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现在我国水稻产量,无论是总产还是单产,都居农作物产量之首。尤其我国水稻单产,平均亩产已达千斤以上,有的优良品种亩产高达吨粮左右,已走在世界前例。水稻如此高产与水稻移栽密切相关,水稻移栽最早的创始人就是朱元璋。水稻,在中国历史上民间亦称百稻,亩产以前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就水稻品种选择进行了浅要介绍,接着提出了水稻高产栽培推广和指导的技术要点,旨在通过于此,全面提升我国水稻栽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人称“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1)2上。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今,全国已累计种植30多亿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另据统计,自1975年杂交水稻试种至1995年,我国耕地减少了442.6万公顷,而粮食产量反增加了16058万吨,这些新增的产量,基本上都是杂交水稻的硕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人称“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今,全国已累计种植30多亿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另据统计,自1975年杂交水稻试种至1995年,我国耕地减少了442.6万公顷,而粮食产量反增加了16058万吨,这些新增的产量,基本上都是杂交水稻的硕果。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创造的这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确保了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5.
黄健 《文史春秋》2009,(2):20-26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广西农业大学工作,当时正值国家开发海南岛。时任广西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的张先程副教授应聘到海南大学任副校长,主管科研和教学工作,临行前,我到张先程家,问及海南的优势。张老师说,海南是我国的国家级水稻栽培基地,70年代,湖南的袁隆平在海南研究杂交水稻,发现了“野稗”,  相似文献   

6.
方中达(1916—1999),我国著名植病科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植病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从美国留学归来之后,方中达一直专注于全国的水稻白叶枯病防治工作,从白叶枯病菌侵染循环研究入手,通过选用抗病稻种、稻种消毒等多种方法对水稻白叶枯病进行综合防治,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为建国初期水稻病害的防治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史前时期的太湖、杭州湾地区,是文化发达的一个区域,在我国史前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并且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方面,南京博物院赵青芳先生已做了分析研究,本文仅在此基础上,作一些补充阐述。 太湖、杭州湾地区史前文化在我国史前史上的地位,主要的从下列十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来。 一、水稻的种植 太湖、杭州湾地区是一片平原,河流纵横密布,雨量充沛,直到三国时,还有野生稻的记载。这为水稻的人工栽培创造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证据的讨论与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傅稻镰等人最近的文章批评中国栽培水稻起源研究缺乏证据、提出长江下游水稻栽培开始于公元前4000年这一观点一文的回应。我们首先考察中国从野生稻采集到水稻栽培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而从水稻形态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对早期水稻遗存加以研究。讨论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长江流域最早水稻栽培的时间:长江下游和淮河流域初期栽培水稻的遗存;考古遗存所见水稻粒形态大小变化的意义。我们也考察了傅文用来区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几个标准:考古纪录中所见的未成熟稻遗存、水稻粒的增大和水稻粒的形态。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和我们对水稻的研究,我们认为到全新世早期(距今9000年前后),南北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就可能已经收获野生稻并开始水稻栽培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40年来福建田野考古的发现.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谈谈先秦至宋元福建人民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成就.一1、稻作经济的起源水稻种植是农业生产中有决定意义的部门.考古发现表明,百越先民有悠久的种植水稻的历史.1949年以来.先后在长江下游及我国东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江西、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区)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栽培水稻的遗址,其中尤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谷遗存最为丰富,时间也最早,据碳14测定.距今约7000年.说明了居住在这一区域的百越先民是稻作的发明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江苏泗洪韩井遗址水稻驯化的植硅体证据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井遗址顺山集文化一期由洼地和水沟组成的水稻田,很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与人类驯化水稻相关的遗迹,植硅体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论断给予支持。从顺山集文化一期到二期,韩井遗址均以水稻双峰型植硅体居多,而且其百分比和浓度(均值)均呈现增多的态势;水稻扇型和横排哑铃型植硅体表现出相反的规律。与同时期顺山集遗址相比,韩井遗址的水稻扇型植硅体尺寸偏小。水稻扇型植硅体鱼鳞状纹饰个数和水稻双峰型植硅体形态测量用于水稻驯化程度的判定上,表现出非协同性。陶胎中掺入破碎稻壳是韩井遗址水稻栽培与驯化实践的又一反映。  相似文献   

