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6年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四川石渠县阿日扎、温波乡的两处岩画进行了调查。从雕刻技法上看,这些图像均为密点凿刻剪影式和密点凿刻粗线条轮廓式图像;从内容上看,这些岩画有人、牛、牦牛、山羊、大角鹿、虎以及少量无法辨识的图形,其中动物形象明显具有游牧文化色彩。目前,四川发现且公布的早期岩画非常少,此次发现对于研究石渠岩画与周边青海、西藏地区岩画的关系,乃至文化传播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境内岩画丰富,每个岩画点基本都有动物形象。从西北端的阿克塞、肃北,到河西走廊东端的景泰、平川、靖远等地,境内岩画上出现的动物形象有牦牛、北山羊、盘羊、岩羊、马、狗、狼、虎、豹、骆驼、貘、鹿、蛇、石鸡、飞雁、鹰、燕等数十种。这些动物的地域分布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甘肃省内岩画中动物形象分布的考察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吉扎岩画位于贡嘎县昌果乡昌果沟内。昌果沟沟口两侧有两座面临雅鲁藏布江的山岩,名为“多吉扎”藏语意为“金刚岩”。是西藏著名的宁玛派多吉扎寺所在地。 在多吉扎山岩脚距地表约1~4米处,有凿刻岩画四十余幅。这些岩画内容主要为各种动物和各种人物活动场面。可以识别的动物有马、牦牛、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这一表述形式本身具有生存论和存在论上的价值。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贺兰山岩画里绝大多数是合体岩画形式。  相似文献   

6.
加林山岩画——被画在地表的大石上,时有时无 藏北加林山岩画被认为是西藏岩画中年代最早的一类岩画,同时它还是羌塘草原上为数并不多见的地表大石岩画类型。这里的岩画都被画在地表的大石上(见图1),每个石块上图像数量不等,有人做过一次性统计,有岩画的石头至少在60块以上。  相似文献   

7.
书讯     
正中国岩画发现史陈兆复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定价:38元。岩画对于探寻我们远古祖先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解释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都是极其宝贵的材料。作者的英文专著《中国史前岩画》,曾被译成意大利文、法文、德文等多种文字,把中国岩画推向世界。本书从我国岩画发现的回顾、岩画内容的分析、岩画艺术特征与技术特色的解构等方面,详细叙述了岩画在我国的发现史。对研究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编制的《岩石艺术:申报前指南》,左江花山岩画与现有岩画世界遗产及国内外其他重要岩画遗产对比研究表明,左江花山岩画具有独特和显著的自身品质,值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岩画自身品质的原创性、典范性与稀缺性及数量维度看,花山岩画以其"蹲式人形"为基础符号的独特图像表达系统,统一而艰险的作画位置,以及大规模的画面和岩画数量,在世界岩画遗产中占有突出地位。从岩画所处的环境来看,花山岩画的作画点是先民精心选择的结果,与江水、群山及台地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祭祀场,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关于岩画的文化内涵,花山岩画的作画人群单一,形式统一,在700多年这个相对较短的历史时期内,集中记录了当地骆越人的祭祀场景,是对这一人群信仰体系和社会生活的独特见证,也是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岩画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9.
1985年我们对日土县任姆栋等3处岩画的调查被公认为是我国西藏岩画考古的开端,从此以后,接连不断的发现让西藏岩画成为国内外岩画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黄河自西向东由青海穿过四川,在甘肃省境内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白银市,而甘肃省黄河流域岩画主要分布在白银市。白银市属于甘肃省管辖下的一个地级市,下设白银、平川两区和景泰、靖远、会宁三县。目前白银市境内在景泰县、靖远县和平川区共发现岩画点17处,其中景泰县共发现岩画点9处,靖远县共发现岩画点6处,平川区共发现岩画点2处。从地理分布看,白银市岩画属于黄河流域岩画;从图像风格看,白银市岩画系北方岩画,具有北方岩画朴实稚拙的特征;从内容看,白银市岩画图像题材丰富,时间跨度很大,既有早期的狩猎图,又有后期的农耕图。  相似文献   

