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宽耳铜簋,这里指器身两侧置对称的双耳,双耳的上端横向宽大、纵向深厚,形成一个方鼓的空心兽首的铜簋。此类铜簋由于数量较少且分布较散,以往虽有学者简单提及~([1]),但尚未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拟从宽耳铜簋的发现与分布、型式与年代、起源与传播及铸铆铸接工艺等方面做一简要梳理。一发现与分布根据现有资料可知,宽耳铜簋共计32件,其中考古发掘品14件(图一),国内外藏品18  相似文献   

2.
玉鱼     
周太祥 《东南文化》2001,(12):56-59
玉鱼是在装饰玉器中出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器型。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5,(8)
<正>本文所谓大型单体建筑是指没有院落的大型独立建筑和大型院落式建筑的主体殿堂部分。目前,商周时期形制规整、单体规模较大的建筑已发现较多,为我们研究其平面布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综合考察此类建筑可见,商代和周代的大型单体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差异较大,为两种建筑风格,表现在堂室、台阶、门、墙、柱网结构、回廊、柱础及散水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或地域性特征。一堂室的差别从堂室的平面布局来看,商代大型单体建  相似文献   

4.
玉虎是商周时期比较重要的一类玉器,文献上称为琥。《周礼》将它作为礼玉,列为六瑞之一。但先秦文献中缺乏对琥具体形象的记述。历代经学和金石学家对琥也不甚了解,例如清代吴大澂就曾将1件东汉至六朝常见的玉豚误认为琥。我们现时所能见到的玉虎,差不多全是出自墓葬中的发掘品,因此对玉  相似文献   

5.
吴爱琴 《史学月刊》2008,(3):124-126
商周时期是我国服饰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发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呈现出了在发式文化形成时期的多样性特点.这种多样性不类同于历史上的其他时期,为了美的需求在同一发式中做成千变万化的发型,而是指截然不同的发式类型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商代玉鱼     
<正>鱼,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玉鱼最早零星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中。商代玉鱼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工艺水平上都超过了前期。有商一代,之所以成为古代玉鱼制作史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由于受当时某些用玉习俗影响,及青铜器具在制玉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雕琢技术显著提高。迄今所知,考古出土的商代早期玉鱼甚少,绝大多数出自晚期遗存之中,主要有安阳殷墟、滕州前掌大、新干大洋洲、益都苏埠屯、罗  相似文献   

7.
朱琨 《中原文物》2012,(1):33-37
由花东甲骨文和作册般鼋铭文的记载可知,射牲礼起源不晚于商代中晚期,最初其举行的地点通常在自然形成的河流沼泽等水边,射牲结束后多伴随有祭祀活动。之后射牲礼逐渐发展完善,由麦尊和伯唐父鼎等青铜器铭文记载可以推定,至晚到西周早期,天子在辟雍乘舟射牲的仪式已明显区别于习射及以"择士"为目的的大射,其不仅与祭祀相关,且已具有象征天子亲自射猎以"示亲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商周时期马车起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商周时期马车的起源问题,一般学者认为系来自西亚。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不能令人信服。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试图立足于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发掘的成果,从车的形制及车马具的研究、商周时期车辆与古代世界其他地区车辆的比较入手,谈点不成熟的看法,祈望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注意。一、有关讨论综述宋明以后,经学家们根据《周礼·考工记》所记商周时期的车子的形状,作了商周时期车的复原尝试,这可算是对中国古代车辆进行研究的开始,但他们毕竟没有见过商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21,(3)
正浙江商周时期的兵器有钺、铍、剑、戈、戟、?、矛、镦、镞等,其中钺的数量较少,共收集到4件青铜钺,2件半环形玉钺。一、青铜钺根据不同的形制特征,可将青铜钺大体分为宽圆刃斧形钺与风字形钺二种。(一)宽圆刃斧形钺共2件。其一,乳钉纹钺(图1),1974年湖州市废品仓库拣选。长方形直内,刃部延展成半圆形,侧角上翘。两肩下有二枚乳钉、一对方穿。钺身中央有一凸缘的大圆孔。通长19.4厘米。  相似文献   

