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初步探讨了一个鲜为人关注的课题──回流移民问题,指出:英国回流移民现象贯穿于其移民运动的全过程。产生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方面和心理方面。回流移民现象的存在,表明移民运动具有双向性特征,它对移民运动本身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吸引了近30万移民到达陕甘宁边区,边区政府为妥善安置移民,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做了大量的救济和安置工作,事实证明,边区对移民的安置是有效的,移民给边区带来了较好的政治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移民无计划地开荒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本文运用文献考证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抗战时期边区移民的源流及成因进行了阐述,并对边区政府移民的安置区域与移民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今后移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文利用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和联邦统计局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法,探讨近年来俄罗斯移民尤其是劳务移民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从事行业以及中国移民在俄罗斯的发展状况,指出了俄罗斯在制定移民政策存在的弊端,并从"现有移民政策的局限"和"有效管理外国劳务移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认为一国移民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符合该国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大局,而且要认识到移民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国际移民研究热点与华侨华人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对当今国际学术界国际移民研究的热点进行了评介,剖析重要概念,展望发展趋势,认为国际移民是全球化的一个系统性因素,唯有将国际移民置于全球化的大系统之内,方能准确认识其社会影响,正确评价其未来走向。同时结合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现状,对华侨华人研究总体水平进行了回顾,并就一些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红艳  王文庆 《民族译丛》2002,(2):75-80,F003
20世纪大批移民涌入加拿大,他们对加拿大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带来了人口的变化和加拿大民族结构的改变。本文根据加拿大政府1996年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回顾了20世纪加拿大外来移民 的状况,着重论述了近期外来移民的类型及其分布、就业、受教育程度、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并展望了移民对加拿大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文分析阐述了阿根廷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中国人移民阿根廷的历史及特征。阿根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移民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自由开放时期、相对趋严时期和相对包容时期。阿根廷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呈现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相结合、开放与限制相补充、宽容与歧视相交织的特征。阿根廷移民政策的变化对中国移民的移民人数、移民来源地、移民方式和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等层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根廷已成为中国移民的新兴移居国。中国移民成为阿根廷的第四大外来移民群体;中国移民的来源地、在阿根廷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均出现相对集中的特点。近年来,阿根廷华侨华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也开始积极地融入当地社会。如参与当地公益事业、与当地人组建家庭、参政议政等等。  相似文献   

7.
满拉水库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上游的龙玛河谷,在江孜县以东的28公里处。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央援助西藏62项工程中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这项工程是在满拉地方修建一条高75.3米,长287米的拦河大坝,截断从冈瓦桑布大雪山上滚滚而来的年楚河,以蓄水发电灌溉,满拉水库建成后,其枢纽工程装机容量为2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100千瓦小时,  相似文献   

8.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各种大办层出不穷,江苏省无偿调拨或低价强买群众房屋约250万间,其中拆毁房屋130.2万间,造成移民206万人。从1961年开始,江苏省在中共中央和华东局的领导下对移民进行了有效的退赔安置,1969年底移民退赔安置工作结束。移民退赔安置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的调整,成为国民经济好转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和世界移民史的框架内,从中国的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外资的引进和城市化与就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外社会经济性质及移民政策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保持了极低的对外移民率;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未来中国国际移民与人口比例将比当时欧洲崛起时低得多、“移民峰”的时段也将比欧洲当年的时段短得多。  相似文献   

