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璐 《神州》2013,(13):256-256
科技馆是天文课外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普及天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了当前天文馆科普教育现状,指出天文教育得到更好的普及,需要充分发挥科技馆天文教育的作用。从发挥现代技术优势、科普讲座、天文观测以及天文奥赛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发挥科技馆天文教育优势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严 《旅游纵览》2023,(1):14-16
近年来,天文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到天文旅游活动中。文章基于国内外现有天文旅游的研究,讨论并提出天文旅游的含义及分类。天文旅游既包括狭义上的观星旅游,也包括广义上的参观天文台、探访天文相关的地理标志地、参与天文相关的人文活动等。文章继而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说明各种天文旅游活动的形式及开展条件,对其他地区开展天文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实践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卓是三国时期天文学家。结合古文献中记载的陈卓生平,详细地探索其在天文学上很有造诣,特别是编研《甘、石、巫咸三家星官》天文档案,对后世星图绘制工作具有启迪和依据作用,也将对历代天文档案编研与保存工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笔者藏有一枚天文图象的黄铜质压胜钱,径78mm,穿15mm,重79.36g。该钱正中有一条“天汉”,即银河,方向为左西右东,上北下南。穿上(即银河上方)分别列有“箕”四星(即人马星座)、“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和“长庚夕见”。穿下(即银河下方)左上为“织女”,右下为“牵牛”;右为“启明朝见”和“日出”。  相似文献   

5.
郑慧生 《史学月刊》2006,(8):111-120
《宋书·天文志》是中国古代继《汉书·天文志》之后的又一篇天文学著作,它记叙了魏晋至刘宋的天象变化及当时天文研究的成果。问世之后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校勘,本来就有的和多年传抄过程中续加的错误都未能得到清理和纠正。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校点本《宋书·天文志》使用范围最广,但失校、误点之处甚多,甚至有使人不能卒读的感觉。在今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只就学力逮及,将其一一正之,凡158条,并加简要辨析。  相似文献   

6.
中华北方民族在7000年前就已绘制天文星象图,并以众星组成的图象为观象授时的标志物,以之为认识宇宙星空的思维模式;后这种天文星象多发现于北方民族的墓葬壁画或穹隆顶上,表现为一种小宇宙意识和宗教感情.辽金西夏以来,在中国天官体系确立之后吸纳古巴比伦、印度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八宿与黄道十二宫交融的文化发展趋势;星象图出现了写本、绢画等经典化的新形式,表现了中华北方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容纳性诸特点,形成北方民族的天文星象学系统,对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文类博物馆在广大人民群众与天文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开展科普教育,宣传科学精神 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本文论述了其在天文科普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就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发 挥科普作用提出了一些想法,如送科普下乡、加强馆际联合、发展科普旅游等。  相似文献   

8.
朱天文,台湾作家,曾师从胡兰成学习中国文化,与侯孝贤合作多部电影28年后的一个夏日黄昏,夕阳下的维多利亚港波光点点,朱天文平静而清晰  相似文献   

9.
姜晋 《钟山风雨》2022,(2):59-64
<正>苏州是中国最早的钟表生产基地,苏州时钟,历史上称为“苏钟”。苏州古天文计时仪器专家陈凯歌是苏钟技艺的传承人,专门从事古代天文仪器、计时仪器、古董钟表的探索、研究、复原与复制。陈凯歌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痴迷于中国古代天象和计时仪的研究和复制,为了更好地复原尘封的各类中国古代天文计时仪器,他于15年前就开始独辟蹊径地进行研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稽考、比对相关史料,逐条罗列《隋书·天文志·五代灾变应》中尚未为前人所匡正的部分讹误。  相似文献   