11.
吕渊 《风景名胜》2021,(2):0397-0397
水稻是非常常见的粮食作物类型,其在粮食种植中所占的比重也是非常大的,水稻的高品质种植不仅能够提供更为优质的粮食产量,还能够促进种植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要想实现以上要求,需要对现有的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和调整,并通过优良技术的宣传以及推广,促进整体水稻种植质量以及产量的提升,达到增产增效的最终种植目的。就当前水稻种植情况来看,虽然化肥以及农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促进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不良情况也较为严重,均不利于水稻种植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在未来水稻种植过程中对相关种植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2.
王海龙 《神州》2012,(31):51-51
稻鸭共生技术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Et本、韩国、越南、缅甸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用于生产无公害水稻。在我国将该项技术用于有机食品水稻生产的试验研究,南方的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北方的部分省区也在逐年扩大应用面积,牡丹江地区已有多市县应用了该项技术。这反映了城乡市民对稻鸭共作这一无公害稻米、鸭肉需要的迫切性,由此可见稻鸭共生技术的先进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陆稻形态和生理特征的比较观察,对古稻作文物资料、稻作遗址历史年代的比较分析,证明陆稻由水稻演化而来,先人的驯稻皆由水稻开始,并由平原洼地逐渐向山区高原迁移。进一步论证和肯定了丁颖先生关于水稻是基本型,陆稻是变异型的论断。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但北方地区也有水稻出产。从文献记载来看 ,北方在先秦时期就已种植水稻 ,经过秦汉魏晋时期的发展 ,到唐代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据文献记载 ,唐代关中、中原故有的稻作区有了明显的扩大。在关中 ,除郑白渠灌区以外 ,雩阝县、长安、蓝田、栎阳、朝邑、河西、汗干阳等县的不少地方也成为稻作区。就连长安城北的御苑 ,也种植了不少水稻 (《新唐书》卷 145《严郢传》)。在中原 ,除洛阳附近及南阳外 ,宜阳、陆浑、虢州、相州、怀州、卫州、陈州、魏州、许州、豫州、亳州、寿州、汴州等地亦多水陆兼作 ,有些地方…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史志》2011,(18):I0008-I0009
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始建于1956年4月,是王震将军率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创建的我国第一批“八”字头铁道兵军垦农场之一。地处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辖区总面积742.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万余公顷,总人口1.65万人,是集农、工、商、贸于一体的专业化绿色水稻农场。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农业景观是文化与自然长期互动产生的结果。它不仅能够提供粮食产出,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传统农业知识以及当地社群身份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稻梯田是东亚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农业景观之一。过去,在东亚乡村地区,水稻梯田是最为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气候的变化,水稻梯田的数量急剧减少。中国、日本以及韩国都面临着水稻梯田持续衰退以及传统农业文化与技能流失等问题。针对这一困境,各国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上山遗址上山文化时期的部分石片石器进行了微痕和残留物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打制石器的功能包括收割水稻、芦苇、莎草等植物,也有用于竹木加工等多功能用途。水稻从野生到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数千年。收割行为是是人类对植物干预并促使其进化产生的方式之一。本文结论与之前的关于水稻植硅体和小穗轴形态学的研究相符,说明在上山文化时期人类已经利用工具对水稻进行收割及利用。同时,本文也对中国南方更新世晚期出现的典型小型石片石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一促进朝鲜族人口流动的诸因素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在我国各民族人口流动中,朝鲜族人口流动属于最为频繁之列。而促进朝鲜族人口急剧流动的诸因素中,既有全国共同性的因素,也有与朝鲜族相关的特有因素。l朝鲜族人口流动的契机朝鲜族曾是农业民族,而且擅长水稻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朝鲜族农民响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积极组织起来,走在“互助组一合作社一人民公社”这一集体化道路的前面。在集体化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生产、集体劳动、收人平均分配的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都很低下。然而,朝鲜族得力于水稻…  相似文献   

19.
从清末起,迪化居民食用大米一半仰自三个泉。三个泉,因地有三眼泉而得名,就是今米泉县长山子乡吉三泉。建国后,米泉种植水稻,发展较快。1991年8万亩水稻总产近5千万公斤,大米除供应昌吉州各县和乌鲁木齐外,并首批出口独联体120吨。关于该地农业兴起和种植水稻的起始,各家说法不一,是  相似文献   

20.
<正>徐一戎先生系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终身不退休研究员,我国北方水稻科学技术协会荣誉理事长。现任省农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八一农垦大学兼职教授、省水稻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他1924年出生于辽宁北镇,毕业于原奉天农业大学和东北大学农学院,1951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曾任农业技术员、副场长、总农艺师等职。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徐一戎先生两次荣获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