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民俗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出行习俗、信仰与禁忌构成了交通民俗的主要内容。兰州交通民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兰州人的交通活动与交通运作,而且也反映兰州人的生产、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兰州交通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从交通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精华,推动和谐兰州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原民俗与谐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民俗习惯。在中原大地 ,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民俗习惯。这些民俗习惯 ,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地为当地的居民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如婚丧嫁娶的一些讲究和禁忌 ,节日、时令的一些仪礼和俗信 ,以及言语禁忌等都是非常有趣的乡土文化。笔者通过考察这些活跃在中原大地的乡土文化 ,发现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 ,在生成独特的民俗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谐音作为一种民俗生成原理 ,是通过语音的相同在两种本无关联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它是语音崇拜习俗的表现。“从语言人类学和文…  相似文献   

3.
试述民俗文化活动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林香 《神州》2013,(5):22-22
民俗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一经产生就规约了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并呈现出集体性、传承性、地方性、变异性、丰富性、实用性。民俗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民族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规则。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古老风俗、习惯、信仰为主要内容,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用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它产生并贯穿于浩瀚历史长河的劳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很多还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许多民俗渐趋式微。太平堡龙船盛会是江西省龙南县客家人在端午节期间举行的一项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民俗活动,它在近年来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地客家人利用民间智慧,依靠宗族权威,发挥精英力量,采借国家符号,凝聚商人资本,在汲取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多元互动,共同推动了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民众对于自身文化的经营与智慧,也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应坚持民众主体化、传承活态化。  相似文献   

5.
阚波 《旅游纵览》2011,(3):154-154
<正>旅游开发作为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所普遍采用的方式,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本质上体现为一种辩证的矛盾统一关系。一、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关系我国二十多年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实践与理论探讨中,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旅游开发带来的浓厚商业文化侵蚀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带来的强势现代流行文化冲击着民俗文化。受到侵蚀、冲击的民俗文  相似文献   

6.
神话与民俗密切关联.民俗事象与民俗活动是神话赖以存在、传承的裁体,神话是民俗活动的精神内核,通过民俗学的视角可窥测神话的意蕴.日本伊藤清司的《山海经》神怪研究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以西方文化人类学派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交感巫术为依据,采用"以今证古"的方法阐释神怪内涵,以"形态标准"判别神怪类属,促使《山海经》研究由传统文献考证转向民俗文化阐释.其研究既有利于揭橥神怪的民俗文化内涵,也拓宽了《山海经》的研究视域.但其中亦有不足,如忽视民俗文化的变异性特征,忽略空间场域对文化差异的影响,甚至有过度阐释的现象.审视伊藤的研究,可使学界取长避短,从而助力于推进《山海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敦煌写本医籍一千二百余首医方中,有祝由方七十余首.这些祝由方与医药关涉少,民俗文化成分多,多数是有着诸多民俗因素的择吉方.这些祝由方不但佐证了传世文献民俗记载,也提供了传世文献罕见的一些民俗行为,有助于更为全面地了解和研究中古隋唐前后敦煌民俗文化.敦煌民俗文化是中古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虽有地域特色,也有时代共性,因而可藉此管窥中古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旅游纵览》2015,(12):15-17
<正>本文主要研究哲学视角下民俗,以及其表现形式民俗表演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过程分析,主要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其影响过程。在我国,民俗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分类而存在的,而民俗表演,作为民俗文化和民俗物质形态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展现形式,在发挥着消遣娱乐和教育学习作用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关民俗表演与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均有涉  相似文献   

9.
周咏琳 《区域治理》2022,(9):105-108
随着当代商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事活动日益复杂化,各种类型的商事组织形态不断涌现,但作为重要的商事单行法之一,我国破产法仅适用于企业主体,对于商个人等形态的商事形式主体退出市场的需求并未顾及.在深圳实施的《个人破产条例》是填补这一需求的曙光,个人破产制度若能与公司设立失败之间形成制度与政策的连接,将会为企业与个人的投资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农村随之出现了民俗文化的"复兴"现象,给基层的老百姓带来了相关的活动空间。在江南农村,以庙会为首的各种宗教仪式及其密不可分的各种曲艺也陆续复兴。对民俗文化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成为极大的转折点,结果促使许多民俗活动获得了合法地位。然而,不得不加以注目的是:政府和专业人员所认定的民俗文化——换言之在"大叙事"框架里所出现的內容,实际上与基层民众心目中的民俗之间有很大距离。这里着眼于民俗文化"复兴"的主要群体——农村中老年妇女的网络,透过她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和她们所讲述自己经验时的叙述方式展开探讨,借此透视民俗文化"复兴"的各种面貌及其时代性。  相似文献   

