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黄质夫(1896—1963),名同义,字质夫,江苏仪征十二圩人。在其二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先后创办和主持过江苏省立界首乡村师范学校、南京中学乡村师范科、浙江省立湘湖师范、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和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关于黄质夫先生的事迹,《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54辑暨《仪征文史资料》第9辑之《乡村教育先驱黄质夫》、杨秀明和安永新合编著《黄质夫教育文选》、肖云慧编著《黄质夫乡村教育思想研究》及近年来由南京市栖霞区地  相似文献   

2.
2007年秋,南京栖霞中学校园里矗立起我国著名乡村教育家黄质夫的半身铜塑像,他生前曾担任栖霞乡村师范(今栖霞中学)校长多年,贡献卓著。如今,黄质夫辞世已近半个世纪,他已隐入历史帷幕后。铜像上的他远眺的目光深邃,仿佛在沉思,在聆听校园里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和喧笑声。  相似文献   

3.
青岩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青岩,在青岩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不久,抗日的烽火使得这个筑南小镇活跃起来,不少的学校内迁来到青岩办学,黄质夫等许多教育家先后来到青岩,进行着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事业,并为贵州培养了一批民族师资力量。黄质夫先生(1896—1963)系江苏镇江人,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前身)农科农艺系,毕业后从事乡村师范教育工作达20多年。他在抗战前先后创办了“界首乡村师范学校”、“浙江湘湖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栖霞师范学校”,皆任校长。他积累了兴办乡村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界各种改革的新思潮风起云涌。作为近代乡村教育的先驱——陶行知,他所领导的乡村教育实践是这场乡村教育运动的典型代表,本文探讨了陶行知乡村教育实践的历史特色,并阐述其对当前农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1939年冬——1949年冬,建在贵州边远山区榕江的国立贵州师范(简称“国师”),其办学特点为“教育即生活,生活要生产”,因而曾名闻全国。该校的前身是贵州省立青岩乡村师范学校。1939年秋,前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黄质夫接任校长后,为了开发边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1939年冬,便将学校迁往当时尚未通公路的榕江,改名为国立贵州师范学校。1940年春,国师在榕江设师范部(高师3年制)简易师范部(4年制)、初中部(3年制)开始招生。1940年我从榕江县城区小学转入国师与榕江县政府合办的联立小学,1941年春,考入国师初中部。我在国师及其小学读书的四年(1940——1943),正是校长黄质夫按照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  相似文献   

6.
黄质夫先生,江苏仪征人。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先后任江苏省立第五师范界首分校主任、南京中学乡村师范科主任、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校长、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校长。成绩卓著,受教育部指派,率中国教育代表团赴日本考察。1937年“七七”事变后,栖霞乡师被迫解散,黄先生来到贵州。1938年1月,  相似文献   

7.
龙正荣 《文史天地》2003,(11):15-16
黄质夫(1896-1963),江苏仪征人,1924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前身)农科农艺系。大学毕业后,他投身乡村师范教育工作20多年,先后创办了界首乡村师范学校、浙江湘湖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学校和国立贵州师范学校,积累了一系列兴办乡村师范学校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理论。这套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从中国当时的国情出发,针对中国农村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现状,抓住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兴办乡村师范学校,发展乡村文化教育,培养乡土人才,开发智力,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  相似文献   

8.
陆安 《文史春秋》2012,(11):19-21
民国教育界出过一些知名人士,像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然而在最为偏远、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也有这样一个热心教育的人士。他默默无闻地以自己微弱的力量不计得失、不图名利地改变着一方教育,不动声色地书写中国教育的传奇。他就是边疆教育的先驱寸树声。  相似文献   

9.
侯雪次  郭建飞  贺克丽 《神州》2013,(23):175-175
张伯苓(1876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先后创立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建国后把南开大学捐给国家。他一贯提倡学生德智体关并进发展,强调陶冶情操和道德修养。张伯苓是提倡戏剧美育的先驱,他的美育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成绩显著对我们当今学校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伯苓(1876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先后创立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建国后把南开大学捐给国家.他一贯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并进发展,强调陶冶情操和道德修养.张伯苓是提倡戏剧美育的先驱,他的美育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成绩显著对我们当今学校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名字。他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中国社会激烈变革期的几乎所有的重要事件他都参与过,而他本人却走了一条科举成名后辞官回乡办实业、兴教育的独特道路。这多  相似文献   

12.
赵映林 《湖南文史》2010,(12):38-39
黄侃(1886--1935),号季刚,是生于成都的湖北蕲春人,他有两个名头很响的称谓:“辛亥革命先驱”和“国学大师”。说他是“辛亥革命先驱”,因他1910年回到湖北老家蕲春组织“孝义会”,鼓动革命,响应者上万人。武昌首义失败,黄侃又在老家组织“崇汉会”,义兵3000人,  相似文献   

13.
近来,有不少人询问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产劳动教育和我们所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什么区别.也有人认为陶先生所提倡的"生产教育"和我们今天的"勤工俭学"没有多大区别.我在这个问题方面,发表一些意见,供大家评价陶先生的学术思想时做个参考.陶先生开始提倡生产教育大约在1927年左右.他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要教农民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国,村民都变成快乐的活神仙."大家都知道当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正在以大无畏的精神单独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育家黄质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质夫(1896-1963)先生,名同义,江苏仪征十二圩人。这个名字,对今天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颇为陌生,笔者初次知道其人其事,距先生悄然离世已近40年。黄质夫先生的一生,可以用"五幸、五不幸"来概括。当然,"幸"和"不幸"是相对的,应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联系起来思考。 先生不幸的是生在一个有湘  相似文献   

15.
云曙碧  乌杰 《纵横》2010,(4):24-27
在中国,红色有着特别的意义,每当重大的节日庆典,我们眼前常常会出现一片红色的海洋。有一位草原之子,他的名字在蒙语里的意思就是“红色的孩子”,他就是乌兰夫,从蒙古草原走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开国上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张建安 《纵横》2011,(8):47-49
提起彭素民,许多人感到陌生。其实,这是一位不应该被遗忘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他从19岁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与廖仲恺等人一同,以满腔热血,追寻救国救民之道。他称得上辛亥革命的元勋,也是国共合作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7.
王鸿儒 《文史天地》2012,(12):84-88
第十章乡村教育1.到晓庄去1926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区的晓庄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立下宏愿:“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与此同时,晏阳初也选取河北省定县作为实验研究中心,举办农民教育,以谋求改造整个中国农村的道路。在上海,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黄炎培,则在他领导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内设立了“农村教育研究会”,并在江苏昆山徐公桥办了乡村教育实验区,推进乡村教育及改造事业。  相似文献   

18.
翻开中国近代史,可以看到一个闪光耀眼的名字——容闳。他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驱,是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和外交家。有关他的留学活动、教育思想,已有论著介绍,本文只阐述容闳一生思想和实践的两次飞跃。一、从洋务派向维新派的转变容闳出身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卢作孚是我国最早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视角思考乡村建设,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他所开创的“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以梁漱滨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教育一乡村社会改造”模式相比具有不同的价值。卢作孚和梁漱滨一样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具有模式意义上的两大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0.
晚清名臣徐继畬,曾被《纽约时报》称为"东方伽利略"。他既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同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一卷《瀛寰志略》,石破天惊,被赞誉为"百世言地球之指南"。他渊博的学识与山西平遥经济的繁荣相撞,如同伯乐遇上千里马,超山书院山长舍他其谁矣?在超山书院,徐继畬招生唯贤,有教无类,治院严谨、督课认真、教育有方。他在超山书院的深刻思考和实践中国教育之道,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