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家店唐代称藏傍馆,是大姚县的一个乡。公元四世纪就开通的“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从这里穿过,是南诏通往四川的重要驿站。传说有位叫赵揩的当地人看到古道过往客商很多,于是在今天乡政府驻地杀牛坪附近开设了一家客栈,因为生意兴隆,远近有名,“赵家店”一名就叫开了。  相似文献   

2.
罗世全  陈维寿 《华夏地理》2007,(U02):110-115
赵家店唐代称藏傍馆,是大姚县的一个乡。公元四世纪就开通的“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从这里穿过,是南诏通往四川的重要驿站。传说有位叫赵揩的当地人看到古道过往客商很多,于是在今天乡政府驻地杀牛坪附近开设了一家客栈,因为生意兴隆,远近有名,“赵家店”一名就叫开了。  相似文献   

3.
苗圃似乎不太甘心接受"实力派"这个褒奖,"夸女孩子最高级别是漂亮,不漂亮的就赞她有气质,没气质的就称她有才华,连才华都没有只好说性格好。演员更简单,漂亮的就叫偶像派,不漂亮的叫实力派。我是因为长得好进电影学院的。"  相似文献   

4.
整人之痛     
张勇 《钟山风雨》2014,(2):63-64
正"文革"时期太注意"左"或"右",而且一阵批判"极左",一阵又转风向,开始批判"极右"。结果是多少年下来,让一般人弄得"左""右"不是。据何东回忆,当年他父亲供职的机关里,有个人原名叫"×永右"。"文革"一来,赶紧改名叫"永左",而且还因此得到革委会特别表扬,说他是"大义灭名"。到"文革"刚一结束,他又改回名来还叫"永右",可之后又开始批极右。这一次他做得比较绝,干脆去派出所改户口本,从此就叫"永中"了。  相似文献   

5.
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是又一个民族文化浓厚的节日。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内容极其丰富。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中国古历二月初二,又叫春龙节、龙头节、青龙节等。很多习俗都与龙有关。如吃饼叫吃"龙皮",吃小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儿童在这天剃头叫"剃龙头",妇女这天不做针线活计,说为避免伤了"龙眼",不许动剪刀,说是怕剪断了"龙脉"。明清时代还盛行家家户  相似文献   

6.
唐义 《旅游》2012,(5):2
2012年3月27号下午我离开家,坐上当地旅游公司的车前往烟台芝罘飞机场,坐7点50飞往台北的飞机,2个多小时后到达了台北桃园机场。一下飞机就有一个胖胖的家伙笑嘻嘻的向我们走来,他热情地帮我们把行李搬上旅游大巴。上了大巴大胖子就开始自我介绍,他说他的名字叫芮文广,大家来台湾的这几天他会一直陪伴在大家的身边。他说他比较不喜欢大家叫他名字,也不喜欢叫他"芮导",那样会叫着叫着成了"累倒"。他说他比较喜  相似文献   

7.
<正>河蚌在南京方言中叫"河歪",或者儿化成"河歪儿",海蚌就说成"海歪",蚌类的壳就叫"歪歪壳"。如旧时冬季防裂防皴搽手搽脸的油脂,因用蚌壳包装,就叫"歪歪蜜"或"歪儿歪儿蜜"。那么,蚌叫"歪歪"或"歪儿歪儿",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国古代至近代一直把动物分为四个大门类,即飞禽、走兽、鳞蚧、虫豸四大类,蚌则属于鳞蚧类中的蚧类。古人观察到河蚌平时(大部份时间)两扇贝壳闭合,贝壳的一扇躺在河床上或容器里,另一扇贝壳则在上,犹如人歪下睡倒一样。人们常见的河蚌就是这种侧躺  相似文献   

8.
学徒金为木:我叫金为木.金,祖先姓金.为,是我们的字派.木,因五行缺木才叫木.缺木嘛,本来可以多几重木,像森啊、林啊,但我有一个长辈叫光森,我就不能用森字了.还有一个同辈叫为林,所以我只能取一个木了.我是1932年11月15号出生的,今年76岁了.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221年,中国统一是必然的。但由赢政来完成,却是一个偶然。既然统一了,国家元首就不是区区小王了,叫什么好呢?大臣们说,叫"泰皇"吧。他欣然接受"皇"字,又觉得不过瘾,加上一个"帝"字。很简单,自己的功劳已经超越了古代的三皇五帝。他是始皇帝,子孙后代就是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万世皇帝。  相似文献   

