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学如 《黑龙江史志》2013,(17):230+233
目前,学术界的慈善史研究方兴未艾,成果迭出,而本科高校相关课程的设置却严重缺失。鉴于当代大学生群体慈善意识淡薄的现状,高校开设《中国社会慈善文化史》方面的课程,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弘扬中国慈善文化,培育青年学生的慈善精神,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
张秀丽 《史学月刊》2022,(2):116-123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一书利用新史料研究新问题,立体地呈现了中国近代义演活动与慈善公益之间多元而复杂的互动关系。该著通过义务戏、慈善音乐会、慈善游艺会等不同的娱乐演艺形式,分析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的发生发展;通过考察不同社会群体如何主办或参与义演活动,使之服务于各自筹募资金、扶危济难的需求和目的,揭示不同社会环境下义演活动的不同面向。该著是中国近代慈善史甚至是社会文化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慈善义演作为考察中国近代慈善与社会的新视角,将大大深化中国近代慈善史、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周秋光 《史学月刊》2020,(8):105-113
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生命力的延续和再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文化应有的物的(表层)、心的(里层)、心物结合的(中间层)三个层次。古代慈善文化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以政府救助为主体。到了近代,形成了新的思想理念,救助主体也转向了民间,而且出现了慈善家群体,且其救助机构多样,善款来源广泛,救济范围广阔,有了一定的慈善法制建设,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性和文化精神。到了当代,慈善文化曾一度断层,但出现了政府主导的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并存的局面。慈善史研究应注重弘扬慈善文化的优良传统,坚持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9,(7)
<正>贞观国际拍卖艺术慈善行首届慈善拍卖会及京港春季拍卖会新闻发布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包含艺术慈善行以及京港春季拍卖会两大主题:贞观国际拍卖与国际明星电视打造的艺术慈善栏目组正式成立;备受瞩目的贞观国际拍卖会也于6月底在京港两地和大家见面。据悉,艺术慈善栏目组将定期举办慈善拍卖活动,面向社会画家、收藏家征集作品进行慈善拍卖,慈善拍卖款项按37比例部份捐赠,客户所得70%,捐赠30%。拍卖会  相似文献   

5.
慈善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一,具有鲜明的宗教性,是伊斯兰教的义务之一;二,慈善活动的执行者和受益对象的广泛性;三,慈善制度化,天课制是伊斯兰教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慈善的平等性与方式多样性,行善者和受施者之间是平等的,可以采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伊斯兰慈善观是伊斯兰教创立时阿拉伯半岛社会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与近代湖南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活动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本文主要分析基督教在近代湖南所从事的慈善活动。通过对慈善动机和慈善活动的分析,揭示基督教慈善"伪善"的面目。  相似文献   

7.
孙敏  程杨 《黑龙江史志》2009,(8):44-44,52
基督教与近代湖南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活动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本文主要分析基督教在近代湖南所从事的慈善活动。通过对慈善动机和慈善活动的分析,揭示基督教慈善“伪善”的面目。  相似文献   

8.
又见慈善榜     
什么是慈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在很多人心中,慈善应该是富人们的“专利”,慈善心的大小对照着富人们慷慨捐赠的多少。而拿来衡量善心大小的标准,正是极富风向标色彩的一个个慈善榜。自打胡润这个外国黄毛小伙子把财富榜和慈善榜相继带进中国后,一夜之间遍地开花。但是随着慈善榜单的公布,  相似文献   

9.
论晚清基层民间慈善组织的筹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民间慈善组织,是指晚清时期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义赈组织的分支机构,它归义赈组织所领导,并为之筹募慈善款项。围绕善款筹措这一基层慈善组织的中心工作,它们积极主动地设立组织、展开宣传、营造舆论,并且想方设法拓展善款筹措的渠道。为了更多地吸引各阶层人士的慈善捐输行为,基层民间慈善组织和义赈组织还运用了激励机制。这一慈善激励机制,主要由民间社会来运作,也有政府部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生命力的延续和再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文化应有的物的(表层)、心的(里层)、心物结合的(中间层)三个层次。古代慈善文化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以政府救助为主体。到了近代,形成了新的思想理念,救助主体也转向了民间,而且出现了慈善家群体,且其救助机构多样,善款来源广泛,救济范围广阔,有了一定的慈善法制建设,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性和文化精神。到了当代,慈善文化曾一度断层,但出现了政府主导的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并存的局面。慈善史研究应注重弘扬慈善文化的优良传统,坚持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日美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学者关于中国慈善事业史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相对较多。本文回顾了近五十年来这些学者在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将其分为慈善载体、慈善组织机构、慈善活动、宗教慈善等四个方面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是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政权的确立与巩固,民国政府逐步建立起具有近代意义的慈善行政管理体制,并由此推动了慈善立法工作的展开,渐次颁行了一系列有关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总的来说,民国慈善立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法规内容已基本涵括慈善组织监管、慈善捐赠褒奖与税收减免等三个方面,体系较为完备。  相似文献   

