亚欧基金会、世界遗产基金会等机构与我国博物馆和考古科研机构先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涉外文物保护技术和科研工作得到加强。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合作形式更加多样,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一些文物保护技术合作项目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3.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3,15(3):61-63
物保护科学是一门理科交叉的技术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物保存环境研究、物材料性质研究和物修复技术研究。中重点论述了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在进行物保护时首先对物保存环境和物材料性质进行研究,了解物发生“病变”的原因与过程,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产生正确、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对环境研究在物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物保存环境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环境、材料、修复技术三的关系以及物保护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讲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5.
6.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二十世纪青铜文物保护技术及相关的问题,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提出了青铜文物保护即保护技术与工艺研究二个部分,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保护传统工艺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保护和修复的理念自起源与发展之始,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提供保护行为演进、丰富的可能性,是强调创新性保护的目的。我国文物有自身的特殊性,古代传统保护中不乏富有创新性思想的成功案例,近代随着科技发展,我国文物保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诸多创新。现从修复理论和我国文物保护的独特性两方面,重新思考保护与修复的意义,并研究当今我国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藏青铜与铁质文物存在南方潮湿地区金属文物典型病害问题,集合残、缺、破、断、锈、变形等多种病害特征,文物腐蚀和矿化程度严重。修复团队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与科学检测分析,明确器物造型、工艺特点,掌握文物病害类型与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将传统修复方法与现代科学手段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处理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文物本体及其历史、艺术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尤其是治理高度矿化、粉状锈等青铜文物病害的技术经验以及引入更便捷、高效的铁质文物脱盐方法,对南方酸性土壤出土金属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陶瓷古国,海量文物中以陶器为大宗,并且国家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文物标本中,陶器数量是最多的。陶器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足迹,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为研究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信息。陶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至关重要,其系统性和技术性特点尤为明显,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陶器文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之后探索修复陶器文物的具体方案,希望借此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效果,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研究保护、修复纺织品文物的方法对于妥善保护我国丰富的纺织品文物资源、更好地研究我国纺织和丝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本文主要结合国外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发展及现状,对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各个环节与技术进行概括性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前言 随着学科间的日益渗透,新技术不断移植到文物的保护研究中。合成聚合物的问世,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潜力,也似乎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保护效果。逢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将这些材料投入使用,却并未考虑这些材料最初是为了其他研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技术在考古学与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将为考古学研究和文物保护提供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考古学和文物保护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网上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考古资料、文物信息的网络化管理,考古信息的共享将对考古学传统的工作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金风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4,(3):62-65
目前,有机材料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材质的文物加固保护中。很多有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散发出一定的气味刺激人体的心理和生理,从而有可能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但在加固保护研究文献中很少有人提及加固材料所带来的嗅觉刺激问题。本文在论述了气味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评价嗅觉刺激性的必要性,并在考虑测定的客观性、适宜性和简便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味的测定程序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高湿环境给有机质地文物带来的危害和当前大多数博物馆文物库房使用去湿机现状的分析,论述了湿度突变会对有机质地文物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指出要使去湿机获得满意的除湿效果,必须同时具备实现去湿机自动控制和库房24小时供电两个条件。为文物保存柜、陈列柜的小环境除湿,则选用某些固体或液体吸湿材料。 相似文献
15.
肖贵洞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1):29-33
近现代文物缺失诸多,譬如,品类不全、难以一层分类、信息混交、价值无法量化、寿命短暂、赝品众多等。现将其揭示出来,并说明其存在形式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1982年至今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针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吐谷浑文化墓地进行了长达近三十年的考古发掘工作。1982年到1985年间,青海省考古队在都兰县进行了连续四年的考古发掘。1983年,热水血渭一号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瓷器修复的基本流程没有很大差异,但是西方国家生产的修复专用材料品种较丰富,值得国内修复界吸收与应用。为此,本研究着重对Hxtal NYL-1、Golden Porcelain Restoration Glaze、Golden Polymer Varnish with UVLS三款瓷器修复专用产品开展分析研究。测试结果显示,在国内外5类环氧树脂中,Hxtal NYL-1的拉伸强度最低,断裂伸长率最高。Hxtal NYL-1在波长365nm的紫外线照射78d后,其色差变化最平稳。紫外可见光谱数据显示Golden Glaze仅吸收一定的中波紫外线UVB,Golden Varnish对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都具有吸收能力。波长365nm紫外老化实验可证明Golden Glaze和Golden Varnish都具备较好的光稳定性。而在254nm紫外老化环境下,Golden Varnish表现出更佳的抗紫外性能。此外,围绕瓷器修复实例,对这些产品的在修复中的使用方法进行了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8.
李思洋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2):24-29
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貌为之一新。但在这个过程中,地下文物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造成了文物流失、文物遭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本文着眼干近年来城乡建设中地下文物屡遭破坏的现状,分析保护工作收效甚微的原因,说明加强和改进地下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应以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和保护制度的健全为重点,从多方面制定应对措施,寻找当前形势下地下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间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藏(英文版)》1995,(6)
CulturalRelicsWellPreservedinTibetTCRBisteemedwithculturalrelics,whicharewellpreservedeversincethepeacefulliberationofTibet,e... 相似文献
20.
何流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4):28-33
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紧紧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经过清末的国门被打开、建国后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科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数度冲击促进着我国的发展,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上了三个台阶,并具有显著特征.展望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应用研究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建立文物保护理论体系和文物保护技术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