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最初采取不抵抗政策,寄望于国联等外部力量阻止日本侵略。英法主导的国联有意联合美国,将中日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波及其自身利益。各方围绕日本撤兵问题展开的交涉,以及国联陆续出台的三次决议,并未能阻止日军的侵略,这促使国民政府逐步认清了国联的作用和局限。在日本罔顾国联决议、继续扩大侵略的情况下,中国国内掀起反侵略浪潮,国民政府认识到中日问题非经决战不能解决,其对日政策开始向“一边抵抗,一边交涉”转变。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顺理成章的复出,这引起了日本的警惕,因其害怕这个昔日的老对手。但面对中国国内几乎众口一致的非袁不可的呼声,其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袁世凯复出后亦深知日本的意图所关,对日本采取了虚与委蛇的策略,并在关键问题上利用英国限制日本对中国的渗透,对于日本愚弄皇室勤王的举动,也一一化解。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确立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对日政策上,中国政府在反对美国长期单独占领日本、反对旧金山片面对日媾和以及积极恢复中日邦交等方面与苏联政府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合作,制定出既保证本国利益,同时又体现出中苏同盟关系的对日政策。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与中日民间外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期从事与领导中日民间外交的实践活动中 ,周恩来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官民并举、以官带民”、“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等方针 ,使中日民间外交在经贸往来、人员互访、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得以展开 ,最终促使中日官方外交关系的建立。此后 ,中日关系在民间和官方两个层次上同时进行 ,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6.
近代以来,日本为控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内蒙古地区,极力吸引蒙人留日,以培养蒙古族人的亲日意识和亲日分子,扶植在蒙疆地区的代理人.1937年,日本出兵扶持德王建立了伪蒙疆政权,通过伪政权选派一批批的青年学生和喇嘛赴日留学,借机施以各种亲日、崇日教育,并把"学成"归国的留日学生安排到侵略者需要的各种岗位上,为其侵略战争政策服务.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其对伪蒙疆政权留日学生的政策也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7.
自从近代以来,作为西方主要大国的英国在远东地区,特别是在中国拥有诸多权益,因此对于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一直极为关注。然而,直到七七事变之前,面对日本在华势力的渗透和侵略活动,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一直采取纵容政策。七七事变的爆发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终于使英国认识到了日本企图全面控制中国并排挤其他西方国家的野心,英国对日政策由此转向强硬,并在八一三事变中达到顶峰。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是整个国际形势和中国战场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于中国的抗战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将对七七事变与英国对日政策的转变过程及其原因进行探讨,以深化我们对于抗战时期英国远东政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加拿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主要是: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理想的目标,而且是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重视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了以环境污染防治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注重唤起公众环保意识,将观念的改变作为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一环;把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支撑;把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政策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1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建立殖民统治的“新国家”,极力策动内蒙部分上层人物、分裂分子组织武装,乘机暴乱,大搞民族分裂的“独立”、“自治”运动。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为稳定殖民统治,对内蒙古地区的管理形式采取了以蒙古“王公为中心”体制的所谓“民族自治”的怀柔政策。当伪满洲国各级政权完全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时候,便开始废除传统的蒙古王公制度,实行“特权奉上”,蒙古王公享受了两个多世纪的特权被彻底剥夺。 相似文献
12.
1963年末发生的"周鸿庆事件"引发了台日关系的危机.在这场事件中,日本不顾台湾当局的压力,坚持允许周鸿庆返回大陆.在台湾看来,这是日本亲大陆的严重过失行为,因此对日采取了激烈的报复措施,台日矛盾激化,一度濒临"断交"的边缘.作为台日双方的盟友,美国利用驻台"大使馆"向台湾当局斡旋,不断对其施加压力.美国国务卿腊斯克也亲自访日、访台,为解决双方矛盾不遗余力.最终,在美国的调节下,台日双方各让一步,就此渡过了这场"外交"危机.在解决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美国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同时,美国在远东的战略意图也反映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贸关系出现较快的发展态势。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波折,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中日进出口贸易从建交时的10.9亿美元,扩大到2006年的2073.6亿美元,日本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随着中日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机电产品已经成为双方贸易的第一大商品,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活跃,中日贸易正在向水平化的方向发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也在不断的增长,截至2006年12月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累计达到580.4亿美元,仅次于香港、台湾省,位居第三位。展望未来,中日经贸关系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樊明方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2)
文章认为《中俄蒙协约》签订以后,中国政府与外蒙古自治官府有了直接来往,双方在巴布扎布匪帮问题和册封问题上有矛盾和斗争;中国政府在册封、处理德奥俘虏、处理恰克图边防问题上行使了一些主权;双方在收回唐努乌梁海一事上有所合作;中国内地与自治外蒙古的经济联系、人员往来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
Latinos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Examining the Link between Degenerative Policy,Political Representation,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下载免费PDF全文

Jiaqi Liang 《政策研究杂志》2018,46(1):60-89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policy design is insightful for exploring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he allocation of policy benefits and burdens is attributed to the feed‐forward effect of degenerative policy that institutionalizes bias and reinforces the prevailing categorization and embedded social meaning regarding target populations. However, t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has not been broadly adopted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related phenomena. With a nationwide, block‐group‐level sampl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degenerative policies pertaining to immigrants influence state agencies'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outputs for predominantly Latino communities.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tates with moderately to most restrictive immigrant policy and high levels of Latino representation in legislatures, the rigorousnes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compliance monitoring activities decreases for Latino neighborhoods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concern, as states' policy stance toward immigrants becomes more unfavorable. More Latino elected officials do not bolster policy implementation efforts for the vulnerable communities or offset the backlash effect of immigrant policy. 相似文献
17.
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多年来,中日关系经历了许多波动和曲折,其原因既有国际政治环境的因素,又有中日双方在实际交往过程中的政策和措施上的问题。而在各种因素当中,日本的社会思想意识,特别是对华认识的变化应该说是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本文仅以冷战后日本社会思想意识的变化与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的相互关系为考察对象,从国际政治环境、社会体制、舆论的变化进行考察,并进而分析今后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包括两大阵营的出现,也使斯大林不得不重新考虑苏联的远东战略,包括对中共和国民党的态度,这使"一边倒"的出现最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A lack of clear political commitment together with confusing rules and enforcement often characterize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connecting such contextual features to existing model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 we examine how regulatory factors are related to basic and proactiv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in China. Drawing on data derived from both a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e show that a perception of clear political commitment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ross multiple government levels and unit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business efforts in basic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regardless of the specific enforcement intensity. Nevertheless, a perception of clear political commitment is not related to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Conversely, a perception of policy ambiguity, in the form of confusing regulatory standards and enforcement,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corporate efforts in both basic and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yet, intensive inspections mitigate these negative associations with policy ambiguity.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中南部考古学文化演变的环境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中南部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段, 是气侯变化的敏感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侯波动, 对于塑造这里的自然景观和古文化的面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全新世大暖期的不同时段上古文化的特点和生计方式的变化, 并从沙地进退、湖面升降的视角探讨了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演变以及人地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