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志书应当考证地名何学成笔者在编写县志和一些志书中,发现不少地名书写不当的问题。地名书写不当,会导致情况混乱,史料失误,降低志书质量,影响志书功能。因此,编写志书必须认真考证地名,正确书写地名。一、地名书写不规范由于编志人员在修志中,对地名书写随意添...  相似文献   

2.
新方志编纂中,照片和图一样,已成为志书的必备体裁之一,照片志,已成为志书的一个种类。照片说明文字是人志照片的组成部分,如何写好照片说明文字,增强人志照片运用的效果,发挥照片人志的功能,事关整部志书的质量.现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林朵林场志》结构新。志书第八章“多种经营”与“第十五章“贡献”是结构新的集中代表。整部志书在内容上有深度,入志资料的选取上注意录入深层次的史料。能站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高度,记载科技兴场的历史,突出了科技在林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把志书质量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重视人物记述,自古皆然,这是由地方志书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二轮志书万不可忽视对人物的记载。既写事又写人,既写已故人物,又写健在人物,既写大人物又写小人物,这样的历史才是完整的历史,这样的志书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入志人物不畏其多,入志人物不唯"故";入志人物不唯"官",志书是官书,官修官编,但绝不是职官之书;入志人物不唯"正",以记正面人物为主,同时也收录了少量较有"身份"和影响的反面人物;搜集入志人物资料方法不唯"一";撰写入志人物不唯"凑"。  相似文献   

5.
《左传》《国语》称引的"志""前志""军志""史佚之志"等志书目前仅存二十余则佚文,通过钩稽相关史料及上博简古文字材料可进一步证实:志书又称作"记",一则完整的志书文本由警句格言和历史事件两部分构成。传世文献征引志书有三种方式:一是只征引警句格言部分,二是只征引历史事件部分,三是征引完整的志书文本。《逸周书·史记》是目前所见唯一一篇完整志书。志书体裁具有"二重性",从"学在官府"的背景审视,可以将其看作官府档案;以"六经皆史"的标准衡量,亦可将其视为古代史籍。志书乃史官为君王提供鉴戒而作,实为史家撰作史书之滥觞,对先秦时期史著及史学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首轮修志中忽略注释入志,留下遗憾。注释入志,应该在第二轮修志中得到重视。注释不入志,其误有三:一是使珍贵史料失传;二是降低志书的可信度;三是影响志书的学术品位。注释入志包括:注资料出处、注语义不详、注同一概念、注行文规约、释重点、释疑点。注释包括夹注和尾注两种形式。注释入志须注意:编排精当、要素齐全、文字准确。  相似文献   

7.
以图入志古已有之,照片入志自然也是趋势使然。照片已经成为地方志编修中重要的记录方式之一,它的引入,丰富了志书的表现形式,增加了志书的信息量,提升了志书的可读性和观赏性。真实、足够的信息量、存史价值以及照片本身的拍摄效果,是入志照片选取的基本要求。在求实、求真的基础上,寻求照片史料价值与摄影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入志照片选取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非常重视对地情的研究,重视读志用志,每到一地,都会调阅当地志书,从中了解古今概况,熟悉地情,并常常运用志书中的史料记载,分析问题,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9.
编史修志贵在用。修志是用志的基础,用志是修志的目的。《郾城县志》从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初稿,到出版、投放社会,均立足于用。凡有“资治、教化、存史”价值的史料,皆下力气挖掘整理,想方设法收入志书;有些史料无法被志书采用,但弃之可惜,则整理归档备查。10余年的修志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服务现实,才能使修志工作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只有立足于用,才能修出高质量的志书,既服务当代,又惠及后人,起到“资治、教化”的作用。一、资治辅政作用利用志书提供的史料,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984年上半年机…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中国地方志》2012,(5):64-64
《常州省运会志》凤凰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该志是江苏历史上首部省运会志,也是全国公开出版的首部省级运动会大型志书。志中全面记录常州申办、筹办、承办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全过程,系统完整地保存省运会史料。该志是对常州编纂重大事件志的有益探索,开创了全国编纂出版省级运动会大型志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陈泽泓 《广西地方志》2012,(1):15-19,22
地域性是地方志书的基本特征之一,第二轮修志中不论是采用通志还是采用续志的方式,其记述空间大都面临着记述时限内行政区划发生重大而又频繁的变化的新情况,由此涉及到志书冠名及相关的时空间记述问题。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分析改革开放以后行政区划剧变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对志书记述空间带来的新问题,进而提出志书冠名的行政区划的地域,并不等于一部志书记述始终的地域范围;第二轮志书应当科学把握时空间记述的界限;必须留意行政区划变化带来新志冠名的新情况,正确读志用志。  相似文献   

