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2015至2020年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具体明晰的时间表、路线图。其中关于加强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为"制定方志、年鉴理论和方志学、年鉴学学科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方志、年鉴理论研究学术规范,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志学和年鉴学学科体系。充分发挥方志期刊和各级地方志学会的作用,活跃学术研  相似文献   

2.
方志工作是文化建设中的一项浩繁的文化系统工程,政府对方志工作的真正纳入到位,是做好方志工作,发展方志事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建设文化大省与方志事业有什么关系呢?应该如何发展浙江的方志事业为建设文化大省服务呢?笔者就此谈点肤浅的看法,也作为自己对建设文化大省所表示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正方志理论,是对方志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它产生于方志工作的实践,又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和指导修志活动。伴随30多年来方志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尽快建立以方志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全新的学科,已成方志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求。建立方志学科的首要任务或者核心内容,是构建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不仅是学科立足的重点,也是学科建设的难点。对此,方志界不少同志早已在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志》2012,(3):62-62
1.方志文化建设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2.地方志与地方文化的关系3.地方志与地方文献的关系4.地方志部门与政府部门的关系5.地方志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6.地方志编修的意义和目的研究7.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8.地方志工作及事业发展理念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6.
蒋庆立 《新疆地方志》2003,(1):17-19,4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方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方志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顺应先进文化的时代内容而衍生、成长和发展的。旧方志是封建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方志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资料的可靠性、体例的独特性、编排的科学性和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方志具有的科学品格是其不断顺应先进文化潮流的动力和保证。宣传先进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方志事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理论研究     
方志学的学科体系 梁滨久在《方志研究》89年1期撰文,认为方志学的学科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一、方志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志的种类与编纂目的,性质与特征,功能与属性,内容与体例,方志事业发展的内在原因与外部条件,发展规律与趋势,方志事业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8.
这次会议主题是研究地方志刊物在地方志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交流经验,互相切磋,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开拓思路,进一步办好地方志刊物,推进地方志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提高地方志理论研究水平,规范修志工作,开发志书资源服务社会,加强方志学科建设等方面,发展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新编地方志工作,迄今已经历了十五个年头.这项基础性文化建设事业,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广大修志人员披荆斩棘地不懈努力,现已进入了出成果阶段,到本世纪末,基本上可以完成这一届的修志任务.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不能不为方志事业的发展前景,作一些切合实际的展望和设想.总的来说方志工作不能间断,要持续发展下去,今后要做的事情很多,加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主要有三项:一是方志学科建设;二是方志理论建设;三是方志队伍建设.这三者又是密切相关的,而方志理论建设尤为关键,它  相似文献   

10.
论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方志文化是社会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对方志文化的作用、功能认识上的偏差以及经济建设为主导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发展方志文化事业责任主体的政府,在管理和推动方志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职能“错位”和“缺位”现象。此外,方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分配不平衡,方志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也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当前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的精神出发,从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方志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与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再论方志功能的历史演变及其新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功能,是方志这一客观事物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体现,是方志这项独特的传统文化事业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之所在。研讨方志功能的历史演变,科学地赋予方志功能新的内涵,是新方志编纂实践的自身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方志事业的迫切需要。方志的功能,取决于志书的价值取向。只有客观地界定方志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地把握新方志的功能,才能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的方志文化,科学地展示方志事业的发展前景,才能高质量高品位地编纂出经世致用的佳作良志,  相似文献   

12.
2020年学界关于方志学的研究,成果斐然,主要分为方志基础理论研究、方志编纂工作、方志事业管理研究、方志史与方志学史、志书研究与评价、志书整理与利用、方志人物研究、地方年鉴研究八个方面。通过梳理这些成果,发现目前研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研究模式走向僵化并缺乏深度,区域化研究特征明显,对新旧方志关注不均衡,研究存在重“修”轻“用”的问题等。为了促进方志学科建设与方志事业发展,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并不断借鉴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体系,做好三轮修志的事业谋划,构建有时代特色的方志学科体系、方志学术体系以及方志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方志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极其广泛。长期以来,我们对当代方志文化的构建关注不够。构建当代方志文化有助于促进地方志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化强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构建当代方志文化必须立足于当代地方志事业,善于从传统方志文化中汲取养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门类之所长,借鉴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方志文化编修的近三十年中,造就了很多编史修志的著名专家学者。现在我们对方志名家进行学术思想研究,彰显他们精湛的学术风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便广大修志编鉴工作者学习借鉴提高,这对于目前进行的全国二轮修志,对于现代方志学的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既对于撰写《方志文化论》书评,亦对于霍宪章方家学术思想研究,即从中央精神、科学发展,理论创新、学科建设,方志编纂、修志指导,战略定位、组织管理,深入研究、构方志学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与研究。本文体现出霍宪章同志的编纂地方志与理论创新之厚重成果绽放着中国传统的方志文化的灿烂光辉,推动修志大省--河南中原大地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蓬勃发展。体现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繁荣中国传统地方志文化建设做出新贡献。体现"文学中原,锦绣新篇"。  相似文献   

