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一面下令东北驻军不准抵抗,一面即于1931年9月21日,即事变后的第三日,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企图借此掩饰其出卖祖国领土的罪恶行为,从而逃避中国人民的谴责。而在实际上,这个行动乃是在美英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南京国民党政府企图把东北从日本独占的形势下向国际帝国主义作公开的拍卖。“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基于反苏反共的立场,自始就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縱容和漠不关心的态度。美国并非国联会员国,但在远东问题的处理上,没有美国的参加,国联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因此,国联在接受国民党政府申请后,立即要求美国合作。美国一面复允国联的  相似文献   

2.
在国联会议召开前,英国确定了对李顿报告书的态度:赞同国联通过报告书;赞成报告书的意见,即“满洲”恢复原状是不可能的;模糊地表示不承认“满洲国”,但不承诺永远不承认。在国联会议审议李顿报告书期间英国的态度经历了从“袒日抑中”到对日让步、到基本主持“公道”的变化。英国的远东政策——积极维护和扩展在中、日的贸易利益和避免对日战争,是英国在国联会议上审议李顿报告书时所持上述态度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犯。面对侵略者国民党政府下令不抵抗,要靜候国际联盟(下称国联)“公断”解决。结果当然遭到悲惨的可鄙的失败。然而这段历史却留下了有益的教训:被压迫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必须以武器和鲜血来保卫,而绝不能依靠像国联这样的由帝国主义控制的所谓“和平”机构。一、“九·一八”事变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十时,日本驻南满铁路的部队有计划的炸毁沈阳附近柳条沟的路轨,反诬系  相似文献   

4.
从1935年华北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时期。在国内外多种因素促使下,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开始发生变化。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使国民党政府正式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一)改变对日政策的原因“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富庶的东北地区。可是,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却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开始,它对日军的进犯实行了“不抵抗主义”,企图依赖“国际联盟”出面干涉,强迫日本退兵。结果,东北的大好河山,迅速落入敌手。依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对中日冲突的处理进展缓慢,原因之一是缺乏有关中国东北的实地信息。中国要求国联派遣调查团,而日本以中日直接谈判为由进行阻挠,但又不得不默认已经身处中日两国的第三方人员可以前往中国东北观察。在国联正式派遣调查团之前,英美和国联的中立观察员们扮演了搜集信息的角色,派遣观察员的过程及观察报告使英美等方可以了解事变情况,推动国联处理中日冲突的进程。中立观察员的派遣不仅缓解了国联获取实地信息的压力,而且使中国坚定了依靠国联的初衷,并促使日本转变关于派遣国联调查团的立场。中立观察员派遣与国联调查团的组建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是国联调查团的预演。  相似文献   

6.
14年抗战,九一八事变是毫无疑义的起点。在这历史的起点,中共是当事各方都没有忽视的重要存在。实际上,当时日本利用一切机会强调中国共产党这一因素在东北问题复杂性中的地位。当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派员到东北实地考察时,日方以当地“土匪”有受共产党“策动之虞”,配置装甲车,作为国联专列的“先导”,①以作微妙的提醒。  相似文献   

7.
王亚樵,是30年代上海滩的有名人物。他拥有近万名门徒,是称为“斧头党”的洪门帮会首领,与当时军政界的上层人物有来往。他自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那些贪官污吏、卖国贼、日本侵略等等,恨之入骨。他曾先后组织策划暗杀直系军阀淞沪警察厅长徐国梁、上海招商局总办赵铁桥、国联调查团长李顿伯爵,甚至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以及汪精卫、蒋介石等,也几乎死于他的冷枪之下。因此,他被人称作“暗杀大王”。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多次向国联提议组织国联调查团,调查事变真相,希望借此制止日本的侵略。但由于日本的反对,国联一直无法就中国的提议作出决议。11月下旬,日本占领齐齐哈尔并向锦州逼近之后,自认为对中国东北全境的占领已成既成事实,转而同意国联组织调查团赴东北调查,企图以此改变在国联中的被动地位,并拖延时间,使国联在调查期间不再采取对日本不利的行动。于是,1931年 12月 10日,国联行政院通过了有关中日冲突的第四个决议案,决定派遣调查团赴中国调查一切危及国际关系、破坏中日和平或一切足以影响中日两国…  相似文献   

