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劲松 《东方收藏》2023,(10):75-77
在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数千件契约文书中,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广昌县的张殿酬家族契约文书整体性强、归户性好。该批次文书共计65件,其起止时间从清雍正元年(1723)至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其中有多件书写为典卖水田契的文书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据此,文章将结合契约文书本身对典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浙江嘉兴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清末至民国间嘉兴地区的土地契约文书,其中一套"五联式"的,出现了前半部分红契、官契纸和契尾的时间为宣统,后半部分验契执照和验契票据的时间为民国三年的情况,反映了嘉兴清末至民国初年间政权变更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民间的土地所有权关系和土地交易程序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将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结合起来,以学界研究较薄弱的山区侨乡——梅县为研究区域,对华侨与近代侨乡工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华侨在率先投资近代工业中,注重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西方近代企业制度及经营理念。在侨乡工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华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土地买卖契约为主要考察对象,分类论述了契约文书中货币的记录方式,尝试性的探讨了清代至民国天柱地区土地交易中银、钱、洋等货币的使用随时代变迁而变动些许情况。  相似文献   

5.
近代广东侨乡社会受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其社会生活方式与风俗文化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首先,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出现了渐趋"洋化"的生活方式;其次,在风俗文化上出现了传统习俗基础上结合"出洋"的怪异习俗;最后,在社会风气上,一方面出现了奢靡腐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新的文明之风突起.本文以潮汕、五邑为例,探讨海外华侨华人对近代广东侨乡生活方式与社会风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跨国主义理论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当代移民现象的理论,但将这一理论历史化,也可以用来研究近代华人跨国移民现象。近代华人的跨国实践是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对侨乡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际移民与婚姻挤压——以战后四邑侨乡为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战后四邑侨乡社会婚姻挤压的形成、战后四邑侨乡社会婚姻挤压下的社会调适等方面,对战后四邑侨乡社会重建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战后四邑侨乡社会的婚姻挤压是特殊历史时期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战争时期的兵燹、饥荒、瘟疫疾病、侨汇中断与国际移民网络丧失等一系列突发性的历史事件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造成了侨乡社会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动;战后时期,美、加等国移民新政扫除了侨乡社会向海外华人社会跨国婚姻自由迁移的政策障碍;中外交通的恢复、国际移民网络的重建、巨量侨汇的涌入与华侨残破家庭的重建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婚姻市场的挤压程度。面对日益严峻的婚姻挤压问题,四邑侨乡社会在普通民众追求个人生活幸福的理性选择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文化规范,衍生出一系列应对婚姻挤压效应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迁入地因素、迁移主体两个主要因素,比较分析了广东和江苏不同的海外移民趋势的成因。从迁出地因素看,人口压力并不一定导致人口迁移。传统农业经济中的多种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近代城市和近代工业的兴起,是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的客观条件。从迁移主体因素看,广东和江苏分属岭南文化和江南文化系统。岭南文化传统中存在反叛精神与冒险意识,广东华侨具有迁移经验、知识、气质等,都是迁移者所必备的迁移禀赋。而文教一直比较发达的江苏,更有"敏于习文"、"士乐名教"等文化特质,注重安土重迁。迁移者的地方民性以及迁移者形成的路径依赖也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田野调查的内容,选择粤海湾华侨农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社区"概念,以归侨群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为理论视角,从多元社区的形成、归侨文化与认同意识的形成、归侨认同意识的动态等方面考察和分析了归侨社区内部高度复合性的群体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部传统调适和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人社会的阶级研究——以个人访谈为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美国华人研究领域里阶级或阶级关系这个概念几乎被忽略的现象,阐述了阶级观念在华人社会中的发展及表现形式;分析了移民社会中美国华人的阶级和阶级观念的特点、阶级在华人社会中的重要性与华人社会本身的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华人社会中非法移民的生存状态和阶级地位。得出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华裔社会的逐步多元化,华人的阶级观念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有增强的趋势,他们对于阶级的认识也表现得更为复杂化。除财富之外,美国华人对于阶级的认同还取决于家庭出身、移民背景、同化程度以及法律身份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长乐人素有海上谋生的传统,并在近20年间塑造了移民海外的社会风尚。