15.
孔令士同志在《加强方志理论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黑龙江史志》1995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主要有三项:一是方志学科建设;二是方志理论建设;三是方志队伍建设。”方志队伍建设成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这一点在志界已经有了共识。我们认为,在方志事业的三大基本建设中,方志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鉴于此,李铁映同志指出:“要稳定、健全修志队伍。队伍的素质决定志书的质量。志书的质量决定了修志工作能否继续下去。”(《李铁映同志八月十七日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国地方志》1995年第5期)看来,志书编者问题,不仅是方志领域里的基本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方志事业生死攸关的大事。方志队伍建设已成为方志事业基本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要使方志事业后继有人、方志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不出现断层,青年方志编者的培养问题,就成为这一基础性工程的基础。然而,这一问题目前在志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为方志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仅就当前青年方志编者问题发表一点浅见,希望能引起志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官修志书是我国沿续了2000多年的文化传统。在新方志事业发展的今天,将政府修志行为纳入到法制轨道已经成为方志理论界与广大修志工作者的共识。2003年7月14日通过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地方性法规来确定修志工作的法律性文件。笔者从行政法的视角出发,将政府修志行为定性为内部行政行为,并在深入分析政府修志法律关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方志百科全书》是方志界第一部百科全书。编纂《方志百科全书》是进一步推进地方志事业的需要,其编纂过程也是对方志理论深入研究的过程,有助于方志学概念的规范化和方志学理论的系统化。为配合《方志百科全书》这一文化建设工程,本刊从2011年第l期始增设方志百科栏目,刊登有关《方志百科全书》编纂与研究的文章,以期将《方志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与方志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紧密结合,为方志理论工作者和《方志百科全书》编辑人员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8.
方志文化是围绕志书修撰、旧志整理与志书及资料收藏、管理、利用而形成的成系统的、持久的与不断积累的社会文明成果。其构成包括各项修志法规文件;志书纂修与宣传、保管、利用;方志学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等。方志文化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家国的关系,对于爱家爱乡爱国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它是社会文化系统一支系,介于社会大众文化与上层建筑之思想意识之间,为上下之纽带,关系社会进步之作用甚大。  相似文献   

19.
影像史学的诞生,对历史学乃至方志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影像方志的创作和发展是方志事业转型的一个标志:一方面体现在方志记述载体的转型,由纸介质转为纸、磁、光、电多介质载体;另一方面体现在方志编纂和传播形式的转型。影像方志具有独特的方志文化和影视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特征。影像方志形象、直观、多元的传播方式,突破了语言、文字、民族的边界,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中国影像方志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需要规范管理,树立中国影像方志品牌;通过科际融合,同襄共举,用影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继承方志传统,构筑影像方志理论和方法;以人为本,拍摄出接地气的作品,将方志文化同影视文化相结合,打造精品影像方志。  相似文献   

20.
狭义的方志文化研究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用文化、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来研究方志与方志工作。这种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进展缓慢;2006年之后,在中指组领导及论坛、年会、《中国地方志》等平台的引导下,逐渐兴盛起来。30多年的方志文化研究,揭示了方志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论证了方志文化的地位、作用,总结了传统方志文化的特征和精神,探索了传统方志文化的继承和新时期方志文化的建设问题,初步构建了方志文化理论体系。这些研究对新时期开展方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志文化理念使方志工作的文化属性更明确,指出了新时期方志工作的用武之地,为新时期方志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