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3月,美国著名电影喜剧表演艺术家卓别林偕夫人到上海访问。当时的中国电影正处于发展阶段,国内不仅出品了许多影片,还引进了一些外国影片,刚刚上映的由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无声片,但还是在中国引起了轰动。影片中那个长着小胡子、戴着圆礼帽、穿着大皮鞋和肥裤子的人物形象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卓别林一到上海,就受到中国同行的热情接待,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梅兰芳邀请其欣赏马连良的京剧表演。作为京剧“马派”创始人的马连良,30年代在京剧界已颇有声望。他的嗓音柔润,唱腔清新,…  相似文献   

2.
1930年初,梅兰芳大师率剧团赴美访问演出,5月的一天,到电影城洛杉矶。晚上,剧场经理举行欢迎酒会,宾主刚刚入席,一位神采奕奕的中年人迎面走来,梅兰芳觉得似曾相识(卓别林的电影早在1915年就开始在上海公演),正在思索之中,剧场经理站起来介绍道“:这位是卓别林先生!”卓别林紧紧握住梅兰芳的手热情洋溢地说“:我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今日可算幸会。啊,你原来这么年轻就享有这样的大名,真可算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羡慕的人啦!”当时梅兰芳才36岁,卓别林也只有41岁。虽然卓别林正在紧张地拍摄电影《城市之光》,他还是抽空参加好莱坞为梅兰芳举行的盛…  相似文献   

3.
梅兰芳学画的启蒙老师是王梦白,又从陈师曾、齐白石、姚茫父学过画。这几位都是旧时京剧艺苑中的大师,梅在艺术修养方面,当然得益非浅。姚茫父(1876—1930)善画佛,他的《达摩面壁图》充满了人间烟火味,梅兰芳前后曾经临摹过七八张,足见梅兰芳对画家之爱。在姚氏的诗集中,第一个涉及梅兰芳的题目是《梅澜祖母八十乞诗》二首。梅的祖母即梅巧玲的妻子,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梅兰芳在写《舞台生活四十年》时仍非常怀念她。此外,诗集中还有《梅湖得子》,自然这都属于一般的应酬诗。《花朝罗投东约集新明院观上元如人剧》,写的是戏…  相似文献   

4.
王婕 《沧桑》2011,(5):114-115
电影《梅兰芳》自上映以来,就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陈凯歌导演通过独特的叙事艺术,塑造了梅兰芳高尚的人格,使人们对个体伦理和民族正义有了深的认识,实现了当代中国传记影片的新突破,这些思想蕴意都值得我们用心体会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婧 《南方人物周刊》2011,(10):103-103
上海新光影艺苑,前身为1930年开张的新光大戏院。这座带有西班牙和意大利中世纪风格的建筑,曾首映过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迎接过喜剧大师卓别林,是张爱玲首度改编小说的话剧舞台,亦是李安《色·戒》的取景地。近两年,它又迎来了沪上怀旧热潮“过电瘾”。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许多人都知道他在京剧艺术上的深厚造诣。但是,梅兰芳和电影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梅兰芳在年轻时就是一个电影迷。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我国京剧名演员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这一年,梅兰芳已经开始登台演出,并逐渐成了一位颇有名气的戏剧演员。梅兰芳是电影院的常客,他看电影不仅为了娱乐,而且注重从电影表演艺术中汲取营养。后来,梅兰芳萌发了拍电影的念头,他想,电影演员可以在银幕上看到自己的表演,而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永远看不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陈凯歌导演正在拍制中的影片《梅兰芳》已被海内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章子怡在片中饰演的孟小冬是一位传奇式女伶,而这位上世纪30年代名满全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与苏北的一介平民家庭还有着血脉之亲——小时候我一直称孟小冬为四姨奶奶……  相似文献   

8.
中国观众最多的导演是谁?是谢晋。他执导的影片从50年代的《女篮5号》,到6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到80年代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片战争》……哪一部不是家喻户晓?他的影片充满着激情与反思忧愤,正是那种对真实人性与美好心灵的不断探索,使他拍摄的影片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作为一个有着  相似文献   

9.
罗先哲 《文史月刊》2011,(10):48-48
众所周知,中国人最早尝试拍摄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无声影片《定军山》。然而,我国最早拍摄的新闻影片却鲜为人知,它是1911年由我国魔术家朱连奎和美利公司一位洋人共同拍摄的反映辛亥革命的纪录片《武汉战争》。  相似文献   

10.
苏梅 《神州》2011,(9):62-64
电影《梅兰芳》是陈凯歌的翻身之作?前些日子在网上常看到一些相关评论,从创作者到演员,有人受到表扬,有人挨了批评。一部《无极》令大家失望了,如果这部影片没有投入过亿的巨资,如果它的导演不是曾在十多年前拍出令人叹绝的《霸王别姬》的陈凯歌,相信大家会觉得其实这部影片也没那么烂。个人认为至少比起当年张导的"满城丰乳"令人不敢正视的《黄金甲》和冯导的看似高雅深沉实则空洞无聊的《夜宴》内容更充实些,欣赏性更强。聪明人懂得失败后要总结经验教训,不允许自  相似文献   

