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龙川县的山中埂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古代遗迹16处,出土一批陶、石器遗物.遗址可分为两组不同的文化遗存,第一组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虎头埔文化特征;第二组为春秋时期.该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粤东北地区的考古资料,对认识岭南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3年7~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揭西县河婆镇乌岽岭,抢救清理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虎头埔文化遗址,遗址内遗迹多为灰坑,出土了较多陶器、石器,还有少量炭粒和果核,为研究粤东地区新石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一批新材料。  相似文献   

3.
坭兴陶简史     
<正>文物发掘和考古研究表明,远在4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钦州就已经有陶器。在钦州发掘的那丽独料,东场上羊角,犀牛脚芭蕉墩、黄金墩,大番坡妮义嘴等多处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经磨制的石刀、石铲、石锄、石斧等石器及陶片,尤以那丽独料新石器时代遗址最具代表性。1976年和1978年,广西区文物工作队和钦州县文化馆先后对那丽独料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调查挖掘,发现有灰坑、灰沟、柱洞等遗址和石器、陶片、果核等大量遗物,形成一篇题为《广西钦州独料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工作简报,较为详细地记叙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4.
龟山遗址位于广东省普宁市东南郊马栅村,2009年5~10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普宁市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3500平方米。此次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20处,出土器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铜器,其中以陶器、石器为主。根据出土器物的类型、形制、纹饰、组合等将龟山遗址的文化遗存分为三期,第一期的年代稍晚于虎头埔遗址的年代,第二期处于后山文化较晚的阶段,第三期的年代相当于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临沧市的那蚌遗址,位于澜沧江的一级台地上,分布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器与陶片。石器有打制的石斧、刮削器、石锛、石凿、石刀、石铲和石锤等。陶器纹饰以细绳纹、粗绳纹、刻划纹和戳印纹为主。那蚌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澜沧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江油市大水洞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5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四川江油大水洞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用火遗迹2处,发现陶片、石器、石坯、砺石、骨器、蚌饰等遗物。估计该遗址时代早于绵阳边堆山早期文化,大约公元前50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该遗址位于广西贵港市上江口村郁江边。1996年发掘,堆积共3层,可分两期,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发掘证明了一期遗存早于二期遗存。前者出细长、厚体的石器,陶片以夹粗砂的红褐陶、红陶为主,胎较厚,饰绳纹,可见罐、釜类;后者出宽短、薄体的石器,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新出胎薄的夹细砂黑陶和泥质红褐陶,除素面外,见拍印曲折纹等,有鼎、甑等。二期新出双肩石器和南传的陶鼎,文化面貌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汶川姜维城发掘的初步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2000年春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汶川县姜维城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找到了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原生文化堆积.2003年为弄清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我们又对该遗址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石器和骨器.通过对出遗物的观察,与邻近的营盘山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遗物大多相同或相近,与黄河中上游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关系密切.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上游史前文化的相互交流与互动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秭归望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大坝附近一处受洪水破坏严重的古代遗址。堆积中第5、6层属商周时期的淤积层,不见文化遗迹。在淤积层和河漫滩上出土或暴露许多石器、商周陶片和少量新石器时代陶片。石器种类有斧、锛、凿、铲、小锛、锤、犁形器、刮削器、圆形刃和半圆形刃石器、盘状器、砺石等。商周陶片可辨器形有罐、喇叭形器、瓮、盆、豆、盘、杯、缸、纺轮等。在盆、盘、罐等器皿中出现一些新器形。商周陶器的基本特征属早期巴文化。望家湾遗址的发掘为早期巴文化的研究增添了一批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拉萨曲贡村遗址调查试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11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拉萨市北郊曲贡村附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采集到一些打制石器和陶片,并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发现窖穴一座,灰坑两座,出土大量打制石器、石片、陶片和少量骨器、磨制石器。现将遗址的试掘情况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11.
大花石遗址位于云南保山市龙陵县怒江畔,出土有打制石斧、石锛、石刀等石器,出土陶片有红、褐、黑三种色素,纹饰比较丰富,器形有罐、钵、纺轮、豆四类。该遗址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滇西南地区的文化面貌,揭示了与西北、岷江上游同类遗址存在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2.
社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西南。1958—1978年,广东和广西两省(区)文物工作队先后对该遗址进行调查。2012年2—4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联合防城港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实际发掘面积6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石器139件,以打制为主,有蠔蛎啄、砍斫器和尖状器等,磨制石器有斧、磨棒;陶片数量较多,可辨器型有罐、釜和钵;骨器7件,均为骨锥。大量海生软体动物外壳和鱼骨的发现证明了遗址以采集海生资源为主的生业模式。社山遗址属海滨贝丘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本次试掘对进一步了解北部湾地区海滨贝丘遗址的文化面貌以及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科右中旗嘎查营子遗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嘎查营子遗址位于内蒙古科右中旗中部,霍林河东岸.遗址于近年发现并进行了调查,采集遗物主要有陶片和石器.主要遗存年代属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该遗址为迄今发现的最北端的一处红山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14.
何斌  李玫  伍和辉 《南方文物》2012,(4):128-134
古耶遗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古耶村东北,东距西江1.8千米,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所知保存最好、信息量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遗址中发现石制品共计7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及其进一步加工的各类工具。本文运用类型学、数量统计和操作链等方法对遗址内出土的双肩石锛类石器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演变以及与周边同期考古学文化的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黑龙江抚远县亮子油库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采集获得了一批石器和陶器。石器主要有石核、石片、石镞、网坠等。陶器均为陶片,根据其器物特征及与周边考古材料对比,可区分出四个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即新石器时代遗存、两汉时期遗存、南北朝—隋唐时期遗存、辽金时期遗存。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00,(12)
本书是内蒙古朱开沟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该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的重要遗址,自1974年发现以来,经过四次发掘,发现大量墓葬、房址、灰坑等遗迹,出土石器、陶器、骨器、铜器等数千件具有北方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化遗物。其发掘资料对于解决考  相似文献   

17.
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为配合金沙江下游河段的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会理县新安傣族乡马鞍桥村的大坪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Ⅲ区发现包括灰坑、窑址等在内的数十座新石器时代晚期遗迹,出土大量陶片,为研究城河流域乃至金沙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谱系及陶窑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阆中市文成镇梁山村的灵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360平方米。灵山遗址的时代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唐宋、明清及近现代几个阶段,以新石器时代遗存最为丰富,发现了灰坑、柱洞、灶和燎祭遗迹等,出土了陶器、石器等遗物。此次发掘填补了四川嘉陵江中游考古学文化遗存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时空框架以及与周边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交流、融合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新乐文化是下辽河流域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新乐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玛瑙、煤精制品等遗物,其中石器出土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本文对新乐遗址出土的石网坠、石磨盘、磨棒、石镞等各类石器,从石材选用、制作工艺技术、用途及其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基建,2010年2月至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对位于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光明村的熊家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2016平方米,在发掘区东北部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灰坑、陶窑,出土了陶器、石器等遗物,为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谱系、陶器制作工艺、原始祭祀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