10.
梁茂信 《史学月刊》2015,(3):91-108
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口迁移的全球化趋势和规模日新月异,流向美国的亚洲移民与日俱增,其中以技术移民尤为突出。从1970年代起,亚洲就成为当代美国技术移民的首要来源。这既与美国移民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拉力作用相关,也源于战后亚洲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由于许多亚洲国家曾长期遭受欧美列强的殖民统治,它们在战后也因为工业化的发展而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其人口压力、经济落后和生活水平低下等因素合力发酵,使亚洲各国都出现了其人口在国内、国际和洲际三个层次上的大规模迁移与流动。大批技术移民流向美国,既是亚洲各国人口流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亚洲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虽然回流亚洲的技术移民逐渐增多,但从整体上看,亚洲仍然是当今世界上人才流失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回迁愿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彩霞 《攀登》2010,29(6):101-106
本文通过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和回迁愿望的研究,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适应程度不高、回迁愿望不高这一悖论,分析了形成原因,提出了提高移民社会适应程度、降低回迁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田野调查的内容,选择粤海湾华侨农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社区"概念,以归侨群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为理论视角,从多元社区的形成、归侨文化与认同意识的形成、归侨认同意识的动态等方面考察和分析了归侨社区内部高度复合性的群体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部传统调适和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详细评介了国际移民的学术定义;归纳其六大基本类别,指出不同类型的迁移可能相互转化;阐述了当代国际移民发展趋势,并将华侨华人研究置于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进行剖析;对由于缺乏对当代“国际移民”相关定义的基本了解而出现的明显错误给予了指正。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分析了近十年德国移民的概况与特点以及德国偏重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技术移民政策。认为虽然德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家,移民历史较短,但已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国家,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移民目的国。21世纪以后德国移民政策更偏重于高技术移民,先后实施绿卡政策、颁布《移民法》、引进欧盟蓝卡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国技术专家来德国工作和生活。中国是德国重要的非欧盟移民来源国,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移民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中国的高技术移民呈增长趋势,在德国所有国外高层次人才中占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当前国际移民的新趋势和国际社会对移民问题态度的变化以及国际学术前沿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国际移民在总体规模、流向、流量和存量上都有新的重大变化。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对移民问题日益重视。研究的视角从移民输入国逐渐转向移民输出国;研究的内容从国际移民的消极面转向积极面。对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提出两点建议:加强跨国主义移民理论的研究;重视翻译出版留学人员优秀著述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田野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本文以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中国东北新移民为研究实例,对社会资本和非制度性的社会资源配置在当代中国的跨国移民活动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进行考察和分析。本文认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东北新移民已开始成为当代中国国际移民潮的主要成员之一。近10多年来东北地区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移民海外的现象,其中既有古典经济学移民理论所提出的经济层面的原因,也有中国社会内部制度变迁的深层因素。而非制度性社会资源配置机制中的强、弱两种关系网,尤其是海外新移民社会中的弱关系网络,则对当代东北人的跨境迁徙活动及其在海外移居社会寻找工作等方面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对汶川地震移民来说,社区人文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状况。本文基于调研数据,构建模型来探究社区人文社会环境对移民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社区人文社会环境下的16个单一指标,仅"社区治安"和"干群关系评价"对移民的社会适应状况有显著影响;但16个单一指标集成的4个综合指标-"配套设施"、"邻里关系"、"干群关系"和"观念习俗",却均对地震移民的社会适应状况影响显著,并且除"观念习俗"与移民的社会适应程度呈弱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其他3个综合指标与移民的社会适应程度都呈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文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选择南非的中国新移民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非中国新移民群体的概况,阐释了中国新移民在南非遭遇的文化冲突以及他们的适应策略。研究发现,中国新移民在基本价值、家庭观念、消费观念等方面与南非人有明显的冲突,新移民群体对"南非文化"持一种"保持距离"的态度。具体体现在居住区域、社会交往和通婚等方面。同时,同质性强的中国新移民身处介于同质与异质之间的社会空间,对南非文化仍有明显的隔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拉美历史上四次国际移民历史和趋向的发展变化、非法移民及其原因、移民侨汇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移民跨国中小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以及中国移民在这一地区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回流北京的加拿大技术移民为研究对象,对回流者的再融人经历展开个案研究,研究显示了回流者再融人母国社会的三个主题策略:心理调适、生活和行为方式本土化以及跨国社会资本的经营和转化。认为无论回流者的实际遭遇如何,他们倾向于对自身的再融人经历做出积极评价。这种积极的主位评价,与当事人的回流期待得到实现和满足的程度密切相关。从回流者个体的视角,再融人作为个体内在需求和外界社会现实之间进行持续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以实现自我价值期待为核心的个体微空间的建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