12.
篇目。即篇章类目。方志篇目是志书的蓝图,搜集资料的向导,编写志书的提纲,是志书质量的前提,最后又是志书的目录。篇目,是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也是对地方志体例的实际运用.具体分工编写的依据。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攀枝花市志》第二轮编修任务,笔者认为在拟定《攀枝花市志》篇目时必须要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2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黑龙江省志·报业志》达到了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特点突出,行文规范,印刷精致的要求,是一部优秀的志书。一、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统帅报业史料,达到观点与史料的  相似文献   

14.
洋洋洒洒百万言的《广西通志·政府志》,我是一气读完的。尽管手头繁事甚多,但是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冲击着,使我禁不住要写上一点什么。据我所知,现在已经出版的新编省级政府志并不多,像《广西通志·政府志》这样资料翔实、体例创新、特色鲜明、文笔简练的佳志,为数更少,可以当之无愧地说,它是高出同类志书的拔萃之作。在新编志书中,单独成书的政府专志虽然鲜少,但是有这方面内容的志书却非常之多。像地市志、区县志等,都设有政权、政府的篇章。在对这些篇章的记述中,主要是“机构、会议、人员”三块内容;特别是80年代出版的新…  相似文献   

15.
首轮新方志称为新编志书,亦即重修志书。相对于续修、续编而言,不能将重修志书解释为新修。重修亦称新编,是部分或全部收录前志资料,并作出补遗和正误,再续前志下限后的资料,创新体例和内容。重修的原因有四:贯通古今、辑存资料、纠舛正误、欲湮前志。重修志书须把握好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准确衡量"重"字的分量,重修应后来居上;二是准确理解"修"字的内涵。要重新鉴别、取舍、编纂前志的资料;要着力增编前志下限后的资料。应该面对现实,承认自古有之的重修现象。重修志书若不能超越前志,只能称为增修本、补修本,且不宜提倡。若重修没有质量保障,应当慎之又慎,应当搞续修。  相似文献   

16.
道光《渔闲小志》系清代孤本乡镇志书,学人罕见。该志叙述简洁扼要,文笔生动凝练,编次行文颇有章法,注重撰述体例,颇具宋元志书的遗风。本文对该志的编纂者、编纂特色以及文献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这部志书对于研究清代江南历史以及人文风俗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井陉矿区志》是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第一部志书,同时也是一部通志。它彰显了自己厚重的历史———采矿历史和革命斗争史,储存了丰富的史料,同时它又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围绕矿区发展起来的各行各业的情况。作为一部现代通志,与第一轮志书贯通古今还有所差别;作为一部特殊的区志,与城市区志不同,与其他类型区志也有差别;现代通志与现代续志更有差别,这部志书体现出了这些差别。一资料丰富,尽显方志存史功能《井陉矿区志》作为一部通志,面临的是两轮志书资料收集工作,难度更大,然而他们的资料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志书编纂者将建区前凡在…  相似文献   

18.
刘骞 《黑龙江史志》2007,(10):40-41
<正>经过首轮修志工作的实践,续修《哈尔滨市志》在篇目体式、体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续志篇目体式结合章节体与条目体之长采用节下条目体,体量也由一套志变为一部志。为了适应这些新变化,保证志书的整体编纂质量,我们在续志编写实践中提倡把条目试写作为减少工作反复,提高志稿质量的一种有效的编纂方法。条目试写是由承编单位的责任主编,根据行业和篇目特点,在志稿编写前,选择特定一目,组织相关编写人员进行试写。条目试写的质量越高,对于后期志稿的编写就越主动、越有利。  相似文献   

19.
<正>《大庆市志》(1986~2005)全面记述和反映了中国油城——大庆市改革开放20年来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跨越发展的新变化、新成果,取得的伟大新成就。油城续修新志书——《大庆市志》,作为全省二轮续志的市地级试点志书,在市地级志  相似文献   

20.
写活社会精魂,增强志书教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化是地方志传统的重要功能。首轮新编地方志书在体现教化功能方面有所欠缺。第二轮志书应增强教化功能,建议增加社会篇幅,充实教化分量;抓住重点特点,写好社会风尚;突破体裁惯例,增加人物入志分量;注重人文精神,写活经济部类;挖掘、统筹涉及人的资料,写活志书的社会精魂;使志书成为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地情教育和爱国主义、爱家乡教育的生动教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