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城市空间三要素入手,以城市道路为基础,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用地记载为参考坐标,以10年为一时间断面,复原近代上海法租界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开埠以后上海法租界地区的城市空间扩展,呈现跳跃式拓展的空间特征。在法租界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道路的修筑是城市空间扩展的直接动因,其中,作为城市区域中轴线的道路充分发挥了牵引作用。在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其关键所在,而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成为城市空间扩展最根本的驱动力。另外,研究证明,近代上海城市空间扩展与租界扩展并不吻合,而是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以来兰州市的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GIS技术支持下,根据兰州市1990年、1995年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04年的卫星影像图,提取了1990年以来兰州市的城市空间扩展信息,并利用年均扩展指数(AGI),分析了兰州市1990-1995年、1995-2000年和2000-2004年三个研究时段城市空间扩展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990-1995年处于快速扩展期,1995-2000年处于缓慢扩展期,2000-2004年处于高速扩展期。城市空间扩展主要发生在城关区和安宁区,主要表现为圈层式扩展与内部填充式两种过程。最后,探讨了兰州市空间扩展机制,重点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兰州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试析土地有偿使用与城市空间扩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才斌  陈勇 《人文地理》1997,12(3):43-46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为城市空间扩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并带来新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租值理论与城市经济效益,然后着重论述了土地有偿使用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最后明确土地有偿使用与城市空间扩展中的规划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甲  沈非  黄薇薇  付文凤 《人文地理》2015,30(3):72-78,117
以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 GIS平台,选取城市空间扩展速度、扩展强度、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坐标、扩展弹性系数等指标,运用空间形态分析、叠加分析、等扇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时空特征,结合统计数据探究了扩展驱动力。结果表明:1979-2012年间,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速度与强度具有较大波动性;人口增长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渐趋合理;城市空间形态由紧凑型向分散型转变;城市空间沿长江及主要交通线非均衡拓展;城市重心东偏北移;经济、人口、交通建设等是芜湖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南京城市扩展与其空间增长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城市的空间扩展是城市化发展的直接体现,透过对城市扩展的分析研究,可以加深对城市化本质的理解,并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决策资讯。本文选取南京城市扩展作为分析的具体案例,在充分认识和剖析自然景观、区域经济及城市用地结构特征等条件基础上,揭示了南京城市扩展的空间动态过程及其诱导性因子。基于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概念性理解,论文概括了南京城市空间增长的基本管理措施:即,外围总体控制--框定主城区;主城内部空间的分片管理-结构优化;区域层面的都市发展区空间组织-外围空间引导。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扩散增长模型与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妙龙  陈鹏 《人文地理》2004,19(2):6-11
城市模型模拟是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地学计算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的最重要领域,国外以M. Batty为代表的规划与地理学家们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用成果。本文借鉴这些学者的研究思路,从城市土地利用与开发的视角,利用疾病感染、传播机理的模拟方法,研究城市空间扩展、演化动力学过程的模型模拟问题;为模拟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与特征,研究了基本模型的不同变换形式;讨论了基于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型的计算结构,依据模拟结果,探讨了以城市形态扩展特征为指标进行城市分类的可行性,尝试对城市地理学的模型模拟方法作一拓展。  相似文献   

7.
杨山  陈升  张振杰 《人文地理》2009,24(6):44-49
城市空间不断向乡村空间的扩展本质是城乡能量在城乡过渡区相互作用的空间反映,城乡能量是指城乡要素作用在城乡过渡区的强度。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为案例,采用适用于复杂系统的统计能量分析方法作为定量分析工具构建能量测度模型,测度无锡市1984、1991、1997、2001和2005年5个时期城乡要素能量和综合能量,揭示出城市空间扩展主导方向并非沿着城乡过渡区中区位条件好、城市性较强地域方向延伸,而是指向城乡过渡区中乡村性明显的地域;城乡过渡区的小城镇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中心城区一起推动城市性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北京城市空间扩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玲  沈体雁 《人文地理》2003,18(1):66-69,8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类型的高新科技园区应运而生,研究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有时代意义。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发展知识经济的基地,在科技园区中具有代表性,本文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用地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入手,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在北京城市空间扩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结果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将加速北京向郊区化方向发展,同时吸引高素质人才聚集西北地区,其中心区有可能成为北京城市的副中心,从而促进北京大都市多中心格局的形成,同时诱发产业轴线空间发生战略性转移,使得西北-东南轴向成为北京大都市最重要的空间扩展轴。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北京市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性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市的空间范围也迅速扩展。近年来关于中国城市空间对外扩展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但现有的实证分析和理论模型,并没有揭示中国城市空间快速扩展的独特因素及其根本动力,特别是忽略了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本文以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中国体制背景,构建一个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城市经济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城市空间扩展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在中国农地非农化及其土地开发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现实农业土地租金较低推动了城市空间的额外扩展,外部性收益使得地方政府零地价出让土地仍然有利可图,诸如铁路及其站点建设等外部条件冲击推动城市以蛙跳(飞地)方式对外扩展。  相似文献   