11.
五十五周年国庆节来临前夕,9月21日出版的第779期《作家文摘》刊登了《梅兰芳画传》中有关五十五年前梅兰芳在天津一度“受难”的情况。文中说,在北京开过全国政协会后,梅兰芳应天津市文化局局长阿英邀请,率团赴天津作短暂演出期间,他接受了天津《进步日报》文教记者张颂甲的专  相似文献   

12.
汪春耀 《世纪》2020,(1):95-95
我是个京剧爱好者。近日,我读到《世纪》2019年第四期刊载《我在恩师梅兰芳家学戏的日子》一文,文中有沈飞德所摄的"梅兰芳纪念馆"(原梅兰芳故居)的三帧照片,颇有亲切感,令我记起52年前的1967年7月初,我曾到去过那里的往事。那时是"文革"初期,梅兰芳故居为"军管"的一所院宅。  相似文献   

13.
梅绍武 《百年潮》2003,(3):63-65
《天女散花》中梅兰芳饰天女英国汉学家施高德教授(A.C.Scott)1956年曾由香港来京考察中国戏剧并访问我的父亲梅兰芳。父亲在北京国际俱乐部接待了他,跟他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施高德当时是研究中日两国戏剧的专家,已发表《中国古典戏剧》和《日本歌舞伎》两部著作。他返回香港后,在1959年又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英文专著《梨园魁首梅兰芳》,这大概是西方人士所写的第一部梅兰芳传,全书132页,内容尚属详实。最近我从书架上取下他当年赠送的这本书,重读一遍,发现其中记载了父亲当年访美演出时的不少情况,对我很有启发。其中有些事我未曾在拙作《我的父亲梅兰芳》(1984)第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是个奉行封建专制主义的大独裁者。1914年1月,他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占多数议员、作为最高立法和权力机关的国会,随之通令取消了各地方自治会和省议会。5月,又颁布了一部为他搞专制独裁服务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宣布废除了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所服役的部队驻在泰州,泰州是驰名中外的人民艺术家梅兰芳大师的故里。我在政治部群工科任干事,常接触、走访当地的各界人士,这样就结识了梅兰芳大师的族兄长梅庵臣先生。梅老先生不仅是个悬壶济世、德高望重的老中医,而且还是一位有名的京剧票友。彼时正逢梅兰芳大师逝世不久,我们的话题便很自然地扯到梅兰芳的舞台生涯。  相似文献   

16.
读书     
《山茶》2009,(12):174-174
《五十年代的尘埃》 本书精选了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纽约发表的部分文章。其中《梅兰芳传稿》几十年来在海外反复刊载.被评论家认为是所有写梅兰芳的传记、文章中最出色的;《我的女上司》等六篇小说.让我们得以一窥五十年代留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俄国的苍蝇和皮匠》为根据史学家何炳棣的一次旅行而记.  相似文献   

17.
黄小峰 《中华遗产》2011,(7):150-153
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中,有这样一幕——年轻的梅兰芳和邱如白义结金兰,为他们作证的,即是一幅南宋古画。被当代电影巧妙使用的这幅画是有明确出处的,它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南宋画家李唐的《采薇图》。那么,导演为何耍选用这幅画来烘托情节呢?莫非它有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8.
1930年,梅兰芳率京剧团访问美国,受到美国政府和人民热烈欢迎。梅兰芳出神火化的舞台表演和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赢得美国观众的一致喝采。一时间,美国“梅兰芳热”、“中国京剧热”不断升温,本文旧闻新辑,选取几个特写镜头,以见梅兰芳访美盛况和梅兰芳把京剧推向世界的历史性功勋。一檀蕾山迎海梅兰芳一行26人、行李百余箱,到达檀香山。若按美国正常验关,签发登岸允许证等手续,至少得滞留几个钟点。美檀香山海关、移民局为表示亲善友好,只是对梅一行大致问了问,免验行李,即签字放关。梅兰芳一行先登岸,登岸允许证由移民局办妥…  相似文献   

19.
梅兰芳为兴建议口市图书馆义演筹资1936年7月,当时国民党党政军要人何成浚、陈泮岭、徐源泉、吴国祯等发起兴建汉口市图书馆.并成立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募资金、书报和选择馆址.1937年4月,梅兰芳剧团由湘来汉表演,汉口市图书馆筹委会立即与之联系义演事宜,梅剧团欣然应允.乃于5月1日晚,假原法租界公记大舞台(即今人民剧院),请梅剧团及名票南铁生、章晓珊等义务串演,梅兰芳演全部《西施》,南铁生、章晓珊演《花田八错》.《西》剧为梅不轻易演出之戏,《花》剧亦系南的拿手杰作.演出纯收入为4937元,为筹委会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捐款.  相似文献   

20.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3,(8):95-95
《长袍与牢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梅兰芳回忆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