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德国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于16世纪初引发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它标志着欧洲已经持续了近千年的中世纪史结束和近代史开端。毋庸置疑,以迄今为止的世界史观,路德宗教改革在德国史、欧洲史以及世界史上,在政治、经济尤其是精神文化等领域内展示了新旧交替的重要内容。转换视角,从世界史转向全球史,从世界史观中的国别区域独立发展史转向全球史视野下的人类文明趋合史,仍然可见路德宗教改革包含着人类历史整体发展进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民族曾对人类作出过伟大的贡献。16世纪初发生在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是德国历史上、乃至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恩格斯称之为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国内外学者曾对这一历史事件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近日读到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孔祥民著的《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一书,受益非浅。该书是著者在研究了上述成果,并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国内第一部这方面的学术专著。概括起来,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著者不仅广泛汲取了国内外、特别是像戚美尔曼、林赛、斯米林等人的研究成果,而且结合自己的研究,系统详尽地论述了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事件全过程和历史结局,论述了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生平和思想,论述了农民  相似文献   

3.
陈钦庄 《世界历史》2003,7(5):110-114
腓力·梅兰希顿是欧洲 1 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其影响仅居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之后。梅兰希顿少年时深受人文学者罗伊希林的影响和伊拉斯莫的熏陶 ,而后成为一位著名人文学者。他积极投身于宗教改革运动 ,全力支持马丁·路德。他是《神学基本概念》与《奥格斯堡信纲》的起草人 ,并在路德之后成为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人。但他却一直默默无闻长达 30 0年。他与路德的分歧表现在 ,他希望与天主教会妥协 ,而正统路德宗反对人文学者在教会内部推行宗教改革的主张 ,所以梅兰希顿和伊拉斯莫、莫尔、罗伊希林等均走上悲剧之路 ,这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性。 1 9世纪后 ,德国学术界对梅兰希顿及人文学者的评价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宗教改革对德国社会的影响,是判断宗教改革性质的重大问题。为此,需要分析宗教改革爆发前后的社会矛盾、改革的各项措施和农民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纲领,从而阐明市民、农民推动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由于德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市民与君主结盟无法实现,而是采用了市民与农民相联合、自下而上推动德国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方式。通过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德国告别了中世纪,走向了近代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史学界通常认为,由于路德的背叛,这次革命蜕变为封建诸侯加强自己权力的工具,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德国宗教改革与以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不同。它的任务不是推翻封建制度,夺取政权,把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而是驱逐罗马教皇外部势力,消除封建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6.
郭振铎主编的《宗教改革史纲》,最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关于欧洲基督教改革史的专著。该书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大专院校历史教学大纲中关于开设《宗教改革史》课程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基督教史及其改革的许多问题作了新的阐释,并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建立了科学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宗教改革理论体系,系统、完整而深刻地阐述了欧洲中古后期发生的基督教大分裂的斗争史,可以说是建国四十年来我国世界史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宗教改革史纲》全书共分十四章,对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曾经说过:“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笫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①以轰轰烈烈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  相似文献   

8.
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德国宗教改革原因的论述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当时德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但阶级矛盾却远比各国尖锐。由于教会处在封建制度万流归宗的地位,所以一场反封建的阶级斗争要先由宗教改革来拉开序幕。 这种把阶级矛盾和反封建斗争作为宗教改革基本原因的观点,显然是以偏概全。德国的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宗教改革运动,掀起了一个民族主义热潮和全民规范的反教廷风暴。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会,但却没有触动封建制度。路德没有为任何一个阶级提出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社会功能张笑梅一问题的提出13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基本上是新教激进派同天主教保守派之间,为争夺欧洲经济利益、政治特权和基督教大一统世界霸主地位而进行的非常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对尔后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蔡骐英国宗教改革以折衷与兼容为特点,走的是一条介于欧洲大陆宗教改革与罗马教会反宗教改革之间的中间路线。我国史学界对此评价并不高,认为这是一场不彻底的、保守的宗教改革。如果单纯从宗教角度来考察,这种评价有其根据。但正如英国学者戴...  相似文献   

