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百年潮》2015,(6)
<正>2015年1月18日是中国与越南建交65周年。半个多世纪来,中越关系经历了不平坦的岁月,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全力支援越南的抗法、抗美斗争,基本上是大后方与前线的关系。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后,由于多方面原因,两国关系出现分歧和矛盾,直至彻底破裂。1991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至今。三个阶段相比,最令人怀念的还是新中国初期的那段时  相似文献   

2.
叶君剑 《安徽史学》2023,(3):159-168
1949年浙江大陆解放前后,国民党武装力量纷纷逃往沿海岛屿进行抵抗。在地方档案中,这些国民党武装力量主要被称为“海匪”。浙南沿海是中共剿匪斗争的一个重要地区。海匪抢夺或毁坏渔船,抓走甚至枪杀渔民,严重破坏了渔业生产,影响渔民的生计。为此,中共采取劳武结合、编队保护、北上生产等措施。海匪既胁迫渔民购买海上通行证或提供物资,又会根据形势的变化拉拢渔民。中共在处理一般匪属和被抓放回的渔民时采取宽大政策,并专门设立招待所、供销社进行分化瓦解。浙南沿海地区剿匪斗争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不仅对当地的社会改造产生影响,还折射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沿海社会治理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许善斌 《百年潮》2006,(7):74-76
左面的这张毕业证可以说走在时代的前列,它虽然诞生于1950年2月1日,在突出政治方面却如此前卫,又是领袖像又是主席语录,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4.
1949~1957年是新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我国的城市化取得显著成就:城镇数量迅速增加,1957年底全国建制市增至176个;城镇人口迅速增长,8年内由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年平均递增率高达7.05%,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0.6%增至15.4%;城镇规模显著扩大,百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由5个增加到14个;城市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关注劳动保护问题,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制定合理的工时制度,在公私企业中逐步推行8小时工作制,并严格限制公私企业的加班加点,保障了职工的休息权,对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等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社会生产率短期内难以得到迅速提升的情况下,要想从根本上禁绝企业的加班加点现象是非常困难的。切实保护职工的休息权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袁坤 《百年潮》2020,(1):42-46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是黄河下游第一个大型自流灌溉引水工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理黄河兴利除害的信心和决心。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兼顾灌溉、航运双重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加深了灌区群众对新生政权的信任与认同。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的一次尝试,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是新中国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尽早消灭天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卫生防疫部门,充分团结发动广大的医药卫生从业人员,通过开展卫生宣教、大量培训种痘人员、实行种痘责任制、解决重点地区的防疫问题等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种痘运动。经过3年多的努力,完成了5亿余人的牛痘接种任务,迅速、有效地降低了天花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种痘运动的开展不仅革除了群众中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不卫生种痘观念和一些陋俗,而且使党和政府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普遍赞许,大大提高了民众对新政府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8.
9.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村中文盲半文盲普遍存在的现实难以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展大规模的农村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山西省政府对农村扫盲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宣传动员、有效的组织管理以及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优秀人才。由于农村扫盲受到时代与环境的限制,亦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学习形式僵化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久春  蒋龙  姚芳 《百年潮》2008,(11):56-59
中国自19世纪70年代向美国、欧洲公派留学生,清末又有很多青年人到日本求学,其中有不少学生攻读工学学位。到1949年,共派出公费留学生约3万人,另外还有一些自费留学生。这些人中大部分后都回国了,为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主要向苏联派遣留学生。20世纪50年代,中国以不同途径向苏联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大多成为新中国的栋梁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海里弄整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支撑的居民委员会出现了三大危机:组织衰败、劣化、蜕化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基层里弄中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清理整顿工作。在这次整顿工作中,政府通过赋予街居组织以体制支撑,造就了街居组织对非单位人的有效控制;通过对干部、群众的双重清理,传统基层统治权威代表较为彻底地从基层社会权力空间中退出,居民的认同也转向新的街居组织。至此,居委会的效能获得全面提升,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政治沟通不畅问题迎刃而解,而居委会也因此焕发了生机。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现代工业不发达,手工业在中国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就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具有生产分散、资金短绌、生产经营的季节性明显、依附性强等特点。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一部分手工行业趋于发展,一部分手工行业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3.
1950年10月至1953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镇反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直接领导了这场运动。他明确了运动的政策方针,即"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总政策和"稳、准、狠"的方针;既主张全面进攻,又强调重点是清理内部和城市;打破关门主义和神秘主义,实行镇反运动的群众路线,建立镇反的统一战线。在运动渐入高潮、"左"的偏向抬头时,毛泽东果断地连续采取紧急措施,迅速收缩、严格控制运动。主要是:紧急收回捕杀批准权,严格控制处决比例;创造性地提出"死缓"政策和刑罚;紧急召开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切实全面地贯彻收缩方针;谨慎清理中层内层。镇反运动声势迅猛,但没有普遍发生大的偏差,更没有发生扩大化,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旧中国传染病肆虐,瘟疫流行,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卫生的"脏乱差".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大城市卫生条件极差,如北京的龙须沟、武汉的熊家台、天津的万德庄、南京的五老村等,秋夏之间蚊蝇成群,各种传染病因而流行.新生的人民政府为了防止瘟疫流行和疾病传播,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发动群众开展了广泛...  相似文献   

15.
曹光章  林楠 《江淮文史》2021,(4):137-146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教育即初等教育,或称基础教育。笔者1951年秋在湖南常德城区私立山陕小学就读第一学期,其后随学校并入高山街完小,于1958年在该校完成小学学业,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学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第一次对小学的学制实行改革,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等小学教育和高等小学教育之分。  相似文献   

17.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遍存在于广大城乡的旧年画的内容已不适宜于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执政理念及新民主主义社会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国家建设的角度出发,将民众广为熟知的旧年画改造纳入新中国文化建设的轨道,颁布了一系列改造旧年画的政策法令,领导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新年画创作运动,不仅成功地清除了旧年画中封建迷信的毒素,完成了对旧年画的革命性转变,而且使年画成为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新民主主义思想及人民民主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促使广大的艺术家们完成了合乎现实政治和社会道德要求的思想转变,同时促进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医院整顿不仅是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乃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基层社会进行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紧密呼应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前进目标与历史进程。党和政府从国家政权建构的总体设计出发,领导了以“思想、组织、技术”为改造重点的医院整顿,发挥了医院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了人民卫生工作者队伍,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南区婚姻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南区由于长期受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各种陋俗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施行后,中南区在全区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一场宣传和贯彻《婚姻法》的群众运动,经过调查试验、宣传发动和总结表彰,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婚姻制度,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婚姻制度,形成了男女平等、民主和睦的社会新风尚,从而促进了中南区整体性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