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东夷文化是指以山东地区为中心的海岱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周代的考古学文化,它有产生、发展、繁荣和消亡的过程,同时又有融合和传播的过程。在融合、传播的过程中,对日本绳纹文化、弥生文化遗存,无论遗址、聚落、墓葬形制、稻作农业、习俗诸方面,还是制陶工艺、器表装饰风格以及陶器、石器的形制等方面都与东夷文化有密切关系。东夷文化和日本考古学文化都是世界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共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秦汉之际夷越各族基本完成了夏化过程,这与吴文化的发展轨迹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3.
试论东夷史前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东夷史前经济刘俊勇东夷史前文化是辉煌灿烂的。这辉煌灿烂的文化正是植根于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本文拟就现有的资料,从农业和饲养业、渔业和狩猎、手工业、冶铜业等几个方面,对东夷史前经济进行初步探讨。根据考古资料,东夷史前文化可以分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李学勤在给"第五届东夷文化论坛"贺信中写到:"东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齐文化、鲁文化共同构成了山东地区独具特色的区域历史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1921年所著《夷  相似文献   

5.
东夷及其历史地位——《东夷古国史论》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逄振镐同志对于东夷古国历史的研究,十分勤奋,从东夷的史前文化到秦楚和齐国的关系,从中朝日之间古地观与《山海经》的古传说,从齐国的富民强国之路到齐鲁两国建国方针的比较研究,从孔子的评价到名医扁鹊,从出土文物到山东文化所受楚文化的影响等许多问题,都努力的进行探索,提出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6,(8)
陈家河遗址延鲁北地区西周时期一处重要遗址,出土了一批包含典咽周文化特征和以素面鬲为代表的东夷土著文化的重要遗物,大致相当于晚商至西周早期山东地区东夷土著文化遗存,与长岛珍珠门、潍坊汇泉皮为代表的"珍珠门文化"一脉相承。陈家河遗址中尽管存在着素面鬲和绳纹鬲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器物,但可能不是由周人和夷人两个族群分别单独使用,而更可能是归某一族群使用,应是陈家河遗址的先人即接受了周文化的夷人族群所共用。  相似文献   

7.
秦汉以来,我国图书典籍经过多次积聚与散失,后来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对先秦传下来的图书进行整理,为后来的研究者们研究上古先民文化习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文字资料。由这些文献整理发掘出来的关于"不死药"的资料记载中,可以管窥上古时期先民的一些思想意识。经秦汉以致魏晋时期,"不死药"的记载与流变在道教的兴起与内外丹的说法中不断衍变,值得我们进行探讨。本文以先秦文献所见"不死药"材料略述"不死药"在先秦时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贾文彪 《史学月刊》2023,(3):121-125
海岱东夷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历经近60年完成了文化谱系的建立,为21世纪全面深化研究海岱东夷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1996年以来,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启动,21世纪海岱东夷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代表性成果主要涉及海岱东夷文化的社会属性、与周邻文化互渐以及文明化进程等,这些研究成果为证实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做出了极大贡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海岱东夷文化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系统化、具体化和深度化,以促进相关研究的纵深开展。  相似文献   

9.
闵睿 《沧桑》2010,(4):131-131,15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融合的重要场所。民族融合的发展不仅使各族生活习俗、政权组织等出现了汉化现象,更使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具有了更深刻的认同,从而促成了统一王朝的形成。民族融合发展的原因是山西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内迁各族主动的政治文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新夷夏东西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个文化断层 ,也就是说 ,它们是先后由两支族属不同的先民留下的遗存。岳石文化无疑是夏代的东夷文化 ,那么山东龙山文化就不可能也是东夷文化。先夏无夏 ,亦无东夷。事实上山东龙山文化是融合组成二里头文化的源头之一。夏代时在今冀鲁豫皖地区夏人居西、东夷居东、先商居北、淮夷居南 ,夏人与淮夷联姻联盟 ,先商与东夷关系密切 ,这就是夏代夷夏东西的战略态势。一直要到商代中期 ,商文化才开始进入山东地区 ,经过商周时代的征尸方、征东夷后 ,华夏族大举移民东方 ,东夷才逐步地融合到华夏族中来 ,表现为岳石文化的东夷文化终于完全消失了  相似文献   

