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沙先生集,版本甚多。中华书局出版的《陈献章集》,孙通海点校,使用了十种本子,最早的为明弘治十八年的罗侨刻本,最晚的为清乾隆三十六年的碧玉楼刻本。孙氏点校精密,有功学林。但白沙集一些重要的版本,如明弘治九年吴廷举刊本《白沙先生诗近稿》、万历元年何子明刊本《白沙子全集》、万历三十二年许钦赋刊本《白沙先生全集》。孙氏未能觅得,至为遗憾。  相似文献   

2.
正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广东新会白沙里人,明代心学宗师,世称白沙先生。《明史》称:"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曹端、胡居仁笃践履,谨绳墨,守儒先之正传,无敢改错。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1]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亦推崇陈献章,称其为先生,即"有明儒者,不失其矩矱者,亦多有之;而作圣之功,至先生而始明,至文成而始大。"[2]毋庸置疑,陈献章开启明代心学,他是宋明理学发展史上一个转变学术方向的重要人  相似文献   

3.
海国林 《收藏家》2011,(7):37-40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生于1428年,卒于1500年,明代著名学者。他是广东唯一的一位大儒、哲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书法家。  相似文献   

4.
金瑛 《岭南文史》2020,(2):14-19
正陈献章,字公甫,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人。明代著名学者,世称"白沙先生"。他生于明宣德三年(1428),卒于弘治十三年(1500)。明初,程朱理学被奉为正统之学,造成社会上"理学独尊"的现状。在这一大背景下,儒学思想陷入僵化的局面,学风死气沉沉,学者们人云亦云,无所创新。陈献章对此深表忧虑:"贤圣久寂寞,六籍无光辉。元气五百年,一合又一离。男儿生其间,独往安可辞?"[1]经过多年的亲身实践,他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即"自得之学"。这  相似文献   

5.
黄明同 《岭南文史》2020,(2):9-13,24
正陈献章,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村人,世人称他为"白沙先生",其创立的学说流派称作"江门学派"。陈献章是广东唯一入祀孔庙的硕儒。背景与家世陈献章生活在明宣德三年至弘治十三年(1428—1500),是仁宗和宣宗的升平向动乱转换、由盛而衰的历史年代。明初,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发展社会经济,如改革官制、兴水利、移民垦荒、轻赋税、工匠制度改革、币制改革等,使农业以及工商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工匠的人身  相似文献   

6.
唐庆山寺舍利塔碑文校注全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年5月5日,庆山寺上方舍利塔记碑暨金棺银椁等一批唐代佛教珍贵文物,在临潼新丰凤凰原出土。1985年第5期《文博》刊登了临潼县博物馆(赵康民执笔)报告:《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报告中抄录了塔记碑全文(以下简称抄文),未作注译,且多有漏误。1986年第5期《文博》,又刊登了孙浮生先生的《庆山寺碑全文点校试译》(以下简称孙文),虽做了艰苦的点校试译工作,但不能使人十分满意:不少词句未注未译,而是原文照搬,且亦有漏误。笔者在编著《骊山风云录》一书时,涉及庆山寺文物,对舍利塔碑  相似文献   

7.
《魏书》点校商榷七十例高振铎我参加点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魏文》,是以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为主要依据的。是凡出自《魏书》之文,便对我的点校帮助极大,这是因为《魏书》是用新式标点进行整理的,对《全后魏文》断句"一般以圈为主"("前言...  相似文献   

