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在四川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一个缩影。这个运动首先由立宪派所倡导,又由革命党人把它推向武装反清起义,从而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因此,认真研究立宪派在保路运动中的活动,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立宪派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在政治上,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公开抨击封建专制政体,迫切要求政治上的民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相似文献   

2.
在300多年前,顾炎武先生已经试图去探索一种全新的政体,可以融合封建、郡县二者之利,免其之弊。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在那时候就已断言民权时代的来临……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对于孔孟之道有这么一段解读:"我们中国的历史,经过了四千多年,其中有治有乱,都是用君权,到底君权对于中国是有利或是有害呢?中国所受君权的影响,可以说是利害参半……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称尧舜’,就是因为尧舜不是家天下。尧舜的政治,名义上虽然是用君权,实际上是再行民权,所以孔子总是信仰他们。  相似文献   

3.
民国成立后,章太炎回国参与新政权的建设,他目睹当时盛行的参照西洋各国政治建制来探讨未来中国的制度建设,强调为政者应做到"先综核后统一",在明晰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通过有效的政治治理,来"巩固国权",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因此他对讲求西学的政坛新锐极不信任,希望能任用清末的立宪派与原清廷的旧官吏,依靠他们的行政经验来稳固政治与社会局面。另一方面,基于实现民权的理想,他对新成立的临时参议院与其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开批评,认为这些并不能真正代表民众意志。但章太炎的内在困境在于,在他的政治视野里,作为主权所有者的广大国民,始终是"沉默的大多数"。章氏所仰赖的政治实践主体,只是在立宪派与旧官吏到国民党人之间转换而已。他无法找到新的政治主体。  相似文献   

4.
在清廷预备立宪的形势下,浙江巡抚张曾敡将尚未举事的革命党人秋瑾“就地正法”,引起了江浙民间舆论的一片哗然。民间舆论坚持以宪政精神做思想武器,抨击浙江官府处理秋瑾案的种种作为,使其穷于应付,狼狈不堪。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政府宪政改革的步伐,表明预备立宪时期渐趋发达的民间舆论已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从这一事件亦可看到,《时报》、《申报》等上海报刊媒体表达的民问舆论,主要是反映立宪派尤其是江浙立宪派的声音。从秋瑾案体现的民间舆论与官府作为之互动关系的情形来看,预备立宪之初,立宪派与清政府之间便已时显貌合神离之象。因此,立宪派在武昌起义爆发后能够迅速转向与革命派合流,可谓渊源有自。  相似文献   

5.
进步党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中国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两条路线,一条是由革命党人提出的以暴力同反动势力作正面的斗争,一条是由立宪派人提出的以温和手段,企图使政权和平转移。辛亥革命后,他们各自继承了这一传统,继续以自己特有的风格进行维护民主的斗争。进步党是立宪派辛亥后实行温和路线的政党组织,它成立于1913年5月29日,以黎元洪为理事长,梁启超、张謇、伍廷芳、孙武、那彦国、汤化龙、王揖唐、蒲殿俊、王印川  相似文献   

6.
“任土作贡,自古有之”。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国家实则为皇帝与皇室之家天下,全国饯物赋税所入,除维持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外(军队、官吏薪俸),主要用以填充皇室私家的库帑,以供其奢侈挥霍。清皇室,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其贪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的民权思想具有"中西化合"、"古今化合"的特点。本文初略把章太炎民权思想归纳为废弃不能伸民权的代议制,构建保障民权的"五权分立"新政制,以"法治"作为保障民权实现的条件,以"损上益下"、"抑强辅微"作为民权的内在精神四个方面。章太炎批判地移植西方"民主"思想,化合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表现了他创建适合中国近代民情、国情的民权思想和制度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8.
湖北立宪派与革命党离合关系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有合有离,甚至离中有合,合中有离,其关系扑朔迷离,令人疑惑难解,酿致歧论纷呈,褒贬不一。本文旨在粗略地勾勒出湖北立宪派与革命党之间的离合轨迹,冀图对恰当评骘湖北立宪派的功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清末地方自治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自治最早产生于西欧,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一种与中央集权政治相对立的地方分权思想与制度。这一政治主张在中国最早由黄遵宪在戊戌变法时期提出,但由于变法的迅速破产,未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清廷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以后,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极力主张下,加之清政府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地方自治成了清廷仿行宪政的重要措施,并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府直接督导、资产阶级立宪派参与和资产阶级立宪派自发倡办、地方官府认可两种类型。清末地方自治的明显特征是内容上的完整性和实施上的冒进性。  相似文献   