9.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与西方大国之间围绕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和远东危机的处理,展开了一场侵略与遏制、勾结与绥靖的错综复杂的角逐。“国联”是进行这一角逐的主要阵地。决定派遣国联调查团对事变进行综合调查,是国联在“九一八”事变的处理上迈出的影响全局的关键性一步。由于调查团的派遣,英法等操纵国联事务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国民党政府实行了不抵抗主义和完全依赖国际联盟的政策,这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国联又是怎样调处这一重大事变的,结果如何?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不大一致。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一些著述对这段历史的论述,与史实也多有出入。本文根据自己所接触到的有关当年的文献资料,就国联调处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教训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诉诸于国联,控告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联经过多次讨论、决议,决定派遣调查团进行实地调查。日本出于诸多原因坚决反对国联派遣调查团,主张中日双方自己调解,对国联进行直接干涉,虽然阻止成功,但并没有起到公正处理的作用,也没有停止侵略中国的脚步。  相似文献   

12.
1948年之北平"七五事件",是中国近代学生运动史上独特的一页。它深刻反映了学生对国民党政府从期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1948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节节败退,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混乱,大量东北学生迁往平、津两地,国民党政府也宣称在平津成立了临时大学、临时中学。然而,由于经费、校址等原因,国民党政府所宣称成立的临大、临中不过是空中楼阁,学生入关"要读书,要生存"的期望落空,由此引发了北平"七五"事件。然而,国民党政府把该事件当做学生政潮来处理,措置失当。经过北平"七五"事件,最后那些尚对国民党政府抱有期望的知识分子和学生对其失望,政治态度转向共产党一方,投入到解放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13.
外蒙古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历史将铭记1945年8月14日,中国人民在欢庆抗战胜利的时刻,却又因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失去了比东北面积大得多的一片国土——外蒙古。在民族利益与个人权欲面前,蒋介石明显倾向于后者。国民党政府是如何与苏联谈判交涉的,外蒙古是如何“独立”的,详情请看《南京政府与外蒙古主权》一文。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地下抗战,是在国民党政府及东北军政当局采取“不抵抗”政策并致使东北大片国土迅速沦于敌手的大背景下,与日本侵略者在隐蔽战线上展开的抗战活动,包括抗日策反宣传、搜集日伪军政情报和破坏日军侵略设施等方面。东北地下抗战与公开的武装抗战互相配合,在日伪统治严密和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一直坚持到日本投降,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帝国主义越发猖獗,东北地区很快沦陷.日本帝国主义野蛮的侵略行径,激起东北人民的愤怒和反抗,涌现了大批民间抗日武装.其中亦有被逼为匪、具有较强民族意识的“绿林英雄”.如出现在辽河沿岸、名震东北大地的“老北风”抗日义勇军,就是一支典型的先为匪、后抗日的武装.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烈钧“目击时艰,如芒刺背”,慨然主张和要求国民党政府“开放政权”。李烈钧是国民党元老之一,他此时虽被排挤于“中枢”之外,但在国民党内仍有相当的影响。因此,对“开放政权”加以系统考察和剖析,不仅为正确评价李烈钧所必需,对研究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态度也不无必要。  相似文献   

17.
"国联和联合国档案馆"、"国联和联合国图书馆"收藏的李顿调查团档案文献,分为"S系列"、"R系列"和"BOOK系列",系统地记录了李顿调查团在中日进行实地调查的经过,反映了中日双方和第三方的观点。初步研究表明,国难当头时刻,中国各界尤其是东北民众,向国联调查团和国际社会全面揭示了日本蓄谋制造事变、扶植傀儡政权的事实,是研究九一八事变和十四年抗战史的最新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48年国民党政府面临总崩溃的前夕,于8月实行所谓“币制改革”,收回法币,发行金圆券。在金圆券发行之初,蒋管区各地的物价呈现暂时的“稳定”。但不及两个月,蒋军在东北战场失利,济南被人民解放军解放,同时金圆券又无限制地发行,致使物价又一天一天飞涨起来。当时作为全  相似文献   

19.
1949年春节刚过,国民党政府策动京沪一带的教育界领袖和社会贤达,组成两次“人民代表团”前往北平及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试图利用他们的社会声望敲开“谋和”之门。2月13日“,使团”的秘密北上开启了国共两党历史的又一轮“和平谈判”……风雨飘摇“,李代逃蒋”国民党政府被迫北上“图谋和平”面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残局,蒋介石于1月21日发表了“引退公告”,宣布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1月22日,李宗仁发表文告,宣称“中共方面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愿即开始商谈”,决定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彭昭贤(1月25日,毛泽东以中共发言人的名义…  相似文献   

20.
吴巍 《百年潮》2024,(1):21-28
<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对外宣布了“黄河归故”计划,迫不及待想要实现花园口堵口合龙,藉此获得政治和军事上的筹码。中国共产党心系故道两岸居民,从全局出发,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提出的“黄河归故”计划。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就此展开了以“黄河归故”为中心的谈判与斗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以水代兵”的阴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