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在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跻身中国的前列。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沃野千里,声威震动殊俗,局促在贵州的夜郎王还不知道自己与汉朝皇帝谁大谁小;三国鼎立之际,成都平原已是天府之国,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仍称贵州为“不毛”;唐代的长安是万国宾客,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里依旧说“播州非人所居也”。直到今天,贵州还有不少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话说到这儿,总会有人理直气壮地说贵州地处偏远,向来不被中央王朝所重视,山高水深、土地贫瘠,限制了贵州的发展。如果我们从历史上考察,除了发现过去的事实未必尽然以外,还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启示。历史…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贵州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蒙受了巨大损失。但由于国民政府战时迁都重庆,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西移,贵州成为陪都屏障和抗战后方,地理位置变得十分重要,资金、设备、人才一时大量流入贵州,贵州经济第一次进入全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圈,成为战时经济链条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元、明时期,封建中央政权对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统治措施,其中土司承袭制度的建立,为少数民族妇女跻身社会舞台参与摄政活动提供了契机。她们在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民国早期统治贵州的地方军阀中,周西成可谓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是贵州桐梓系军政集团的缔造者,更因为他在统治贵州期间为增强地方政治经济实力而采取的一些独特作为,以及他为推进贵州近代化而进行的努力。周西成统治时期,既是贵州近代经济比较活跃的时期之一,也是贵州近代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之一。由于政治原因,过去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关注不够,除了军阀史研究有所涉及外,很少有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拟从研究区域教育近代化的角度切入,对周西成与贵州教育近代化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获得对贵州教育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贵州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已成为影响我省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其原因是有历史也有现实的。章从人地关系、经:济规模与人口总量等方面探讨不协调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清代邮驿是中国古代邮驿发展史上最后的一个阶段。入清以来,贵州统治者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完善邮驿制度,为的是使邮驿系统发挥它高效、严密的作用,为封建帝国的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随着清王朝的没落,尤其是西方信息传递方式的传入,贵州传统邮驿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而,最终被近代邮政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论明穆宗时期实现“俺答封贡”的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凡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10(1):37-45
明穆宗时期实现的“俺答封贡”是影响中国北疆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本认为其实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经济根源,而穆宗即位后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是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贵州发展的滞后,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也是一种文化上的差距。贵州地区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稳定性、封闭性、凝固性和保守性,已成为发展的障碍。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贵州之所以失去几次较好的专展机遇,是由于观念和思想的落后。因而面对西部大开发的贵州必须重视视加强文化思想建设,把文化当作基础设施建设来抓,确有成效地促进思想解放和思维创新。在着手这一工作时,尤应重视研究省情和地情,加大对地情工作部门的扶持,确保西部女开发中两个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敬老崇父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和谐社会重要票志。该文以贵州文史研究馆为例,通过五十五年工作回顾,将中国老年知识分子的“老有所养”赋予新的含义。针对后工业化和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省情,强调以新的视角,将“多彩贵州、绿色贵州,文化贵州”展示于人,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别具特色的地理单元的体现--明清卫所方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卫所数目众多,作为独具化特色的地理单元,引出了一类特殊的方志--卫所方志。这些方志是方志学研究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卫所不可多得的史料。但是目前关于卫所方志的研究比较少,说明学还不够重视这部门珍贵的献。本对卫所方志产生的原因、发展阶段、内容、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引起研究对这一类特殊方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孟凡松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2(4)
明初,在湖南地区设立的卫所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属性复杂,具有其独特的时空特征。从时间上看,湖南卫所的设置集中在洪武前期和洪武后期;从空间上看,湖广西南部、湘西北、湖南南部等不同区域因各自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差异而表现出相应的空间特征。此外,从卫所分布的空间特征加以把握,可将明代湖南卫所划分为腹地卫所和边地卫所两大类型。在边地卫所中,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交通型、控御土司型、防瑶型卫所。 相似文献
14.
15.
在明代,一些地方志的修纂与宦官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明代地方志中存有大量明朝宦官史料,对于研究明代宦官以及宦官在地方管理制度中的角色及影响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代贵州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中央政府既有大同思想,对贵州各民族施行怀柔政策,希望天下归心,形成四海一家的气象,又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和大汉族主义情结,坚持汉族正统地位,“明华夏之别”、“谨夷汉之防”。外来移民到贵州求生存谋发展而又疏高贵州,生活在贵州却又有着强烈的故乡情怀;依托贵州而又有傲慢之态,与贵州少数民族相依相偎而又心存排斥。贵州土司迫于政治形势接受开发,却又竭力维护既得利益;下层广大民众热心学习中原封建文化和生产技术,但是在基本生存权力得不到保障时被迫反抗。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推动着贵州的开发进程,另一方面又使开发出现停滞或破坏。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明初政治时,往往对仁宗张皇后的作用注意不够。其实,无论在仁宣时期和正统初年皇位更迭中,还是这一时期委政内阁、休养生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张皇后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抑制宦官势力,约束外戚等方面,她也功不可没。张皇后确实是彪炳史册的女政治家。 相似文献
18.
刘知几《史通》与明代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知几的《史通》问世以后 ,在唐宋两代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明代中期以后 ,学者们开始注意这部著作 ,在对刘知几及《史通》发表毁誉兼存的评论的同时 ,对《史通》的整理与评注也逐渐展开 ,出现了陆深《史通会要》 ,李维桢、郭延年《史通评释》、王维俭《史通训诂》等著作 ,这使《史通》在明代中后期得以普遍传行 ,在其影响下 ,出现了与之相似的评史文章 ,对明代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明代日用类书是明代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大量日用类书的"民用门"中,分类收录了大量民间契约文书样本,分别被称为"文契体式"、"乡约体式"和"关书体式"。明代日用类书不仅保存了大量明代民间契约的稀见样本,而且为我们全面了解和把握明代民间社会秩序自我管理、有序运行的真实场景拓展了视野。 相似文献
20.
明初朱元璋对国之大事的社稷行礼制式,经历了由南北对峙的天、地坛分祀制到合天地为一坛的合祀制,其分、合坛的建筑布局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