长乐与纽约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和美国较好的谋生与发展条件,使长乐人选择美国作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长乐人在美国成功建立的互助网络,使长乐人能承担巨额出国费用和成功地在美国求职与发展。因此,美国虽然是绝大部分中国国际移民的首选目的地,但唯有长乐人(福州人)能大规模移民美国,创造了在20年间近20万人成功地从一个仅6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移民美国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传统侨乡潮汕地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产业经济发展进程为例,借助经济地理学中关于"邻近性"与全球化区域发展理论的前沿研究,通过比较海外华商在侨乡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探究了海外华商影响侨乡经济的机制。研究发现,与海外华商建立的关系邻近性,曾经是侨乡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关键,为侨乡带来外资并引领了出口型经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海外华商对潮汕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从重要到式微,反映了关系邻近性可能为其他类型的邻近性所取代。近年来,潮汕地区出现的新现象,则暗示关系邻近性有重新发挥作用的潜力。全面理解华侨华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动态影响,需要我们跳出"侨乡"的局限,从全球化以及区域发展的角度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湖南邵东为案例,从社会文化视角阐释中国一个内陆新侨乡的形成及其跨国网络治理的建构机理。邵东新移民的阶层构成及营商特征,使其在移民海外后仍与家乡保持着频密的联系。在侨乡政府与海外移民双向互动过程中,构建了以人员流动、慈善捐赠和文化认同为治理主线的三大跨国网络,呈现出制度化、组织化的机制特点。同时,邵东侨乡在跨国网络治理中形成纵横两种体系。横向上,侨务部门与海外移民共同构成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二者通过合作交流构建伙伴关系;纵向上,通过省、市、县、乡、村不同层级治理单元的协调与配合,使海外移民有效参与到侨乡治理中。这一纵横交织的治理体系构成邵东跨国网络治理的脉络,是侨乡振兴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李庚 《人文地理》2012,26(1):102-106
以西安市长安区、渭南市澄城县、宝鸡市岐山县为考察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软件对三县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以查明不同区域土地流转差异情况和造成土地流转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三县区土地流转达成比例相差较大,流转规模、流转方式有很大不同,流转价格更是有较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强的土地"非粮化"现象,土地流转更接近市场行为。非农收入水平、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各类土地流转中介和管理机构的完善程度、农户的社会保障程度等对土地流转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方式均为正向,并且对流出率的影响超过对流入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下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步所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博物馆的价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凸显。文物保护与传承是精神的延续,也是民族记忆的守护体现,其中,青铜器不仅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同时也承载了满满的艺术魅力。龙口市博物馆馆藏品众多,青铜器则是为数不多却内涵价值非凡的馆藏品,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是当前龙口市博物馆乃至龙口市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博物馆青铜器当前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的研究,针对龙口市博物馆的青铜器保护与传承发展提出创新措施,希望能助力实现龙口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曹勇 《东南文化》2015,(2):19-22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是大遗址保护规划工作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其正确的划定对大遗址的保护尤其重要。以广东部分大遗址的保护规划为例,目前国内大遗址保护还存在许多问题:划定的范围缺乏技术支持;城市建设和大遗址保护之间冲突明显;范围划定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等。这就需要文物工作者,正确掌握大遗址的区划划定方法,总结出适合各地情况的具体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贺威通  李翠  张卿瑞 《神州》2014,(9):243-243
土地作为农业现代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计保障的物质基础,土地产权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流转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命题。本文通过两个资源型农村在煤矿征地土地流转后分别逐步呈现出“塞外华西”和“一村两治”现象的考察,在不同土地流转环境、方式、收益分配的背景下梳理了村民参与的方式、过程、效果等,揭示资源型农村善治的有益经验和衰败的现实困境,提出了资源型农村土地流转中村民合理的参与方式、实现村庄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清水县博物馆馆藏宋代八卦铭文镜基本特征的梳理,从而展现该面八卦镜与同时期八卦镜在形制、纹饰、镜铭、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并结合宋金时期铜镜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文化背景,运用文献和相关专业研究基础理论知识,尽可能地对出现在宋镜之上錾刻金代官府验记、镜铭形式风格类同唐镜、罕见的“新官”字款铸文等特殊现象进行分析与解读,力求为天水地区宋金时期铜镜的纵深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