11.
正甘肃靖远县境内最早发现岩画的时间是1976年,但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83年,有关靖远吴家川发现岩画的文字才见诸刊物。吴家川岩画这一珍贵的古人类游牧文化遗存,经过文物专家的披露被外界知晓后,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访古寻幽的人们,慕名而来者从此络绎不绝。近些年来,靖远县境内又有新的岩画点被发现,岩画存留的数量不断增加,岩画记录的形象也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靖远地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白岔河沿岸新发现的动物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岔河流域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岩画宝库,自7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陆续在这里发现了一批古代岩画,为此原昭乌达盟文物站和克什克腾旗文化馆于1981年对分布在河两岸的岩画进行过专项调查,共发现48幅岩画。近几年随着文物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又有一些岩画陆续被发现,昭蒙师专的史学工作者还曾较为系统地进行过调查,使岩画的数量成倍增长。为了系统全面的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海西岩画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三方面,阐述了海西岩画在地区文物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在地震灾害中的调查,从地震和岩画的影响关系、地震对岩画造成的破坏、灾前预防性保护、灾后应急处理和科技保护几个方面,介绍了在地震灾害中岩画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花山岩画地理位置、自然状况、岩画内容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且从岩画内容上与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作一番比较,旨在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岩画文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黑山人面岩画遗址位于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查布嘎吐嘎查西南海拨300米高的大黑山山脉东端,该岩画1975年被发现。岩画主画像面朝南,采用阴刻手法刻在山顶的立石上,岩画为高130厘米,宽110厘米人头像。关于扎鲁特旗大黑山岩画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大黑山岩画为辽代时期,代表人物为盖山林;另一种观点认为:大黑山岩画为鲜卑时期刻画的。代表人物为:郝维彬郭浩等。综合各种资料,我们认为大黑山人面岩画应为辽代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6.
凹穴岩画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画。具茨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在新郑市、禹州市、新密市的交界处,这里共发现岩画284幅,均为刻制,有凹穴、网格、沟槽等造型,从数量上看凹穴岩画为主要类型。在河南方城、泌阳等地也发现有与具茨山类型相似的岩画。以具茨山为核心的河南岩画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没有岩画的空白。河南凹穴岩画图形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化或单纯符号化,均为刻制,未见划制或绘制。从目前的断代结果来看,河南凹穴岩画比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凹穴岩画的发生期为晚。  相似文献   

17.
具有X射线透视风格的神人一体和动物岩画在世界各地屡有发现.这种岩画人物胸部呈半透明状态,肋骨和脊椎骨清晰可见.从数量上看,神人一体岩画要少于动物岩画.  相似文献   

18.
(三)在探访世界屋脊黄金之谜的漫漫途程中,巴哈毛里沟石壁上的岩画将笔者的注意力引向大地、引向人、引向由黄金导演出来的黄金文化上。 巴哈毛里沟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加乡政府所在地东12公里处。昆仑山支脉布尔汗布达山延伸至此,托索河与卡可特尔河汇合后流经这里。在陡立的岩石壁上,古代的青海人遗留给后人的是大小九幅岩画。画中绘有骆驼、山羊、牦牛、马、鹿等图案。其中第六幅和第九幅有三个符号性图像,  相似文献   

19.
位于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境内的曼德拉岩画,被人们赞誉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本文以简洁的笔墨评述了这处岩画产生延续的历史年代,分布的密度,参与创作的民族,岩画的题材、内容,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及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岩画艺术之林中所占的地位和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病害勘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年自然营力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共同长期作用下,花山岩画岩体开裂、片状剥落、岩画颜料层褪色脱落、岩溶覆盖、生物风化等病害程度明显加剧,给花山岩画造成了巨大破坏,威胁着岩画的长期保存,本文从花山岩画病害类型分析、发育程度、分布特征和产生原因等方面详细调查出发,总结出科学勘察花山岩画的方法,为后期岩画保护治理工作提供详细必要的基础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