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南京六朝陵墓石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陵墓石刻,雕刻生动,气魄雄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优秀艺术品。本文拟对南京附近的六朝陵墓石刻艺术作些探讨,为研究文化艺术的同志提供一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石是汉代工匠雕刻于祭祀祠堂、地下墓室建筑构件及棺椁四壁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古代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王母图像是徐州汉画像石常见雕刻题材,巧妙的构图,精湛的雕刻,展现了汉代艺术家对西王母神话的艺术再创作和再加工,同时也展现了汉人对死后升仙和昆仑仙境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赤峰市博物馆征集到四块金代石刻,上面雕刻有孝行故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下面对这组石刻加以介绍. 一、石刻的基本情况 四块石刻均为浅灰色沉积砂岩质地.长方形.正面磨制平整,上面用减地法雕刻出卷草纹边框,内刻孝行故事,画面中的房舍、人物等细部,用阴刻线表示,整体形成布局有序的浅浮雕画面.每块石刻整体布局合理,上面的各组孝行故事构图讲究,房舍、动植物、人物雕制的线条流畅,形体完整、生动.石刻上每组孝行故事的旁边,留有用来题写故事名称的竖条状平面,但上面没有刻字和墨书.  相似文献   

4.
邙洛北魏孝子画像石棺考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孝文帝南迁伊洛,洛阳成为我国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北魏承袭汉代厚葬之风,在以孝文长陵为中心的瀍河流域邙洛陵墓区内,出土了大批石刻艺术品,诸如神道雕刻石翁仲、石狮和墓葬中的石棺、棺床、墓志等精美多样的世俗石刻,可与龙门石窟的北魏佛教石刻堪称姊妹。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助于加深对北魏乃至整个北朝石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唐代陵墓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又有浮雕和线刻,其中许多作品被看作是中国古代雕刻的典范.乾陵石刻,以其宏大的规模、纯熟的技艺和雄大的气势,以及始形成的石刻组合定制,则更引人注目,从而成为唐代陵墓石刻中比较重要的一组.但是,这组具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由于长期受自然因素(温度、湿度、酸雨、生物、风力、震动等)和人为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6.
富平县经文物普查,多处发现小型造像碑,大部分是南北朝的遗物,其中唐代只有一件。经多次调查核实,这些碑都是富平“墨玉”雕制而成的,风格各异。现将各种碑的雕制式样及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南涅水石刻馆位于山西省沁县县城西南的二郎山之巅,是一所以佛教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陈列馆。南涅水石刻是古代中原北方地区佛教造像雕刻的一个支脉,不仅雕刻技术精湛,内容丰富,历史跨度大(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宋七个朝代),而且造像形制独特,造像风格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为我们今天研究佛教文化、雕塑、建筑、音乐、书法等艺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柳州古代石刻是岭南石刻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摩崖、碑碣、各种建筑雕刻构件三大类型,涉及文化、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民俗、宗教等各方面内容,是研究柳州历史较为可信的重要文献,同时又具有书法、绘画、镌刻等方面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本文着重论述柳州古代石刻的发展、传承及其独特的文献价值,进而探讨石刻所反映的柳州文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剑门蜀道石刻十分丰富.类型齐全,不仅有古代的摩崖造像、碑刻、汉阙,还有近现代的红军石刻、白花石刻。其艺术价值非常高。颜真卿书写的《中兴颂》石刻,绵阳平阳府君阙等已成了稀有的国宝。剑道石刻如此发达有其地理、社会、历史等诸方面的原因。古道地处龙门山区,山岩系侏罗黄型岩,岩质细腻.软硬适度宜雕刻,且岩石资源取之不尽,  相似文献   