10.
段子     
《环球人物》2013,(25):96
正正儿子刚上小学。这天放学回家,他对爸爸说":爸爸,我想改名叫正正。"爸爸疑惑地问:"为什么?你的名字不是挺好听的吗?"不料,儿子一本正经地说":今天我们班选班干部,是在名字下面画‘正’字。要是我叫正正,还没投票,我就先有10票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俗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至迟从西周起,就有"輶轩之使"的采风活动,从而拉开了民俗调查与研究的序幕.不过,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直到1846年才确立.是年8月22日,一个叫威廉·汤姆斯(Willian Thoms)的英国人在<雅典娜神庙>杂志上发表一篇文字,提议以"民俗"(Folklore)一词来代替当时流行的"大众古习"(Popular Antiquities).  相似文献   

12.
正古代人讲"避讳",而皇帝的避讳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结果造成了许多让人喷饭的笑谈。晋文帝名叫司马昭,那么"昭"字别人谁也不许用,于是,连古代的王昭君也得改名,叫"王明君"。唐高宗叫李治,"治"字就变成皇帝独有的字,而且和"治"同音的字也得改。在行文中凡是遇到"治"的字都改写成"持""理"等同义词的字。唐高宗的太子叫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父亲原名良瓒,字璃璋。关于他后来为何改名为"力展",大哥曾告诉我,那是父亲有一次去见阎锡山,阎对他说:"不要叫璃璋了,就叫力展吧,把力量展开嘛!"按照五台方言,璃璋与力展谐音,从此父亲就改名为智力展了。为什么父亲与阎锡山会有如此交往呢?这还要从他的学生时代说起。  相似文献   

14.
(一) 汉口后花楼街曾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叫百子巷,"文革"中改名叫"革新巷",是我家生活20多年的地方. "百子"一词来源于《诗经·大雅·思齐》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思是西周文王的妃子太姒生十子,众妾则宜生百子也.其实,百子巷的取名还是直接来源于巷子里曾经有一座小庵堂,叫百子庵,位置在百子巷中段往居巷的拐弯处.  相似文献   

15.
要受点磨难     
有首歌叫什么,名字记不得了,其中一句歌词是:"忧愁它总是缠绕着我。"要是叫我唱,该唱成":磨难它总是缠绕着我。"真的,在我这一生里,从小到大,甚至可说到老,总有磨难伴随着,缠绕着。经得多了,也就想开了。有时实在气愤不过,到没人处,大声地吟诵两句蒋光慈的诗以遣怀,以泄愤。诗  相似文献   

16.
春游梅花山     
正冬爷爷拖着长长的大胡子悄悄地走了,春姑娘又一次迈着轻快地脚步向我们走来。刚开学,学校就组织我们去梅花山春游。第二天早上,我们迎着和煦的春风乘着大巴出发了。一路上,我们看见了许多小燕子都停在电线上"唧唧"地叫着。过了一两个小时,我们到了春游的地方。一下车,"哇!"满山全是梅花树,怪不得叫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古代有两个政治术语,一个叫"内重外轻",一个叫"外重内轻"。当中央权力强大而地方权力比较弱的时候,叫内重外轻;在中央权力弱、地方势力强大的时候,叫外重内轻。决定中央和地方力量对比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央下面一级政区的面积多大比较合适。面积大,地方官的控制能力就大。好处是当地方上有起义及外敌入侵等突发事件时,中央可以大面积组织资源进行抵抗;坏处是中央不好控制地方,容易出现分裂,东汉和唐代就是这样。面积太小,权力小了,皇帝倒是好控制了,但是地方上权力太分散,一旦有大规模的起义或者外敌入侵,地方上就无法组织起来进行有效的抵抗。宋朝和明朝便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简称"国立剧专",1935年在南京创办.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日军占领南京,国立剧专迁到了大后方重庆,1939年,又迁到四川省江安县城,当时人们都叫它"江安国立剧专".这是一所非常知名的学校,它被誉为"中国戏剧摇篮".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它对许多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陪都"重庆近郊的江津县,就因江安国立剧专引发了两件轰动"陪都"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正>"食"就是"吃"。在国人的语言交往中,"吃"也许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了:吃香喝辣、吃苦受累、争风吃醋、坐吃山空……熟人见面,一声"吃了吗"算是招呼,上了当叫"吃亏",动用家底叫"吃老本",关系硬的叫"吃得开",路子宽叫"通吃",犯了事的叫"吃官司",被杀头的叫"吃枪子"……可见"吃"字与人们生活的密不可分,于疆在书中也用大量篇幅写"吃"。建场初期,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尚未突施,国家也  相似文献   

20.
天津狗不理包子,举世闻名。何故一个小小的包子能有这样大的名声?而且这"狗不理"的名字也起得怪,叫人好奇。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是清末天津武清县的一位农民。他小名叫狗子,因家乡遭灾,逃到天津,在一家包子铺当学徒。后来他有了一点本钱,就自己开了一扇门的包子铺,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