11.
<正>色目人是元朝对除蒙古以外的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各族人的概称。"色目"一词源于前代,意为"各色名目"。元人使用"色目人"之名,就是指其种类繁多。本文所考察的色目文化,指的是色目人的文化,包括色目人的科技知识、医药饮食、语言文字、建筑及艺术。学界对色目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语言、文献(文字)三个方面;色目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亦是学者研究色目文化的切入点。本文拟从这四个角度入手,就笔者目力所及,对2006—2015年十年间海内外  相似文献   

12.
东夷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东夷部族作为最古老的部族之一,对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文章从东夷文化的起源开始探讨东夷部族的生活背景,从上古神话中找出东夷文化与鸟图腾崇拜的源头。通过文献记载找出东夷文化与鸟图腾崇拜的联系,从鸟官制度来反映东夷人的精神信仰及部落氏族的关系,再结合考古学资料,通过对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陶鬶和鸟形器物、东夷部族所在地理位置以及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进行考证,探讨东夷文化中鸟图腾崇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以舟为家,捕鱼为业"于东南沿海沿江湖的水上族群被称为"昼"("蜑""蛋")。秦汉时,疍家人已在北部湾北海(合浦)一带生息繁衍,世人按其从业特点分珠疍(采珠、养珠)、渔疍、蚝疍。本文探究北海疍家人的历史渊源,详细叙述旧时北海昼家的习俗、语言、服饰和传统文化等生产生活方式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九月除道,十月成梁”一语见于先秦与秦汉文献,青川秦牍、张家山汉简、悬泉置壁书等秦汉出土法律文书中也有相似规定.除道、为桥、修堤等役作重复出现在不同月份皆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目的.“九月除道,十月成梁”相关的律法规定虽与《礼记》、《吕氏春秋》等文献表述不同,但存在相互联系,内容上也具有统一性.这种秦汉月令的统一性可从四时物候稳定、月令制度传承和秦汉律令全国通行三方面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5.
福建秦汉墓葬文化类型及其民族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境内秦汉墓葬集中发现于闽北和闽江下游一带,如闽候荆溪庙石山、福州杜武村、崇安城村、闽候庄边山、浦城越王山、福州洪塘金鸡山、光泽止马等地均有汉墓出土.墓葬是最能反映古文化类型时空关系的田野资料,并能揭示习俗、社会组织结构等重要内容.本文拟将福建秦汉墓葬作一初步总结分析,以期从文化类型入手窥见民族文化关系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16.
左骏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1):56-74+110
羊纹金饰片主要发现在战国秦汉的高等级墓葬中,因形态特殊、纹饰蕴涵浓郁的欧亚草原文化因素,长久以来被学者所关注。本文梳理了羊纹金饰的发现地点、形制样式及组合情况,并结合同时期的图像、陶塑等材料,分析其演化过程与使用等级,认为金饰片应是文献所记载战国秦汉时流行的"鵔鸃冠"、"惠文冠"上所缝缀的冠饰,该习俗是源自欧亚草原游牧族群的金饰"胡冠",且羊纹金饰片与魏晋时期盛行的蝉纹金珰有着紧密的源流关联。  相似文献   

17.
东夷文化目前是指分布在以今天山东及其邻近为中心的中国东部地区的这一带的文化。东夷文化在我国先秦时代的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在我国古代的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讲述在考古学的视角下对于东夷文化的分析,希望有助于促进我国考古界对于中原文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商周秦汉神祇的农业神性》是一部旨在以农业神性作为切入点考察早期中国农业祭祀与神话的学术著作,此处从选题依据、基本思路和点滴思考略作陈述,期待方家批评指正。在中国古代祭祀与神话的研究历程中,诸神的祭祀问题已介入诸多领域,但对"农业祭祀文化"这一分支命题的全面梳理和系统研究却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茶趣○韩士奇饮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各族习俗大不相同,茶叶品种繁多,这便形成了各族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布依族打油茶大凡去过贵州布依族村寨的人,都忘不了那清香味浓的打油茶。打油茶制作的方法是将黄豆、玉米花、糯粑、芝麻等放在油...  相似文献   

20.
郑州小双桥出土的岳石文化石器与仲丁征蓝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州小双桥出土的岳石文化石器与仲丁征蓝夷任相宏郑州小双桥同偃师商城、郑州商城一样,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商文化遗址。遗址中出土的方孔石器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它显然与遗址的商文化遗存不同,而是典型的东夷岳石文化遗物。东夷的岳石文化石器突然出现在商文化的小双桥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