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开展世界遗产监测的背景 1982年,也就是在1978年第一批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的第四年,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并讨论世界遗产地的监测问题。当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希望了解缔约国保护管理世界遗产所采取的行动情况,并收集遗产地保护状况的最新信息。1983年,世界委员会会议决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等咨询顾问机构来收集信息提供报告。于是,1984年IUCN提交了第一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相似文献   

2.
事件为期九天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于7月10日在加拿大魁北克闭幕。作为文化遗产申报的福建土楼和作为自然遗产申报的中国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相继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37个。  相似文献   

3.
潘运伟  杨明  刘海龙 《人文地理》2014,29(1):26-34,65
研究导致世界遗产"濒危"的威胁因素能够为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与保护提供重要借鉴。对全球濒危世界遗产威胁因素定量统计发现:武装冲突、管理不力、工程建设是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自然遗产共同面临的三大威胁;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濒危因素还包括城市发展压力、不合适的维修/重建等;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因素则还包括非法偷猎、捕捞,以及林业采伐、农业种植、放牧等农林生产活动等。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首要威胁因素是旅游发展压力,管理问题、城市发展压力、水利工程建设等也较为突出。提出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建议:明确遗产旅游价值取向,加强高峰期游客管理,控制旅游设施建设规模;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探索世界遗产管理的新体系、新思路;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压力,积极预防极端自然灾害的破坏;严格控制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成百万的游客涌入世赛遗产地,旅游业成为大多数城市遗产管理重要的关注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能带来什么好处?当世界遗产带来遗产地高曝光度和大幅增加的游客数量时.遗产地保护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5.
《世界遗产》2014,(9):100-105
自2007年起,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雅安片区被首个列入UNESCO“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项目”框架内。迄今已开展多个项目下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对四川省境内两个世界遗产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青城山与都江堰水利系统造成严重破坏。震后不久,为及时给两个受灾遗产地提供帮助,在梅赛德斯-奔驰的资金资助下,UNESCO驻华代表处发起了“四川受灾遗产地震后援助项目”。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后,又及时为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6.
宋峰 《世界遗产》2014,(7):133-135
世界遗产设立的本初目的是对于突出普遍价值的保护和解说。通过政府的协调,由有关专家辨识和认证已有国家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并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行进一步的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而对于突出普遍价值的多样化利用,也就是世界遗产地可以发挥的多重功能所在。  相似文献   

7.
《世界遗产》2014,(1):108-113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政府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一个分批次系列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第一期遗产地于2007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2013,(3):108-113
务匏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定于2013年6月16—27日在柬埔寨举行。会议期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审议新的世界遗产提名项目,同时审查已经在册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本次共提名36项,其中文懒量产23项,自然遗产9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我们从中遴选出几处遗产地,为您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监测是根据国际公认的文物保护准则以及《世界遗产公约》,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状况进行周到的专业检查、审议和评估,包括系统监测及反应性监测两种类型,前者要求遗产地主权国主动进行且每6年提交一份详尽报告,类似我们定期的“体检”;  相似文献   

10.
《世界遗产》2014,(12):82-85
庐山于1996年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为UNESCO—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项目地,主要开展了老别墅的保护和修复、文化景观研究和保护管理策略制定、污水处理等三项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2014,(10):88-91
中国南方喀斯特(一期)于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8年起成为UNESCO——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项目地之一。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地(一期)由三个片区组成,即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三个片区分别开展了不同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遗产》2010,(4):110-110
世界遗产地和生物多样性地区之间的整合《世界遗产公约》的诉求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社会的迎合海洋世界遗产:保护海洋中“最好中的最好”,现在就是时候。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遗产:荔波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一员,申遗成功已经9年了。荔波世界遗产这张"名片"现在的影响力如何?荔波对这张"名片"做了哪些宣传工作?尹德俊:荔波素有"地球绿宝石"之美誉,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品牌。特别是2007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后,许多国家级、世界级的论坛、文体等活动不断地在荔波这个  相似文献   

14.
国外资讯     
<正>世界遗产文件第40号出版,探讨将当地社群纳入世界遗产管理系统2014年11月中旬,《世界遗产文件》第40号出版。这是一部关于使当地社群加入世界遗产管理系统的方法论,其基础是COMPACT(Community Management of Protected Areas for Conservation)计划在亚、非、拉美、加勒比地区十个遗产地所开展的工作经验——其中8家世界自然遗产地已经营了十年以上。其内容包含指导方针、图文对照的案例研究。文件涉及操作中各个环节,回顾了经验教训,讨论了新背景下方法论的实施,并提供了种种建议。COMPACT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实施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项目(SGP)″与联合国基金会共同资助的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概况     
《福建旅游》2005,(8):154-155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23处、中国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今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40周年。纵观1978年以来《世界遗产名录》的变化轨迹,可以看到世界遗产事业发展所走过的道路:从精英阶层的遗产到平民百姓的遗产;从人类征服自然的杰作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从单一文化的代表到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成果;从单点小规模遗产到跨区域跨国境巨尺度遗产;从古代遗产到现代遗产;从静态遗产到活态遗产。这种发展还反映在全社会对遗产关注点的变化,即:从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遗产》2008,(6):112-112
10月20日,世界遗产中心获得了2008世界旅游大奖。此奖项对世界遗产中心在旅游业中取得的杰出成就及其该中心在帮助世界185个国家建立、监控878个世界遗产地过程中所提供的指导、支持和鼓励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井喷之后     
<正>今年世界遗产大会期间,短短两天内,中华大地上就涌出了4个南方喀斯特遗产地,22个丝绸之路上的遗产点,58个中国大运河相关遗产点。全国的世界遗产地、遗产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井喷之势。看到这些数字,令人有一种头晕目眩之感。透过这些干巴巴的数字,我甚至能遥望到众多新增遗产地的民众们喜大普奔的场景,甚至还能感受到更多未能入选喀斯特、丝绸之路、大运河遗产点的各地民众们的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19.
<正>1987年,中国第一次申报世界遗产。最终周口店猿人遗址、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长城、泰山等6处遗产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泰山由于既符合文化遗产标准又符合自然遗产价值,被列为"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经过30年的发展,到2017年可可西里和鼓浪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已有52处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也已经从一个遗产保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与世界遗产教育策略拟定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世界遗产促进了旅游,旅游带来了发展.然而,不当的旅游行为也破坏和污染了遗产地独特的环境,对当地的资源构成了威胁,降低了遗产地的特色.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是世界遗产旅游的必需选择.世界遗产教育有助于促使人们保护世界遗产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尊重当地社区的文化,并使当地居民积极分享社会和经济利益.本文将生态旅游作为世界遗产旅游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方式,并将生态旅游计划制定的相关权益关系人,依照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分群,根据每一个分群的特性,拟定生态旅游与世界遗产教育策略,让这些权益关系人了解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进而唤醒他们对于遗产保育的积极性,从而制定出最佳的生态旅游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