10.
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均衡对称模式是中国都城的理想空间模式,隋唐长安城市形态以其规整的格局著称,但随着大明宫(662年)修建、兴庆宫(714年)的改建和使用,在形成三大宫殿区的过程中,反映出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适应城市功能需求而导致城市形态发生的维新变化过程,即功能性非均衡对称的形态。这是城市形态与城市社会生活的相互适应而突破了严整的均衡对称性布局模式的一个典型实例,反映出该时期的都城建设发展中政治、军事因素与城市功能因素动态制衡中城市形态发展的功能趋向性。  相似文献   

11.
借助ENVI和GIS技术对大连市1990年以来遥感影像资料及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建成区扩张的时空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大连市区建设用地扩张1.34倍,以东北为主要拓展方向。1990-1995年扩张速度和扩张贡献率最大,城市空间不规则扩张;1995-2005年城市以填充式发展为主,边界逐渐规则;2005年以来进入了新一轮的建设用地扩张时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作用趋于弱化,政府决策行为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金州区与新城区(开发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大连市区建设用地扩张有明显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安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受城市辐射深刻影响的过渡地带。文章采用"断裂点"法的基本原理和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识别图像来运算城市边缘区范围,将西安城市边缘区的扩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扩展情况,以及各个阶段的扩展模式,最后对西安2020年城市边缘区范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修春亮  祝翔凌 《人文地理》2005,20(2):9-12,123
葫芦岛市近年来的空间扩张主要有三种表现方式:其一是在建成区内部和边缘的零散开发;其二是采用园区建设的方式进行组织化和规模化的开发,其三是在主城区边缘由民间资本自下而上推进的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并实现与主城区的功能一体化。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城市的空间扩张以及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在理性的规划力、市场力、市政府的发展冲动、区政府的发展冲动、民间的创业冲动、环境吸引力等多元动力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多数地方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动力的总和相对并不充足。这一基本背景和城市空间战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吴翊朏  李郇 《人文地理》2014,29(4):52-5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制度变化对地方政府的政府职能和管治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由此对城市空间拓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近十年城市空间拓展与地方政府管治的关系,发现市级政府以行政区划调整为手段、以战略规划为纲领的管治方式主导了城市生产及流通空间的建设;同时,由于各级政府之间利益协调的原因,地方政府管治过程出现了尺度分异,表现为区级政府与房地产市场共同作用下外围地区空间拓展向北低效蔓延的管治失灵现象。通过对政府管治在城市空间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和成效的探讨,以期对引起人们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管治和城市空间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数据的中亚五国城市时空扩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遥感与GIS技术,以1990年LandsatTM和2000年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来源,提取中亚5国首都城市建设用地信息。计算1990年和2000年中亚5国首都城市的城市扩展强度、城市年扩展速率及城市形状紧凑度,对中亚地区五国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和2000年,中亚5国首都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和城市扩展速度差距较大,其中阿什哈巴德的扩展强度指数和城市扩展速度最大,分别为0.93、4.6,而最小的是杜尚别,分别只有0.001、2.6,二者相差悬殊。而紧凑度变化幅度不大,2000年,杜尚别、塔什干的紧凑度较大,分别为0.6、0.46,其城市结构更为紧凑,用地集约程度增大,而阿斯塔纳、比什凯克和阿什哈巴德城市结构相对较为松散。同时,中亚五国首都城市空间向外扩张、向内填充的强度、方向各不相同,从而呈现出各自的扩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