10.
宋镇 《文博》2003,(5):41-43
画像石的雕刻艺术形式,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在我国古代雕刻艺术遗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全国各地出土的画像石来看,特色各有不同,山东石刻质朴厚重,河南石刻雄伟生动,四川石刻轻松奔放,江苏石刻浑厚清新。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我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它的产生源远流长,从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到现在,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至于起源和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秦汉以上。但是,至今保存的道教石刻,无论从全国和四川来看,都为数不多。至于介绍和研究道教石刻的文章,就实在太少了。四川的石刻造像,据不完全的统计有二百处以上,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以佛教为题材的雕刻,道教雕刻很少。四川的道教石刻现已发现的,有绵阳的玉女泉,灌县青城山的三皇造像、安岳县的玄妙观、剑阁县的鹤鸣山、丹棱的龙鹄  相似文献   

12.
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竹刻历史源远流长,明清两代更是小件雕刻艺术品的兴盛时期,珍品屡出。雕刻与绘画、书法相结合,成为这一时期小件雕刻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雕刻名家辈出。本文对清代竹刻艺术的时代特征以及代表人物择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石刻艺术是我国古代灿烂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遗存着大量的石刻作品,这些石刻风格各异,多彩多姿,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艺术,在雕刻技法上,既广泛地运用圆雕技法,又采用高低错落的高浮雕技法,  相似文献   

14.
中原地区会馆建筑的雕刻艺术张斌远雕刻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时期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后经历代发展演变,到明清时期雕工技术已相当高超,各种雕刻艺术品丰富多彩,且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实用性和艺术性。雕刻工艺用于建筑上始于何时已无文献资料可...  相似文献   

15.
南朝陵墓前石刻,主要有神道石柱、石兽和石碑三种。其艺术成就之高,雕刻技法之娴熟,工艺水平之精湛,构思之新颖,都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但是,在造型设计,雕刻技法,艺术风格和装饰图案方面,都可在以前石刻艺术,特别是汉代石刻艺术中找到雏形。其中尤以石兽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李明琴 《文物春秋》2011,(5):32-35,0
2003年,为配合公路施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对市文物保护单位、明兵部尚书刘体乾墓地的石刻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搬迁,共清理出被淤埋地下的石牌坊、神道碑、石像生等石刻14件(座)。这些神道石刻种类较多,雕刻手法多样,体现了明代石雕艺术的风格,是研究明代雕刻艺术和官员墓葬等级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从四川南部泸县南宋石室墓中发掘清理出的人物浮雕石刻上能找到大量结饰造型。其中仕女石刻与武士石刻上的结雕刻最为精细,最具特色。这些结饰在造型上、数量上、位置上的不同安排,塑造出石刻人物的不同风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结饰在南宋时期的特独风貌,更为南宋时期中国结饰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新乡市平原路东首饮马口大队的石牌坊,坊体基本完整,是一件大型石刻艺术品。现简单介绍如下: 该坊建于清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年),青石结构,顶部兽吻,瓦垄、飞檐、梁架等构件,悉仿我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雕刻而成,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坊高约十米,宽八米半,横跨街心。南北向,正面朝南。坊起顶三层,四立柱、三孔门,由中坊和两个配坊组成。中坊顶部中央有一狮  相似文献   

19.
西昌海角出土梵文石刻小考黄承宗四川西昌市邓海南岸海南乡古城村的杨家包附近,发现出土后被打碎的梵文石刻。经过粘对拼合,基本上恢复了原貌(详见附图)。石刻为当地红色砂石刻成,经实测高68.5厘米,宽41厘米,厚约8厘米。呈长方形,两面均有雕刻;一面用线条...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博物馆新建成的大型石刻艺术陈列室,在1963年国庆十四周年时正式开放了。石刻艺术陈列室是新建的民族形式的建筑,结构壮丽。里面陈列了由汉到唐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六十种八十余件石刻,有圆雕、浮雕、平雕和线刻各种类型。其中著名的有东汉末期的双狮,唐"昭陵六骏"中的四骏,大犀牛,白玉石菩萨像等,都是国内罕见的佳作,是我国除石窟以外最大的一处雕刻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