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广东佛山河宕、深圳屋背岭和博罗横岭山三处墓葬材料中反映埋葬习俗的特殊现象,尝试探讨岭南商周时期的性别差异、社会分工差异、两性地位及等级制度、社会组织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商周时期岭南墓葬中存在着用石锛与纺轮、砺石与纺轮标示墓主人性别的埋葬习俗,折射出男女不同的社会分工倾向,即石器加工制造及作战等活动主要由男性承担,纺织等活动主要由女性从事。横岭山墓葬已明确显示存在社会等级制度,且出现的时间不晚于横岭山一期,即商周之际。男女两性的地位在横岭山一、三期大致势均力敌,到四期,男性的地位已超过女性。家族组织在商代已存在,到周代在生产分工方面发挥了作用,呈现出家族分工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张超华 《四川文物》2020,(1):107-116
通过统计学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以性别考古为研究视角,从墓葬结构、死亡年龄、随葬品、合葬墓及二次葬等方面揭示了王因墓地所反映的两性差异。王因墓地两性在墓葬结构、墓室面积、死亡年龄上并未有明显的差别,而在生产工具、装饰品、随葬猪骨、合葬墓及二次葬等方面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石锛、石铲、石斧等主要为男性所使用,纺轮、石球主要为女性所使用;女性以腕臂环饰为主,男性则以发饰为主;男性以随葬猪下颌骨为主,女性则多随葬猪肢骨;合葬墓中,随葬品多摆放在男性一侧;二次葬多发生于男性墓葬。王因墓地的社会性质推测为母系氏族社会,婚姻形态或处于偶婚制阶段。  相似文献   

3.
王祁 《江汉考古》2019,(1):81-90
本文通过对殷墟出土可鉴性别墓葬研究,认为兵器、手工工具、纺织工具、铜铃和弓形器可以作为墓葬中两性身份的标识物,共同反映了丧葬观念中的两性社会角色差异。经文献和卜辞材料印证,晚商的两性社会角色差异同样存于现实生活。部分女性参与战争、农业和手工业领域的材料证明商王朝晚期女性扮演着较为自由的角色,但她们的工作可能多是提供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韦正 《华夏考古》2006,(1):66-72
东晋墓葬等级制度仅限于高级官员,中下级官员至庶民墓葬等级差异不明显。东晋家族内部墓葬等级差异也不明显,但各家族墓葬的形制和规格似有一定规则,而与家族地位之高低不甚关联。东晋帝王陵墓家族墓葬化,乃当时现实政治之曲折反映。东晋墓葬制度状况与东晋门阀世族社会的现实等级差异不甚相符,此认识对东晋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繁文 《华夏考古》2012,(1):100-110,119
本文从隋代李静训墓墓主及其家族的社会关系和地位、宗教信仰等状况入手,考察历史情境、墓主身份以及丧事主办者的意愿与情感,对墓葬的位置、形制、葬具和随葬品的影响。为探究该墓葬具形制的使用原因和意义,文章亦对唐以前房形石葬具的流变和使用背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2018年2—7月,南京博物院和溧阳市博物馆对江苏省溧阳市上兴镇蒋笪里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汉代墓葬25座,清理发掘23座。墓葬形制分为砖室墓和土坑墓两种,其中带长斜坡墓道竖穴土坑木椁墓有11座。发掘的汉墓均被盗扰,残存铜、铁、石、漆木、釉陶、陶等质地器物121件(组)。根据墓葬的形制结构、排列布局、残存的车马器等推测,蒋笪里墓地应是汉代溧阳地区一处身份地位较高的家族墓地。蒋笪里汉代家族墓地的发掘,为溧阳地区的汉代考古研究及汉代文明探索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文博》2018,(5)
2018年1月至今,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西安市幸福林带建设工程项目中发现并清理了两座北魏墓葬,出土物包括刻铭砖、陶罐、细颈陶壶、泥质冥币、铜钗以及贝壳等,为研究北魏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又由于这两座北魏墓葬与其两侧的十六国时期墓葬非常有序地排列在一起,显然是精心规划的结果,反映了它们是一处自十六国时期延续至北魏时期的家族墓地,这又为西安地区十六国至北魏时期的家族墓地的分布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孙研 《东南文化》2016,(5):40-50
2012年,镇江博物馆在镇江市大港镇龙泉村清理汉代土坑竖穴墓10座,出土器物类型以罐、盒、鼎、壶、瓿为主。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测,墓葬时代应属于西汉中期。从墓葬的分布规律推测,该墓地应为一处家族墓地,家族内部又分为不同的家庭单位,墓葬之间的区别可能与墓主生活时代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有关。这批墓葬的科学发掘,为研究镇江地区汉代丧葬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清代柳州人杨廷理在台湾开发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11月至2001年4月,在柳州市郊发现了杨廷理及其家族墓葬。本文侧重就杨廷理及其家族墓葬的文献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河南安阳市殷墟王裕口村南地2009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毓灵  唐际根 《考古》2012,(12):3-25,1,97,105
安阳工作队在王裕口村南地的商代遗址清理出道路、房基、水井、祭祀坑、墓葬等遗迹。其中以M103、M94为代表的墓地,因两墓所出铜器上有与甲骨刻辞中所见贞人"■"相同的铭文,可能是贞人"■"的家族墓地。两座墓葬分属殷墟文化第二、三期,这为研究贞人集团的地位及■的地位变迁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焦作温县南平皋东周墓葬的7例人骨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南平皋东周墓葬两性居民平均死亡年龄为42,43岁;女性颅骨在种族特征上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和南亚类型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应属于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古中原类型居民,同时不排除受到古华北类型居民等其他人群的影响。女性居民的平均身高为158.09厘米,处于同时代北方不同体质类型人群中的中等偏上水平。在南平皋东周人骨上也发现骨性关节炎、创伤、龋齿、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生前脱落等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文献的东周女性史研究往往强调女性在东周时期社会地位逐渐式微。然而从考古学视角观察,女性贵族社会身份地位在东周时期却并非单向的跌落。春秋早期,女性贵族墓葬随葬器物延续西周以降的趋势,与男性贵族存在一个显著等差;春秋中期后,女性贵族墓葬随葬青铜器物组合层阶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渐向异穴合葬男性配偶墓葬靠拢;春秋晚期,"夫妇同庖俎"(即合卺)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社会现象,女性贵族身份地位有了一个质的提高。这标志着贵族家庭婚姻制度及财产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显示社会基本构成由大家族向核心家庭转换。  相似文献   

