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许昌灵井遗址是1965年农民挖池塘的过程中,在距地表10米深的灰色粉砂土和桔黄色细砂土内发现的,无地层叠压关系。在这里共采集石片和石器1353件,石料以石英石最多,计992件,占总数的69.6%;燧石271件,约占20%多一点,余下的为各种岩石。灵井的石器可分三类:砾石石器、石片石器和细石器,其中以细石器较多,砾石石器最少。《河南许昌灵井的石器时代遗存》一文的作者将其定为“中石器时代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河南许昌灵井"许昌人"遗址2005~2008年田野考古的一系列新发现,并着重对与之有关的现代人类起源、石工具面貌、末次冰期时人类对环境的选择与适应和今后研究工作的着力点等,进行了简要概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河南安阳固岸墓地考古发掘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河南许昌灵井"许昌人"遗址2005~2008年田野考古的一系列新发现,并着重对与之有关的现代人类起源、石工具面貌、末次冰期时人类对环境的选择与适应和今后研究工作的着力点等,进行了简要概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灵井位于许昌县西北,距许昌旧城大约15公里。由于泉水的作用,这里曾经是一片不小的水域。该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井在卫灵公庙(行宫遗址)内,故俗称灵井;一是灵公庙的铜铃随风而动,声传数里,因“铃”、“灵”同音,故称之为灵井。  相似文献   

5.
赵清坡  马欢欢 《华夏考古》2022,(1):3-12+42+2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西侧,2017年发掘9平方米,共出土遗物3894件,其中有三维坐标的石制品1308件。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剥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碎屑。石器类型组合丰富,有刮削器、尖状器、锯齿刃器等,加工方式以正向为主,同时存在压制技术。石制品属原地埋藏,年代范围为95ka和125ka。遗址性质为古人在泉水形成的小型湖泊周围获取猎物、制作石器和骨器进而分割肉食和加工兽皮的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晋南至嵩山南北地区庙底沟二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不同遗址的石器组合情况,来探析石器组合与聚落等级之间的关系及其反映的社会面貌。这一时期,石器组合特征的变化和遗址性质密切相关。同一遗址在性质不变的情况下,石器组合特征基本不变。石器组合特征和遗址等级之间也有一定关系,等级相同的遗址,石器组合特征大体一致。功能性遗址因各自功能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石器组合特征。东下冯遗址的多镞现象可能除了因为其生产威望产品外,还和它的位置及其与二里头遗址的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7.
试论河南地区龙山文化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区的龙山文化,多是承袭仰韶文化晚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二者的前后承袭关系,不仅表现在河南境内的部分遗址中,曾发现有龙山文化的堆积层与灰坑直接叠压与打破仰韶文化晚期堆积层与灰坑的地层学资料,而且也出土了许多龙山文化早期的石器和陶器是直接从仰韶文化晚期的石器与陶器演变而来的器物学资料。因之有人把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晚期称作是仰韶  相似文献   