11.
每日下班后,我总会在走出办公楼时仰望一下夜空,做一次深呼吸。藏蓝色的夜空上,时而挂着一弯如笑脸般的新月,时而是如银盘的圆月。真是各有其美。这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呵,快到初一了吧?哦,是十五了?透过月圆月缺认知时间的知识,来自上古先哲“仰观天文”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与纬书《河图帝览嬉》有关的几个问题,认为《河图帝览嬉》是方士们利用古代天文资料编纂而成的一种谶类纬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天文类占文,是研究古代天文占术的重要参考资料。文中对《河图帝览嬉》的辑本作了订正和增补,对《河图帝览嬉》的内容、性质和时代作了分析,还将它与考古发现的马王堆天文书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日食记录,通常包括朔日干支、日食宿度、食分及起讫时刻等信息,总体以《新唐书.天文志》的记载较为准确和完整,但脱漏失载的情况仍然存在。《志》文中有关日食的模糊预言,暴露了帝王政治的统治危机,较为含蓄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但不可否认,《旧唐书.天文志》仍有《新志》无法替代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乾隆时期西北地区的天文大地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考述了乾隆时期在西北地区进行的两次天文大地测量活动 ,分析、讨论了测量成果与测量方法 ,阐述了测量工作对于舆图绘制和边疆版图确定的作用和意义 ,获得了一些新认识。指出通过两次实测得到了 10 0多个经纬点的资料 ,为编绘新疆地图和全国地图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成果在测绘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李占才 《文史天地》2013,(12):43-46
明朝崇祯年间,京师满城县民间出了一个天文爱好者,名叫魏文魁。此人以一介平民,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不顾生计也无意科举,长期在家乡研究天文,先后完成了《历元》和《历测》两部天文学著作。之后他从满城赶往北京,与时任礼部侍郎的国家级顶尖科学家徐光启叫板,  相似文献   

16.
郑慧生 《史学月刊》2008,(4):113-121
<晋书·天文志>是中国古代继<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天文学著作,它记叙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天象变化及当时的天文学研究成果.问世之后,少有校勘,本来就有的和多年传抄印行过程中续加的错误都未能得到清理和纠正.1974年中华书局校点本出版,使用范围极广,但其<天文志>的校点工作也不能尽如人意.在多年伏案研究的基础上,只就学力所逮加以辨析,凡147条.  相似文献   

17.
田亮 《环球人物》2012,(34):78-80
朱进顶着一头乱蓬蓬的自来卷,就像成百上千个行星轨道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比头发更乱的,是他的北京天文馆馆长办公室:地上、办公桌上摆满了一摞摞他主编的《天文爱好者》杂志、书和仪器,5个一次性纸杯被挤到了桌子边缘,里边还有没喝完的茶水;椅子上搭着一套西装,需要时随时可以穿上。12月18日下午2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与朱进几乎同时迈进北京天文馆办公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自著《早期阴阳学说的重要文献——阴阳时令占候之书初探》的基础上 ,继续对 1 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阴阳时令占候之书的第一部分《曹氏阴阳》和第四部分《三十时》进行探讨 ,仍利用该书第十二部分《占书》的星占学材料中的分野理论 ,揭示了其经《史记·天官书》、陈卓分野 ,到《晋书·天文志》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翰林天文考     
正"翰林天文"一职始见于后唐清泰年间,为五代、两宋翰林院中天文官的一种官称。由于现存史籍中相关记载较为混乱,甚至有抵牾之处,因而今人解读多有歧见。就现有史籍来看,"翰林天文"最早出现于清泰二年(935)。据《资治通鉴》记载,清泰二年六月,后唐末帝李从珂"好咨访外事,常命端明殿学士李专美、翰林学士李崧、知制诰吕琦、薛文遇、翰林天文赵延乂等更直于中兴殿庭,与语或至夜分"【注文1】。对此,《册府元龟》亦有类似记载:"废帝在位,尤好咨询,乃诏  相似文献   

20.
齐彦槐及所制天文仪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嘉道年间,新的西方天文学还未全面传入我国,已传入的部分也处于融化吸收之中。这时期有一批民间天文学家在继承和实际运用天文学上做了许多工作,尤其在天文仪器的制作和天文观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齐彦槐即为其中杰出的一员。 50年代,曾有学者据实物就齐彦槐所制“天球仪”作过简略介绍,但将“中星仪”与“天球仪”混淆。其他论及齐彦槐工作的著作也把“天球仪”作为我国的第一具恒星时钟,而事实上,“中星仪”较之更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