10.
韦韩韫 《黑龙江史志》2013,(18):30-30,34
<正>民国时期,广西共编修地方志书98部,其中通志1部,县志95部,乡土志2部;今存87部。民国广西方志,继承了清代修志的传统,在志书篇目、内容等方面有所发展,其特点主要是:一、重视民权、民生内容记述民国广西方志,重视记述民权和民生内容。如《钦县县志》(陈公佩、曾传仁、孔繁枝主修,陈德周总纂,庞渊鉴监修,民国36年石印本),在卷六设置民权志,内容包括民权意义可证之古、自秦至清以专制压抑民权、清末假以民权笼络、入民国来民权屡因时局阻滞、近年逐渐伸张民权、成立参议援予  相似文献   

11.
顾敏琪 《沧桑》2010,(3):100-102
本文选择江苏立宪派的重要一员庄蕴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辛亥革命前后大量的社会实践,归纳总结其政治思想的演变轨迹,从微观层面更深入地考察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立宪派与革命派既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倡民权、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和近代思想的启蒙,可以说是从戊戌变法时期开其端绪的。维新变法标志着新的一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并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的代表,向着传统的封建  相似文献   

14.
陈夔龙是清季政局中的关键人物,然“时抱慊慊之惧,而不愿居赫赫之名”。1909年11月调任直隶总督。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政治态度极为保守的陈夔龙一方面积极为清廷建言镇压武昌的革命者,一方面在直隶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消减革命带来的恐慌心理以维护社会稳定,坚决拒绝立宪派士绅的独立请求,防范和镇压新军及革命党人的活动。陈夔龙于清帝退位前挂冠而去。作为一名具有名教纲常思想的中国传统士大夫,忠清和守土安民之信念,是其在辛亥革命中行为动机的归依。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政治思想初探——以《劝学篇》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玉 《史学集刊》2008,(2):106-114
"君臣之纲"、"民权"、"议院"是<劝学篇>中体现张之洞政治思想的三大核心概念,张之洞以"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何必袭议院之名哉"阐明了他的政治立场,然而也给学界留下了解读的难题,多年来聚讼纷纭.本文以<劝学篇>为基础,通过对这三个核心概念的研究,认为张之洞的政治思想尽管是以君臣之纲为基石的德治主义,但并不影响张之洞在事实层面上对民权事业的实质推动.  相似文献   

16.
内藤湖南和陈寅恪的“六朝隋唐论”试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晋南北朝(以下或简称六朝)隋唐在中国历史分期中的位置,中日学界迄今尚无定说。远不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日学界都曾就中国古史分期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中国学界形成了所谓“三派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和与之大体相似的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魏晋封建论和与之大体相似的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相似文献   

17.
辛亥武昌起义后,清季以来朝野各方争执不下的国体政体走向问题迎来抉择时刻。面对已是大势所趋的民主共和的挑战,希望保留清廷、帝制的立宪论者纷纷援引、调适从日本输入的国体政体理论,或扩充国体政体类型,构建包容帝制的“共和新体”;或辨析国体政体,剥离君位与君权的关联,从而尝试破除君主与民主对立的流行认知。尽管立宪派的国体政体观念纷繁参差,但大都承认统治权属于国民,与革命党的国体政体立场颇有相通之处。这从侧面反映出君权政治已难以自证其正当性,而中国也进入探索如何真正实现主权在民的民权政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史学界对清末立宪派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阶级基础和政治活动方面,而对其思想研究极少。实际上,围绕着立宪运动,立宪派通过各种报刊阐发了许多系统的理论。只有对这些思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才能进一步说明立宪运动的全貌,才能真正了解多数立宪派人趋向激进的思想基础。这里,仅就“国民立宪”论作一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中立宪派政治主张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阶级立宪派是活跃于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海外康梁立宪派、国内各省谘议局立宪派的政治态度,史学界已多有论列,但对于资政院内的立宪派则鲜有论说。笔者不揣浅陋,拟就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中立宪派的政治主张试作探析。1910年10月3日,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在京城贡院正式开幕。资政院议员定额为二百名,其中钦选、民选议员各半。钦选议员由皇帝指派;民选议员又叫互选议员,系各省诸议局按本局议员十五分之一的比例,选举其优秀而有假炼者充任。一般说来,“凡民选者,以为必当攻击政府;钦选者,以为必当为政府辨…  相似文献   

20.
唐凌 《广西文史》2004,(2):3-12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分崩离析。在新的社会体制尚未建立之际,各地的封建军阀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912年2月,袁世凯逼孙中山退位,掌握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实权后,各地封建军阀之间的争夺依然在进行,袁世凯的统治地位很不稳固。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是清末民初迅速崛起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大,为许多地方势力所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