11.
马丁 《世界历史》2020,(2):45-60,I0004
在瑞士近代工业发展史上,钟表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考察其历史,瑞士钟表业的奠基时期与欧洲的宗教改革时期恰好重合。可以说,瑞士钟表业从初创到迅速发展,并最终能够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钟表王国”,无不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关联。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为钟表业在瑞士的建立、发展、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宗教改革中的一些法令为钟表业的发展排除了劲敌首饰业,并将那些从事首饰业的工匠转化为钟表业的潜在技术人员;宗教改革的“衍生物”,即受到宗教迫害的法国难民等,则为瑞士钟表业的兴起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优秀的人才以及销售网络;宗教改革还从精神层面间接地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陶染了瑞士人的思想观念,培养出瑞士人执着的工匠精神,为钟表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因素。宗教改革不仅助推了钟表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瑞士城市化发展和其他产业,对瑞士近代经济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路德宗教改革对经院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经院哲学是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的神学哲学,宗教改革则是标志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初露端倪的神学革命。基于这种既定的结论性认识,欧洲思想史特别是宗教思想史的研究者,往往在强调经院哲学的反动落后性、宗教改革的积极意义的同时,夸大二者之间的差别和对立。本文试图从对经院哲学和宗教改革的具体分析中探讨其中的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略论胡斯     
五百多年前,捷克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胡斯,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宗教改革运动,后来惨遭杀害。由此引发了一次震撼欧洲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捷克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首都布拉格广场上为他建立了巨大的塑像,每年7月6日,在胡斯殉难的日子里,全国城乡到处燃起篝火表示对这位爱国者的深切怀念。本文试图对这一欧洲中古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作一探讨,以期有助于教学工作。 胡斯生活的时代正是捷克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时代。众所周知,捷克历史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德国封建立对其殖民。长期以来,捷克民族遭受德意志封建主的侵略,他们采取殖民方式侵入捷克,①早在公元12—13世纪期间,德国封建主就已开始向捷克境内大规模殖民。最先进入捷克的是德国天主教会的僧侣。随后,捷克国王为充实国库,大力发展城市和矿山,也大批招引德国人进入捷克城市,给他们城市自治权,允许他们开采矿山。德国的殖民给捷克社会带来了两个消极后果:一是形成一个由德国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组成的特殊的社会集团;二是捷克上层社会的德意志化。德国上层和捷克的大封建主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统治捷克。因此,德国封建主的殖民便捷克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化。  相似文献   

14.
郭振铎主编的《宗教改革史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大32开,35万余字。全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目前我国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宗教改革史。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大专院校历史系教学大纲中关于开设《宗教改革史》课程的要求和高校历史、政治、中文、法律专业教学的需要,作者撰写了适合于我国大专院校教学的《宗教改革史》教材。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宗教改革的许多问题作了新的阐释,系统地、完整地阐述了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全书共十四章:绪论、宗教改革的起源和评述、宗教  相似文献   

15.
宗教改革时期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宗教改革时期的政体研究是英国政治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一章。最近30年来,英国史学界中以G.R.埃尔顿为首的学派异军突起,大有左右都铎史研究领域之势。埃尔顿关于英国宗教改革时期政体问题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相似文献   

16.
2012年9月13-16日,中国德国史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德国历史:宗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以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人民出版社等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七十余位学者会集一堂,围绕"德国历史:宗教与社会"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会议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和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协办,共收到论文37篇,德国历史新地图2幅.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围绕"德国的宗教与政治"、"中德史学与文化研究"、"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运动"、"德国经济建设及社会问题"、"现代德国对外关系和社会政策"五大主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许多前沿性观点.  相似文献   

17.
德国是一个在近现代世界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很多大事的发生都和这个国家有关,两次世界大战、东西方冷战的开始等,从德国统一之前的普鲁士开始,欧洲大陆的均势就和德国的兴衰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8.
法国宗教战争与欧洲近代政治思想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加丰 《世界历史》2000,2(5):59-66
在欧洲宗教改革的研究中,有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大力肯定宗教改革运动,称之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推崇加尔主义的资本主义性质;另一方面,忽视或贬低法国宗教改革和法国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还往往强调其贵族性或反动性。加尔是法国人,他一生中最关心的是法国的宗教改革,他的学说也产自法国的特定环境,这些明显的事实被惊人地忽视  相似文献   

19.
苏珊·卡兰特-纳恩是美国著名的德国宗教改革史专家。她早年汲取社会学方法,受结构主义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启发,并在默勒、斯克里布纳与戴维斯等社会史学家的影响下,投身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为这一取径的深入发展作出了贡献。卡兰特-纳恩的早期著作探讨萨克森与图林根的乡村和领地城市在宗教改革冲击下的社会变化,可谓宗教改革社会史研究的范本。但其研究方法没能揭示为何在宗教改革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内,民众仍旧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了中世纪天主教的某些信仰敬虔方式,对新教如何重新构建民众的宗教活动亦缺少深刻的解读。卡兰特-纳恩意识到社会史取径无法解决这类问题,转而借鉴和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同时接纳历史学的“文化转向”,从而参与开创了宗教改革文化史研究领域。她撰写多部有关仪式与情绪的史学著作,借由开掘新教与普通信众在宗教习俗与信仰操作方面的互动和博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逻辑,让德国宗教改革史研究别开新境。  相似文献   

20.
晚近几十年的西方宗教改革史研究经历巨大变化,以往的诠释和迷思频遭挑战与修正。学者们不再受制于19世纪成型的历史目的论,而是发掘新史料,汲纳社会科学的多种理论,推动了宗教改革社会史和宗教改革文化史的兴起与发展。国际学界不再将宗教改革简单视作事件或革命,而是将之与近代早期史联系起来,从长时段分析其生发与影响。宗教改革史也由单数的解释概念逐渐演化为复数的诠释框架。宗教改革史研究焕然一新,解构与重构依次登场。本文一方面概述相关的学术变化,另一方面论析晚近颇具代表性的三种著作,考察其如何解构迷思、诠释历史,以期呈现这一史学流变。同时,本文亦尝试就宗教改革史研究的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