8.
东莞村头遗址基本没有磨制石器的制作生产,属于石器消费型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种类在较短时期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同类石器的不同使用阶段都有发现。村头遗址石器的形态会随着使用及修整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由成品、修整、改制、废弃不同阶段组成的石器生命史。不同类型磨制石器的生命史有所不同,采用动态类型学的方法研究村头遗址的石器,发现这些石器都会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可据此了解华南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9.
后房遗址是汉水上游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含两面器的石器工业。本文对后房遗址的年代测定做了报道,对其石器工业进行了细致的技术和技术-功能分析,复原了其生产体系的操作链,并从技术层面初步比较了东西方含手斧的石器工业。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本项研究为我们了解汉水流域乃至中国含手斧石器工业与西方阿舍利工业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我们深入探讨东亚含两面器的石器工业的技术起源与演化、共性与多样性、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殷墟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石器,但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已经进入复杂社会阶段的殷商时期,石器的研究应当先利用多途径的推理方法,结合遗址内部情况确定石器的功能,然后"透石见人",从不同角度对当时社会的生产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殷墟王裕口南地遗址出土石器的研究为我们探究石器在生产技术分析、遗址功能和性质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石器是史前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与其相关的石器工业也是史前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之一,并在史前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区域环境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区别,石器工业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陶寺遗址的石器工业以大崮堆山的变质砂岩石料为主,产品以石镞的数量最多,其次为斧、锛、凿、铲、刀等日常工具。矛形坯成器可能是石镞,是一种有力武器。陶寺遗址的石器工业产量较高,产品可能输出到其他遗址,精英阶层对石器工业的控制和管理可能更多地表现在对石料资源和产品分配上。因此,陶寺遗址的石器工业可能同时助力其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这种以石料资源为基础,以石镞生产为主,兼有日常石器生产的石器工业模式也成为陶寺石器工业区别于其他文化石器工业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拉萨曲贡村遗址调查试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11月,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拉萨市北郊曲贡村附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采集到一些打制石器和陶片,并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发现窖穴一座,灰坑两座,出土大量打制石器、石片、陶片和少量骨器、磨制石器。现将遗址的试掘情况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13.
柳州白莲洞遗址发现有人类牙齿化石、数量较多的石器和动物化石,石器中有燧石、石片、刮削器等。相距及10公里的鲤鱼嘴遗址也发现有数量较多的石器。其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出土石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时西奇  刘立博  耿杨  豆丽丽  胡园  唐伊雪  金瑶 《东南文化》2024,(1):38-52+190+192+195-196
西曹墩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东南部,是一处与石器加工相关的良渚文化遗址。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嘉兴博物馆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和正式发掘,清理良渚文化灰坑、灰沟、井窖等遗迹15处,出土各类文物827件(组),其中包含带有刻画符号的标本150件。这批考古资料为浙北地区良渚文化石器加工产业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丰富了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5.
郑州小双桥出土的岳石文化石器与仲丁征蓝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州小双桥出土的岳石文化石器与仲丁征蓝夷任相宏郑州小双桥同偃师商城、郑州商城一样,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商文化遗址。遗址中出土的方孔石器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它显然与遗址的商文化遗存不同,而是典型的东夷岳石文化遗物。东夷的岳石文化石器突然出现在商文化的小双桥遗...  相似文献   

16.
新乐文化是下辽河流域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新乐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玛瑙、煤精制品等遗物,其中石器出土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本文对新乐遗址出土的石网坠、石磨盘、磨棒、石镞等各类石器,从石材选用、制作工艺技术、用途及其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大约距今30000-20000年间,中国北方出现石叶制作技术。以水洞沟遗址为代表的西部区域石叶在遗址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生产石器的主要坯材;以小南海、塔水河和下川为代表的南部区域,石叶的形态显示多用直接打击法获得,在遗址中只占一小部分,有些石器是以石叶作为坯材的,普通石片在遗址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峙峪、新庙庄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地区,虽然已有间接打制技术,但石叶在遗址中数量很少,普通石片在遗址中仍是制作石器的主要坯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是与石料有关,也与文化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8.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遗址于2006年进行第一次发掘,出土120件石制品。这些石器类型多样且功能存在明显分化,工具以中、小型为主,器物毛坯根据工具类型大小而存在分化,刮削器在石器工具类型中数量最多,石器工业面貌与南方砾石工业传统不甚相同。根据出土动物群化石与古人类化石特征,初步判定属更新世中期。根据遗址无生产石器的工具且废片、碎屑较少的特点,推断遗址性质可能并非最初报道的石器加工场,考虑2006年发掘未发现明显的火塘、砾石堆等遗迹现象,推测华龙洞遗址的性质接近于临时活动地点。  相似文献   

19.
小北山遗址位于五常市西南约80公里处,是拉林河上游典型的青铜文化遗存之一.2002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配合磨盘山水库基建工程对遗址进行了文物调查.发现房址、灰坑等遗迹,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采集到9件石器较为珍贵,这些石器磨制水平超过了其它石器,现将几件石器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让石头说话     
《中华遗产》2014,(7):14-15
通过分析石器的使用痕迹,并结合其他考古材料,进而探索遗址的性质,是微痕分析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图中的三处遗址,属于距今万年前的虎头梁遗址群,它们大体分布在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中。考古人员根据出土石器的微痕特点,结合其他信息,探讨了遗址点的性质,并由此推测当时已经出现了分工和遗址功能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