13.
1999年至2006年,淮安市博物馆在金湖县徐梁村共发掘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随葬品。其中部分墓葬具有同为家族墓的可能,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器形分析,这批墓葬的年代初定为战国末期至西汉早期,M18年代属于西汉中期。这批墓葬中M1主人身份地位最高,M18主人也应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宏飞 《历史研究》2023,(5):43-64+219-220
安阳殷墟遗址的殷墟文化第四期墓葬直至最末阶段,仍维持严密的社会等级架构,高级贵族始终随葬成套优质铜明器,但也出现一些变化,即殷墟第三期仅有小贵族随葬劣质铜明器,而第四期中小贵族墓葬中则普遍存在劣质铜明器和仿铜陶礼器,且这一现象并未在西周殷遗贵族墓葬中得到延续。可见,殷墟第四期中小贵族墓葬随葬器物的变化,是商代晚期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出中小贵族的衰落及其与高级贵族之间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增大,是商王朝衰落的内在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4,(11)
2013年5~6月,朝阳市博物馆与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联合对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杜杖子村的一座辽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为仿木结构的弧边方形单室穹隆顶砖室墓。此墓未经盗扰,出土陶、瓷、铜、铁器等随葬器物。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的时代应为辽代早、中期,且墓主应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可能是地方官吏或家境殷实的士绅。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在江苏省扬州市曹庄发现两座隋唐时期的砖室墓,M出土隋炀帝墓志,墓葬中出土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玉璋、铜编钟、铜编磬、凤冠等高等级的随葬品,以及大量陶俑等,可以确定墓葬为隋炀帝与萧后的最后埋葬地。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在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北魏宫城阊阖门遗址附近发掘了三座战国早、中期的墓葬。这三座墓东西并列,有可能属于同一家族墓。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式,葬具皆为一椁一棺。随葬品多为陶器,还有少量铜兵器、石器、蚌器。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于了解汉魏故城所在区域东周时期的城市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8,(5)
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是近年周代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对于探讨芮国历史、两周丧葬制度与社会风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生物考古的角度着手,对梁带村芮国墓地小型墓葬居民肱骨、股骨、胫骨进行测量研究,发现男女性居民四肢骨发育程度差异不明显,再结合小型墓葬体量、形制与随葬品等方面分析,得出梁带村芮国墓地小型墓葬女性社会地位较高的结论。表明芮国女性承担了除家庭之外更多的工作,男女性存在性别分工。  相似文献   

19.
唐代墓葬陪葬俑、石质葬具与壁画出现一些女性披袍形象,亦见于敦煌、新疆等佛教洞窟壁画,披袍形制、装饰展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特征,属于广义胡服体系,在北朝至隋唐时期女性易装背景下,反映了这一时期女性身份与地位的变化、女性服饰中西域文化的影响以及胡汉交融之性别重构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锦琼 《考古》2015,(4):88-95
殷墟的高等级墓葬多是通过随葬的铜礼器来彰显其身份和地位。值得注意的是,铜器墓中或多或少还随葬有一定数量的陶器,以往学者似乎并未对随葬的陶器加以关注,只是一并将它们归人随葬品叙述了事,并未对这些陶器在随葬品组合中起到的作用做过多讨论[1]。本文拟通过对殷墟铜器墓中陶器使用情况、陶器与铜礼器的配合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