10.
商周时期有没有青铜农具;在出土的青铜器中哪些器类属农具;铜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多大比例,这些问题都是考古学界长期以来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由于一些地区铜农具的先后出土,更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近年来对上述问题作了点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已发现的商周时期府库建筑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此类建筑的结构特征及规律,即府库建筑往往为多座,整齐排列;形状均呈狭长方形,长宽比较大;屋顶为两面坡式;其内部空间的使用规划,纵向是分隔开的;门道不在东西两侧墙壁的正中央;府库建筑群往往自成一独立建筑区域;建筑周围的遗物相对较少等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府库建筑在聚落中的位置,得出其大都位于城内西南角或接近于西南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青铜铲是商周时期一种农业生产工具,它不仅可以用于挖沟掘土,也可以用于除草播种。虽然它在考古发掘中出土数量不多,但却是商周时期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为了探讨商代的青铜铲的特点及其用途,我和杨锡璋同志写了《殷墟发现的青铜铲》一文。这篇文章在1984年10月于河南安阳召开的全国商史技术讨论会上,曾引起与会代表的热烈的讨论,后来被收入胡厚宣先先生主编的《全国商史技术讨论会论文集》中。最近笔者拜读了  相似文献   

13.
孙明 《四川文物》2021,(2):38-45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三角形加强筋技术主要用于觚、尊、簋、卣、壶、瓿、盘等圈足器的底部与圈足连接处,纵向延伸,上端较粗,承接铜器外底,下端向下延伸逐渐变细,多为等距或对称分布。加强筋的大小、数量多少的设置,根据器形因器而异,铜觚器体修长,圈足较高,加强筋多为2条或4条,纵向延伸较长,而铜簋、方彝等,底部面积较大,圈足粗矮,加强筋数量相对较多,纵向延伸较短。三角形加强筋技术起源于商代早期郑州商城陶鼎、铜鼎鼎耳与口沿连接处采用的加强筋技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比较盛行,延用至春秋早期。商代晚期圈足铜器上使用较多,但又不仅限于圈足器,部分带鋬器,如爵、斝等,鋬的两端与鋬下腹壁连接处也有发现。其功能在于防止铸件连接处因凝固收缩的应力作用而出现裂纹,强化圈足器器底与圈足之间连接。  相似文献   

14.
话说玉鱼     
中国的玉器出现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在浩瀚的古文化长河中,鱼是众多的玉器中最常见的形象之一。鱼的存在历史可以说比我们人类存在的历史还要早。在远古时代,鱼与先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农业发明之前,鱼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时至今日,鱼仍是人们美膳之食。同时又因  相似文献   

15.
玉鱼演化     
本主要记述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玉鱼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话说玉鱼     
杨进萍 《收藏家》2005,(5):29-32
中国的玉器出现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在浩瀚的古文化长河中,鱼是众多的玉器中最常见的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商代甲骨卜辞里的牢、■分别指经过系养的牛和羊。西周以来牢字取代了■。为了区别经圈养的牛和羊,在牢前加上大小,用大牢专指体型相对于羊要大的经圈养的牛,用少牢专指体型相对于牛要小的经圈养的羊。《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关于"太牢""少牢"分别是牛、羊的说法更贴近周代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18.
林森 《史学集刊》2014,(1):105-112
晚商及西周时期手工业者的组织模式是家族式的,其家族长拥有较高的地位。这个时期的"百工"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手工业生产家族,二是代指百官。东周以降,手工业者的家族组织逐渐变得松散,工师成为新的领袖,这个时期文献中的"百工"多用来泛指手工业者。  相似文献   

19.
商周时期的青铜镰可分为无銎镰和有銎镰两大类。其中,无銎镰从无栏无穿发展到无栏有穿,最后发展到有栏无穿和有栏有穿的形制;其绑柄方式从直接绑柄到劈缝式,最后出现榫孔式和半劈缝式。无銎镰的形制和绑柄方式的演变过程是相辅相成的。青铜镰出土性质随时代不同稍有不同。商周时期主要出土于南方,它的使用与各地区的铜业资源、文化的发展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齿刃铜镰的出现主要与收割作业有关。  相似文献   

20.
单鋬铜尊是殷墟商文化觚形尊与单的爵、角、斝、觚等器物相融合的产物,单鋬的设计目的在于方便携带。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器形设计与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单陶鼎以及西北地区马家窑文化单鋬带流陶罐和陶杯有关,是欧亚草原地带赛伊玛—图尔宾诺青铜文化经过中国西北向中原地区传播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