13.
教会医院的慈善医疗是基督教在华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晚清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教会医院的慈善医疗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世纪30—60年代,教会医院作为基督教适应中国社会的产物,从一开始即进行免费的慈善医疗,其经费依赖于外国,医学传教士是慈善医疗的主体。19世纪70—90年代,有的教会医院继续实行免费的慈善医疗,有的教会医院在收费制度下进行不同形式的慈善医疗,中国人对教会医院的资助开始增加,一些中国人在慈善医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世纪初,实行收费制度是教会医院的通行办法,教会医院在此情况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慈善医疗,来自中国的经费日益增加,中国人在慈善医疗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上述变化不仅是教会医院适应中国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人对其态度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郭常英 《史学月刊》2006,(11):107-109,114
我国的慈善事业目前尚不发达,慈善史研究也较为薄弱。《中国慈善简史》一书为推动慈善史研究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重视慈善历史的研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我国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慈善公益事业是张謇一生中重笔描摹的部分。他以实业为后盾,以南通为基地,身体力行,将传统慈善救济之举拓展为近代慈善公益事业,并将慈善与实业、教育连为一体,视之为地方自治的核心。张謇主导下的一系列慈善公益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铸就了中国慈善史上的一座丰碑。但由于近代中国社会和自身财富实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张謇的慈善公益之路并没有越走越宽广,反而呈现出戴着镣链跳舞的特征,留下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16.
正学界研究慈善,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那时研究慈善还是禁区。而如今,研究慈善成为热门,至少有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法学五个学科领域的学者加入了研究者队伍。慈善史研究历程30年,慈善义演作为研究分支是从郭常英开始,我见证了郭常英教授自2013年发表见解,并为开拓这个新领域所作的艰辛努力。本文从慈善义演研究现状梳理、问题辨析和思考建议谈点看法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慈善史作为史学研究的分支,是近代以来学科体系确立和细化的产物。民国时期中国慈善史研究并未成长为一门史学分支,而是依附于荒政史和救济史等领域。改革开放后,中国慈善史研究顺时应势成长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分支并渐成学术体系,迄今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有中国慈善史研究成效显著:文献整理取得突破;研究范围开阔多样;史学诠释创新发展;人才队伍壮大并交流频繁;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学界研究论著迭出;国外学界研究成果喜人。但当前中国慈善史研究有进一步深化与突破的空间,可从如下三方面着力:弥补中国慈善史现有研究的薄弱与阙如;形成一个贯通古今中外的中国慈善史研究体系;确立历史研究为现实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推动慈善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及运用。  相似文献   

18.
《贵阳文史》2009,(4):91-91
伊丽苏娅、章子怡、杨澜、王楠、陈鲁豫、张朝阳: 为了把慈善理念的普及和慈善精神的培育融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31位全国政协委员倡议设立中国慈善日。  相似文献   

19.
清末,慈善义演作为一种新型的助善方式,历经酝酿、出现与初兴的变化历程。都市商贸的发展、娱乐业的兴盛以及市民的娱乐需求,为慈善义演提供了经济与社会基础。华洋杂居口岸的都市繁华和"租界展示",对慈善义演的出现产生了直接的促动作用。西方慈善理念的东渐和影响,成为慈善义演的思想引导。义务戏、影戏助赈等各类型义演的早期活动在社会上初见成效。义演构成的社会网络结构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成为慈善义演初兴的驱动力。义演蕴含着"寓善于乐"的慈善理念,通过清末娱乐观演及其慈善"场域",对城市民众的思想认识产生影响,有助于改变旧有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促进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正晚清以降,慈善公益活动以更为生活化的形式融入都市,义演、义卖、义映等助赈活动可谓慈善事业生活化的突出表现,属于近代慈善文化的重要内容。报纸对新型慈善方式的推广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报刊与慈善活动的关系涉及近代慈善文化变迁与媒介转型等问题,目前学界从传播学的角度审视其互动的研究尚显不足,笔者拟以《大公报》馆参与及关注慈善义演、书画助赈为切入点,从传播学与慈善史发展的视角剖析其特色,分析天津重要报刊《大公报》与清末民初慈善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窥探报刊及其把关人在慈善事业近代化进程中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