11.
正灯会,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民间都有观赏花灯的习俗。按照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出门赏月、燃灯放焰,以示庆贺。  相似文献   

12.
李明 《民俗研究》2006,2(1):137-159
生态民俗系自然的生态学与人文的民俗学交叉所产生的学术新概念,是对“联系食物链的有关民俗文化”的统称。其中,同食物链诸环节相联系的民俗事项关系亦叫生态民俗链,其与区域民俗文化特色的生成、演绎和发展有着深层相关性,受到中外学界的关注。本文试从自然的和人文的角度,通过苏州、徽州两地民俗文化的比较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在中西商贸领域,频频出现由华商商业行会倡导的对洋商的"停交"抵制活动.该种抵制活动,通常源于洋商破坏商事惯例及交易则例、赖欠货款、欺行霸市等损坏华商利益的行为,有时也因华洋商人分割市场、侵夺商利的市场竞争而起.它其实是一种扩大化的华洋商事纠纷形态,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也成为华洋商事纠纷的一种独特解决路径.而其在中西商务交往过程中的实践和运作,从经济层面来看,是当时中国被强行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过程中华洋市场仇恨的一种表征;从法律层面来看,则是中国商人藉本土商事习惯法与洋商进行斗争的一种自救行为.  相似文献   

14.
胡文莉 《神州》2014,(14):32-32
剪纸与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紧密联系。研究剪纸的民俗文化功能,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民俗博物馆作为展示、研究和传播优秀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开展民俗文化展览,发掘民俗文化的内涵,不仅使观众欣赏到精美民俗文物,也使观众切身体会到民俗文化的魅力。通过从民俗展览策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民俗博物馆的展览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在博物馆及其陈列展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俗与语言都是人类原生文化形态,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作和社会实践、人际交往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语言作为民间文化的栽体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记载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样也就形成了以反映民俗形态或具体民俗事象的概念、性质、特征等且与民俗有着某种联系的语词--民俗语汇.明清民歌大量的民俗语汇真实再现了彼时的社会风俗文化形态和市井生活.因而,对其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对于还原历史原貌、纵览民俗风情、透视民间百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北京民俗文化普查方案(试行)·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铁梁 《民俗研究》2004,(2):145-152
关于《北京民俗文化普查方案》的说明 1.编写《北京民俗文化普查方案》的缘起与目的 “人文奥运与民间文化理论研讨会”的组织者认为:民间文化在“人文奥运”的理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人文奥运中有民俗,民俗需要抢救,抢救需要普查。但北京的民俗文化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是这个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和研究各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是民族民俗学光荣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民俗是民族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纵贯古今。可谓斑斓缤纷,洋洋大观。民俗涉及各个生活领域,无处不在。民俗有其形成、发展和变异的历史。它是社会历史的一部分,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及  相似文献   

19.
《神州民俗》2007,(10):2-4
民族民俗文化和审美心理作为内在因素,决定于整个旅游文化有所不同的形式结构和风格传统。维吾尔族民俗的形成、发展历史和本民族传统审美心理决定了当前维吾尔族旅游民俗的独特性和永恒性。文章从民族民俗文化与审美心理综合渗透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新疆民俗旅游发展趋向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前言     
编辑出版有关山西民俗的丛书或专辑,是《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早有的愿望.这本专辑的出版是编辑部实现这一愿望的开始.民俗是个极普遍极熟悉的事物,它在民众的劳动生产和岁时生活中产生.大凡有人的地方,便有民俗存在.自地球上产生了人类,便有了民俗的历史,只是人们日常按民俗行事,大都不去注意这一现象罢了.世界近代史上,在爱琴海岸,在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畔,在印度河谷,人们从地下挖掘的大量实物资料中都发现了丰富感人的民俗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发展史,中华民族也有着悠久的民俗文化.其间极普遍极熟悉的例子俯拾皆是,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