8.
岭南学派,又称江门学派,中国儒家学派的一支,成形于明朝中晚期,发源于广东新会,由著名理学家"白沙先生"陈献章所创立,为明代较具影响力的理学流派之一。岭南学派强调治学要贵疑,主张面向自我和自得,学问不要为传统所锢蔽。岭南学派在理学的各派别中颇具进步意义。岭南学派主要人物有陈献章、梁储、李承箕、张廷实、林廷瓛、湛若水等。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实斋,因曾在白沙村居住而人称"白沙先生",广东新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岭南学派之创始人。他是岭南唯一诏准从祀孔庙的学者,有"岭南第一人"、"广东第一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1987年版《陈献章集》(上下册)卷五收有《辞修县志》一诗,是陈献章推辞方志编撰而作的一首诗。全诗共八句:吁嗟文献荒凉久,著述图经长老宜。令尹高才应处分,病夫何者敢闻知!尝闻司马开班范,直似家翁诏小儿。史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笔者点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冲的《全后魏文》时,在与中华书局本二十四史中的《魏书》对勘,发现《魏书》前的《出版说明》中列举点校《魏书》时所依据的诸种版本中未提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因而注意两者所载诸文中的异同。在点校《全后魏文》过程中,发现《魏书》点校谬误百出,诸如词语应上下属常错置,颇多错字、脱文、误倒,叙述常点人文内,而文内之文常不加括号等等不一而足。笔者将这些谬误整理成文,于1994年《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一期发表《(魏书)点校商榷七十例》。现在这三十例是在前篇之后发现的,以期公之于世,说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极具点校《魏书》价值,并希《魏书》再版时据以改正讹误,给史学界一部值得信赖的史书。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1984年根据黄承吉的《字诂义府合按》点校刊出了黄生的《字诂》《义府》两书。其中《义府》点校尚有较多的文字讹误,不仅影响了读者准确理解文意,也影响了此点校本的质量。学术界虽然已有论文作了若干补正,但是点校本《义府》仍然有不少的讹文、脱文等,需要进一步订正。  相似文献   

12.
吴宗海 《文献》1998,(3):28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90年7月版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的<张耒集>乐府部分的<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池.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新裙裹鸭儿."为误收唐皇甫松<采莲子>二首之一(见<全唐诗>卷三六九第4154页),仅"池"作"迟","新"作"红"二字异.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卷一一五五第13031页张耒集沿袭其误.  相似文献   

13.
汪圣铎 《文献》2000,(4):241-250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摒除了以往各种版本《宋史》中的大量讹误,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宋史》版本.但金无足赤,现行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中仍有失校或校勘失当的情况.笔者因长期与《宋史》打交道,发现现行点校本《宋史》中有一些人名失校或校勘失当,以下试一析之,以求就正于专家.  相似文献   

14.
《札迻》标点商榷汪少华《札》是晚清著名学者孙让的校勘、训诂名著。1989年,中华书局和齐鲁书社相继出版了《札》点校本。两家点校皆精审,足见点校者功力之深湛。然而《札》涉及典籍繁多,标点中偶有失误,在所不免。兹就其小疵微瑕,商榷如下,谨供重印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焘《续资治通监长编》多引宋人笔记,今读陆游《家世旧闻》(孔凡礼点校),有可资校证中华书局点校本《长编》误字者三例:  相似文献   

16.
《宋书》点校本志疑吴金华沈约《宋书》流传至今,经过了一千五百年的转抄翻印,已经积误甚多。中华书局1974年初版以来多次重印的《宋书》点校本,在整理研究工作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点校本世难免有一些可商之处,这正是今天的读者理当继续研讨的问题。本文所...  相似文献   

17.
现在通行的《旧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一部辑本。辑本《旧五代史》与原本有相当大的差别 ,而点校本也只是辑本的尚非完善的点校本。本文从内容、编排和文字三方面分析了《旧五代史》辑本及其点校本存在的问题 ,论证了重新整理《旧五代史》辑本的方法及可能达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现存殿本《明史》地理中的若干失误或待斟之处,多由《明史》成书时徵引原始史料的失误或不审所致;而点校本《明史》地理中的若干瑕疵,多属误校或漏校。追源溯流,查考《明史》纂修所据的若干原始文献,并认真复核点校本的若干点校,发现其中的错漏或待斟之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明史》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明季北略》点校失当一例丁鼎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明季北略》是一项质量很高的古籍整理项目。该书的出版对于晚明史研究意义巨大,嘉惠学界,功德无量。当然,正所谓"金无足赤",本书的点校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是较严重的问题。如本书卷十五《吴昌时恨薛国...  相似文献   

20.
<正> 今山东省商河县境古有一条商河,其名始见于《水经》(郦道元《水经注》卷五河水),唐李吉甫以为“汉成帝鸿嘉四年,河水泛滥为害,河堤都尉许商凿此河通海,故以商字为名”(《元和郡县志》卷十七河北道),其后,《大明一统志》、(嘉庆)《大清一统志》及府县各志皆承其说。其实,这是应该进一步考证的。首先,史无许商开河之说。《汉书·沟洫志》记鸿嘉四年河决,许商与孙禁共行视图方略,禁以为应开新河分水入海,遭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